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14:33:38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15分)
1.(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暴晒(shài) 干燥(zào) 储藏(chǔ) 挖掘(jué)
B.隧道(suì) 弄塌(tā) 黏土(nián) 抵御(yù)
C.纤弱(qiān) 臃肿(yōng) 刹那(shā) 徘徊(huái)
D.狭窄(zhǎi) 顾忌(jì) 寻觅(mì) 喧嚣(xiāo)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纤弱”的“纤”读音为xiān ,用来描述某物或某人具有纤细、柔弱的特质;“刹那”的“刹”拼音为chà,用来形容时间极短,通常指一瞬间、一刹那的时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四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沾轻怕重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见议思迁
B.咄咄逼人 翻来复去 喜出望外 人际罕至
C.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混为一谈 刨根问底
D.沉默寡言 惊惶失措 畏罪潜逃 大相径廷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沾轻怕重”的“沾”应为“拈”,“见议思迁”的“议”应为“异”。
B.有误。“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人际罕至”的“际”应为“迹”。
C.正确。
D.有误,“惊惶失措”的“惶”应为“慌”,“大相径廷”的“廷”应为“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合上语文书,同学们的眼前浮现出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的画卷。
C.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往往自出心裁,变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景象。
D.在武陵源景区,云海在重峦叠嶂间流动,在这里游玩的人们犹入仙境。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对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4.(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久前,研究人员运用“万物 DNA”特殊材料 3D 打印出一只“兔子”,使得基于 DNA 的数字存储技术再次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
B.博物馆作为保存人类记忆的场所,用“物”的方式守护过去的智慧、经验和精神遗产,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人类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
C.近年来,许多人喜欢到户外探险,但这是有风险的,我省已经多次发生背包客被困山野事件。
D.除“90 后”网络红人李子柒之外,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等网红都在海外视频网站受到欢迎,出现了集体出海的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句式杂糅,可去掉“其目的之一”或“为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面是一副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对联,请你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为它选择合适的下联。
上联:少时但得父母乐
下联:____
A.感恩莫待白头催 B.老来自有子孙贤 C.行孝常怀寸草心
【答案】B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A选项“感恩莫待白头催”:这句话意味着要在父母老去之前及时感恩,与上联的“少时”相呼应,但它更多地是强调时间的紧迫性,而非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B选项“老来自有子孙贤”:这句话描述的是当我们老去时,希望子孙能够贤能。这与上联的“父母乐”相呼应,体现了从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到我们为子孙付出的传承关系。
C选项“行孝常怀寸草心”:这句话强调的是我们要经常怀有孝顺之心,与上联的“父母乐”相呼应,但它更多地是强调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而非父母的付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 满分19分 )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西 溪
粟山①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工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②短小,屈曲槎桠,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闇有精舍③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④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有删改)
【注释】①粟山:在灵隐寺西。②梅格:指梅树的品种、格局。③江道闇(àn):江浩,宇道闇。钱塘人。明亡为僧,更名为智宏。钱谦益有“横山题江道闇蝶庵”诗相赠,诗中蝶庵,即本文所谓精舍。精舍:佛道修炼居住之所。④鹿鹿:同“碌碌”,状平庸。
6.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A.成语“锦绣山河”中“锦绣”的本义为“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据此可类推“锦绣之地”中的“锦绣”也为此意。
B.“以其地丰厚”与“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凭借”之意。
C.字典中“遂”有“如意”“于是”“成功”等意思,文章中“后人遂以名”的“遂”应为“于是”之意。
D.金文的“厌”字,由“犬”“口”“肉”组成,表示狗的嘴里衔一块肉,是饱足、满足的意思。所以“目厌绮丽,耳厌笙歌”中的“厌”有“满足”之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B.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C.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D.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9. “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中,将月下芦花比作白雪,体现了芦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本文说说作者为何“至今犹有遗恨”。
【答案】6.B
7.B
8.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9.比喻的妙处:体现芦花纯白洁净的特点。遗憾的原因:①西溪景色极为幽美,有奇峰、古梅、溪山、芦花等,值得隐居。②“我”留恋于凡俗尘世,没有随友人一同隐居西溪。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译文】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市。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得凤凰山作为都城,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和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庵,(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
6.ACD.正确;
B.有误,“以其地丰厚”意思是: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以:连词,因为。“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以:介词,凭借。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断句。本句意为: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寻,寻找;盘谷,迂回曲绕的山谷;如,像;当,应当。
故答案为: 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意思是: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此句将月下芦花比作白雪,体现了芦花纯白特点;结合文中“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似黄山松“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可知作者认为西溪景色极为幽美;结合“余友江道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故“至今犹有遗恨”。
故答案为: 比喻的妙处:体现芦花纯白洁净的特点。遗憾的原因:①西溪景色极为幽美,有奇峰、古梅、溪山、芦花等,值得隐居。②“我”留恋于凡俗尘世,没有随友人一同隐居西溪。
三、古诗词赏析( 满分17分)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既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情感。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D.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之大。
11.用自己的话概括下片内容,并说说划线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10.B
11.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画线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0.ACD.正确。
B.有误,“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表述有误,上阕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表现了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画线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作者想象丰富,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故答案为: 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画线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2.(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古诗文中有景,“水皆缥碧,①   ”写出了富春江水的清澈透明;“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汉阳生机勃勃的美景;“几处早莺争暖树,③   ”描绘了早春的动态图景。古诗文中有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④   ”表达出诗人的报国之志;杜牧在《赤壁》中用典,以“⑤   ,⑥   ”来抒发不平之气。古诗文中有理,晏殊在《浣溪沙》中以“⑦   ,⑧   ”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自然规律。古诗文中有志,我们从“富贵不能淫,⑨   ,⑩   ”(《富贵不能淫》)中感受到孟子的气节和胸襟。古诗文中有无穷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答案】千丈见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携玉龙为君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记忆和默写能力。
