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
阅读是什么?是一页一卷,传承千年文脉;是出行忙碌,随身携带的星辰大海;是广袤(mào)山乡,指引孩子们成长的灯塔;也是静谧(mì)时光,陪伴无数个日夜的诗和远方……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感叹“没有时间读书”,一些人习惯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对大部头、经典著作等____。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蕴含的正是“钻深研透”的方法。毛泽东曾说:“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读书需要付出辛劳,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利用好点滴时间,拿出上潮(shuò)下延、“攻书到底”的劲头,丝毫不懈(xiè)怠、悉心钻研,读懂弄通吃透,才能让书本知识真正为我所有。
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把书“读薄”,就是要领悟要义精华,实现____。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____,就能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最终能自由弛骋于书海之中。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____蓬勃生长、枝繁叶茂。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是证之于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干货”,实现去伪存真;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实践,不但要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可是在实践中也要有所创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袤(mào) B.谧(mì) C.溯(shuò) D.懈(xiè)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携带 B.浅尝辄止 C.弛骋 D.蔓延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望而却步 去粗取精 循环往复 才能
B.一往无前 去粗取精 始终如一 才能
C.一往无前 去粗取细 循环往复 果然
D.望而却步 去粗取细 始终如一 果然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式杂糅 B.搭配不当 C.表意不明 D.重复累赘
【答案】(1)C
(2)C
(3)A
(4)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ABD.正确。
C.有误,溯(shuó) -sù,逆流而上;寻究;追究。
(2)ABD.正确。
C.有误,弛骋——驰骋:骑马快速奔跑。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第一空,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一往无前:形容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这里描述面对大部头、经典著作这类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时的态度。显然,人们更可能因为其难度而感到畏难,“望而却步”更为合适;第二空,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去粗取细:去掉粗糙的部分,提取更精细的部分,但在成语使用中,“去粗取精”更常见且符合语境。这里的语境强调的是提炼书中的精华,因此,“去粗取精”更加贴切;第三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复来。始终如一:形容始终不变,一贯如此。这里描述阅读过程中的深化和提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循环往复”更符合语境;第四空,才能:表示条件或可能性。果然:表示结果与预期一致。此处表达如果满足了前面提到的条件(即“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那么结果就是“蓬勃生长、枝繁叶茂"。因此,“才能”表示条件关系更合适。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画线句搭配不当。句中“不但.……可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但……可是……”通常用于表达转折关系,而此处前后句之间应为递进关系。正确的搭配应该是使用“不但.……而且(还)….”,这样能够准确表达出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还要在实践中有所创新的意思。
故答案为:(1)C;(2)C;(3)A;(4)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2024九下·巧家模拟)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元宵晚会上,玉溪市聂耳教师合唱团一曲自然流淌、直抵灵魂的师生合唱《小雅·鹿鸣》走红网络。____。____。____。____。《小雅·鹿鸣》合唱彰显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相呼应的传承之美,创新了形式载体、丰富了活动内涵,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嘱托,更是擦亮了玉溪“聂耳故乡音乐之都”的名片。
①诗歌表现的意境与欢天喜地闹元宵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小雅·鹿鸣》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③最后,全体师生以双手作揖、低头贺以问候的动作结束了表演,节目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让现场掌声不断
④在富有古典韵味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下,老师婉转动听的歌声配上清澈空灵的童声吟诵,尽显《诗经》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
⑤编排时,老师对歌曲进行了改编,用了扬琴、古筝、笙、笛、鼓等多种民族乐器伴奏,让音乐更有内涵。
A.⑤④②③① B.⑤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⑤④③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排序。句②介绍了《小雅·鹿鸣》的背景,是《诗经》中的一首诗,适合作为引入句。句①强调了诗歌意境与元宵场景的相似性,紧接在句②之后,进一步说明这首诗的适用场景。句⑤描述了编排时的改编和使用的乐器,适合放在之后,说明表演的准备工作。句④详细描述了表演的过程和效果,适合放在句⑤之后。句③描述了表演结束后的场景和观众的反应,适合作为总结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3.(2024九下·巧家模拟)名篇名句默写
善假于物,传情达意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能力。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花“ , ”的品性,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关切;杜牧在《赤壁》中的“ , ”,借两个美女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借传说体现了飞来峰之高。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淤、濯、清、涟。
故答案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2024九下·巧家模拟)学习与探究材料一
据云南气象局数据,去年第一季度(2023年1月1日至4月20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34.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63.6毫米(64.8%),为近五年来降水最少年份,导致冬春连旱影响范围广,滇中滇南局部损失较重。昆明市尤为突出,其降水量为1985年以来同期最少,仅为6.9毫米,比往年同期的66毫米偏少约九成。今年第一季度,截至2月,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10.1毫米(57.1%),持续的晴热大风天气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材料二
库塘蓄水量(较最高水量) 云龙水库:-26% 松华坝水库:-11% 清水海水库:-50% 黄草坪水库:-80% 灾情 受灾人数:超过123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材料三
双碳目标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层面,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来实现气候变化的减缓。在积极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简约适度、节能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成为新的时尚,绿色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节水是重要的一环。节约用水不仅可以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可以通过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从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4.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信息。
5.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的倡议。
倡议一——工业:加强工业用水管理,优化生产工艺,节能降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耗: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倡议二——农业: 。
倡议三——家庭: 。
【答案】4.云南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降水偏少,造成很多库塘蓄水量减少,人民受灾情况严重。
5.示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家庭:合理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定期检查水管、水龙头,及时修复漏水问题:循环利用水资源。
【知识点】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材料一“去年第一季度(2023年1月1日至4月20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34.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63.6毫米(64.8%)“和“截至2月,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10.1毫米(57.1%)“可知,云南省在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降水量明显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尤其是昆明市的降水量达到了198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仅6.9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了约九成,连续的晴热大风天气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状况。根据材料二“库塘蓄水量(较最高水量)“数据”云龙水库:-26%”、“松华坝水库:-11%"、“清水海水库:-50%”和“黄草坪水库:-80%”,可知由于降水减少,云南省多个水库的蓄水量大幅下降,部分水库的蓄水量甚至减少了50%至80%,显示了干旱对水资源储备造成的严重影响。根据材料二“灾情”信息“受灾人数:超过123万人”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可知干旱已经导致云南省超过123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5亿元,凸显了干旱灾害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
故答案为: 云南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降水偏少,造成很多库塘蓄水量减少,人民受灾情况严重。
5.本题主要考查材料信息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材料三中提到的“双碳目标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层面,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来实现气候变化的减缓”和节“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节水是重要的一环”,可知在农业领域推广节水措施是响应“双碳目标”的一部分。因此,倡议二可以围绕农业节水和减排进行设计。根据倡议一“加强工业用水管理,优化生产工艺,节能降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耗”和“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知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农业领域,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是节水和适应干旱气候的重要措施。根据倡议一和倡议二中提到的节水措施,以及材料三“节约用水不仅可以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可以通过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从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可知倡议三可以围绕家庭节水和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进行设计。根据材料三“简约适度、节能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成为新的时尚,绿色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知在家庭中推广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可以有效减少家庭用水量,同时定期检查水管、水龙头,及时修复漏水问题,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倡导家庭循环利用水资源,如收集雨水用于浇花、洗车等,也是节水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
故答案为:示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家庭:合理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定期检查水管、水龙头,及时修复漏水问题:循环利用水资源。
(2024九下·巧家模拟)请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这就像是突然从一个盒子里弹出一种吓人的东西,一种小魔怪似的。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6.巴金曾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请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项,说说上面语段给你带来的感受。知识:从语段中可看出,螳螂想要捕捉蝗虫这个强壮的猎物,会摆出奇特的姿势,以图能够吓瘫蝗虫。
7.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部,谈谈你对其精神的理解。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
《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答案】6.示例:趣味: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把螳螂突然摆出奇怪的姿态,比作了一个小魔怪,可谓情趣盎然。再如用“傻乎乎”形容大蝗虫,用“痉挛似的”来形容螳螂颤动,形象逼真,令人捧腹。美感: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把它发出的声音与火鸡展翅的声音和游蛇吐芯儿做类比,形象生动地把此刻螳螂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思想:从语段中可看出螳螂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猎物时,丝毫不畏惧,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7.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重重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上。保尔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他的这种精神,就像炼钢一样,经过烈火的焚烧和锤炼,最终变得坚韧无比。示例三:《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深深地体现在他对昆虫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上。他凭借对昆虫的热爱和执着,不畏艰辛,长期致力于昆虫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6.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时,要联系语段的内容,然后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分析。
