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任务群一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怨怅(chàng) 嗔怒(chēn) 带挈(qì) 撮弄(cuō)
B.窥望(kuī) 聒噪(guā) 踱步(duó) 存恤(xù)
C.逞辩(chěng) 商酌(zhuó) 拜谒(yè) 发怔(zhèng)
D.恁地(nèn) 桑梓(xīn) 拙病(zhuō) 纶巾(guā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促狭 虞侯 作揖 顿开茅塞
B.侥幸 疏懒 鄙贱 箪食壶浆
C.半响 轩敞 撇开 面面厮觑
D.腼腆 忌讳 尴尬 死心蹋地
3.下列加点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不打紧:不要紧)
B.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这里称范进中了亚元,是明清时报子对乡试第一名以下的举人的恭维性称呼)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殆:懈怠)
D.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调停:安排处理)
4.复兴中学正筹划举办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学生会想邀请张教授为学校的阅读分享会做专题讲座。以下是刘东为学生会拟写的一则邀请函,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6分)
邀请函
尊敬的张教授:
您好!
为在青少年中良好的营造阅读氛围,引导他们从书 获取智慧和力量,成就美好的人生,我校拟于10月27日16时,在学校报告厅举办以“好书伴成长,涵养家国情”为主题的阅读分享会,诚邀您参加。
期待您的光临!
复兴中学学生会
2023年10月23日
①这则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②这则邀请函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③这则邀请函传达的信息不明确,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2)为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网友纷纷提出活动建议,请仿照示例,也写一条建议。(2分)
小小花朵:举办好书推介会,介绍经典名著,为青少年提 供精神食粮。
绿色精灵:举办征文比赛,交流读书经验,分享读书感悟和收获。
______(你的昵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来家国一脉承,古今风流尽相思。请帮小明完成下面的中,寺歌整理。(6分)
咫尺天涯家何在 战火纷飞,家书难寄,“寄书长不达,(1)______”;丙辰中秋,客居在外的苏轼,只能望月寄怀,“(2)_______,千里共婵娟”。
万水千山君何在 丞相祠堂,风景依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子音”;两遭贬谪,贾谊宅前,刘长卿空叹:“汉文有道县犹薄,(3)____________ "
我将无我国为家 贬潮州,韩愈蓝关抒怀,“(4)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情系故里,杜甫漂泊在外难归家,虫自感叹,“露从今夜白,(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念长存家国在 言: 心中有信念,再大的风浪也能扬帆起航,正如李白所言:“(6)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5.小文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发现古典小说中大都有“闹”这一情节。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小文进行探究,完成下面表格。(6分)
古典小说中的“闹” 情节概述
小悟空大闹阴曹地府——《西游记》 一日美猴王酒醉,睡梦中魂魄被鬼差带到地府。他大闹地府,修改(1)(填物品名),然后离开了地府。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水浒传》 鲁智深暗中护送(2)_______(填人名),在野者林解救了差点被官差杀死的他,并将他一路户送到沧州。
乡绅发闹船家——《儒林外史》 严贡生租船回乡,到岸上后故意追究掌舵的吃掉他的(3)_______(填物品名)的责任,威胁将掌舵的送官,只为(4) 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选择其中—“闹”,联系整本书,和小文一起进行深入探究。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方面分析)(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群二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古诗文阅读”模块。徜徉于古诗文中,你会感受之美、意美,品味中华经典作品,体会古圣品格志趣,理先骨节 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2023·宿迁]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学校古诗朗诵大作赛,请你参与。(6分)
度关山
[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 鸣。
淮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7.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 请说明理由。(2分)
选择_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设计适宜的表情、动作。(2分)
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4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煮谁 屮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栖,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下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上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①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②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③,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④“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刘宅陂池台草,与石称⑤,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⑥,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丰乐亭之南北,亭负⑦“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节选自欧阳修《菱溪石记》,有册改)
