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15: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 三语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理解新鲜词句,感受民族小学的美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1)就单元而言: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还安排了《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前面两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校生活,《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墙小学欢快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各民族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感受并主动积累。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注意文中把事物当做人来写的表达;既有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外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 (2)就本课而言: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还有摇曳的凤尾竹,是那么美丽。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族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学习生活,是那么团结。他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心情玩耍,小动物的出现增添了趣味。课文共4个自然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晰。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第四自然段以赞美的文字点题,以景物的描写结尾,意味深长。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教室里,穿戴不同的小学生正在读书。教室外,大青树上挂着古老的铜钟,两只调皮的猴子正好奇地听着小学生的朗读。植物、动物、小学生,构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课文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如“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句,表现出比较新鲜的连续风貌;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名称学生会比较陌生;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运用了“从……从……从……”和“向……向……向……”这样的反复句式,读起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第三自然段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注;这样的表达既与课文的情境相吻合又比较特别。 2.学情分析 (1)有什么: 通过两年的识字学习,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 (2)缺什么:学生缺少边疆小学的认知体验;“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学生尚不能很好把握文章大意,可以教学中以“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作为线索,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思考,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能什么: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具有了一定的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了解自然段中心意思的能力;初步能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或进行复述;
教 学 过 程
教学板块(内容) 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 (情境) 学生活动方式 (活动) 交流方式 (评价)
常规性积累 泰戈尔《飞鸟集》 朗读 诵读 诵读积累
一、关注单元,揭示课题 1.认识新变化。师:请打开语文书,看第一单元,看看与以往两个年级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篇章页。师:在每个单元课文开始前多了一页,这是本套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新增的内容。这一页叫篇章页。(出示篇章页)仔细观察篇章页都由哪些部分组成。可以翻翻后面单元的篇章页,找到共同的内容。
3.明确单元任务。
(1)读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圈出主题。 (2)读读下半部分的句子,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
(3)聚焦“新鲜感”。师: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
4.小结学习法。师:在学习一个单元前,先关注篇章页,这样可以对整个单元有个整体的认识,便于更好地学习。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2.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1.学生交流反馈
2.指名交流、反馈 1.预设:图解篇章页。篇章页共两部分内容,上部分的文字提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下部分的文字提示了本单元语文学习的要素。此外,篇章页上还配有插.图....在开启每单元的学习之前,我们都要先关注和阅读篇章页。
2.预设:新鲜感:以前没有见过的,写得特别好的。
1.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找出“特别” 1.读一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桌交流。 2.比一比(出示词语): 早晨 坪坝 绣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飘扬 朗读 安静 停下 摔跤 粗壮 凤尾竹 影子 洁白 山狸 3.让我们把这些有新鲜感的词语送回课文里,读一读课文吧! 1.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2. 开火车读词语 3. 全班一起读词,边读边想一想,这些词语中有没有让你觉得新鲜的? 4.指名分段读课文,小评委评价。 预设1:坪坝 先来看看字形,和什么有关。用这两个字组两个最常见的词,什么坪(草坪),什么坝(河坝),草坪、河坝都是宽阔而平坦的地方,因此,(出图)像这样山间平坦的场地就叫——坪坝。 * 看来,拆字组词是理解新鲜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预设2:凤尾竹 在书上找一找,你发现它了吗? 每一片叶子都像凤凰的尾巴一样大大地舒展开来,多漂亮,一起读。 * 结合书中的插图,也能帮助我们了解新鲜词语的意思。 预设3:绒球花 还有一种植物的名字也挺新鲜,是什么?(绒球花)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 * 当我们遇到新鲜的词语时也可以通过想象来理解他的意思呢。 预设4:山狸 它是一种动物。这种动物有个谜语这样形容它:像猫不是猫,头圆眼睛大;像豹不是豹,生性凶且猛;常在山林郊野窜;肉食动物也有它。(山狸)相机出示图文资料。 * 这一次,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新鲜词的?(查找资料的方法) 预设5: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分享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智慧,与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收集到的少数民族的资料吧!不同民族的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是那么友爱团结.
三、品词析句,体味“特别” 四、分类指导写字指导 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找出让你有新鲜感的句子。 2.指名交流。 3.(第一句话) (1)师:在这所小学里上学的孩子来自不同的民族,有——,有——,有——,还有——。这是第一个不一样。猜猜看,他们都住在哪里? (2)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画面,谁来读好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心存羡慕?一起读。) 4.上学的路上,景色迷人,在校园里,我们有能看见什么呢?听见什么呢?(第2--4句) (1)看到: 鲜艳的衣服、高高飘扬的国旗:我们请来了几个少数民族的孩子,瞧。(出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色彩艳丽,漂亮极了,他们把校园打扮的——绚丽多彩。 (2)听到: 小鸟、向老师问好声:小鸟在欢唱,同学们会怎么和它打招呼? 清晨的校园多么美好,谁来读一读。 连用三个“向”字,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谁再来读?全班一起读。 5.美好的校园生活从早晨美丽的上学之路开始,让我们捧起书美美得读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指名交流。 3.指名交流。 4.指名读、齐读。 5.指名读、齐读 说一说 看一看 写一写 对一对 1.预设:他们有的住在高高的山坡上,有的住在山间的坪坝里。 2.追问:想象一下,从家走到学校,他们能看见什么?(绒球花和太阳花) 除了看见绒球花和太阳花,他们还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3、“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可以用到“绚丽多彩”?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 1.“汉、扮、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2.“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拆字组词 借助插图 查阅资料 想象画面 从……从……从…… 有……有……有……还有...... 向……向……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