故答案为: 示例:趣味: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把螳螂突然摆出奇怪的姿态,比作了一个小魔怪,可谓情趣盎然。再如用“傻乎乎”形容大蝗虫,用“痉挛似的”来形容螳螂颤动,形象逼真,令人捧腹。美感: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把它发出的声音与火鸡展翅的声音和游蛇吐芯儿做类比,形象生动地把此刻螳螂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思想:从语段中可看出螳螂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猎物时,丝毫不畏惧,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7.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从《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任选其一,结合情节简述其精神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重重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上。保尔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他的这种精神,就像炼钢一样,经过烈火的焚烧和锤炼,最终变得坚韧无比。
示例三:《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深深地体现在他对昆虫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上。他凭借对昆虫的热爱和执着,不畏艰辛,长期致力于昆虫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8.(2024九下·巧家模拟)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示例:苔、痕、上、色、有、白、丁、可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示例:苔、痕、上、色、有、白、丁、可。
【点评】 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9.(2024九下·巧家模拟)《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被视为“天下第一楷书”,该书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字形随势赋形,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下面( )是《九成宫醴泉铭》。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书法
【解析】【分析】A.字体结构紧密,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出自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
B.字体修长,四边开张,字形随势赋形,气象庄严,出自《九成宫醴泉铭》,符合“欧体”特点;
C.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大小相兼,飘逸自然,符合行书特点;
D.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蚕头燕尾,明显的粗细变化,符合隶书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三、阅读(共32分)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0.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宁静而优美。
B.“徜徉”写出了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C.“远远围墙 流水桥旁”,视野由上片中远处的小园,转到了眼前的茅堂小桥。
D.上片结句写花,下片结句写莺、燕、蝶,画面一静一动,相互呼应,使全篇结构匀称,意趣盎然。
11.本词的下片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都写到了小桥、流水、人家,请分别说说它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10.C
11.本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春天宁静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天净沙·秋思》中的那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深秋晚景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0.ABD.正确;
C.“视野由上片中远处的小园”赏析有误。上片意思是: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依据句意可知,这是描绘小园中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在描写顺序上,是描绘近处所见到的景象。下片中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句意是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这是描绘远处农家乡院的景象,“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句意是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这句又是从近处描绘出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所以,“远远围墙……流水桥旁”这一句是诗人的视野由上片描绘近处处的小园的景象,转到了远处的茅堂小桥的勾勒。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意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其中,“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宁静的乡村景象。隐含着就连乌鸦都有家,别人有家,而我却无家的思想感情。诗人借景抒情,以乐景写悲情,从而勾勒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深秋晚景图。秦观《行香子》中“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句意是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这是描绘远处农家乡院的景象,描绘了一幅乡间勃勃生机的风景画卷。
故答案为: 本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春天宁静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天净沙·秋思》中的那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深秋晚景图。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即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游沙湖》④)
【注】①相田:看田地好坏。②庞安常:当时的名医,医术高明,有不少医学著作。③王逸少:王羲之。④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作者当时四十七岁。元丰二年,苏轼知湖州,被他人诬陷作诗文谤刺当朝,因而被下狱,当年十二月出狱。责受黄州团练副使,空挂虚名。当时作者打算在沙湖买田未成,去相田时认识了医生庞安常,因而创作了这篇作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日光下澈 澈: 悄怆幽邃 悄怆: ;
遂往求疗 遂: 下临兰溪 临: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以纸画字,书不数字,即深了人意。
14.同学们对游记的写作要素进行了探究,请根据【甲】文完成下表。
要素探究 具体内容 写作手法
游踪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坐潭上
景观(部分) 石 “ ”为“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点”: 点面结合
水 表面写鱼儿游动清晰可见,实际烘托了 。
15.“情感”也是游记的要素之一,请说说两篇选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12.穿透;凄凉;于是,就;靠近
13.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14.①移步换景;②全石以为底;③潭水的清澈;④侧面烘托
15.《小石潭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清冷孤寂,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而苏轼的《游沙湖》则更多地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附参考译文】
【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 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阳光直射(水底)。澈:穿透 ;(2)句意: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环境又幽深冷寂。悄怆:凄凉 ;(3)句意:于是前往求医治疗。遂: 于是,就 ; (4)句意:溪水向下流经兰溪。临:靠近。
故答案为:穿透;凄凉;于是,就;靠近。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字词:(1)青树:绿色的树木。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曳点缀。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飘拂、散开。
(2)书,书写。数字:几个字。即:立刻、马上。深了:深入理解。意:意图或想法。
故答案为: 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①根据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可知,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随着作者的行走路线,景致随之变化,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足迹,体验到沿途的自然风光。
②根据甲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中的“全石以为底”可知,作者使用点面结合的方式,首先概括了潭底的全貌,即整个底部是由石头构成的,随后通过“为坻,为屿,为嵁堪,为岩”的细节描绘,具体展现了潭底的不同形态,使得潭底的景象立体而生动。③根据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作者通过描写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鱼儿的游动以及它们在水底的影子清晰可见,这些都是潭水清澈的有力证明。
④根据甲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可知,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鱼儿在水中的游动状态和日光照射下水底的景象,没有直接描述水的清澈,而是通过这些细节来间接烘托出潭水的清澈度,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故答案为:①移步换景;②全石以为底;③潭水的清澈;④侧面烘托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对比分析。根据甲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小石潭记》中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情感。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潭四周寂静无人的环境,以及自己身处其中时内心的凄凉感受,反映了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内心苦闷和孤独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寄托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切感慨。根据乙文“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可知,《游沙湖》中苏轼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病愈之后,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苏轼依然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游玩、饮酒、作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特别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寓意着即便处于逆境,也要像门前的流水一样,保持向前的勇气和决心,反映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
故答案为: 《小石潭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清冷孤寂,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而苏轼的《游沙湖》则更多地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一颗种子的太空“镀金之旅”
崔爽
①在太空遨游过的鲜花种子会开出怎样的花?
②“从太空回来的鲜花种子,经实验室培育,孕育出的花朵会更鲜艳,花期更长,花香更浓郁。”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执行主任、航天育种高级工程师张传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③前不久,太空育种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种包,以及其他太空育种鲜花入驻淘宝,这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的首次大规模面市。上市两天后,首批产品售罄。
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60余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⑤“太空育种就是把精选出的种子放在返回式航天器上,种子经太空诱变后,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张传军说。
⑥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它拥有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超高洁净等。具体来说,地球的南北极有磁力线,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空中围着地球转,受磁力线切割。同时,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空中一天绕地球飞16圈,其间它们的温度会经历数次变换。另外,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阳风暴区时会被宇宙射线照射,比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这些经历会让在太空“出差”的种子基因结构发生突变。
⑦从太空返回后的种子通常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一般来说,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倍至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约8年缩至约4年。
⑧由于航天器载荷资源有限,经严格筛选的种子,才有机会进入太空。这些精挑细选的种子,在太空实现基因突变的比例可能仅占一成。
⑨扛住重重考验的种子,在返回地球,经几代选育后,结出的果实往往更优质。比如,太空黄瓜的个头比普通黄瓜大,果肉更鲜嫩多汁;太空小番茄比普通小番茄更甜;太空土豆外皮是黑色,内里是紫色,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花青素。
⑩如今,我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育种事业走入“空间站时代”。据报道,育种专家可以通过研发空间辐射生物学舱外暴露装备与技术,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
“研发和推广太空育种技术,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新科研成果要走出实验室,需借助市场化平台和手段。”张传军说,他们计划在电商平台每季度推出一款太空育种鲜花,让高科技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16.请谈谈你对标题中“镀金之旅”的理解。
17.第⑦段画线句子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8.联系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育种风险高、周期长,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种质资源大国,由于以往种质资源挖掘保护利用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品种和主要作物野生近缘种流失,影响了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种业企业研发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大,部分高端种子大量依赖进口,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种业市场有待更规范。同时,居民对农产品需求持续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也越来越依靠良种。因此,中央提出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并实施了种业振兴行动。
【问题】粮食安全,从选好一粒种子开始。太空育种对“种业振兴”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6.“镀金”,本是一种装饰工艺,指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在文中形象地将种子在太空中培育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具有众多优点的过程比作一场“镀金之旅”。
17.列数字、作比较。列举了具体的数据说明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变异率比普通诱变高,育种周期也比杂交育种短,更加准确、直观地凸显了太空育种的优势.
