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1 10: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的是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近代的婚礼仪式发生的改变。通过材料所展示的一些细节,我们发现中国近代婚礼逐渐西式化,从传统意义上的婚礼形式逐渐转变为西方理念的婚礼形式,这一切的变化都反映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料表明“文明婚礼”是中西婚礼相结合。①②③都是这种婚礼出现的原因。④的内容材料无法显现。故B是正确答案。
2.许金城在《国民野史》中这样描述:“无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爆竹,举行公宴庆祝”。这样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洋务运动中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C
【解析】
满人进关后,建立了清朝,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汉人留辨,这是代表汉人被奴隶的象征。而这道题涉及的就是欢呼辛亥革命的胜利,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民国也强制必须剪掉这条辫子。故选C。
3.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上海市民与官员对待自来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看法,从封建迷信不敢饮用,到“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 “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选择C。A是现象,B“彻底的革除”太绝对化了,排除。D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
4.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其收藏价值在于( )
A.与帝王将相史是相对立的
B.侧面体现历史变迁的风貌
C.记录生活细节,史料详实
D.日常生活的记录,可信度高
【答案】B
【解析】
这本长达45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是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社会历史变迁,故B项正确。
5.《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中,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从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标准先后有“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等,出现这些标准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发展
C.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
D.妇女已完全摆脱了夫权束缚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分析能力。导致美女标准变化的原因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民思想观念发生变迁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结果,但并不能说明妇女完全摆脱了夫权的束缚。所以答案选D。
6.中国近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中有许多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主要包括
①中山装 ②旗袍 ③咖啡馆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旗袍和里弄住宅是中国近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中有许多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所以答案选D。
7.下列社会习俗的出现与革命思潮的推动有关的是( )
①“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②“阳历兴,阴历灭”
③“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④“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④(“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是受外来侵略的影响;②③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
8.19世纪70年代,上海进口的所谓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糖,基本都是将产自广东汕头和福建台湾的土糖,直接运到香港取得“洋糖”身份,再转运而来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洋货行销内地“除入口一正税,一子口税外,任意畅行”
B.土货过关卡时“口口而查之,节节而税之”
C.“西商过埠则丁役围护,官吏趋迎”
D.土糖一经转口则“色泽莹白,人咸爱之”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历经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大开,资本主义入侵不断深入,并取得了系列特权,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当时相关史实,是题干“洋糖”现象的可能原因。而D项表述“土糖一经转口则‘色泽莹白,人咸爱之’”,明显不正确,不符合常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9.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①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表格信息的能力。从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中国的近代化是从东到西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近代化受到了西方技术的影响,并且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②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所以答案选C。
10.历史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反映。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
是( )
A.粮票——股票 B.听戏——看电影
C.大人——先生 D.自行车——汽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A项正确;B C 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
11.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易服。“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故选B项。
1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社交礼仪和称呼的改变体现了民国建立后,民主共和平等观念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
13.清末的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洋帽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你认为从该诗中能反映出①近代服饰的西化;②洋货充斥中国市场;③国人崇洋现象普遍;④传统服饰已完全被抛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解题的关键是对打油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容的准确理解。材料“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叙述了外国人的“碧眼”学不成,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崇洋媚外现象;材料“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体现了近代服饰的西化和洋货充斥中国市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服饰和西装革履并存,故④是错误的,排除。所以答案选A。
14.“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对材料信息归纳最为完整准确的是( )
A.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B.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风俗变革具有政治色彩 D.维新变法主张断发易服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去满洲之形状”指的是风俗变革,“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指的是变革的影响具有政治色彩,故选C项。A、D是现象,B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15.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崇洋之风盛行 B.有利于服装的西化
C.淡化了传统等级 D.交际活动增加
【答案】C
【解析】
中国古代,服装是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到了近代,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就可以穿得很好,无论地位高低以及从事何种工作,从社会作用来分析,说明了服装使传统的等级尊卑观念发生了改变。所以答案选C。
16.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
①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
②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③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④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由择配”说明①正确;“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说明②③正确; ④不对,1908年为晚清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建立,因此选C。
17.1926年,在分别与原配离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梁启超宣讲了证婚词(如下图),该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B.中西合壁、土洋并存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答案】A
【解析】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在与原配离婚后再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要从一而终的妇道相违背。这正说明传统文明受到冲击。本题选A,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8.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的是从1978年底-1989年底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是2001年发生的事,所以排除;③70年代是中国与西欧建交的繁荣时期,所以排除。正确的是②和④,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19.(16分)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衷足,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5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5分)
【答案】
(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是学习西方文明,推行新政(变法)。
(2)妇女废止缠足、男性革除结辫陋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思想解放。
(3)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由材料“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可以归纳为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是学习西方文明,推行新政(变法)。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材料,可以归纳为妇女废止缠足、男性革除结辫陋习。结合所学,以上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归纳。如: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思想解放。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难度为小。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归纳。可以表述为: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
20.(10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请回答: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0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
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3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结合材料直接概括社会变迁中的教育的变迁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21.(12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 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1) 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4分)
(3) 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4分)
【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1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3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4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分)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变化:需要结合材料一回答。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一中的“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到“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可以得出结论为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转变。原因:应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思考即可。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明朝中后期,经济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上,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思想文化上,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等等。
(2)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材料二可知,民国时期人们的婚恋观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上,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等等。
(3)最主要的原因:结合材料三中“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 1978~20 世纪90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可以得出原因应该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的原因:可以从第三阶段的时间“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切入, 联系经济方面的主要史实说明,1992 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影响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