【注释】①差小;比较小。②偃然:静静的。③徙:移动,搬动。④若;好像。⑤称相称。⑥编民:编入户籍之民,指平民百姓。⑦负:倚靠。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
11.运用表格中所提示的方法,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4分)
方法 语境筛选 字源追溯 活用类推 词义迁移
资料 ①居高面下。 ②到,到达。 ③面对,对着。 ④临近,靠近。。 篆书: 隶书: 楷书:芳 渔人甚异之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原文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野芳发而幽香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一差小而尤奇
加点词含义 1)临:____________ (2)芳:_________ 3)乐:_________ (4)尤:___
12.如果将【甲】文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作亭者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太守也”,其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3分)
13.【甲】【乙】两文中,除了热爱山水,作者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怀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任务群三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现代文阅读”模块。高品质的阅卖,总能让人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得到启迪,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保持活力,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滋正气。现在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立德树人·保护传统文化]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曹铁匠的小尖刀
南翔
①周日这天,曹木根有点心神不宁。昨天接到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讲是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曹木根自言自语道:“采访我 我有啥子好采访的!”老同学的不由分说令铁匠曹木根芒刺在背。直到下午三时许,一声汽车喇叭的脆响从传来,曹木直绷紧的心思,才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
②吴天放带着孙老师和他的两名学生来到曹木根面前,寒暄已毕,孙老师问:“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 ”曹木根道:“是啊。整个县里十镇八乡不会剩下两个巴掌的铁匠,讲起什么家伙都能打的铁匠,恐怕也就是本人一个了吧。
③曹木根顺着孙老师的目光,瞥见的是一块灰蒙蒙的铁匾,是自家錾的,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
④孙老师谈起这次来的意图,是领着学生做一个非虚构民间匠艺的采集,可以称作“非非遗”写作。现在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却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各级非遗的匠艺,散落在乡野的铁匠、篾匠、箍桶匠、油漆匠等工匠及他们的技艺没有引起够的重视。正因这些“非非遗”一不来钱,二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比非遗式微得更快。
⑤曹铁匠喉咙里响咳了一声道:“《诗经·邶风·式微》就有几句写的是: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另中露
⑥孙老师赞曰:“我只知‘式微’一词来源于《诗经》,早不记得这首诗了!”环顾左右问两个弟子:“你们知道出处吗 ”两人均,起:道”去叹道:“真正是野有遗贤人未知啊!”
⑦曹木其实是本地人。他父亲在饥荒年头,一路做手艺来到了江南,后来做到了天福铁木器材厂的厂长。那时放学之后,木根都要到铁木厂来耍闹。木根最迷恋的,还属铁匠炉,无论是父亲操钳,还是其他工人掌锤,他都饶有兴致。
⑧后来曹铁匠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又重演了他少儿时的一幕,从小在铁木厂厮混。有一次他们调皮弄坏了车床皮带,曹铁匠怒,缴的,包括儿子的一把木制小尖刀,一起折断,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天都没理爸爸,一周之后,曹铁匠送给儿子一把精心打制的小尖刀,挽回了儿子开心的笑容。
⑨孙老师朝炉子那边看一眼道:“我小时候是看过铁匠干活的,年太印象模糊了,我的学生则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没古的记。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给我看 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或者说‘非非遗’调查的一个好机会。”
10曹铁匠起身,朝炉子走去,俩学生都雀跃跟随。曹铁匠用火钳夹;钢炉红取出,两面锤打,复烧,岸打,淬火之后、磨便的脑门上摔下了一粒一粒的汗珠。
11吴天放贴近他的耳朵问:“为何放着空气锤不用 ”他答:“就带师和学生,看一看最本色的打铁方式。”
12一根锈累钢,眼见得在曹铁匠的手中,在火红的沪膛里,在的铁,在沁凉的水桶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该的,后示一把比巴掌略长的小尖刀,上面还做三个圆环把手。
13孙老师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两条刃,简直像拷贝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个小环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
14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铁匠的一撮浓眉猛地一弹。他撩起洗不净的灰色T恤擦额头道:“做什么事情,一是要喜欢,二是要做出年来。熟能生巧罢了,做够年头,你们都行,没什么稀奇的。跟当师年头久了,教书教得好是一个道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15孙老师问:“曹师傅的孩子呢 在外上学还是工作了 ”
16吴天放这才告诉孙老师:“三年前,曹木根的儿子刚刚二十出头,得了白血病。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也考虑过骨髓移植,因医生意见不一致,且要花一大笔钱,他就放弃了,以后却一直后悔,人都有些恍惚。”
17吴天放道:“曹木根原本有三次出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没走出去未必是坏事。乡镇里的人如果都跑出去了那个来种田 就像我们今天回来,你哪里采访得到老铁匠 我在深圳常想,我们出来就都对吗 他们不出来就都错吗 或者,出来也对,留下也对 ”