18.①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优质种质资源。通过太空诱变的种子往往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力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选择。②有助于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培育高端种子的水平。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为种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③推广太空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2)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16.本题考查文中词句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⑤段“太空育种就是把精选出的种子放在返回式航天器上,种子经太空诱变后,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可知,太空育种过程涉及将精心挑选的种子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条件使种子发生基因突变,这一过程可以视为种子的一场“镀金之旅”。根据第⑥段“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它拥有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超高洁净等”可知,太空提供的独特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和宇宙射线等,能够诱发种子基因结构的变化,这相当于给种子“镀金”,使其获得新的特性。根据第⑦段“从太空返回后的种子通常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可知,经历太空”镀金之旅"的种子在返回地球后,通过几代的选育,能够展现出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力强等优点,这些变化如同给种子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显著提升了种子的性能。
故答案为:“镀金”,本是一种装饰工艺,指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在文中形象地将种子在太空中培育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具有众多优点的过程比作一场“镀金之旅”。
17.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根据第⑦段“一般来说,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倍至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约8年缩至约4年"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3倍至4倍”和“约1倍”来量化说明太空育种的变异率和育种周期,使得信息表达更为精确和可信。将太空育种与普通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进行对比,突出太空育种在变异率和育种周期上的优势,即变异率更高,育种周期更短,从而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太空育种技术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故答案为: 列数字、作比较。列举了具体的数据说明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变异率比普通诱变高,育种周期也比杂交育种短,更加准确、直观地凸显了太空育种的优势.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和启示。根据第⑥段“它拥有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超高洁净等”以及“这些经历会让在太空“出差’的种子基因结构发生突变"可知,太空环境能促使种子基因结构发生突变,从而产生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等特性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优质种质资源。根据第四段”育种专家可以通过研发空间辐射生物学舱外暴露装备与技术,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可知,通过太空育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为种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提高培育高端种子的水平。根据第 段“研发和推广太空育种技术,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及“让高科技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可知,推广太空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能提升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故答案为: ①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优质种质资源。通过太空诱变的种子往往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力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选择。②有助于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培育高端种子的水平。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为种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③推广太空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看不见的路途
宋尾
①终于,母亲决定来一趟重庆,但要先送我10岁的侄女到巴东某座深山的外婆家,然后再转道来渝。
②她没去过巴东,也没来过重庆。67岁之前,她去得最远的远方,就是150公里之外的汉口。除非不得已,她从不乘车,从不出门,她对车厢的机油味儿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畏惧和排斥。坐汽车时,她总选择开窗的前排位置,让洞开的风呼呼地刮着脸,即使这样,她也是坐一次,吐一次。
③我见过那一幕。她犹如一个惊恐的孩子:脸煞白,身子紧绷绷地蜷曲,一只手死死地攥着前面的金属把手,在她的胃部,翻滚的雷声在澎湃。
④即便这般痛苦,她仍然动身了。因为孙女要去外婆家,而她父母都不在近旁;而我也需要她,来照顾无人看管的孩子。
⑤抵达巴东,她借别人的电话报平安,同时告诉我,不坐火车了,要改乘轮船到重庆,“我还没坐过船咧!”我急了,那我怎么接你哇?但她砰地挂了电话。这是她的一贯风格。
⑥翌日,她告诉我,买了船票,晚上10点开船,航行两天三夜。事已至此,我只有叮嘱她记得吃东西,下船立即找电话,但我也深知,叮嘱是无用的。
⑦随后,我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停抱怨她的一意孤行,又满揣担忧。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
⑧好不容易挨到她抵达的时刻:10点半。然而。11点、12点,直至下午2点,毫无讯息。其间,远在广东的弟弟不停来电话,问她到了没有。
⑨当然,毫无音讯!
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
下午4点了,较场口85号8楼——整个编辑部都知道这事了。我的同事们都跟着焦虑起来,大家各种相托,终于找到当地交通局的一位副局长,要了船务公司老总的号码,接着联系上这位老总,正与他交涉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妻子几乎是跳起来告诉我:妈——到家了!
没有语言能还原我当时的心情,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几天积郁交织的那种愠怒还有不断累加的焦躁,在这个消息之后顿然消失。这时,母亲已跟我失去联系65个小时了!
回家后,妻子偷偷告诉我:“你知道吗,老太太那么瘦、那么矮,拖着一个大大的黑提箱,感觉雄赳赳气昂昂的!直接撞门就进来了!”
我问母亲,“你是怎么回家的?”
“坐公共汽车来的呀!”她说得感觉好轻松。
原来船晚点了,出朝天门码头,她招了一个出租,结果被告知要100元,她吓了一跳,赶紧挥手让车走了。她走啊,走啊,找到一个公交车站,询问路人,一位好心人带她上了一辆公交车,又提醒她下了车,再转……跌跌撞撞地,竟然到了我家。妻子突然冒了一句:“看来我们都低估了老太太。”
是啊,这是母亲第一次坐船,第一次来重庆,而所有那些之前让我忧虑的问题,却好像就不是问题。我觉得她不是我自以为“了解”的那个懦弱的女人,那个惊慌于都市之大的老太太!
半夜了,我仍因白天预设的种种凶险而失眠,而母亲已满足地酣眠。一直以来,我搞不懂一个问题:人老了是什么样子?但现在我好像弄明白了一些。一个人老了,同时也意味着生命慷慨地给了他任性与自由的权利。
这是一条我看不见的路途:在我不了解的这消失的六十多个小时里,母亲不光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我,还找到了自己——也许,就是她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19.经过母亲独自到达重庆这件事,“我”对母亲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
21.第 段说“没有语言能还原我当时的心情”,请你用第一人称帮“我”还原当时的心情。
22.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我们看不见的路途,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请联系选文和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这段路?
