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09:0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诫子书》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二、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题解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的意思是“告诫、劝诫”,“书”是指“书信”。
六、重点词句积累
一词多义
【学】
①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②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以】
①静以修身: 介词,表目的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介词,用来
【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远大志向
②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成】
非志无以成学: 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 成为,变为
词类活用
【广】
非学无以广才 形作动,增长
【多】
多不接世 多:形作名,多数人
【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
古今异义 古 今
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修理 地势险恶、险要\治理
淫慢则不能励精 懈怠 速度低
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为“将复及何”)
②判断句:夫学须静也
(“……也”表判断)
七、文本分析
1.文本主题
课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写给他的儿子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告诫儿子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在这封信中,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也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写作思路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文章开头作者即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接下来以双重否定的形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之后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最后,从反面论证,说明荒废学业,终将“枯落”。文章先立论,再阐述,由总到分,又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逻辑严密。
3.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①:“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修身养德需要保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庭都有家训、家规,都有持内心的宁静,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②:“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③:要做到“静”,就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5.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
6.写作特色
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中多用对偶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偶句的使用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也使要表达的主旨更加严密而深刻。
7.成语归纳
淡泊明志
解释: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宁静致远
解释: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八、拓展延伸——古代家训
1.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明 洪应明《菜根谭》
2.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海;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隋 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惰士鲜明体,昏人无出意。兼兹庶其立,缺之安所诣。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明 汤显祖《智志咏》
4.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
九、巩固练习
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别人笔下的诸葛亮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相顾心相知。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1.请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加点词语 古义 今义
险躁 ① 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险要。
枯落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②
淫慢 ③ ④
2.诸葛亮在教育孩子时强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自己也做了很好的榜样,请从【乙】文中找出体现他本人“广才”的一联诗句。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相顾心相知。
结合文本,完成题目。
【甲】
诫子书
[三国]曹丕
父母于子,虽肝肠腐乱,为其掩蔽,不欲使乡党士友闻其罪过。然行之不改,久久人自知之。用此仕官,不亦难乎?
【乙】
诫子书
[东汉]王修 自汝行之后,恨恨不乐,何哉?我实老矣,所恃①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高人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
(甲乙选文均来自《全三国文》)
【注释】①恃: 依赖, 依靠。
4.请根据提示,完成文言词语梳理表。
字词 例句 解释 文官现象
虽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 一词多义
虽肝肠腐乱(曹丕《诫子书》) (2)
逾、越 汝今逾郡县,越山河 (王修《诫子书》) (3) 多词一义
5.联读课文《诫子书》 (诸葛亮),按提示完成表格。
出处 家书内容 语言形式 教育影响
《诫子书》 (诸葛亮) 通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告诫儿子:努力做到宁静专一、淡泊明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句子句式工整,语言凝练。 幼子长大后德才兼备,忠君爱国。
《诫子书》 (曹丕) 推测造成“久久人自知之”的原因。 探究文末“用此仕官,不亦难乎?”句中用问号的原因。 其子在位期间防御外敌,平定鲜卑, 颇有建树。
《诫子书》 (王修) 王修告诉孩子们:“年老的自己因子女都不在眼前而感到惶恐不安”,文中与之对应的句子是: 。他又通过“行止与人,务在饶之。”告诫儿子: 。 “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此句中的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长子有政绩,次子德才兼备。
6.有人认为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很少写信,家书已不再重要。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你结合上述三篇《诫子书》的内容,以及你对前三则材料的理解,阐述理由。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学习先贤品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7.“静”是上文中的一个关键词。“静”指的是一种摒弃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是其反面表现。其中“淡泊”和“险躁”的意思分别是: , 。
8.在上文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学习必须宁静专一, , , 。
9.诸葛亮提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论语》中孔子也具有与此相同的品质。请摘抄《论语》中体现孔子这种品质的句子,并将其优秀品质批注出来。
句子: 批注:
10.《诫子书》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①朴陋:粗俗鄙陋。②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1.查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此即日趋于奢矣”中“奢”的意思是下图中的第________个义项。
12.【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甲】
读 书
(宋 )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既昏便息( ) (4)宜未雨而绸缪( )
14.用“/”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3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6.根据三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我们可以从这三篇文章中受到很多教益。甲、乙两文都谈到读书需要① 丙文“② ”启示我们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老是记在心里;当别人有了灾难祸患,应该施以援手,不能③ 。
17.乙丙两篇都是家训名篇,试分析它们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 “险”古义:轻薄 “枯落”今义:植物凋落 “慢”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慢 2.①“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②“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③“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3.(1)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只因为徐庶离开时对刘备的推荐,才有刘备和诸葛亮后来在茅庐里心心相印。
4.虽然; 即使; 越过。
5.示例:父母一味地文过饰非,不教育子女,不纠正他的错误言行,他就会愈演愈烈,以致铸成大错,就会“久久人自知之”。 “不亦难乎”用反问语气,增强语势,突出严格约束自己,不文过饰非的重要意义。 意遑遑也 示例:待人和善 “惟”“无”写出了父母为子女会倾尽所有,竭尽全力,表现了父母对待子女的诚挚爱意。
6.示例:我不赞成这一看法。时代发展和用家书的形式教育孩子,交流沟通并不矛盾。材料中的《诫子书》均表达了作者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情词恳切,感人至深。信息时代并不会削弱家书的教育作用,相反,运用信息手段会让家书更具时代魅力,提高交流效率,强化教育效果。
7.内心恬淡 轻薄浮躁
8.(要增长)才干必须学习, 不学习没有办法增长才干, 不立志没有办法在学习上取得成就。
9.句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批注: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孔子并不追求奢华的享受,而是专注于做学问,快乐就在中,这正是孔子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体现。
10.座右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我以此句话作为座右铭,就是要激励自己,每当在学习上表现浮躁了,我就要求自己做到静心专一,否则就无法增长才干。
11.①
12.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中所说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浪费。
增长 放纵 就 应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到了黄昏就要休息,要关锁的门户,一定要亲自查看。
宁静,不慌忙 施惠无念 幸灾乐祸(或者生喜幸心)
都谈到勤:体勤,业勤。乙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知,对于学业要勤快,不能放纵懈怠,丙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可知,要早起扫院,检查院子,不能偷懒,两文都提到了“勤”;都谈到俭:乙文中有“俭以养德”;丙文中有“自奉必须俭约”,两文都写到了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