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编者按】
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沉睡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滴水,静静地流过丽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质疑导读
(屏显课文名称。课文名称下有对应的东巴文字。导入略。)
师:课文是一篇游记。一般来说,游记往往采用怎样的写法来写呢?
生(杂):按时间顺序来写;按游踪来写;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
师:你解说一下,什么叫移步换景?
生:就是作者走到哪儿就写哪儿的景物。
师:移步换景,也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一般来说,写游记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踪,就是作者到过的地方,即“所至”;二是要移步换景,写作者在游览中看到的景物,即“所见”;三是要写出作者的感受和感想,即“所感”。
(师板书:游记——所至 所见 所感。)
师:那《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游记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生:它的主角——游览者,不是人,而是一滴水。
师:你说得非常好,这篇游记就是从一滴水的视角来写的。在这一滴水的视角下,它所见的丽江有怎样的特色呢?接下来,我们探究这样几个问题。
(屏显。)
1.游览丽江的这一滴水,是如何经过丽江的?
2.一滴水所见的丽江跟人所见的丽江不一样在哪?
3.作者为何要从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游览丽江的这一滴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感悟?
二、不一样的经过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把课文中与一滴水的游踪有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标记出来。
(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师巡视点拨。)
生:最初,它是一片落在玉龙雪山顶上的雪;之后,它变成坚硬的冰,成为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师:这是它游览丽江的起点。请继续。
生:然后,它化成一滴水,从瀑布里扑向山下,经过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时,落入一个落水洞。几百年后,它从黑龙潭冒出来,顺着玉河,流经四方街的中河,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被一个浇花的妇女用大壶盛起来,后来又重新回到河水中,一直穿过丽江,进入金沙江,最后注入大海。
师:你好像就是这一滴水的化身,把它的游踪表述得很准确。我想问一下,如果是你去了丽江,你的游踪跟这一滴水的游踪有什么区别?
生:我去丽江,会直接去四方街,不会像这一滴水一样,从玉龙雪山出发沿着河与江一直流到大海。
师:你会直奔四方街而去,为什么?
生:因为四方街闻名全世界。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刚才你是从好玩的角度来讲的。从时间跨度上看,你与这一滴水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经过几百年才到达丽江。课文第7段中有“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师:从时间上看,一滴水的游踪是如此的漫长和悠久。那从空间的角度看,又是怎样的呢?
生:它先后经过山上、地底和溪渠,最后注入金沙江流入了大海。不仅所跨时间很长,而且所览距离很远,所游空间很阔。
师:你的概括很全面。如果是一片云经过丽江,又和这一滴水经过丽江有什么区别呢?
生:如果是一片云,它不可能这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丽江古城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而是只能在天上对丽江古城有一个大体上的宏观了解。
生:如果是一片云,只能用俯视的视角写,对丽江便不会有那么多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
师:好,我来概括一下。以一滴水的视角写丽江,不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描绘丽江,还可以使写作视角更富有变化。这就是阿来选择一滴水游览丽江的奥秘。
三、不一样的丽江
师:阿来曾经写过一篇《小资与艳遇概括不了真正的丽江》。同学们知道阿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吗?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只有真正走近丽江人民,亲近丽江的历史和人文,从比较平实的角度看丽江,才能看到真正的丽江。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丽江不能只看丽江古城的风景,还要体悟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师:正如阿来所说,既然小资和艳遇概括不了丽江,那一滴水眼中的丽江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默读,圈点,勾画。)
生:我认为,作者笔下的丽江民风淳朴。
师:民风淳朴。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说一说。
生:第13段说:“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这是民俗、民风的体现,也是文化的传承。
师:他从一滴水的眼中,看到了丽江的民俗、民风和文化。很好,继续。
生:我觉得,这里的人们的生活非常闲适。
(师板书:闲适。)
师:请把相关的语段读出来。
生(读):“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师:这一段写了一个妇人在浇兰花。他从兰花中读出了丽江人的“闲适”,同学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杂):安宁;高雅;有情趣……
师:丽江人养兰花而不是牡丹,的确表现了他们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这句后面的一句也很有意思。你继续读。
生(读):“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师:这句表现了什么?
生:这句表现了当地人非常好客。
生:这句表现了丽江很开放,它正在与外面的世界交流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师:借助一滴水的视角,同学们不仅看到了丽江淳朴的民风,还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丽江。丽江的开放和包容在文中还有体现。谁来读一读?
生:第7段。“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师:民风淳朴、开放包容的丽江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这段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这种充沛的情感?
生(读):“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生(读):“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师:这两句该怎么读?
生:带着赞叹、惊讶的语气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赞叹、惊讶的语气,把那个频频出现的词再读一遍。
生(充满赞叹之情):“丽江,丽江!”
师:在一滴水的眼里,丽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看来还远不止民风淳朴、开放包容。谁还有补充?
生:第10段。“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丽江的建筑和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丽江古城与自然交相辉映,互相映衬。
师:这句中的“自然”的确很值得关注,白天的丽江是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那么晚上的丽江呢?谁来说说看?
生:第14段。“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段话写了游客游览丽江时的心路历程。游客来到丽江,即便身处笑语欢歌的茶楼酒吧,内心也会因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变得晶莹透彻,不再浮躁。
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游客身处夜晚丽江时的心境,哪个词比较好啊?