【答案】19.在这件事前,“我”自认为了解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在大城市中会惊慌,很少出远门,坐车让她感到无比痛苦,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不乘车。这件事之后,“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勇敢,敢于独自出远门,敢于尝试自己从未坐过的轮船,丝毫不畏惧陌生的都市,有自我判断和处事的能力,“我”忧虑的问题,对她而言都不是问题,出乎“我”的预料
20.①“漂流”是指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无依无靠地前行。在文中,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乘船来“我”这里,却与“我”断了联系,她就像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独自漂流,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我只能焦虑地等待。②用了排比的手法,通过写“我”拨打重庆港、巴东船务公司电话以及上网搜索等行动,将“我”的焦虑、无助和对母亲的担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排比也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使得整个段落更加紧凑有力,更加引人入胜。
21.示例:我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在这65个小时里,我因联系不到她,担忧、焦虑、愠怒和焦躁,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备受煎熬。然而,当她平安到我家的消息传来,仿佛一道光亮划破了黑暗,在那个瞬间,我紧绷的心情突然就释然了。
22.①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也不要害怕未知,因为未知中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困惑和迷茫不安时,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③相信他人,不要低估他人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判断,有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保持耐心,静待花开。④制定目标和计划,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制订明确的目标,寻求他人的帮助,努力朝着目标进发。⑤我们要学会适应和接受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以应对路途中的不确定性。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除非不得已,她从不乘车,从不出门,她对车厢的机油味儿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畏惧和排斥。坐汽车时,她总选择开窗的前排位置,让洞开的风呼呼地刮着脸,即使这样,她也是坐一次,吐一次”和第③段”她犹如一个惊恐的孩子:脸煞白,身子紧绷绷地蜷曲,一只手死死地攥着前面的金属把手,在她的胃部,翻滚的雷声在澎湃”可知,“我”自认为了解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在大城市中会惊慌,很少出远门,坐车让她感到无比痛苦,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不乘车。根据第⑧段“回家后,妻子偷偷告诉我:‘你知道吗,老太太那么瘦、那么矮,拖着一个大大的黑提箱,感觉雄赳赳气昂昂的!直接撞门就进来了!”“和第 段”是啊,这是母亲第一次坐船,第一次来重庆,而所有那些之前让我忧虑的问题,却好像就不是问题。我觉得她不是我自以为“了解”的那个懦弱的女人,那个惊慌于都市之大的老太太"可知,“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勇敢,敢于独自出远门,敢于尝试自己从未坐过的轮船,丝毫不畏惧陌生的都市,有自我判断和处事的能力,“我”忧虑的问题,对她而言都不是问题,出乎“我”的预料。
故答案为: 在这件事前,“我”自认为了解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在大城市中会惊慌,很少出远门,坐车让她感到无比痛苦,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不乘车。这件事之后,“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勇敢,敢于独自出远门,敢于尝试自己从未坐过的轮船,丝毫不畏惧陌生的都市,有自我判断和处事的能力,“我”忧虑的问题,对她而言都不是问题,出乎“我”的预料
2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漂流"本意是指漂浮流动、漂泊、行踪无定。文中用“漂流”一词来形容母亲的行踪不受“我”的掌控,根据第⑦段“我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停抱怨她的一意孤行,又满揣担忧。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可知,母亲要改乘轮船到重庆,却与“我”断了联系,她在大海上“漂流”,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我只能焦虑地等待。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之情。(2)根据第⑩段“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语句的内容效果,描写“我”通过拨打重庆港、巴东船务公司电话以及上网搜索等行动寻找母亲的踪迹,充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找不到母亲的无助和焦虑。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之情。
故答案为: ①“漂流”是指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无依无靠地前行。在文中,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乘船来“我”这里,却与“我”断了联系,她就像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独自漂流,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我只能焦虑地等待。②用了排比的手法,通过写“我”拨打重庆港、巴东船务公司电话以及上网搜索等行动,将“我”的焦虑、无助和对母亲的担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排比也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使得整个段落更加紧凑有力,更加引人入胜。
21.本题考查语句扩展。根据第⑦段“我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停抱怨她的一意孤行,又满揣担忧。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可知,刚得知母亲要改乘轮船到重庆,“我”充满担忧。根据第⑩段”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可知,当得知母亲的行踪杳无音讯,“我”感到惊慌失措,焦虑、无助。根据第 段“没有语言能还原我当时的心情,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几天积郁交织的那种愠怒还有不断累加的焦躁,在这个消息之后顿然消失”可知,在我绝望之时,得到母亲到家的消息,“我”如释重负。
故答案为: 示例:我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在这65个小时里,我因联系不到她,担忧、焦虑、愠怒和焦躁,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备受煎熬。然而,当她平安到我家的消息传来,仿佛一道光亮划破了黑暗,在那个瞬间,我紧绷的心情突然就释然了。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文中讲述了不曾出门,也不愿出门,对车厢充满恐惧的母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远行到重庆的过程,从刚开始的改乘轮船,使“我”担忧;到后来的奋无音讯,使“我”焦虑、无助;再到母亲平安到家,“我”如释重负,对母亲的认识发生变化。根据第 段“这是一条我看不见的路途:在我不了解的这消失的六十多个小时里,母亲不光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我,还找到了自己也许,就是她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可知,这是文章的主旨,人生是一条看不到的路途,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要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寻找自己的路途和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故答案为: ①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也不要害怕未知,因为未知中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困惑和迷茫不安时,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③相信他人,不要低估他人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判断,有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保持耐心,静待花开。④制定目标和计划,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制订明确的目标,寻求他人的帮助,努力朝着目标进发。⑤我们要学会适应和接受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以应对路途中的不确定性。
四、写作(40分)
23.(2024九下·巧家模拟)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那次勇敢的尝试
题目二:我终于读懂了 ▲
要求: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
那次勇敢的尝试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过无数次的尝试。然而,那次勇敢的尝试,却让我刻骨铭心。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去游乐场游玩。游乐场里人声鼎沸,各种游乐设施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突然,我的目光被一座高耸入云的过山车吸引住了。它的轨道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空中,不时传来游客们的尖叫声,既刺激又令人心生向往。
我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想要尝试一下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项目。但当我看到那陡峭的轨道和高速飞驰的车厢时,心中又打起了退堂鼓。我害怕自己会在半空中吓得失去理智,害怕那种强烈的失重感会让我无法承受。
然而,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兴奋地冲向过山车,我的内心开始挣扎。难道我要因为恐惧而错过这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吗?不,我不能!我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尝试坐过山车。我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排队的队伍。等待的过程中,我的心跳愈发剧烈,仿佛要从胸口蹦出来一般。
终于轮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坐上座位,系好安全带。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过山车缓缓启动。起初,速度还比较慢,我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但没过多久,过山车突然加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的耳边风声呼啸,眼前的景物飞速闪过,强烈的失重感让我感觉身体仿佛要飘起来。
那一刻,我紧紧地闭着眼睛,双手死死地抓住扶手,心中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别怕,别怕,很快就会结束的!”就在我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过山车开始减速,最终缓缓停了下来。
当我走下过山车的那一刻,我的双腿发软,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但与此同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头。我做到了!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完成了这次勇敢的尝试!
那次勇敢的尝试,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勇气去尝试,就有可能超越自我,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和喜悦。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个记叙文的题目,中心词是“勇敢”和“尝试”。
【题干分析】“勇敢”:指有勇气、胆量去面对困难或未知,做出超越平常的举动。“尝试”:指试着去做未曾做过或不敢做的事情。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那次勇敢尝试的具体事件,比如勇敢尝试参加演讲比赛。为什么:阐述进行这次勇敢尝试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突破自我、证明自己或追求梦想。怎么做:详细描述尝试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的努力、尝试时的心理变化和实际行动,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写作误区:容易只注重描述事件的经过,而忽略对“勇敢”这一心理和品质的深入刻画;或者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体现出这次尝试对自己的成长和改变。作文开头:可以用回忆的方式引入,如“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那次勇敢的尝试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闪闪发光。”事例素材:可以选择挑战极限运动(如攀岩、跳伞)、参加公开表演、勇敢向他人道歉等。结尾:可以总结这次尝试的收获和感悟,比如“那次勇敢的尝试,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立意提取】
1.勇敢的心,无畏的尝试
2.在勇敢尝试中成长
(2)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关键在于“读懂”二字,意味着对某个事物、某个人或某种情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题干分析】首先要思考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如“父亲”“母亲”“老师”;可以是物,如“大自然”“书籍”;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爱”“宽容”“坚持”等。“读懂”:意味着经历了一个从疑惑、误解到逐渐清晰、深刻理解的过程。需要描述这个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思考。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自己要读懂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阐述为什么之前没有读懂,而现在终于读懂了。怎么做:详细叙述通过哪些事情、哪些细节让自己实现了从不懂到懂的转变。写作误区:容易写成流水账,没有重点突出“读懂”的关键节点和深刻感受;或者在叙述中缺乏情感的真实流露,显得空洞。作文开头:可以用抒情的方式引入主题,比如“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东西,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读懂,而 ▲ ,就是我一直努力去理解的。”事例素材:可以选取与补充对象相关的具体事例,如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对一本书的反复品味等。结尾:可以升华主题,表达对所读懂事物的珍惜或对未来的展望,如“终于读懂了 ▲ ,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
