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
C.开中国税制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A
【解析】“初税亩”客观上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促进了经济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之神、五谷之神”代称国家,反映出农业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说明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故选D项。
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3.“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D.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经济,意在考查考生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能力。材料没有反映农民使用耕牛、家庭手工业,故A、C、D项错。“ 连筒灌小园”反映了人们用筒车灌溉“小园”的史实。
4.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依据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5.《北史·苏绰传》:“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当时政府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B.地方官员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职责
C.国家制定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的意思是郡县的官吏要让百姓发展农业,对于游手好闲的要进行处罚,官吏起督促的作用,故选B项。AD项与材料无关,B项不是题干的核心意思。
6.考古学家对下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www.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甲骨文中的“田”字
A.土地私有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均田制 D.初税亩
【答案】B
【解析】此图形状同井字,成方块状,这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制度下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故B项符合题意。
7.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其言论旨在
A.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 B.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 D.为土地兼并辩护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地兼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强调了土地兼并是“饥馑之岁”“盗贼之岁”之际郡县的依赖,由此得出土地兼并所得财富与政府无异,反映了作者是在为土地兼并辩护,D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C“征税”与题意无关,故选D。
http://www*.wln100.c_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8.《孟子·梁惠王上》提到“五亩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该材料最能反映古代小农经济的
A.自给自足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因地制宜
http://www.+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由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信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知,农业生产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故答案为A项。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因地制宜等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均排除。
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http:/@/ww+*w.wln$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9.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从材料中“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可以得出是农业的灌溉工具,由此排除A、D项;唐朝已经创制筒车用于农业灌溉,排除C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http://www.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10.李成贵在《国家、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较大 B.地域分布广泛
C.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封建土地所有者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题干信息“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可见小农对封建国家贡献很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主要财税来源,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故本题选C项。A、B两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封建土地所有者主要为地主,D项说法错误。
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我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题干提供的材料来看②③④三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之一“自给自足”并非指富裕充足,而是指农民的生产所得除了上缴、留足种子以外剩余不多,勉强维持生活,故①错误。
12.明朝有一个叫乔宇的大臣在给武宗皇帝的上疏中曾说道,大同府的一些州县,因“皆漫散平地,相离边墙不远,百姓依村堡住居,无园林桑枣之利,虽有田亩耕种,所获不多”。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田亩”之外的副业生产对于小农生活的重要性
B.大同府社会秩序良好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以为继
D.地方大臣关心民间疾苦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无园林桑枣之利,虽有田亩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种,所获不多”说明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大同府一些州县的农民情况种植粮食作物,但收获不多,不能反映小农经济难以为继,故C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地方大臣关心民间疾苦,故排除D。
13.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这反映其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C.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井田既废之后……是以贫富不均”可知该学者认为井田制废除后,土地兼并导致贫富不均,故A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可知该学者认为土地兼并现象虽可以缓和,但不能根治,故本题应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教化的作用,故排除C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听民自便为之德”可知该学者并不主张恢复井田制,故排除D项。
14.《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信息“心意自得”可以看出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画面,但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自给自足”的“足”指的是温饱得到基本的满足,而不是“生活富足”的意思,排除②,故选D项。
15.从云梦秦简看,封建国家的农业管理官吏体系自成一体,如“牛长”“田典”“部佐”“田啬夫”等。这种体系说明
A.国家对地主豪强加强了控制 B.封建国家直辖土地数量很大
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秦朝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都是管理国家土地或农事的官吏。封建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太多,必须配备自成体系的农官系统,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
16.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
①井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私有土地⑤均田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D
http://www.wl*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为奴隶社会时期土地所有制形态。故本题选D。
17.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根据题干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要承担公役,假如不能负担,就会卖掉田地。可见,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故本题选A。其他选项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人佃作者十九。其亩甚窄,而凡沟渠道路,皆并其税于田亩之中。岁仅秋禾一熟,一亩之收不能至三石(原注:凡言石者,皆以官斛),少者不过一石有余。而私租之重者至一石二三斗,少亦八九斗。佃人竭一岁之力,粪壅工作,一亩之费可一缗,而收成之日所得不过数斗,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http:)//www.wln10 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风俗考》
比较二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度指出其中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答案】不同之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材料一中农民与地主之间是租佃关系,材料二中机工与机户之间是雇佣关系。
原因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高度集中,买卖频繁,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得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地主收取高额地租,形成了材料一中的人身依附关系。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计日受值”,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解析】解答本题时,一要阅读并理解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含义,材料一中“佃作者”“皆并其税于田亩之中”“私租”“完租”,材料二中的“匠有常主,计日受值”都值得关注。二要抓住设问中“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这样有助于理清思路,一步一步展开进行答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以后又是怎样发展的?
(2)材料二中白居易的诗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3)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2)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3)特点:①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②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及演变,根据所学不难回答。第(2)题注意抓住材料中的信息“机梭”“牛驴”“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判断是小农经济,然后归纳其特点。第(3)题分别依据材料一、二中反映的信息归纳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