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4 语法修辞(原卷版)
1.2024·北京·中考真题
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手记四 北京城市图书馆
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设有2400个阅读坐席;建有国内藏书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从精准定位取书到由机器人配送至阅览区只需15分钟。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
结语
①融入当代建筑美学元素的北京坊,经过整体改造,成为北京的新景点。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③北京第一热电厂曾经的壮观与辉煌让人难以忘怀。④智能化立体书库是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准配置,堪称新时代的藏书楼。
北京的文化生活场所建设,兼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推动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注重工业遗产的综合改造,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智能化升级……这些无不展现出首都北京的人文气象。
(2)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各个文化生活场所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2.2024·河北·中考真题
“红色‘冀’忆”主题活动结束后,小冀同学写了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我(甲)了解了西柏坡,(乙)了解了“进京赶考”那段历史。家乡河北,真是一片红色热土!主题活动中,班长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们在活动中成为了好朋友。能生活在这片热土,我们何其有幸!我要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家乡做出贡献。
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 就 B.无论 都 C.不仅 还 D.即使 也
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阅读探究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慧眼”。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器官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运动定量、医疗器xiè等方面都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将柔性传感器无痛置入身体,传感器每5分钟测一次血糖值,并传送到手机应用中。患者可以观察血糖曲线变化,及时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调节血糖,有的患者甚至由此告别了药物和胰岛素治疗。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投入应用,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传感器将创造更多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新场景。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逐渐①________(A.浸透 B.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作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正②_______(A.广泛 B.普及)应用于安全监控、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误识和滥用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技术可靠性的担忧。因此,规范AI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节选自《中国经济周刊》
(1)请提取【材料—】画线句子主干。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投入应用,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传感器将创造更多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新场景。
。
(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
4.2024·广西·中考真题
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我的造型古朴,线条粗犷。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 )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
【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______。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
“何尊”介绍词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
5.2024·重庆·中考真题
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______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níng______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重庆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4·安徽·中考真题
班级开展以“走近新科技,畅想新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结束后,有位同学写了如下一段总结文字。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甲】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乙】吾辈少年,应树立起“科技强国,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
7.2024·上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小申写了一首诗,同学们在阅读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请你在下列三个建议中选择一项并说说该项建议的好处。
初夏
一阵阵读书声水声,花香
飘来,飘去 我们毕业了
建议一:把“一阵阵”改成“一片又一片”
建议二:把“花香”改为“荷香”
建议三:把“很多个梦”改成“很多颜色的梦”
。
8.2024·贵州·中考真题
为帮助同学们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班级开展“健康饮食”主题活动。
语文课代表分享了阅读食品标签的心得。下面①—⑦的内容共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食品标签标明了食品的相关信息。②我们要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③如何阅读食品标签呢?④我们要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不误食过期食品;⑤要关注食品的保存建议,便于我们选择适合的存放方式;⑥还要分析食品配料和营养成分的信息,以便根据身体需求补充营养。⑦通过分析、阅读、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我们可以科学选择食品。
。
9.2024·吉林·中考真题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 (1) 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tiào (2) 望世界的平台。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10.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扬州民歌来源于民间,传唱于市井。东去的扬子江和南下的大运河孕育了扬州民歌的独特个性:既有大江的澎湃,也有运河的隽永;既展示了苏北平原的辽阔,又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秀美。民间小调、劳动号子,有许多是【甲】______的曲调:《茉莉花》芳香四溢,《杨柳青》清新扑面,《拔根芦柴花》情趣盎然;宝应的《绣兜兜》蜿转,高邮的《数鸭蛋》轻快,仪征的《胥浦农歌》高亢……【乙】洋溢着泥土芳香的扬州民歌会被永久地传承并保护下去。
【乙】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 。