18这时,两个学生看中了这把小尖刀,说:“曹师傅,你再给打一把呗,我们一起买了,”
19曹铁匠两眼空虚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道:“给你们打剪刀、菜刀、柴刀,都行,就是小尖刀,不行,一把都不能从这里带走……我这三年都没有给任何客户打过小尖刀了。”
20夕阳西坠,漫天云霞。孙老师等人与曹铁匠握别。迎着落日开车,吴天放戴上了墨镜。
21孙老师道:“你尽快找一张他儿子的照片给我,我采访过一个做铁板浮雕的师傅,他敲的铁板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我会叫他敲一幅曹铁匠儿子的肖像,肖像一定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
22吴天放道:“好啊,费用都算在我天放头上……”一语未了,哽住了。
(有删改)
14.孙老师对曹木根及其铁匠工艺的情感认知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表格。(3分)
情节 孙老师的语言 孙老师的心理
初到铁匠铺 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 (1)__________________
曹铁匠吟诗 真正是野有遗贤人未知啊! 对曹铁匠有着比较高的文化素养的赞赏。
曹铁匠打造小尖刀 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 (2)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铁匠铺 找会叫他敲一幅曹铁匠儿子的肖像,肖像一定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 (3)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下面的句子写一个批注。(3分)
曹木根一直绷紧的心思,才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
16.文章以《曹铁匠的小尖刀》为题,有何作用 (3分)
17.有人说:“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 内在特征。”你觉得本文是优秀作品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中国青年,乘势而上
温静
①“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习近平主席发表二O二一年新年贺词,对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赞扬,引发强烈反响。
②一个民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百年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持盛生命力。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当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用奋斗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之问。
③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驻村青年干部群体功不可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大展拳脚;航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大放异彩;中国制造转型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脱颖而出……伟大时 代孕育着更多机会,搭建起更大舞台,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创造并推动这个时代。
④自强不息是对未来人生的不设限。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高,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话激励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良广阔的世界。自强不息,就是坚定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设定。从“我也就这样”的自我束缚到“我还能这样”的突破,不又打破了一种观念,更开启了一种新的人生。
⑤自强不息是顺境中的不放松,许多青年都有这样的情乙,就是在实现阶段性目标后斗志减退、思想松懈、惰性渐生。旨上大学后只想着及格就好,进入职场后只想着差不多就可以。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也就放弃了未来的无限可能。青年是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成熟,从而找到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正确打开方式。
⑥自强不息是逆境中的不放弃,李大钊曾以激昂的笔触描绘出青年待质:“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当今,90后和00后以行动展示出青春的生和力量。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发展节奏:备战半年的资格试临时取消;精心准备的求职面试突然更改方式;万事俱备、只待实施的工作方案始终无法启动……但他们 并不气以乘风破浪的姿态向目标前进,青春无悔,奋斗无价,越是迎难上,就越能体验到拼搏的意义
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迸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小语想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脉络,请帮助她完成。(3分)
19.小文对③—⑥段的举例论证进行探究,请帮助她完成表格。(6分)
段落 角度 内容 作用
③ 正面 (1)_______________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
④ 正面 许多家境贫寒的华坪女高学生,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强不息是对未来人生的不设限
⑤ (2)______ 许多青年在实现阶段主目标后逐渐怠惰 (3)___________
⑥ 正面 90后和00后面对逆境不气馁,迎难而上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强不息是逆境中的不放弃
探究发现; 1.四个段落都有举例论证,这是因为典型事例可以具体有力地证明沦点,增强说服力 2.文章以正面举例为主,这是因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举均当下中国青年事例,这是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给青年人看的,是为了激励他们乘势而上
20.在第⑦段结尾横线处,为全文补写一个含文章中心论点的富有激励性的结论句。(3分)
任务群四
同学,下面你将进人“作文”模块。作文,是一种比口语更深刻、更规范的表达。你首先要阅读下面的材料,明确本次作文的表达主题、表达对象(读者),然后确定表达方式、表达顺序。现在开启你的写作之旅吧!