生:纯净。“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就是在说他们的心像水一样纯净。
师:请你带着这种纯净的心境把这句读一遍。
(生读。)
师:游客的心像一滴水那样晶莹,可见他们浮躁的心变得纯净了。夜晚的丽江还美在哪里呢?
生:“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这句写出了夜晚丽江的宁静。
师:你的阅读感悟很准确。游览丽江,我们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它的喧嚣与吵杂。这里,作者却写了丽江的宁静。请同学们再通过读品味一下这一段。
(生读。)
师:同学们,在很多人眼中,游览丽江是一场艳遇,但阿来眼中的丽江,却是开放的丽江、纯净的丽江、自然的丽江、宁静的丽江、古朴的丽江,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丽江。这才是真正的丽江。
四、不一样的一滴水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这一滴水的生命历程。它在形态上经历了哪些变化?
生:开始是雪,后来变成了冰,再后来化成一滴水,流进河流,最终汇入大海。
师:这一滴水在它所到过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
生(杂):瀑布里的水;落水洞里的水;黑龙潭里的水;玉河里的水;金沙江里的水;大海里的水……
师:从瀑水、洞水到潭水,再到河水、江水和海水,这一滴水的旅程就是它生命的一段历程。在这一段历程中,它的内心也在不停地演绎着情感。同学们发现它的内心是怎样变化的了吗?在玉龙雪山,它的心情是怎样的?之后,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读):“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师:同学们看到这片雪的身影,听到这片雪的心声了吗?请用轻盈、轻快的情感把这句读一遍。
(生读。)
师:同学们的读,让我看到了这片雪轻盈的身影,听到了这片雪向往的心声。继续——
生(读):“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师:此时,这一滴水是怎样的心境?
生:惊喜。
师:对。就是沉睡后醒来的惊喜。继续——
生(读):“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师:此时,这一滴水又是怎样的心境?
生:欢快。
师:我怎么觉得你读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呢!请你再带着欢快的心情读一遍。
(生读。)
师:你读出了这一滴水欢快的心情。继续——
生(读):“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师:此时,这一滴水又是怎样的心境呢?
生(杂):期待;向往;盼望;渴望;热望……
师:同学们的感悟很到位。继续——
生(读):“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师:此时,这一滴水又是怎样的心境?
生:我觉得,此时这一滴水的心情是有些遗憾。
师:很好。有些遗憾,有些失落。接下来呢?
生(读):“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师:此时,这一滴水又是怎样的心境?
生(杂):惊奇;惊喜;庆幸;劫后重生的喜悦……
师:请同学们带着惊奇的心情再读一下这句。
(生读。)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第7段后面还是惊奇——这一滴水发现开放的丽江后很惊奇。它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流过四方街。此时,这一滴水又是怎样的心境?
生(杂):急切;迫不及待;急迫;等不及……
师:同学们的阅读体验、感悟与表达越来越到位了。这就是所谓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之后,顺着玉河,这一滴水来到了四方街前,来不及作出选择,就跌进了三条河中那条叫作中河的。“来不及选择”就相当于是——
生:偶遇。
师:“偶遇”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此时,这一滴水终于实现了它的愿望,它又是怎样的心境?
生(杂):很满足;很充实;很幸福;很自豪……
师:请同学们带着满足、自豪的心情读完课文。
(生读。师板书一滴水生命历程路线图。)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化作这一滴水,参考其生命历程路线图,带着对其生命历程的体验,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课初我们提出的三个问题。
(师重新屏显问题。生自由朗读。)
师:好。作为一滴水,同学们这么一路走来,经历了坎坷,也收获了快乐,你们的心路是怎样变化的呢?又有什么收获呢?
……
生:开始是向往,之后经历惊喜、热望、失落、庆幸、急迫,最后是满足。
生:我觉得,“我”的人生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师: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这是生命的成长。对,这一滴水就是沿着这种从向往走向满足的心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满足与自豪,齐读一遍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不一样的阿来
师:了解作者是深度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不一样的作者——阿来。
(屏显。)
师:这是阿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几部散文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生:由书名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以物的视角看人,或通过自然反映社会生活。
师:请同学们结合书名解说。
生:比如,《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以一滴水的旅程写了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
生:我觉得,《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是这五本书中最不一样的一本。由书名可以发现,它写的不是物而是哲理。这是一本“以人为本”的书。
(师板书:以人为本。)
师:“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的确,阿来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以人为本”的。那《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以人为本”的“人”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文中的一滴水的经历就像人的一生。一开始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玉龙雪山顶上,就像人初来世界,拥有了生命,十分喜悦。之后,它想要去四方街,就像人有了目标,有了追求。但是,它很快就掉落到了落水洞,就像人遇到了挫折。几百年后,它又庆幸地重见天日,重新想起自己的目标,并迫切地去追寻,就像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它注入大海,就像人实现了目标,获得了满足。
师:一滴水“以人为本”,在它的生命历程中完成了成长。这个“人”还体现在哪里呢?
生:还体现在生活中,比如古代的音乐和东巴文字中。
师:你说的称之为“人文”。刚才我们说到的生命可称之为“人生”。这一篇游记的内涵很丰厚。它所蕴含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人文”中,体现在“人生”中,还体现在——
生:人情与情境中。
师:对,“以人为本”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人”,还体现在“人情”中。具体而言,就是丽江有淳朴的民风,这里的人有美好人性和纯洁澄澈的心灵。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的结晶。以人为本,是经典文学作品的核心所在。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五本书的书名,把“人”放在其中,把这五本书刻在心中。
(生齐读。)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