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长短句式,感家国情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片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五篇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因此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的是《天下国家》。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安排的是《学习抒情》,统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土地的誓言》和《黄河颂》抒彩非常浓郁,教师和学生容易把目光集中于此。但《木兰诗》是一首乐府叙事诗,也是一首传唱不衰的民歌,它独特的抒情方式也值得我们探究。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渗透本单元家国情怀的情感教育又能让学生在诗歌朗读中体会诗中情境,感受其独特的抒情艺术呢?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片段教学。
教学目标
反复吟诵《木兰诗》第三段长短句式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品析等方法体会诗中情境,了解抒情方式,感受木兰的女儿柔情和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吟诵诗歌,发现变句
同学们,前面我们对《木兰诗》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乐府民歌,民歌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最能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请大家再次齐读诗歌,你发现它在句式上有何特点呢?
屏显: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品读变句,循句悟情
同学们一下就发现诗中大量运用五字句,中间偶有穿插七字句和九字句,全诗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接下来我们就选长短句式变化形式最大的几句诗来好好读一读。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这里的长短句式变化给你带来的感受。
屏显: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预设:
(1)从这个长短句的“旦”和“暮”感受到时间的变化,从“黄河边”与“黑山头”感受到空间的交错,木兰行军迅速,时空变化交替,所以用五字短句比较急促与内容是相符合的。夜晚下马休息,思绪飘飞,思亲之情如黄河流水绵延不尽,整个的时间与空间停了下来,句末的拟声词“鸣溅溅”“鸣啾啾”给人音韵的舒适感。所以从前面的五字句到稍缓的七字句到更缓的九字句,读起来由疾到缓,疾缓交替,让人感受到木兰一路行军的不易。长短句的交错既写出木兰的英雄气概,又写出木兰的女儿情怀,既矛盾又和谐统一。
(师:我们知道长短句式发生变化是因为时空关系发生了变化,这里借助早晨、傍晚、黄河流水、燕山胡骑等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读一读句式变化带来的疾缓)
(2)这里长短句变化其实是两个句子的反复,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也体现民歌回环反复的特点,读起来有韵味。进而感受到木兰行军途中这种思亲之情是一直贯穿其中的,诗句中反复提到“女”字,这也说明此时的木兰还没有完全从一个女儿身蜕变成大英雄,更多的作为一个女儿的柔弱多情,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所以用了七字和九字长句子来表现这种女性的柔情。这里的途中思亲与后面十年征战的骁勇形成了对比。所以要读出作为“女”儿身对家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中更能感受到木兰在家与国之间这种大义的选择。
(师:我们知道长短句发生变化是因为人物身份在走向变化。确实,一个平时只能当户织布的姑娘哪里离开过家人呢?这一次的选择让她在女儿与战士之间反复徘徊,确实是人之常情。这里借助烘托来抒情,通过反复吟咏的手法来强化木兰的情感)
(3)第一个“不闻爷娘唤女声”是听到溅溅的黄河流水产生的回忆,木兰一路飞奔无心顾及其他,只有晚上她停下来在黄河边休息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走了很远了。回忆起如果在家里的话,这时早已是爹娘呼唤的声音,可是此时听不到爷娘的呼唤有种伤感。第二句“不闻爷娘唤女声”是指木兰已经到达黑山头作战前线,听到敌人的战马嘶鸣,想到家里的老父老母,于是她有一种坚毅,她对自己说到这里就要英勇杀敌,忠于国家,孝于双亲。木兰的情绪不同,前一个是女儿情绪,后一个是英雄情绪,这两个长句子读起来也是有所不同的。第一个读起来要惆怅忧思一些,第二个读起来要坚决果断一些。
(师:长短句发生变化是因为人物情绪发生了变化,这里借助想象曾经家里爷娘的呼唤来表达木兰的情感)
(4)长短句式变化前面是写紧张的备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后面写紧张的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前后情绪紧张都用了五字句,读起来有紧迫感。所以这里改成长句子可以在节奏上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抒情上符合木兰征途思亲的情感,这样让整个事件来龙去脉节奏紧凑。就像一首歌有高昂的音乐,也要有低缓的音乐,这样缓急有变才便于民歌的抒情。这里的舒缓是为后面十年征战的紧迫蓄势,木兰作为一位女子即将要面严酷的战场,环境恶劣,敌军众多,但她毅然决然,勇往直前。从而感受到了木兰的爱国热情。
(师:长短句发生变化是因为故事节奏发生了变化,这里借助叙事来抒发情感,可以从全文的故事情节去体会这里细微的变化)
三、小结内容,句变情坚
同学们,我们通过反复吟诵诗句,从这一处的长短句式变化感受到诗中时空变化,身份变化,节奏变化,情绪变化,也让我们从中知道抒情方式不仅是有直白的语句,还有一系列间接含蓄的方式:借助景物抒情,借助烘托抒情,借助想象抒情,借助叙事抒情。千变之中有不变的,那就是木兰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感让她身上的女儿情怀被淡化被掩藏,英雄气概在蓬勃生长突显。我们也从这个长短句式变化中感受到《木兰诗》作为一首民歌独特的抒情方式。
四、一隅三反,我辩句变
用长短句式变化来表现情感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你还能想到哪些呢?说说你从以下句式变化中发现了怎样的情感密码?(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布置,因时间而定)
屏显: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汉.《上邪》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唐.《卖炭翁》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如梦令》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秋思》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现当代.《说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