四、作文(50分)
21.[2023·日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是一段珍贵的旅程。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生逢盛世,应该确立正确的青春方向,勇敢坚定地去实现人生理想。
请以《朝向佳处,放步去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C 点拨:A项,“挈”应读“qiè”;B项,“聒”应读“guō”;D项,“梓”应读“zǐ”。
2.B 点拨:A项,“虞侯”应为“虞候”;C项,“半响”应为“半晌”;D项,“死心蹋地”应为“死心塌地”。
3.C 点拨:“殆”的意思是“大概”。
4.(1)①开头称谓顶格。②为在青少年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③示例:将“诚邀您参加”改为“诚邀您为我们做阅读专题讲座”。
(2)示例一:春暖花开 举办手抄报比赛,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读书心得。
示例二:宁静致远 举办经典诵读活动,检验读书效果,展示诵读魅力。
5.(1)况乃未休兵 (2)但愿人长久 (3)湘水无情吊岂知
(4)欲为圣明除弊事 (5)月是故乡明 (6)长风破浪会有时
6.(1)生死簿 (2)林冲 (3)云片糕(4)赖掉船费(或讹诈银子)5)示例一:鲁智深的“闹”是《水浒传》里的侠义精神的代表。这体现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反抗斗争的一面,也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
示例二:严贡生的“闹”体现了受封建思想毒害之人的人性扭曲,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他恐吓诈骗,连船钱都要赖。严贡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反面形象,是封建科举制度下乡绅地主集团中丑恶、可笑形象的代表
二、(-)7.B 首联、颔联中“狐关”“危楼”“广漠”“长城”等,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颈联中“拂剑”“弯弧”,展现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B图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
8.示例:表情:表情严肃,眼神坚定。动作:拔剑、拉弓。点拨:本题考查朗诵的技巧。要根据诗句所展现的意境或是情感,设计朗诵时的表情和动作。“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中,“拂剑”是拔剑的意思,“金星出”写出拔剑时的迅速、刚劲有力;“弯弧玉羽鸣”写拉弓射箭,箭呼啸而出。这两句诗刻画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据此分析,朗诵时应该用坚定的眼神、严肃的表情,配以拔剑、拉弓的动作,展现为国上阵杀的英雄形象。
9.示例一:宜重读“系虏”,可以突出英雄壮举,体现豪迈气概。
示例二:宜重读“贾谊”(或“书生”),可以凸显诗人虽是书生,但仍想杀敌报国的志气与豪情。
(二)10.(1)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每年寒霜降落,溪水干涸,大石便显露出来。
11.(1)居高面下 (2)花 (3)以……为乐(4)格外(或非常、十分、尤其、很)
12.如果换成陈述句,就只是陈述事情;原句采用设问句式,能够引发读者对作亭者和命名者身份的思考(或强调了作亭者和命名者的身份),表达了作者对亭的喜爱以及自得的心情。
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或众乐乐、以民为本、乐民之乐)的情怀。【甲】文描绘了作者与滁州百姓同游山林的美好和皆的情景。【乙】文中作者把菱溪之石移到丰乐亭旁,让滁州百姓尽情游览观赏。
【乙参考译文】茭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所以得以独自存留在这里。每年寒霜降落,溪水干涸,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茭溪旁边好像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刘宅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盛事了!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百姓,还有居住在茭溪旁的。
我感慨人事的兴废无常,又可惜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于是找来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块比较小的,在白塔镇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
三、(-)14.(1)看到铁匠工艺的衰落导致内心的失落。 (2)对曹铁匠高超的打铁技艺的赞美及钦佩。 (3)对曹铁匠的遭遇的伤感,因他热爱并坚守传统手艺而感动、敬重。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曹木根的心思比作“解缆的船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曹木根由紧张到放松的心理变化过程,也从侧面体现了他平日里处境的冷清与孤寂。
16.“小尖刀”是曹铁匠匠艺的具体体现,通过打制小尖刀的过程,展现了曹铁匠高超的铁匠技艺;“小尖刀”承载了人物的情感,承载了曹铁匠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无尽的思念和悔恨之情;另外“小尖刀”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7.我认为是优秀作品。小说叙述了“非非遗”快速式微的严峻形势,表现出人们的担忧和拯救“非非遗”的愿望,引发了对手工匠人留守乡村还是出走大城市这一困惑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小说中铁匠曹木根不慕名利,对传统手七热爱并守;孙老师专注于民间匠艺采集,这体现了社会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扬的时代精神。
(二)18.(1)开篇由新年贺词引出民族精神的话题 (2)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民族精神的内涵及表现
19.(1)中国青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航天事业、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等时代孕育的大舞台大放异彩 (2)反面; ,
3)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自强不息是顺境中的不放松
4)示例一:文章是为了激励中国青年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乘势而上,正面举例为主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更能激发青年人积极向上的心理
示例二:文章是为了激励中国青年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乘势而上,反面论据过多,会使文章的批判力度增强,激励性下降,导致宣传激励效果被削弱
示例三:因为本文的阅读对象是中国青年,中国青年受“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熏陶,与作者宣传的观点趋于一致,适合采用正面例证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能从写作目的、阅读对象特点、正反面论证各自的特点等任一角度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20.示例:中国青年要乘势而上,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四、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