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题中政策指的是192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信息指出要利用“充分经济核算”,说明要利用纯经济的手段,即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发展经济,而“‘不会用精打细算的方法’则是傻瓜”说明学会经商是共产党的迫切任务,故①③正确。
2.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B.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
C.部分借鉴新经济政策 D.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经济政策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符合材料中“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的措施,所以选C。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指令制约,BD说法不符合史实。A说法夸大了材料中措施的内容。
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戡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笊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绝对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是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粮食。废除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故选B。
4.列宁在《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及其条件》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此“办法”是指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实物配给制
D.取消自由贸易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度为小。由材料“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结合所学,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选A
5.“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打破帝国主义势力的封锁,“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重工业,主旨在国防。 故选A。
6.小说《静静的顿河>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因此选择A。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B。选项CD与题意无关,排除。
7.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种看法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
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
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
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
【答案】A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非常态”的各种措施,“非常态”是适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身就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所以这种看法只能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而非其他的选项。
8.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大萧条正使西方陷于困境。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独特实验是指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C.斯大林体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D.苏联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大萧条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苏联,迅速上升为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题干材料的主旨,即在强调斯大林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带来的系列积极作用。据此,可知:A项属于无关项;BD两项的表述,是对苏联此时期经济的发展以及斯大林体制的片面解读,不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9.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答案】D
【解析】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进行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与增加物资储备无联系,重心发展工业而非农业,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故答案为D项。
10.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答案】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即可知,实施新经济政策只是“权宜之计”。据此,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的表述没有依据;D项“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没有依据,属于无关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11.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B
【解析】
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也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故选B。
12.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材料中“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表明了当时苏联缺少发展工业的资金,而联系斯大林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知当时重点发展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即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化,故答案选C。
13.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列宁说:“租让制就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合同”。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
C.由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A
【解析】
“租让一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合同”。说明租让制是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它开始1920年,贯穿于新经济政策的全过程。其成功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故选A。
14.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把农民拴在土地上,让农民安心的从事农业生产,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农业原料,也就是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15.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D.推行义务交售制
【答案】C
【解析】
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建设的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20年左右;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在1921年;义务交售制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在农村强制推行的,时间相符,但与题意不符。
16.“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
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心中充满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材料主旨,即体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传统性,没有得到发展”。据此,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属于误选项,A项实际上是D项的一个方面体现,即D项最为准确和全面。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17.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答案】D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材料表明的是斯大林抓住1929——1933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的机遇而大量的购买西方国家的机器、技术专家等,从而大大推进了苏联的国家工业化,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而非其他的选项。
18.《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知识记忆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介绍的是“俄国”,结合所学可知,AB是当时的经济政策,“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现在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排除A;CD是苏联斯大林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排除。故选B项。
19.由下表可推知(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
——据《俄罗斯研究》
A.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
C.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
D.二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
1940-1945是斯大林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时期,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除B;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排除A;D说法错误。故选C。
20.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前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表
年份 1917 1922 1926 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18% 16% 18% 32%
依据上表,指出前苏联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
从1917年到1922年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减少,从1922年到1938年连续增长,其中1926年到1939年增长迅速。(2分)
减少的原因:三年内战,经济困难。增长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恢复。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迅速实现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并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分析历史问题的的能力。首先分析表格可知:从1917年到1939年期间,先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然后是有较大的提升。回答原因时要注意人口比重变化的节点“1922年”及比重较大的年份“1939年”,正是苏联经济政策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点的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