【立意提取】
1.我终于读懂了父爱
2.我终于读懂了坚持的意义
3.我终于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点评】(1)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
阅读是什么?是一页一卷,传承千年文脉;是出行忙碌,随身携带的星辰大海;是广袤(mào)山乡,指引孩子们成长的灯塔;也是静谧(mì)时光,陪伴无数个日夜的诗和远方……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感叹“没有时间读书”,一些人习惯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对大部头、经典著作等____。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蕴含的正是“钻深研透”的方法。毛泽东曾说:“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读书需要付出辛劳,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利用好点滴时间,拿出上潮(shuò)下延、“攻书到底”的劲头,丝毫不懈(xiè)怠、悉心钻研,读懂弄通吃透,才能让书本知识真正为我所有。
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把书“读薄”,就是要领悟要义精华,实现____。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____,就能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最终能自由弛骋于书海之中。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____蓬勃生长、枝繁叶茂。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是证之于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干货”,实现去伪存真;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实践,不但要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可是在实践中也要有所创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袤(mào) B.谧(mì) C.溯(shuò) D.懈(xiè)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携带 B.浅尝辄止 C.弛骋 D.蔓延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望而却步 去粗取精 循环往复 才能
B.一往无前 去粗取精 始终如一 才能
C.一往无前 去粗取细 循环往复 果然
D.望而却步 去粗取细 始终如一 果然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式杂糅 B.搭配不当 C.表意不明 D.重复累赘
2.(2024九下·巧家模拟)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元宵晚会上,玉溪市聂耳教师合唱团一曲自然流淌、直抵灵魂的师生合唱《小雅·鹿鸣》走红网络。____。____。____。____。《小雅·鹿鸣》合唱彰显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相呼应的传承之美,创新了形式载体、丰富了活动内涵,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嘱托,更是擦亮了玉溪“聂耳故乡音乐之都”的名片。
①诗歌表现的意境与欢天喜地闹元宵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小雅·鹿鸣》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③最后,全体师生以双手作揖、低头贺以问候的动作结束了表演,节目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让现场掌声不断
④在富有古典韵味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下,老师婉转动听的歌声配上清澈空灵的童声吟诵,尽显《诗经》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
⑤编排时,老师对歌曲进行了改编,用了扬琴、古筝、笙、笛、鼓等多种民族乐器伴奏,让音乐更有内涵。
A.⑤④②③① B.⑤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⑤④③
3.(2024九下·巧家模拟)名篇名句默写
善假于物,传情达意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能力。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花“ , ”的品性,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关切;杜牧在《赤壁》中的“ , ”,借两个美女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借传说体现了飞来峰之高。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2024九下·巧家模拟)学习与探究材料一
据云南气象局数据,去年第一季度(2023年1月1日至4月20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34.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63.6毫米(64.8%),为近五年来降水最少年份,导致冬春连旱影响范围广,滇中滇南局部损失较重。昆明市尤为突出,其降水量为1985年以来同期最少,仅为6.9毫米,比往年同期的66毫米偏少约九成。今年第一季度,截至2月,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10.1毫米(57.1%),持续的晴热大风天气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材料二
库塘蓄水量(较最高水量) 云龙水库:-26% 松华坝水库:-11% 清水海水库:-50% 黄草坪水库:-80% 灾情 受灾人数:超过123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材料三
双碳目标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层面,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来实现气候变化的减缓。在积极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简约适度、节能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成为新的时尚,绿色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节水是重要的一环。节约用水不仅可以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可以通过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从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4.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信息。
5.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的倡议。
倡议一——工业:加强工业用水管理,优化生产工艺,节能降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耗: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倡议二——农业: 。
倡议三——家庭: 。
(2024九下·巧家模拟)请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这就像是突然从一个盒子里弹出一种吓人的东西,一种小魔怪似的。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6.巴金曾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请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项,说说上面语段给你带来的感受。知识:从语段中可看出,螳螂想要捕捉蝗虫这个强壮的猎物,会摆出奇特的姿势,以图能够吓瘫蝗虫。
7.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部,谈谈你对其精神的理解。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
《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8.(2024九下·巧家模拟)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9.(2024九下·巧家模拟)《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被视为“天下第一楷书”,该书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字形随势赋形,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下面( )是《九成宫醴泉铭》。
A B C D
三、阅读(共32分)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0.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宁静而优美。
B.“徜徉”写出了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C.“远远围墙 流水桥旁”,视野由上片中远处的小园,转到了眼前的茅堂小桥。
D.上片结句写花,下片结句写莺、燕、蝶,画面一静一动,相互呼应,使全篇结构匀称,意趣盎然。
11.本词的下片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都写到了小桥、流水、人家,请分别说说它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即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游沙湖》④)
【注】①相田:看田地好坏。②庞安常:当时的名医,医术高明,有不少医学著作。③王逸少:王羲之。④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作者当时四十七岁。元丰二年,苏轼知湖州,被他人诬陷作诗文谤刺当朝,因而被下狱,当年十二月出狱。责受黄州团练副使,空挂虚名。当时作者打算在沙湖买田未成,去相田时认识了医生庞安常,因而创作了这篇作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日光下澈 澈: 悄怆幽邃 悄怆: ;
遂往求疗 遂: 下临兰溪 临: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以纸画字,书不数字,即深了人意。
14.同学们对游记的写作要素进行了探究,请根据【甲】文完成下表。
要素探究 具体内容 写作手法
游踪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坐潭上
景观(部分) 石 “ ”为“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点”: 点面结合
水 表面写鱼儿游动清晰可见,实际烘托了 。
15.“情感”也是游记的要素之一,请说说两篇选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一颗种子的太空“镀金之旅”
崔爽
①在太空遨游过的鲜花种子会开出怎样的花?
②“从太空回来的鲜花种子,经实验室培育,孕育出的花朵会更鲜艳,花期更长,花香更浓郁。”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执行主任、航天育种高级工程师张传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③前不久,太空育种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种包,以及其他太空育种鲜花入驻淘宝,这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的首次大规模面市。上市两天后,首批产品售罄。
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60余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⑤“太空育种就是把精选出的种子放在返回式航天器上,种子经太空诱变后,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张传军说。
⑥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它拥有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超高洁净等。具体来说,地球的南北极有磁力线,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空中围着地球转,受磁力线切割。同时,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空中一天绕地球飞16圈,其间它们的温度会经历数次变换。另外,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阳风暴区时会被宇宙射线照射,比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这些经历会让在太空“出差”的种子基因结构发生突变。
⑦从太空返回后的种子通常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一般来说,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倍至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约8年缩至约4年。
⑧由于航天器载荷资源有限,经严格筛选的种子,才有机会进入太空。这些精挑细选的种子,在太空实现基因突变的比例可能仅占一成。
⑨扛住重重考验的种子,在返回地球,经几代选育后,结出的果实往往更优质。比如,太空黄瓜的个头比普通黄瓜大,果肉更鲜嫩多汁;太空小番茄比普通小番茄更甜;太空土豆外皮是黑色,内里是紫色,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花青素。
⑩如今,我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育种事业走入“空间站时代”。据报道,育种专家可以通过研发空间辐射生物学舱外暴露装备与技术,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
“研发和推广太空育种技术,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新科研成果要走出实验室,需借助市场化平台和手段。”张传军说,他们计划在电商平台每季度推出一款太空育种鲜花,让高科技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16.请谈谈你对标题中“镀金之旅”的理解。
17.第⑦段画线句子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8.联系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育种风险高、周期长,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种质资源大国,由于以往种质资源挖掘保护利用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品种和主要作物野生近缘种流失,影响了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种业企业研发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大,部分高端种子大量依赖进口,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种业市场有待更规范。同时,居民对农产品需求持续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也越来越依靠良种。因此,中央提出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并实施了种业振兴行动。
【问题】粮食安全,从选好一粒种子开始。太空育种对“种业振兴”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何重要意义?
