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14: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拽开(zhuài) 炽热(chì) 稠密(chóu) 毋宁(wú)
B.昔日(xī) 充沛(pèi) 销蚀(shí) 抖动(dǒu)
C.鲁莽(máng) 吞噬(shì) 步履(lǔ) 幅度(fú)
D.遨游(áo) 捆绑(bǎng) 堡垒(bǎo) 轨道(guǐ)
2.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珊珊来迟   畏缩不前   怏怏不乐
B.耀武扬威   语无沦次   一目寥然
C.海市蜃楼   扬扬得意   屏息凝神
D.毛骨悚然   念念有词   惊心动魂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 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 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 艰苦卓绝 记载 鼓励 B.见识 艰苦朴素 承载 鼓励
C.见证 艰苦卓绝 承载 激励 D.见证 艰苦朴素 记载 激励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5.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写它吗?
B.我只好趴在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C.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D.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6.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③①④② D. ②①④③
7.下面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 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体现。
B.尼摩船长在海底用鲸鱼骨头做的笔写字。
C.《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D.《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了贪婪的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乘坐 “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8.某校以“规范用字,我能行”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在对街头一些店铺不规范用字的调查中,发现有些店铺门前的招牌上写着“玲珑‘踢’透”“话费‘冲’值”“‘鸡’不可失”等词语,请你就其中一个店铺的招牌,提醒店主要规范用字。
(2)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不规范用字统计图”,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信息。
阅读理解
(一)阅读《约客》,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约客》一诗中含而不露地表现诗人寂寞无聊的心情的诗句是: , 。
10.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1.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②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低回:流连,盘桓。②折中:调和取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山仰止( ) (2)适鲁( )
(3)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 (4)没则已焉( )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4、文中提到怀念孔子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②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③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④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5.“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这种希望”是指什么?
16.“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中“悲伤地”与“坚决地”是否矛盾?为什么?
17.选文第③段“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8.“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结合文章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轻 放
安 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
④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11)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4期)
19.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
(2)
(3)
20.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从文中B、C、D处任选两处作批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示例:我选 A 处;批注: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
(1)我选 处;批注:
(2)我选 处;批注:
21. 联系全文,认真品读第(11)段,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2.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字数在80字以内。
(五)阅读谭仲池《长在心中的大树》,完成各题。

①我曾读过作家贺捷生大姐写的一篇散文《去看一棵大树》。她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说:“父亲,你还记得吗?当你站在这棵大树下的时候,我也快要来到这世界。你看,我和你们与这片深沉又肥沃的土地,这棵死而复生的树,彼此命运相连,已经难舍难分了……”这棵大树在贺大姐心中的重要位置,于字里行间看得真真切切,让人感触至深。
②2022年11月的一天,我去张家界采访。突然想起那棵心仪的大树,便萌发去看这棵大树的念头。当天下午,我们便驱车去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看这棵贺大姐笔下的大树。
③从张家界市区到樟树村,车子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放眼山川,阳光明媚,白云飞渡,青山连绵,绿水潺潺,梯田层叠。栋栋新修的农舍点缀滴翠的山野,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溪口镇樟树村位于澧水河岸,河岸长年生长着一排排枝叶茂盛的樟树。而耸立在河岸的这棵古樟树,树龄已超过1200年。
④我怀着深深的眷恋和虔诚,跑向这棵大树。
⑤我跑进了遥远的古老溪口的萧瑟秋风和吊脚楼的如水月光里;我跑进了风雨如磐、潮起潮落的壮阔和苍凉里;我跑进了血火升腾、马蹄声碎、曙光初照的黎明里;我跑进了东风万里、春潮澎湃、歌声飞扬的艳阳里;我跑进了崭新时代、追梦圆梦的花海里。
⑥我绕着这棵如巨人伟岸、如山峰巍峨的大树转圈。我的身体贴向大树,我在用心用情拥抱心中的这棵大树。我终于静下心来,在离树100米外的山丘坐下来,打开画夹。我要为它描容,为它抒写,为它歌吟。
⑦这时,在我的身边,悄悄地围来了不少老乡。他们默默地看着我为这棵大树画像。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乡主动告诉我,2000年夏天,一次雷击点燃了古樟树枝,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乡亲们跑来,不顾危险,全力扑火,才阻止了火势。可是大树还是烧焦了一半。未曾想到,两年后,这棵古樟奇迹般复活,变成现在一半枯萎一半青翠的样子。听着老乡的诉说,我心里有酸楚,更有欣慰。眼前这棵树,告诉我们伟力和坚强的根源,也让我洞悉了天地的造化和大自然的奇美。
