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 比的认识
第5课时 比的应用(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7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在古代的蒙古草原上,有一个商人拥有11匹价值连城的骏马。商人临死前立下了一个奇怪的的遗嘱,遗嘱写明:“他的11匹马中的分给老大,分给老二, 分给老三,分马时不许杀马。”看到这份遗嘱当大家疑惑时,阿凡提骑着马来吊丧,了解情况后他把马分配给了他们。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是怎么分的吗?带着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应用(2)】
二、探究新知
1.已知部分量和比求另外部分量。
出示课件:
淘气有巧克力440克,都用来调巧克力奶。她要准备多少克奶?
方法一:根据比的意义解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先画图,再尝试解决,并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汇报交流。
先展示学生的示意图,并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2﹕9表示的含义。
预设:先画图分析题意,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说明巧克力有2份,奶有9份,这2份巧克力是440克,想求9份奶有多少克,需要先求出1份是多少克,再求出9份是多少克?列式为:
440÷2=220(克)
220×9=1980(克)
师:思路清晰,说的非常棒,这位同学根据比的意义来解题,即已知部分量÷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用乘法求出各部分量。www.21-cn-jy.com
方法二:根据分数意义解题
师: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把比转化成分数那么巧克力是奶的,奶是巧克力的,先确定把哪个量看作整体“1”,再判断用乘法或除法来解答。2·1·c·n·j·y
①如果把巧克力看作整体“1”,则奶是巧克力的,整体“1”已知,用乘法计算。即440×=1980(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如果把奶看作整体“1”,则巧克力是奶的,整体“1”未知,
用除法计算。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把比转化成分数,先确定整体“1”,再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
2.已知部分量和比求总量
出示课件:
淘气有巧克力440g,都用来调巧克力奶。他要准备多少克奶?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汇报情况。
①根据比的意义解题:
学生画图分析题意,列式并讲解。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②根据分数意义解题:
预设:如果把巧克力看作整体“1”,则巧克力奶的质量是巧克力的,整体“1”已知,用乘法计算:280×=1540(克);如果把巧克力奶看作整体“1”,则巧克力的质量是巧克力奶的,整体“1”未知,用除法计算:280÷=1540(克)21教育网
师根据学生以上回答总结:
已知一个部分量及它与另一个部分量的比,求另一个部分量(或总量),可以先求出一份的量,再计算所求的量。21cnjy.com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老师开始讲的那个小故事,现在有人想到阿凡提是如何分马的吗?
预设:阿凡提先把自己的马借给三兄弟,这样他们就有12匹马,
则老大分得12×=6(匹),老二分得12×=3(匹),老三分得12×=2(匹),一共分得6+3+2=11(匹),最后借得的马还给阿凡提。21·cn·jy·com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是数学的小天才!
三、巩固运用
1.完成课本第76 页“练一练”第3、4题。
(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决。)
2.完成课本第76 页“练一练”第5、6题。
(先引导学生审题,读懂条件和问题,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课本第76 页“练一练”第7、8题。
(先读懂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引导列式解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2)
已知一个部分量及它与另一个部分量的比,求另一个部分量(或总量),可以先求出一份的量,再计算所求的量。
【教学反思】
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为了使知识能够较好的学以致用,因此,课前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课,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应用教学的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抓住宝贵的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方法,使新知识迎刃而解。每名学生为达到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开拓的区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位同学不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而且通过互相讨论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交流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