(2024九下·巧家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看不见的路途
宋尾
①终于,母亲决定来一趟重庆,但要先送我10岁的侄女到巴东某座深山的外婆家,然后再转道来渝。
②她没去过巴东,也没来过重庆。67岁之前,她去得最远的远方,就是150公里之外的汉口。除非不得已,她从不乘车,从不出门,她对车厢的机油味儿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畏惧和排斥。坐汽车时,她总选择开窗的前排位置,让洞开的风呼呼地刮着脸,即使这样,她也是坐一次,吐一次。
③我见过那一幕。她犹如一个惊恐的孩子:脸煞白,身子紧绷绷地蜷曲,一只手死死地攥着前面的金属把手,在她的胃部,翻滚的雷声在澎湃。
④即便这般痛苦,她仍然动身了。因为孙女要去外婆家,而她父母都不在近旁;而我也需要她,来照顾无人看管的孩子。
⑤抵达巴东,她借别人的电话报平安,同时告诉我,不坐火车了,要改乘轮船到重庆,“我还没坐过船咧!”我急了,那我怎么接你哇?但她砰地挂了电话。这是她的一贯风格。
⑥翌日,她告诉我,买了船票,晚上10点开船,航行两天三夜。事已至此,我只有叮嘱她记得吃东西,下船立即找电话,但我也深知,叮嘱是无用的。
⑦随后,我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停抱怨她的一意孤行,又满揣担忧。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
⑧好不容易挨到她抵达的时刻:10点半。然而。11点、12点,直至下午2点,毫无讯息。其间,远在广东的弟弟不停来电话,问她到了没有。
⑨当然,毫无音讯!
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
下午4点了,较场口85号8楼——整个编辑部都知道这事了。我的同事们都跟着焦虑起来,大家各种相托,终于找到当地交通局的一位副局长,要了船务公司老总的号码,接着联系上这位老总,正与他交涉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妻子几乎是跳起来告诉我:妈——到家了!
没有语言能还原我当时的心情,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几天积郁交织的那种愠怒还有不断累加的焦躁,在这个消息之后顿然消失。这时,母亲已跟我失去联系65个小时了!
回家后,妻子偷偷告诉我:“你知道吗,老太太那么瘦、那么矮,拖着一个大大的黑提箱,感觉雄赳赳气昂昂的!直接撞门就进来了!”
我问母亲,“你是怎么回家的?”
“坐公共汽车来的呀!”她说得感觉好轻松。
原来船晚点了,出朝天门码头,她招了一个出租,结果被告知要100元,她吓了一跳,赶紧挥手让车走了。她走啊,走啊,找到一个公交车站,询问路人,一位好心人带她上了一辆公交车,又提醒她下了车,再转……跌跌撞撞地,竟然到了我家。妻子突然冒了一句:“看来我们都低估了老太太。”
是啊,这是母亲第一次坐船,第一次来重庆,而所有那些之前让我忧虑的问题,却好像就不是问题。我觉得她不是我自以为“了解”的那个懦弱的女人,那个惊慌于都市之大的老太太!
半夜了,我仍因白天预设的种种凶险而失眠,而母亲已满足地酣眠。一直以来,我搞不懂一个问题:人老了是什么样子?但现在我好像弄明白了一些。一个人老了,同时也意味着生命慷慨地给了他任性与自由的权利。
这是一条我看不见的路途:在我不了解的这消失的六十多个小时里,母亲不光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我,还找到了自己——也许,就是她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19.经过母亲独自到达重庆这件事,“我”对母亲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
21.第 段说“没有语言能还原我当时的心情”,请你用第一人称帮“我”还原当时的心情。
22.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我们看不见的路途,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请联系选文和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这段路?
四、写作(40分)
23.(2024九下·巧家模拟)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那次勇敢的尝试
题目二:我终于读懂了 ▲
要求: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C
(3)A
(4)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ABD.正确。
C.有误,溯(shuó) -sù,逆流而上;寻究;追究。
(2)ABD.正确。
C.有误,弛骋——驰骋:骑马快速奔跑。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第一空,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一往无前:形容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这里描述面对大部头、经典著作这类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时的态度。显然,人们更可能因为其难度而感到畏难,“望而却步”更为合适;第二空,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去粗取细:去掉粗糙的部分,提取更精细的部分,但在成语使用中,“去粗取精”更常见且符合语境。这里的语境强调的是提炼书中的精华,因此,“去粗取精”更加贴切;第三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复来。始终如一:形容始终不变,一贯如此。这里描述阅读过程中的深化和提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循环往复”更符合语境;第四空,才能:表示条件或可能性。果然:表示结果与预期一致。此处表达如果满足了前面提到的条件(即“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那么结果就是“蓬勃生长、枝繁叶茂"。因此,“才能”表示条件关系更合适。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画线句搭配不当。句中“不但.……可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但……可是……”通常用于表达转折关系,而此处前后句之间应为递进关系。正确的搭配应该是使用“不但.……而且(还)….”,这样能够准确表达出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还要在实践中有所创新的意思。
故答案为:(1)C;(2)C;(3)A;(4)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排序。句②介绍了《小雅·鹿鸣》的背景,是《诗经》中的一首诗,适合作为引入句。句①强调了诗歌意境与元宵场景的相似性,紧接在句②之后,进一步说明这首诗的适用场景。句⑤描述了编排时的改编和使用的乐器,适合放在之后,说明表演的准备工作。句④详细描述了表演的过程和效果,适合放在句⑤之后。句③描述了表演结束后的场景和观众的反应,适合作为总结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3.【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淤、濯、清、涟。
故答案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4.云南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降水偏少,造成很多库塘蓄水量减少,人民受灾情况严重。
5.示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家庭:合理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定期检查水管、水龙头,及时修复漏水问题:循环利用水资源。
【知识点】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材料一“去年第一季度(2023年1月1日至4月20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34.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63.6毫米(64.8%)“和“截至2月,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10.1毫米(57.1%)“可知,云南省在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降水量明显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尤其是昆明市的降水量达到了198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仅6.9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了约九成,连续的晴热大风天气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状况。根据材料二“库塘蓄水量(较最高水量)“数据”云龙水库:-26%”、“松华坝水库:-11%"、“清水海水库:-50%”和“黄草坪水库:-80%”,可知由于降水减少,云南省多个水库的蓄水量大幅下降,部分水库的蓄水量甚至减少了50%至80%,显示了干旱对水资源储备造成的严重影响。根据材料二“灾情”信息“受灾人数:超过123万人”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可知干旱已经导致云南省超过123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5亿元,凸显了干旱灾害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
故答案为: 云南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降水偏少,造成很多库塘蓄水量减少,人民受灾情况严重。
5.本题主要考查材料信息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材料三中提到的“双碳目标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层面,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来实现气候变化的减缓”和节“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节水是重要的一环”,可知在农业领域推广节水措施是响应“双碳目标”的一部分。因此,倡议二可以围绕农业节水和减排进行设计。根据倡议一“加强工业用水管理,优化生产工艺,节能降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耗”和“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知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农业领域,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是节水和适应干旱气候的重要措施。根据倡议一和倡议二中提到的节水措施,以及材料三“节约用水不仅可以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可以通过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从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可知倡议三可以围绕家庭节水和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进行设计。根据材料三“简约适度、节能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成为新的时尚,绿色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知在家庭中推广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可以有效减少家庭用水量,同时定期检查水管、水龙头,及时修复漏水问题,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倡导家庭循环利用水资源,如收集雨水用于浇花、洗车等,也是节水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
故答案为:示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家庭:合理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定期检查水管、水龙头,及时修复漏水问题:循环利用水资源。
【答案】6.示例:趣味: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把螳螂突然摆出奇怪的姿态,比作了一个小魔怪,可谓情趣盎然。再如用“傻乎乎”形容大蝗虫,用“痉挛似的”来形容螳螂颤动,形象逼真,令人捧腹。美感: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把它发出的声音与火鸡展翅的声音和游蛇吐芯儿做类比,形象生动地把此刻螳螂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思想:从语段中可看出螳螂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猎物时,丝毫不畏惧,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7.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重重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上。保尔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他的这种精神,就像炼钢一样,经过烈火的焚烧和锤炼,最终变得坚韧无比。示例三:《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深深地体现在他对昆虫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上。他凭借对昆虫的热爱和执着,不畏艰辛,长期致力于昆虫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6.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时,要联系语段的内容,然后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分析。
故答案为: 示例:趣味: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把螳螂突然摆出奇怪的姿态,比作了一个小魔怪,可谓情趣盎然。再如用“傻乎乎”形容大蝗虫,用“痉挛似的”来形容螳螂颤动,形象逼真,令人捧腹。美感: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把它发出的声音与火鸡展翅的声音和游蛇吐芯儿做类比,形象生动地把此刻螳螂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思想:从语段中可看出螳螂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猎物时,丝毫不畏惧,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7.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从《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任选其一,结合情节简述其精神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重重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钢铁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上。保尔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他的这种精神,就像炼钢一样,经过烈火的焚烧和锤炼,最终变得坚韧无比。
示例三:《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深深地体现在他对昆虫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上。他凭借对昆虫的热爱和执着,不畏艰辛,长期致力于昆虫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8.【答案】示例:苔、痕、上、色、有、白、丁、可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示例:苔、痕、上、色、有、白、丁、可。