1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人类从dàn( )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______”“______”,等等。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méng( )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为了耕种, 甲 ;为了出行, 乙 ;为了起居和休息, 丙 。这些都与日月星辰( )的天象变化有关。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19日有删改)
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
。
12.2024·湖南·中考真题
巍巍中华,山河锦绣。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江风_____(①悠悠 ②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______(①森森 ②油油)的,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让你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______(①莽莽 ②赫赫)声势,而且你会觉得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船在行进,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bó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摘编自刘白羽《长江三日》)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全部”放在“这样”之前。 B.删掉“的全部生活”。
C.在“就是”前面加“不”字。 D.把“穿过”改成“走过”。
13.2024·江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人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________自我的必由之路。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频率更新越来越快。
B.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C.当今信息时代,更新的知识频率越来越快。
D.当今信息时代,产生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14.2024·福建·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 ),“文化+”也就( )了。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 ① (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 )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 ② (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 ③ (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
15.2023·青海·中考真题
以下是学生会小华拟写的现场书法比赛通知,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通知各位同学:
①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激发中学生热爱家乡,③校学生会决定于6月28日14:30在致远楼一楼大厅举办“墨香青海”现场书法比赛活动。④请各班推选一位代表按时参加比赛。
致远中学学生会
2023年6月5 日
下面是同学们关于这则通知内容的修改讨论,你认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的“传承”应改为“继承”。
B.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情感”。
C.第④句“推选”改为“选取”。
D.这则通知没有语言表达的错误。
16.2024·天津·中考真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仍将频繁出现。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有待增强。④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4 语法修辞(解析版)
1.2024·北京·中考真题
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手记四 北京城市图书馆
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设有2400个阅读坐席;建有国内藏书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从精准定位取书到由机器人配送至阅览区只需15分钟。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
结语
①融入当代建筑美学元素的北京坊,经过整体改造,成为北京的新景点。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③北京第一热电厂曾经的壮观与辉煌让人难以忘怀。④智能化立体书库是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准配置,堪称新时代的藏书楼。
北京的文化生活场所建设,兼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推动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注重工业遗产的综合改造,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智能化升级……这些无不展现出首都北京的人文气象。
(2)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各个文化生活场所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答案】(1)北京城市图书馆改善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典范。 (2)B
【解析】(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搭配不当,“促进”和“生活”不搭配,“北京市图书馆”和“新样本”不搭配;可改为:……改善了/丰富了……文化生活;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新典范/新标杆。
(2)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结合句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可知把“箭杆胡同20号”比作“新文化运动的摇篮”,采用了暗喻的手法。
故选B。
2.2024·河北·中考真题
“红色‘冀’忆”主题活动结束后,小冀同学写了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我(甲)了解了西柏坡,(乙)了解了“进京赶考”那段历史。家乡河北,真是一片红色热土!主题活动中,班长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们在活动中成为了好朋友。能生活在这片热土,我们何其有幸!我要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家乡做出贡献。
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 就 B.无论 都 C.不仅 还 D.即使 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仔细阅读语句可知,“了解了西柏坡”和“了解了‘进京赶考’那段历史”语意上存在递进关系,故甲、乙两处应填入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A.表条件关系;
B.表条件关系;
C.表递进关系;
D.表假设关系。
故选C。
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阅读探究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慧眼”。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器官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运动定量、医疗器xiè等方面都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将柔性传感器无痛置入身体,传感器每5分钟测一次血糖值,并传送到手机应用中。患者可以观察血糖曲线变化,及时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调节血糖,有的患者甚至由此告别了药物和胰岛素治疗。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投入应用,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传感器将创造更多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新场景。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逐渐①________(A.浸透 B.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作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正②_______(A.广泛 B.普及)应用于安全监控、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误识和滥用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技术可靠性的担忧。因此,规范AI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节选自《中国经济周刊》
