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花鸟画》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认识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理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艺术主张和艺术特色。
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欣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即描述、分析、阐释、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语言发展阶段处于内向性,语言被运用到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控制思维方向的作用;绘画发展处于拟写实阶段,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该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为深刻,已经意识到人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千差万别,但是仍普遍偏好写实、技术和复杂的细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理解齐白石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了解并运用美术鉴赏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
难点:写意花鸟画注重神似,强调笔墨,传达情意。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师:齐白石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他的艺术主张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就是“像”,那“不似”就是“不像”喽!画画追求画得像,这我们很容易理解;可是追求画的别太像,就让我们有点匪夷所思。在这“像”与“不像”之间,又会达到怎样奇妙的效果呢?让我们一起到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齐白石的花鸟画——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辨真伪:似与不似为之何?(板书)
师:前不久,老师在书画拍卖网站上看到了许多幅署名为齐白石的作品,今天拿来请同学们辨别一下它们的真伪。在对画作真伪的探究中,了解齐白石的“似与不似”究竟指的是什么。
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选内容,参照学习单,对基本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学习单:
似在何处?
提示:从形体、色彩、质感、笔墨功力、形式美感等方面对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并判别真伪。
不似在何处?
提示:齐白石的写意花鸟与真实的物象相比有哪些不似之处?在描绘物象时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第一组:小鸡
第二组:青蛙
生:一、二组展示探究成果。
师: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主张“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作品中的物象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是齐白石长期观察、大量写生以及对笔墨进行反复提炼的成果。(板书:观察、写生、笔墨)
第三组:桃子
第四组:菊花
生:三、四组展示探究成果。
师:齐白石将民间绘画浓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活泼的情趣融入到写意花鸟画中,形成了“红花墨叶”的独特表现形式。他虽喜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但又主张“古艳绝伦”“艳不娇妖”,以追求艳中求雅,雅俗共赏的效果。(板书:红花墨叶)
第五组:老鼠
第六组:农具
生:五、六组展示探究成果。
师:齐白石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极大地拓宽了花鸟画的表现内容。据统计齐白石的作品中所涉及的植物有65种之多;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空中飞的昆虫和动物,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反被看到的统统入画,取材百无禁忌,更能够化平凡为神奇。(板书:取材丰富多样)
判缘由:似与不似妙在何?(板书)
师:齐白石画得不像的原因是能力不足吗?他的写实功力究竟如何?或许我们能够通过他的贝叶草虫窥见一斑。请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在画面中看到细节,并对齐白石的写实功力进行点评。(板书:写实——贝叶草虫)
生:回答问题
师:齐白石常以写意表现植物,并用工笔配以草虫,创造出兼工带写的艺术形式。(板书:兼工带写)
师:看来写实功力不足这一项可以基本排除了。“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或许“妙”才是问题的关键。那么,在题材内容相似的调件下,齐白石“似与不似”的写意与追求“极似”的工笔相比,究竟妙在何处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选内容,参照学习单,对基本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学习单:
在题材内容相似的调件下,齐白石“似与不似”的写意与追求“极似”的工笔相比,妙在何处?
提示: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作品重点表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表现?
第一组:
第二组:
生:一、二组展示探究成果。
师:写意不求工细形似,但求以简练的笔墨表现所绘对象的神情,强调笔墨功力,凸显笔墨趣味。
第三组:
第四组:
生:三、四组展示探究成果。
师: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特的题材,往往具有象征性,如传统题材中的梅兰竹菊常作为君子的象征。(板书:象征)
第五组:牛
第六组:
生:五、六组展示探究成果。
师:“写意”的“写”即强调书法用笔,“意”既指客观事物的神情,又指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在写意画中,画家将主观情意融于笔墨和客观物象,在画面中创造出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情意的物象和情境,即意象和意境。所以,在欣赏写意画时,要注意体会画面中笔墨、意象和意境所传达的情意。(板书:传达情意)
师:齐白石在“国际和平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中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美丽富饶的山河,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事物,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探究竟:似与不似妙意为何?(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幅墨蟹图表达了齐白石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单看画中的一只螃蟹我们确实很难准确解读出作品的涵义。但我们发现齐白石在画面中醒目的题写了一行字——行到几时。现在作品的涵义是不是清晰了许多?哪位同学来试着解读一下?
生:回答问题。
师: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强邀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画面中的诗文书法此时也成为了画家传情达意的工具。
师:中国的写意画是一门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画面中的诗文书法不仅成为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线条的形式与画中的物象相配合呼应;同时明确了画面的思想情感,增强了画面的文学趣味。(板书:诗文书法:传情达意)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这“似与不似之间”又会传达出怎样的妙意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选内容,参照学习单,对基本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结束后,对成果进行展示。
学习单:
作品的涵义是什么?
提示:描述画中之象,借助画中题跋,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象外之境,解读画外之意。
可为作品题写怎样的题目或诗文?
提示:描述画中之象,联想生活经验,想象象外之境,推测画外之意,为作品题写题目或诗文。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师:在齐白石生动有趣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自然的美,还能够发挥无尽的联想和想象,解读出丰富、有趣的内涵,体会到生活的善。他创造的这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可真是妙趣横生!
探“白石虾”之三变:似与不似之妙何以得?(板书)
师:一提到齐白石,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他笔下的虾。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是他“似与不似”艺术主张的实践成果。如今我们借助网络、书籍可以很容易地领略到“白石虾”的风采。
师:但这“白石虾”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齐白石曾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请同学们课后依照学习单中的问题和提示,对“白石虾”的三变进行探究,看看这“似与不似之妙”究竟是如何得到的。
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学习单:
哪三变?如何变?为何变?变得怎样?
提示:借助网络等途径,了解“白石虾”的变法过程,参照学习单中的作品,并对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点评。可整理成图表等形式。
临摹 写生(一变) 二变 三变
似与不似之妙何以得?
对探究成果进行组间互评,参照评价表进行打分,并撰写评语。
内容完整详实(10分) 表述清晰流畅(5分) 见解独到新颖(5分)
六、课后反思:
你对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你对中国写意花鸟画有哪些新的认识?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希望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你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方面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
齐白石的花鸟画
教学设计框架:
题目 齐白石的花鸟画
大概念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基本问题 似与不似为之何? 似与不似妙在何? 似与不似妙意为何? 似与不似之妙何以得?
学习活动 辨真伪 比较真假画之间的差异,比较齐白石创造的意象与真实事物之间的区别。 判缘由 比较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探究竟 解读作品涵义,为作品命名或题写诗文。 探“白石虾”之三变
知识点 齐白石的艺术特色:注重观察、写生与笔墨提炼;创造“红花墨叶”的表现形式;取材丰富多样,化平凡为神奇。 齐白石的艺术特色:“贝叶草虫”题材展示了他极强的写实功力,创造“兼工带写”的艺术形式。 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注重神似、强调笔墨、象征、传达情意。 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诗文书法不仅是画面重要的构成形式,还是画家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齐白石的艺术实践过程:临摹、写生、创造。
教学形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选内容,参照学习单,对基本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各阶段探究结束后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导入问题,组织学习活动,推进探究进程,对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强调。 美术鉴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示的形式融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