【点评】 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9.【答案】B
【知识点】书法
【解析】【分析】A.字体结构紧密,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出自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
B.字体修长,四边开张,字形随势赋形,气象庄严,出自《九成宫醴泉铭》,符合“欧体”特点;
C.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大小相兼,飘逸自然,符合行书特点;
D.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蚕头燕尾,明显的粗细变化,符合隶书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答案】10.C
11.本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春天宁静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天净沙·秋思》中的那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深秋晚景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0.ABD.正确;
C.“视野由上片中远处的小园”赏析有误。上片意思是: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依据句意可知,这是描绘小园中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在描写顺序上,是描绘近处所见到的景象。下片中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句意是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这是描绘远处农家乡院的景象,“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句意是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这句又是从近处描绘出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所以,“远远围墙……流水桥旁”这一句是诗人的视野由上片描绘近处处的小园的景象,转到了远处的茅堂小桥的勾勒。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意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其中,“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宁静的乡村景象。隐含着就连乌鸦都有家,别人有家,而我却无家的思想感情。诗人借景抒情,以乐景写悲情,从而勾勒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深秋晚景图。秦观《行香子》中“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句意是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这是描绘远处农家乡院的景象,描绘了一幅乡间勃勃生机的风景画卷。
故答案为: 本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春天宁静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天净沙·秋思》中的那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深秋晚景图。
【答案】12.穿透;凄凉;于是,就;靠近
13.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14.①移步换景;②全石以为底;③潭水的清澈;④侧面烘托
15.《小石潭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清冷孤寂,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而苏轼的《游沙湖》则更多地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附参考译文】
【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 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阳光直射(水底)。澈:穿透 ;(2)句意: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环境又幽深冷寂。悄怆:凄凉 ;(3)句意:于是前往求医治疗。遂: 于是,就 ; (4)句意:溪水向下流经兰溪。临:靠近。
故答案为:穿透;凄凉;于是,就;靠近。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字词:(1)青树:绿色的树木。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曳点缀。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飘拂、散开。
(2)书,书写。数字:几个字。即:立刻、马上。深了:深入理解。意:意图或想法。
故答案为: 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①根据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可知,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随着作者的行走路线,景致随之变化,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足迹,体验到沿途的自然风光。
②根据甲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中的“全石以为底”可知,作者使用点面结合的方式,首先概括了潭底的全貌,即整个底部是由石头构成的,随后通过“为坻,为屿,为嵁堪,为岩”的细节描绘,具体展现了潭底的不同形态,使得潭底的景象立体而生动。③根据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作者通过描写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鱼儿的游动以及它们在水底的影子清晰可见,这些都是潭水清澈的有力证明。
④根据甲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可知,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鱼儿在水中的游动状态和日光照射下水底的景象,没有直接描述水的清澈,而是通过这些细节来间接烘托出潭水的清澈度,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故答案为:①移步换景;②全石以为底;③潭水的清澈;④侧面烘托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对比分析。根据甲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小石潭记》中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情感。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潭四周寂静无人的环境,以及自己身处其中时内心的凄凉感受,反映了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内心苦闷和孤独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寄托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切感慨。根据乙文“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可知,《游沙湖》中苏轼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病愈之后,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苏轼依然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游玩、饮酒、作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特别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寓意着即便处于逆境,也要像门前的流水一样,保持向前的勇气和决心,反映出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
故答案为: 《小石潭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清冷孤寂,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而苏轼的《游沙湖》则更多地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答案】16.“镀金”,本是一种装饰工艺,指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在文中形象地将种子在太空中培育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具有众多优点的过程比作一场“镀金之旅”。
17.列数字、作比较。列举了具体的数据说明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变异率比普通诱变高,育种周期也比杂交育种短,更加准确、直观地凸显了太空育种的优势.
18.①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优质种质资源。通过太空诱变的种子往往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力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选择。②有助于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培育高端种子的水平。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为种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③推广太空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2)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16.本题考查文中词句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⑤段“太空育种就是把精选出的种子放在返回式航天器上,种子经太空诱变后,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可知,太空育种过程涉及将精心挑选的种子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条件使种子发生基因突变,这一过程可以视为种子的一场“镀金之旅”。根据第⑥段“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它拥有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超高洁净等”可知,太空提供的独特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和宇宙射线等,能够诱发种子基因结构的变化,这相当于给种子“镀金”,使其获得新的特性。根据第⑦段“从太空返回后的种子通常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可知,经历太空”镀金之旅"的种子在返回地球后,通过几代的选育,能够展现出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力强等优点,这些变化如同给种子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显著提升了种子的性能。
故答案为:“镀金”,本是一种装饰工艺,指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在文中形象地将种子在太空中培育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具有众多优点的过程比作一场“镀金之旅”。
17.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根据第⑦段“一般来说,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倍至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约8年缩至约4年"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3倍至4倍”和“约1倍”来量化说明太空育种的变异率和育种周期,使得信息表达更为精确和可信。将太空育种与普通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进行对比,突出太空育种在变异率和育种周期上的优势,即变异率更高,育种周期更短,从而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太空育种技术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故答案为: 列数字、作比较。列举了具体的数据说明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变异率比普通诱变高,育种周期也比杂交育种短,更加准确、直观地凸显了太空育种的优势.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和启示。根据第⑥段“它拥有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超高洁净等”以及“这些经历会让在太空“出差’的种子基因结构发生突变"可知,太空环境能促使种子基因结构发生突变,从而产生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等特性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优质种质资源。根据第四段”育种专家可以通过研发空间辐射生物学舱外暴露装备与技术,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可知,通过太空育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为种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提高培育高端种子的水平。根据第 段“研发和推广太空育种技术,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及“让高科技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可知,推广太空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能提升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故答案为: ①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优质种质资源。通过太空诱变的种子往往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力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选择。②有助于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培育高端种子的水平。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为种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③推广太空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答案】19.在这件事前,“我”自认为了解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在大城市中会惊慌,很少出远门,坐车让她感到无比痛苦,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不乘车。这件事之后,“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勇敢,敢于独自出远门,敢于尝试自己从未坐过的轮船,丝毫不畏惧陌生的都市,有自我判断和处事的能力,“我”忧虑的问题,对她而言都不是问题,出乎“我”的预料