⑧我特别珍惜并记住了樟树村村民的纯洁情怀。是他们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让前来瞻仰、看望大树的客人,感知这棵大树的千年沧桑与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⑨画着画着,我仿佛置身于贺龙手持两把菜刀,带领乡亲们闹革命的现场,也高举梭镖大刀,挤进队伍中去。我更清晰地看见贺龙、萧克等红军将士就在这棵大树下谈论天下大事。这时,有号角声声传来,有红旗引路,有步伐整齐的队伍走过身边。我放下画笔,感到有一股浩然之气,直冲云霄。我站起身来,情不自禁向树的四周凝望。我看见在离大树几百米处,那座典型的土家吊脚楼建筑,就像是一座钢浇铁铸的战斗堡垒站立在澧水河畔。这座经历了100多年风雨洗礼、有近千平方米的老屋,就是当年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1934年,贺龙、萧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地方革命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当时人口很少的溪口镇,一次就有700多人加入革命队伍。
⑩我明白了大树守望岁月青葱的一往情深;我看到了大树呼唤斑斓明天的梦想追寻。如今的樟树村山水绿了,村庄美了,乡亲富了,日子火了。新楼在绿荫里绽放欢乐;瓜果在山坡飘香;绿色生态,清新怡人。这里的红色故事,润心铸魂;这里的人们,带着大树的美好祝福,走向四面八方、天涯海角。
大树,今天,我来到你的身边,用笔雕刻你精神的伟岸,倾听你的深情叮嘱和召唤。你是长在我心中的大树,永远为在新征程上踔厉前行的追梦者,撑开绿荫,播洒春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30日,有删改)
23、对这棵古樟树,作者为何怀有深深的眷恋和虔诚?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4、作者为何特别记住了村民“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
2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在写“我”为大树画像的过程中,巧妙插叙大树遭雷击而重生的历史和贺龙等人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内容丰富,行文多变。
B.文章开篇引用贺捷生散文的文字,表明这棵大树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交代“我”去探访古樟树的缘由,与下文回顾树下的革命历史相呼应。
C.选文第③段以生动笔触描写去往樟树村的沿途风光,表现当地的独特风情,为后文写不少老乡来看“我”为这棵树画像和描绘乡村新貌埋伏笔。
D.选文第④⑤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多用寓意深刻的意象,几个“跑进……”形象揭示了每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E.作者情感真挚而饱满,听闻老乡的诉说,既为大树被命运摧残而“酸楚”,又为大树奇迹复活而“欣慰”,更为自己洞悉了天地造化和自然奇美而“自得”。
三、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杨绛笔下善良的人力车夫老王,在逆境中充满勇气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为非洲农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水稻专家杨华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光芒。因为这光芒,我们便无惧征途的黑夜;因为这光芒,我们更热爱人间的烟火;因为这光芒,我们更坚定心中的远方……
上述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我也有自己的光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得出现透露自身信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答案
C 2.C 3.C 4.D 5.C 6.D 7.D
(1)【示例】叔叔(阿姨),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我们在不规范用字的调查中发现您店铺门前招牌上的“话费‘冲’值”是不规范的,建议您改为“话费充值”,谢谢。
在不规范用字的调查中发现乱用成语、俗语的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写错别字和随意使用象形化汉字,用第三批简化字和繁体字的现象不多。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下雨在家中等候客人。表达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
C
12.(1)仰望 (2)到、往(3)很多 (4)止,罢了
13.孔子虽然只是平民百姓,但他的学说却传承了十多代,被学者们所尊崇。
14.示例:文中提到怀念孔子的具体方式有三种:一是阅读孔子的著作,从中感受他的思想和智慧;二是前往孔子故乡参观仲尼庙堂,了解其生平和事迹;三是学习孔子的礼仪和道德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它们。这些方式都体现了人们对孔子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15.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
16.不矛盾。“悲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起自己的妻子自然十分痛苦;“坚决”则表现出他的坚强,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17.运用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斯科特上校勇于探险,敢于面对死亡的精神的无限敬意。
18.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19.(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
20.A处:只要肯动手,每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事,少抱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B处: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现状;为“我”“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为开脱。C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态;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D处:言语虽然朴素,却道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两个反问句表现父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21.(1)虽然“我”受过高等教育,但自私冷漠、计较得失,与父亲的助人为乐、友善待人、重义轻财相比,人格上显得苍白无力。
(2)比喻或对比;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解决,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
22、看法一: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看法二: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损害社会的良序约俗。
23.首先,这棵树是贺大姐文章中提到的大树,作者对其有着深厚的情感;其次,这棵树经历了雷击后奇迹复活,展现了伟力和坚强,让作者感到震撼;此外,这棵树见证了贺龙等红军将士的革命活动,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最后,这棵树象征着樟树村的美好未来,带给作者希望和憧憬。
24.示例:作者特别记住了村民“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这一行为,是因为这体现了村民对古樟树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同时也传承了樟树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让前来瞻仰、看望大树的客人能够感知到这棵树的千年沧桑和红色文化。
25.示例:运用了排比和想象(虚写)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军将士在古樟树下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迈;同时,通过想象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革命氛围和红军将士的坚定信念。
26.C E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