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随堂小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随堂小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5 13: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在汉初文帝时代,直接从事耕作的农民负担得以减轻,朝廷曾多次将租率减为三十税一,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40钱。据此可知汉初(  )
A.基本沿袭了秦朝的经济政策
B.政府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比较清醒
C.郡国并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农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2.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  )
A.扩大官僚队伍 B.增加赋税收入
C.考核官员政绩 D.缓和人地矛盾
3.西汉时期,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做法(  )
A.表明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全免田租
B.表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将加剧土地兼并,导致农民流亡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人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社会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5.“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该政策在一段时间内(  )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消除了农民人身控制
③扩大了税收对象
④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712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
7.如表是清雍正年间直隶十府五州通省摊丁后负担变化表(单位两)。这反映出当时(  )
府、直隶州 顺天府 永平府 保定府 天颓府 大名府 …… 总计
原征丁银 36264 26783 42789 8278 47188 …… 400171
摊入丁银 26903 14357 38996 17183 56760 …… 404854
负担变化 ﹣9360 ﹣12425 3793 18905 19572 …… +4683
A.官吏贪污腐败盛行 B.地域经济类型不同
C.丁银折算摊派不均 D.百姓赋税负担加重
8.明代首辅张居正将原来力役与银役两种差役改为一律征银,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以银役代替力役,在客观上(  )
A.除弊振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改变丁役部分摊入土地征收
C.赋税征调方法上化繁为简
D.使封建依附关系有了松动
9.学者吕思勉认为:“历代收酒税认真的,莫如宋朝……宋时,诸州多置‘务’自酿。县和镇乡,则有许民酿而收其税的。官吏为维持税收起见,往往不许其停业。”由此可以推知(  )
A.增加收入放弃抑商政策
B.酒税补充地方经费不足
C.酒税是财政最主要来源
D.政府加强对商人的控制
10.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颍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一规定的实施(  )
A.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
B.瓦解了士族的经济基础
C.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D.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1.唐朝法律规定,每丁男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买卖。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须归还朝廷。同时,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唐朝如此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B.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限制土地买卖,维护土地公有
D.调整土地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12.唐朝后期,联合起来的大家庭明显多于前期;农村中也大量出现了“茶户”“园户”“渔户”等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户。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有(  )
①两税法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唐律疏议》的颁布
④大规模编排民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3.(2023·辽宁葫芦岛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税政实施要则》,其中就包含着具有个人所得税性质的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税种最终于1959年停止征收。
1980年,国务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六类;免征额为800元;……1981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因此,……其实际纳税人人数很少,税源分散,收入甚微。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前者是适应我国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并对其中的高收入者加以税收调节的产物;后者是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制度构建。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原来按纳税人类型分设的各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2005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增加了有关高收入者必须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2007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2000元。
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增加到3944亿元,逐步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
——据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主题,提炼论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在汉初文帝时代,直接从事耕作的农民负担得以减轻,朝廷曾多次将租率减为三十税一,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40钱。据此可知汉初(  )
A.基本沿袭了秦朝的经济政策
B.政府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比较清醒
C.郡国并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农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答案】B
2.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  )
A.扩大官僚队伍 B.增加赋税收入
C.考核官员政绩 D.缓和人地矛盾
【答案】B
3.西汉时期,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做法(  )
A.表明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全免田租
B.表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将加剧土地兼并,导致农民流亡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C
4.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人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社会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答案】C
5.“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该政策在一段时间内(  )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消除了农民人身控制
③扩大了税收对象
④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6.1712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
【答案】D
7.如表是清雍正年间直隶十府五州通省摊丁后负担变化表(单位两)。这反映出当时(  )
府、直隶州 顺天府 永平府 保定府 天颓府 大名府 …… 总计
原征丁银 36264 26783 42789 8278 47188 …… 400171
摊入丁银 26903 14357 38996 17183 56760 …… 404854
负担变化 ﹣9360 ﹣12425 3793 18905 19572 …… +4683
A.官吏贪污腐败盛行 B.地域经济类型不同
C.丁银折算摊派不均 D.百姓赋税负担加重
【答案】C
8.明代首辅张居正将原来力役与银役两种差役改为一律征银,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以银役代替力役,在客观上(  )
A.除弊振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改变丁役部分摊入土地征收
C.赋税征调方法上化繁为简
D.使封建依附关系有了松动
【答案】D
9.学者吕思勉认为:“历代收酒税认真的,莫如宋朝……宋时,诸州多置‘务’自酿。县和镇乡,则有许民酿而收其税的。官吏为维持税收起见,往往不许其停业。”由此可以推知(  )
A.增加收入放弃抑商政策
B.酒税补充地方经费不足
C.酒税是财政最主要来源
D.政府加强对商人的控制
【答案】B
10.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颍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一规定的实施(  )
A.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
B.瓦解了士族的经济基础
C.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D.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答案】C
11.唐朝法律规定,每丁男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买卖。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须归还朝廷。同时,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唐朝如此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B.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限制土地买卖,维护土地公有
D.调整土地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A
12.唐朝后期,联合起来的大家庭明显多于前期;农村中也大量出现了“茶户”“园户”“渔户”等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户。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有(  )
①两税法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唐律疏议》的颁布
④大规模编排民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二、综合题
13.(2023·辽宁葫芦岛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税政实施要则》,其中就包含着具有个人所得税性质的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税种最终于1959年停止征收。
1980年,国务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六类;免征额为800元;……1981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因此,……其实际纳税人人数很少,税源分散,收入甚微。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前者是适应我国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并对其中的高收入者加以税收调节的产物;后者是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制度构建。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原来按纳税人类型分设的各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2005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增加了有关高收入者必须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2007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2000元。
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增加到3944亿元,逐步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
——据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主题,提炼论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论点:新中国的个税改革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个税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的个税制度重新确立。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个税制度愈发公平和完善;个税免征额的提高也彰显了国家的人文关怀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个税制度在增加税收、调节宏观经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总之,新中国的个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