(1)请提取【材料—】画线句子主干。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投入应用,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传感器将创造更多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新场景。
。
(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
【答案】(1)传感器创造场景。
(2)删去“由于”或“使”;将“泄露”和“滥用”调换位置。
【详解】
(1)本题考查句子成分。
提炼句子主干,首先要划分句子成分,再将定状补之类的枝叶成分压缩掉,所剩的主谓宾即为句子主干。在本句话中,主语是“传感器”,这是句子中执行动作或具有状态的主体。谓语是“创造”,这是主语所执行的动作。宾语是“场景”,这是谓语所指向的对象。“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投入应用”是状语,描述了传感器创造新场景的背景或条件。“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是定语,用来修饰主语“传感器”,描述了传感器的特点。“更多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和“新”是定语,用来进一步描述宾语“场景”的性质。删除修饰成分后,句子的主干就是“传感器创造场景”。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由于”和“使”这两个词同时出现使得句子缺少主语,因此应去掉一个;“泄露”和“滥用”语序不当,造成了逻辑上的错误,应调换位置,即先“泄露”后“滥用”。
4.2024·广西·中考真题
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我的造型古朴,线条粗犷。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 )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
【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______。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
“何尊”介绍词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
【答案】第③句有误。成分赘余,去掉“大概”或者“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何尊】文段第③句“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成分赘余。删去“大概”或“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5.2024·重庆·中考真题
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______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níng______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重庆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前加“我们”;
故选D项。
6.2024·安徽·中考真题
班级开展以“走近新科技,畅想新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结束后,有位同学写了如下一段总结文字。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甲】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乙】吾辈少年,应树立起“科技强国,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
【答案】①删去“在”“中”。②删去引号内的句号。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正确使用标点。
甲句“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此句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在”“中”。
乙句“吾辈少年,应树立起‘科技强国,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科技强国,必定有我。’”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定语,属于修饰成分,句末不可带标点符号,应将“我”字后面的句号去掉。
7.2024·上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小申写了一首诗,同学们在阅读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请你在下列三个建议中选择一项并说说该项建议的好处。
初夏
一阵阵读书声水声,花香
飘来,飘去 我们毕业了
建议一:把“一阵阵”改成“一片又一片”
建议二:把“花香”改为“荷香”
建议三:把“很多个梦”改成“很多颜色的梦”
。
【答案】建议二的好处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体,荷香可能更符合初夏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句子。
可以从诗歌语言的多样性、节奏感、意象的具体化、色彩感、想象修辞等入手赏析诗歌。
建议一把“一阵阵”改成“一片又一片”的好处: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节奏感,使节奏舒缓一些。
建议二把“花香”改为“荷香”的好处: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体,诗歌题目是“初夏”,荷香更符合初夏的特征。
建议三把“很多个梦”改成“很多颜色的梦”的好处:改句比原句增加了“颜色”一词,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和色彩感,使梦境更绚丽多彩。
8.2024·贵州·中考真题
为帮助同学们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班级开展“健康饮食”主题活动。
语文课代表分享了阅读食品标签的心得。下面①—⑦的内容共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食品标签标明了食品的相关信息。②我们要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③如何阅读食品标签呢?④我们要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不误食过期食品;⑤要关注食品的保存建议,便于我们选择适合的存放方式;⑥还要分析食品配料和营养成分的信息,以便根据身体需求补充营养。⑦通过分析、阅读、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我们可以科学选择食品。
。
【答案】④句中“以免不误食过期食品”修改为“以免误食过期食品”。
⑦句中“通过分析、阅读、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改为“通过阅读、分析、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第一处:④句中“以免不误食过期食品”,这是否定不当的句子,其中“以免”和“不”表意重复,应删去“不”,修改为“以免误食过期食品”。
第二处:⑦句中“通过分析、阅读、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语序不当,应改为“通过阅读、分析、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
9.2024·吉林·中考真题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 (1) 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tiào (2) 望世界的平台。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例句中“走进校园……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把校园比作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A.“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托尔斯泰的眼神锐利、洞察力极强;
B.“低唱”“弹琴”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
