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学科 语文 班级 人数
课题 《梅兰芳蓄须》 课时 共1课时 教师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3、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教材解析 《梅兰芳蓄须》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展开,本单元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文中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影响。 《梅兰芳蓄须》 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本课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打针装病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充分显示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梅兰芳蓄须》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感受梅兰芳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梅兰芳比较陌生,所以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让梅兰芳先生这个人物形象走进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梅兰芳先生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对京剧表演师梅兰芳的生平事迹、抗战故事就知之更少。课前应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适当补充介绍,结合梅兰芳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剧大师梅兰芳,了解京剧艺术中旦角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更好理解梅兰芳蓄须抗演的爱国情怀,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一、图片导入,了解梅兰芳 1、观图片,猜人物。 这是谁?(出示图片) 对于梅兰芳你了解多少呢? 课文中是这样介绍梅兰芳,出示词语:(1)旦角 正音“角”字,了解是戏剧中的女性角色,梅兰芳演出时男扮女装。 京剧大师 梅兰芳的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请同学们从中选用几个,用一小段话来介绍梅兰芳。 今天我们就来《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蓄须”(简单来说——留胡子) 学生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 学生开火车读词句。 学生练习,指名交流 关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方式 师小结:从生平、地位、成就等方面介绍人物。
二、检查预习,梳理文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里面有一些词语离我们比较遥远,请同学们先来读一读 检查生字词 抗日战争 侵略者 沦陷 租界 什么叫“抗日战争”?用一句话说说 如果一个地方被日军占领,这个地方就 租界(沦陷)但是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暂时居住(租界) 大致了解“大东亚圣战” 出示地图,日本人野心勃勃不仅想要称霸整个亚洲,甚至想要统治整个澳洲,建立一个以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他们将这场战争美名其曰为“大东亚圣战”“圣”,就是(神圣的意思。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是神圣的吗?所以,我们要加双引号。 梳理时光轴,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开火车读 女生说时间,男生说主要事件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指名交流反馈。 梳理“时光轴” 师小结:学习写人的文章,可以梳理人物事件,用简洁的话连接起来就可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聚焦重点,体会气节 交流“打针装病”事件。 请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关键事件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 2、聚焦5-7小节,思考为什么文章用大量笔墨写“打针装病”事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最有体会的词句 交流“卖房度日”、“蓄须明志”事件 默读2-4小节,还有哪里深深震撼着你?继续交流。 3、引读最后一小节。 细读并圈画自己认为惊险之处 指名交流 默读并圈画让自己震撼之处 预设:“斩钉截铁”、“军医”、“闯进”“差点儿丢了性命”等词语写出梅兰芳先生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以及日本人的野蛮 预设:学生能抓住“只要”、“宁可”、“也决不”等词体会人物贫贱不移的民族气节。 预设“蓄须明志”“深夜低吟”等词语体会人物将钟爱的艺术让位于国家利益的民族气节。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2、从古至今,还有很多这样“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民族英雄,你还知道有哪些? 指名交流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钟爱的艺术 宁可舍弃 富有的生活 民族气节 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