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张家畈中学2015年秋季第三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颔联是: , 。
黄州遗爱湖公园十二景之一的“ 幽兰芳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各色兰草为主要景物。“幽兰芳径”一语取苏东坡《浣溪沙》中“ , ”的意境。
古代诗人写秋的诗句很多,如杜甫在《登高》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写出了秋天空旷、萧条的景象;刘禹锡却在《秋词》诗中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其中“ ,
”两句用豪迈之情描绘出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5、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
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7、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李商隐《无题》中诗人借助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白了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柳永《蝶恋花》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 ”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8、 我们常用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世人孝敬老人要趁早。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 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 分)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 分)
A.炽热(zhì) 纤细(xiān) 狡黠(xiá) 锲而不舍(qiè)
B.匀称(chèn) 愧怍(zuò) 屡次(lǚ) 鲜为人知(xiǎn)
C.稽首(jī) 参差(cī) 亘古(gèn) 戛然而止(jiá)
D.玷污(diàn) 荫庇(yìn) 两栖(xī) 锐不可当(dǎng)
11.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 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幅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巨大标语。
C.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
D.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待人接物应该具备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B.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C.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树立富国强国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C、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选手的导师,招来诸多质疑,韩红却劝大家不要吹毛求疵,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21世纪教育网
D、市教育局发出“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后,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1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B、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便出自其中。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15、给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本报讯,记者肖天明) 6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1日下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缓缓地走出联合国总部会议厅,面对蜂拥而致的记者,面色严峻地说:“‘四国联盟’(日本、德国、印度、巴西)提出要求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决议草案危害联合国的改革进程,如果四国下周将这一决议草案付诸表决,中国将投票反对。”面对咄咄逼人,志在必得甚至摆出一副已然“入常”架势的日本,中国怎能容忍一个还在不断挑衅历史并拒不道歉的国家进入“世界的决策层” 王光亚大使的表态让中国网民欣喜若狂,他们打出这样一个帖子:“中国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后,现在终于进入‘硬起来’的新时代了!”
答:
1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①青年人有梦想,就会做事有动力,前进有方向。
②梦想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一个民族有梦想,就会精神不跨,旗帜不倒。
③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亿万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身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最终要靠广大青年去实现。
④当青年人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人民共同梦想之中,融入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之中时,青年梦就成为了国家梦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⑤所以,我们拥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
A、④①②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⑤③ D、④②①③⑤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6分)
材料一:一位来自河南的老人每天用一辆破旧的推着他重病的妻子沿街乞讨,并跪谢每一位施舍他的好心人。
材料二:一位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的青年学子低头站在熙熙攘攘的街边,胸前牌子上写着:因家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恳请各位施以援手。牌下附有某某中专的录取通知书。
材料三:一个本来四肢健全的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双腿熟练的捆扎起来,转眼间改头换面变成了下肢“瘫痪”的残疾乞丐,一有人经过,就装出已副痛苦的模样,没人时他便满脸无所谓的坐起来东张西望。
(1)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生活实际,试探究产生乞丐的原因。(1分)
我的探究结果:
假设你分别遇到了上述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三个乞讨者,你准备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 (3分)
①遇到贫困老人:
②遇到贫困学生;
③遇到“瘫痪”乞丐:
(3)虽然我市有收容乞丐的救助站,但却门前冷落。如果你是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遇到一位寒风中瑟瑟发抖、年老体弱的乞丐,你会怎样劝说他自愿接受救助站的救助?
答: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6 分)
(一)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18-19 题。(4 分)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2分)
《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
《春望》中“望”可理解为:
(19、请从下面两诗句中任选一句作简单赏析。(2分)
【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 ),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20-22题。(4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A)我国的建筑,从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 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节选)
20、把第一自然段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一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答:
21、第二自然段中划横线的A、B两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分)
答: A 处: B 处:
第一自然段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中“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经典文段,回答23-24 题。(4分)
( A )圣经这门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甫总是给保尔打满分。新约、旧约和所有的祈祷词,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上帝哪一天创造了什么,他也都记得一清二楚。保尔打定主意,要向瓦西里神甫问个明白。等到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甫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手来,得到允许以后,他站起来说:“神甫,为什么高年级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 …… ”他刚说到这里,就被瓦西里神甫的尖叫声打断了:“混帐东西,你胡说什么?圣经课你是怎么学的? " 保尔还没有来得及分辩,神甫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一分钟之后,保尔已经鼻青脸肿,吓得半死,被神甫推到走廊上去了。
( B )保尔憋了好久的怒火,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按捺不住,终于爆发了。他总是这样,一发起火来,动作就异常迅猛。“怎么,你们这帮坏蛋、奸商,竟敢欺负人?”保尔像蹬着弹簧,两手一撑就蹿到中铺上,挥起拳头,朝莫季卡那副蛮横无耻的脸上猛力打去。这一拳真有劲,那个家伙一下子就栽下去。跌落在过道里的人们的头上。“你们这帮混蛋,统统给我滚下去。不然的话,我就要你们的狗命!”保尔用手枪指着上铺那四个人的鼻子,怒冲冲地吼着。这样一来,局面完全改变了。丽达密切注视着周围所有的人,要是有谁敢碰碰保尔,她就准备开枪。上铺马上腾出来了,那个贼眉鼠眼的家伙也慌忙躲到隔壁的铺位上去。
23、请分别概述上述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
答:A段:
B段:
24、A、B 两段文字突出了保尔怎样的性格特征?该小说题目有什么含义? (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诗文选段,完成25-29 题。(14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不见曦月 ( ) (2)沿溯阻绝( )
(3)不以疾也( )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
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自 非 亭 午 夜 分,不 见 曦 月。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答: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
2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9、丙文《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答: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 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答:
31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32、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答:
33、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3分)
答:
五、写作展示(共50 分)
3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 ,我人生中的一座桥
题二:“挥手自兹去”出自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刻》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第一题,首先补全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②如选第二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