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梳理与练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梳理与练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14: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梳理与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 白
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
闻道龙标④过五溪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⑥西。
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王昌龄(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②〔杨花〕柳絮。③〔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④〔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课文说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七绝),属于今体诗(近体诗),诗歌所用韵脚(押韵的字)为“啼”“溪”“西”。题目明确了诗歌所写内容,说明这是一首怀人诗。本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选用典型的意象烘托作者的情感。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过五溪”点题, “闻道龙标”也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第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再次扣题并直抒胸臆,表达对朋友的安慰。读时两句间须有稍长停顿,以制造悬念,突出下句在全诗中的作用——诗人安慰朋友的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句话里。
这首诗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清代沈德潜评论这首诗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说它新,就新在诗人想象奇特上。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这是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如曹植诗《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比李白早些的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补充拓展
客中月
白居易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1】。
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2】。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
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1]上弦:指农历初七、初八时的月相。
【2】清光圆:指月满,农历十五、十六时的月相。
同步练习
一、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3.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的强烈而隽永的感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二、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的意思是
2.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 “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三、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
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
1.降职
2.C
3.合适(1分),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
4.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三、
1.D【解析】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2.B【解析】写杨华“落尽”,子规“啼叫”,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3.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