20.①“漂流”是指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无依无靠地前行。在文中,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乘船来“我”这里,却与“我”断了联系,她就像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独自漂流,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我只能焦虑地等待。②用了排比的手法,通过写“我”拨打重庆港、巴东船务公司电话以及上网搜索等行动,将“我”的焦虑、无助和对母亲的担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排比也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使得整个段落更加紧凑有力,更加引人入胜。
21.示例:我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在这65个小时里,我因联系不到她,担忧、焦虑、愠怒和焦躁,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备受煎熬。然而,当她平安到我家的消息传来,仿佛一道光亮划破了黑暗,在那个瞬间,我紧绷的心情突然就释然了。
22.①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也不要害怕未知,因为未知中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困惑和迷茫不安时,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③相信他人,不要低估他人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判断,有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保持耐心,静待花开。④制定目标和计划,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制订明确的目标,寻求他人的帮助,努力朝着目标进发。⑤我们要学会适应和接受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以应对路途中的不确定性。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除非不得已,她从不乘车,从不出门,她对车厢的机油味儿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畏惧和排斥。坐汽车时,她总选择开窗的前排位置,让洞开的风呼呼地刮着脸,即使这样,她也是坐一次,吐一次”和第③段”她犹如一个惊恐的孩子:脸煞白,身子紧绷绷地蜷曲,一只手死死地攥着前面的金属把手,在她的胃部,翻滚的雷声在澎湃”可知,“我”自认为了解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在大城市中会惊慌,很少出远门,坐车让她感到无比痛苦,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不乘车。根据第⑧段“回家后,妻子偷偷告诉我:‘你知道吗,老太太那么瘦、那么矮,拖着一个大大的黑提箱,感觉雄赳赳气昂昂的!直接撞门就进来了!”“和第 段”是啊,这是母亲第一次坐船,第一次来重庆,而所有那些之前让我忧虑的问题,却好像就不是问题。我觉得她不是我自以为“了解”的那个懦弱的女人,那个惊慌于都市之大的老太太"可知,“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勇敢,敢于独自出远门,敢于尝试自己从未坐过的轮船,丝毫不畏惧陌生的都市,有自我判断和处事的能力,“我”忧虑的问题,对她而言都不是问题,出乎“我”的预料。
故答案为: 在这件事前,“我”自认为了解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懦弱的女人,在大城市中会惊慌,很少出远门,坐车让她感到无比痛苦,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不乘车。这件事之后,“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勇敢,敢于独自出远门,敢于尝试自己从未坐过的轮船,丝毫不畏惧陌生的都市,有自我判断和处事的能力,“我”忧虑的问题,对她而言都不是问题,出乎“我”的预料
2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漂流"本意是指漂浮流动、漂泊、行踪无定。文中用“漂流”一词来形容母亲的行踪不受“我”的掌控,根据第⑦段“我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停抱怨她的一意孤行,又满揣担忧。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可知,母亲要改乘轮船到重庆,却与“我”断了联系,她在大海上“漂流”,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我只能焦虑地等待。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之情。(2)根据第⑩段“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语句的内容效果,描写“我”通过拨打重庆港、巴东船务公司电话以及上网搜索等行动寻找母亲的踪迹,充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找不到母亲的无助和焦虑。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之情。
故答案为: ①“漂流”是指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无依无靠地前行。在文中,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乘船来“我”这里,却与“我”断了联系,她就像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独自漂流,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我只能焦虑地等待。②用了排比的手法,通过写“我”拨打重庆港、巴东船务公司电话以及上网搜索等行动,将“我”的焦虑、无助和对母亲的担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排比也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使得整个段落更加紧凑有力,更加引人入胜。
21.本题考查语句扩展。根据第⑦段“我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停抱怨她的一意孤行,又满揣担忧。她在我的时间之外‘漂流’"可知,刚得知母亲要改乘轮船到重庆,“我”充满担忧。根据第⑩段”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我拨打给重庆港,被告知不清楚上游船只信息;又拨打给巴东船务公司,电话是空号;上网拼命搜索,但那艘‘失踪’的船只毫无踪迹”可知,当得知母亲的行踪杳无音讯,“我”感到惊慌失措,焦虑、无助。根据第 段“没有语言能还原我当时的心情,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几天积郁交织的那种愠怒还有不断累加的焦躁,在这个消息之后顿然消失”可知,在我绝望之时,得到母亲到家的消息,“我”如释重负。
故答案为: 示例:我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在这65个小时里,我因联系不到她,担忧、焦虑、愠怒和焦躁,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备受煎熬。然而,当她平安到我家的消息传来,仿佛一道光亮划破了黑暗,在那个瞬间,我紧绷的心情突然就释然了。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文中讲述了不曾出门,也不愿出门,对车厢充满恐惧的母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远行到重庆的过程,从刚开始的改乘轮船,使“我”担忧;到后来的奋无音讯,使“我”焦虑、无助;再到母亲平安到家,“我”如释重负,对母亲的认识发生变化。根据第 段“这是一条我看不见的路途:在我不了解的这消失的六十多个小时里,母亲不光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我,还找到了自己也许,就是她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可知,这是文章的主旨,人生是一条看不到的路途,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要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寻找自己的路途和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故答案为: ①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也不要害怕未知,因为未知中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困惑和迷茫不安时,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③相信他人,不要低估他人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判断,有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保持耐心,静待花开。④制定目标和计划,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制订明确的目标,寻求他人的帮助,努力朝着目标进发。⑤我们要学会适应和接受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以应对路途中的不确定性。
23.【答案】例文:
那次勇敢的尝试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过无数次的尝试。然而,那次勇敢的尝试,却让我刻骨铭心。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去游乐场游玩。游乐场里人声鼎沸,各种游乐设施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突然,我的目光被一座高耸入云的过山车吸引住了。它的轨道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空中,不时传来游客们的尖叫声,既刺激又令人心生向往。
我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想要尝试一下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项目。但当我看到那陡峭的轨道和高速飞驰的车厢时,心中又打起了退堂鼓。我害怕自己会在半空中吓得失去理智,害怕那种强烈的失重感会让我无法承受。
然而,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兴奋地冲向过山车,我的内心开始挣扎。难道我要因为恐惧而错过这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吗?不,我不能!我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尝试坐过山车。我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排队的队伍。等待的过程中,我的心跳愈发剧烈,仿佛要从胸口蹦出来一般。
终于轮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坐上座位,系好安全带。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过山车缓缓启动。起初,速度还比较慢,我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但没过多久,过山车突然加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的耳边风声呼啸,眼前的景物飞速闪过,强烈的失重感让我感觉身体仿佛要飘起来。
那一刻,我紧紧地闭着眼睛,双手死死地抓住扶手,心中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别怕,别怕,很快就会结束的!”就在我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过山车开始减速,最终缓缓停了下来。
当我走下过山车的那一刻,我的双腿发软,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但与此同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头。我做到了!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完成了这次勇敢的尝试!
那次勇敢的尝试,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勇气去尝试,就有可能超越自我,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和喜悦。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个记叙文的题目,中心词是“勇敢”和“尝试”。
【题干分析】“勇敢”:指有勇气、胆量去面对困难或未知,做出超越平常的举动。“尝试”:指试着去做未曾做过或不敢做的事情。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那次勇敢尝试的具体事件,比如勇敢尝试参加演讲比赛。为什么:阐述进行这次勇敢尝试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突破自我、证明自己或追求梦想。怎么做:详细描述尝试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的努力、尝试时的心理变化和实际行动,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写作误区:容易只注重描述事件的经过,而忽略对“勇敢”这一心理和品质的深入刻画;或者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体现出这次尝试对自己的成长和改变。作文开头:可以用回忆的方式引入,如“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那次勇敢的尝试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闪闪发光。”事例素材:可以选择挑战极限运动(如攀岩、跳伞)、参加公开表演、勇敢向他人道歉等。结尾:可以总结这次尝试的收获和感悟,比如“那次勇敢的尝试,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立意提取】
1.勇敢的心,无畏的尝试
2.在勇敢尝试中成长
(2)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关键在于“读懂”二字,意味着对某个事物、某个人或某种情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题干分析】首先要思考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如“父亲”“母亲”“老师”;可以是物,如“大自然”“书籍”;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爱”“宽容”“坚持”等。“读懂”:意味着经历了一个从疑惑、误解到逐渐清晰、深刻理解的过程。需要描述这个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思考。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自己要读懂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阐述为什么之前没有读懂,而现在终于读懂了。怎么做:详细叙述通过哪些事情、哪些细节让自己实现了从不懂到懂的转变。写作误区:容易写成流水账,没有重点突出“读懂”的关键节点和深刻感受;或者在叙述中缺乏情感的真实流露,显得空洞。作文开头:可以用抒情的方式引入主题,比如“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东西,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读懂,而 ▲ ,就是我一直努力去理解的。”事例素材:可以选取与补充对象相关的具体事例,如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对一本书的反复品味等。结尾:可以升华主题,表达对所读懂事物的珍惜或对未来的展望,如“终于读懂了 ▲ ,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
【立意提取】
1.我终于读懂了父爱
2.我终于读懂了坚持的意义
3.我终于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点评】(1)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