C.“在那……在那……在那……”三个相似结构的句子连用,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
D.“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中将“书经提炼”的影响比作“水经蒸馏”,把阅读感受比作“嚼蜡”,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10.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扬州民歌来源于民间,传唱于市井。东去的扬子江和南下的大运河孕育了扬州民歌的独特个性:既有大江的澎湃,也有运河的隽永;既展示了苏北平原的辽阔,又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秀美。民间小调、劳动号子,有许多是【甲】______的曲调:《茉莉花》芳香四溢,《杨柳青》清新扑面,《拔根芦柴花》情趣盎然;宝应的《绣兜兜》蜿转,高邮的《数鸭蛋》轻快,仪征的《胥浦农歌》高亢……【乙】洋溢着泥土芳香的扬州民歌会被永久地传承并保护下去。
【乙】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 。
【答案】洋溢着泥土芳香的扬州民歌会被永久地保护并传承下去。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乙】处句子语序不当,应将“传承”和“保护”互换位置。故修改为:洋溢着泥土芬芳的扬州民歌会被永久地保护并传承下去。
1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人类从dàn( )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______”“______”,等等。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méng( )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为了耕种, 甲 ;为了出行, 乙 ;为了起居和休息, 丙 。这些都与日月星辰( )的天象变化有关。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19日有删改)
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
。
【答案】屈原发出天问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主干。主干一般由“主+谓+宾”组成。
“诗人”是定语,“屈原”是主语,“就”是状语,“发出”是谓语,“了”是补语,“‘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是定语,“天问”是宾语。故主干为:屈原发出天问。
12.2024·湖南·中考真题
巍巍中华,山河锦绣。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江风_____(①悠悠 ②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______(①森森 ②油油)的,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让你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______(①莽莽 ②赫赫)声势,而且你会觉得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船在行进,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bó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摘编自刘白羽《长江三日》)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全部”放在“这样”之前。 B.删掉“的全部生活”。
C.在“就是”前面加“不”字。 D.把“穿过”改成“走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将“全部”放在“这样”之前。修改后:“我们的生活全部就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这种修改没有解决原句的问题,语序仍然显得笨拙。修改意见不正确。
B.删掉“的全部生活”。修改后:“我们就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这种修改去除了可能造成强调过度的“全部”,使句子更加简洁,但可能会使句子失去一些强调生活的全部性的含义。 修改意见不正确。
C. 在“就是”前面加“不”字。修改后:“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这种修改将句子转变为一个反问句,强调了“穿过黑夜走向黎明”是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修改意见正确。
D.把“穿过”改成“走过”。修改后:“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这样走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 这种修改替换了动词,但“走过”与“黑夜”搭配在语感上可能不如“穿过”恰当,因为“穿过”更能表达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修改意见不正确。
故选C。
13.2024·江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人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________自我的必由之路。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频率更新越来越快。
B.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C.当今信息时代,更新的知识频率越来越快。
D.当今信息时代,产生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因此去掉“在”。因此原句修改为: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故选B。
14.2024·福建·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 ),“文化+”也就( )了。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 ① (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 )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 ② (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 ③ (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
【答案】“养护”改为“培育”。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依据“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句意可知,句中的主语是“这样双管齐下”,谓语是“才是”,宾语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其中,谓语的中心语是“是”,宾语的中心语是“两全之策”。依据题干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这一提示可知,经仔细辨析,应是宾语中的动词“养护”和“人才”不搭配,应该将“养护”改为“培育”。
15.2023·青海·中考真题
以下是学生会小华拟写的现场书法比赛通知,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通知各位同学:
①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激发中学生热爱家乡,③校学生会决定于6月28日14:30在致远楼一楼大厅举办“墨香青海”现场书法比赛活动。④请各班推选一位代表按时参加比赛。
致远中学学生会
2023年6月5 日
下面是同学们关于这则通知内容的修改讨论,你认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的“传承”应改为“继承”。
B.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情感”。
C.第④句“推选”改为“选取”。
D.这则通知没有语言表达的错误。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原句“传承”正确,不用修改;
C.原句“推选”正确,不用修改;
D.第②句中“激发中学生热爱家乡”错,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加“的感情”;
故选B。
16.2024·天津·中考真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仍将频繁出现。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有待增强。④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D.第④句中“推进”与“水平”搭配不当,应将“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改为“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水平”。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