从形式上看,题目中给出了文本的理解性句子,要求学生理解性默写,实际上,学生根据上下文就能正确填写。根据题目分别出自课文《与朱元思书》《黄鹤楼》《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赤壁》《赤壁》《 浣溪沙 》《 浣溪沙 》《孟子三章》《孟子三章》,学生在默写时候注意历、燕、与等字的写法,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故答案为:千丈见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携玉龙为君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记忆和默写能力。在默写时候注意历、燕、与等字的写法,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四、现代文阅读( 满分9分 )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某中学开展“人工智能”专题研讨活动,下面是与活动开展相关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新技术领域的焦点。人工智能给人类的好处非常显著,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相关新闻报道,罪犯利用AI换脸瞬间解锁各类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罪犯利用人工合成的声音实施电话诈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调的、劳作性的工作岗位大多已被智能机器所取代,新机器的不断出现,更多职业被取代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当人类越来越依赖AI系统来进行日常决策时,他们的大脑会逐渐失去锻炼和刺激,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材料二:
人工智能已影响到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人们常用手机、电脑进行阅读。上边是小明分享的“2021—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方式数量占比情况”统计表。
材料三:
人工智能不能像人一样从零开始思考和表达新的想法或观点,而阅读可以让我们与人类的最高智慧不断靠近,启发我们的创造力。为了更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校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下面是小王同学阅读《水浒传》后,所作的情节梳理:
A____ 想吃鲜鱼汤,B____自告奋勇去江边买鱼,却误放活鱼、打跑渔人。C____用D ____(方法)将B ____ 引上船,最后把B ____淹得直翻白眼。
13.人工智能发展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14.请根据材料二,概括统计表所反映出的两条结论。
15.请在材料三的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答案】13.①罪犯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诈骗;②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③人类大脑将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14.①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比例持续稳定增长;②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电脑进行阅读的占比逐年下降。
15.A宋江;B李逵;C张顺;D激将法
【知识点】图表信息;新闻、材料类文本;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水浒传》;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3.由“有相关新闻报道,罪犯利用AI换脸瞬间解锁各类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罪犯利用人工合成的声音实施电话诈骗”可概括;由“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调的、劳作性的工作岗位大多已被智能机器所取代,新机器的不断出现,更多职业被取代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可概括出;由“当人类越来越依赖AI系统来进行日常决策时,他们的大脑会逐渐失去锻炼和刺激,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可概括答案。
故答案为: ①罪犯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诈骗;②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③人类大脑将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14.仔细观察“2021—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方式数量占比情况”统计表可知,2021—2023年间,中国国民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占比持续稳定增长,使用电脑进行阅读的占比逐年下降。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①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比例持续稳定增长;②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电脑进行阅读的占比逐年下降。
15.由《水浒传》内容可知,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宋江是个喜欢吃鱼的人,李逵是著名的豪放派人物,他常常自告奋勇做各种事情,尤其是为了宋江。张顺是个水性极好的人,他常在水中与人玩笑,而且善于游泳。根据《水浒传》中的故事,张顺常常使用激将法来引诱别人下水,然后利用自己的水性优势进行戏弄。
故答案为: A宋江;B李逵;C张顺;D激将法
五、现代文阅读( 满分30分)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回答问题。
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6.前两段文字分别描绘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少年闰土和中年润土的形象特点。
17.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夜晚海边景物的描写,这一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8.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9.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
20. “可悲的厚障壁”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含义是    。
【答案】16.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勇敢机灵;中年闰土憔悴不堪、呆滞麻木。
17.这段月夜美景与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相映生辉,衬托出“我”对闰土的喜爱、对记忆中的故乡无限怀恋、向往之情。
18.喜的是见到了儿时的伙伴“我”,但是生活的重担使他穷困潦倒,更何况他想到“迅哥儿”同自己不属同一等级,不能再兄弟相称,所以又感到凄凉。
19.知道迅哥儿要回来实在喜欢得不得了,但你我已不是儿时的关系了;我生活得非常艰难,孩子多,总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苦啊!
20.比喻;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感情不相通,有隔膜。
【知识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点明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样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样的命运。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对少年闰土的描写出现在第一段,通过对他月下刺猹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天真活泼,聪明机灵,热情纯朴的特点。中年的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表现了他的苍老困苦,“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表现了他的迟钝麻木。
故答案为: 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勇敢机灵;中年闰土憔悴不堪、呆滞麻木。
17.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月夜美景,色彩鲜艳明丽,与后面西瓜地里小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相映生辉。从而衬托出“我”的感情。
故答案为: 这段月夜美景与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相映生辉,衬托出“我”对闰土的喜爱、对记忆中的故乡无限怀恋、向往之情。
18.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闰土与鲁迅是小时候的玩伴,如今再次相逢,所以心中高兴,脸上有欢喜的神情。但一想到自己生活如此困苦,苍老如斯,而鲁迅已经成为了老爷,心中就觉得悲伤,所以会有凄凉的神色。
故答案为: 喜的是见到了儿时的伙伴“我”,但是生活的重担使他穷困潦倒,更何况他想到“迅哥儿”同自己不属同一等级,不能再兄弟相称,所以又感到凄凉。
19.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细读文本可知,两人是小时候的玩伴,多年不见,如今再次重逢,想到以前两人一起捉猹的经历。
故答案为: 知道迅哥儿要回来实在喜欢得不得了,但你我已不是儿时的关系了;我生活得非常艰难,孩子多,总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苦啊!
2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这句话可知,多年以后,作者与少年玩伴闰土相遇,但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而闰土尊敬的称呼我为老爷,这让作者清晰的感受到了两人之间因为封建等级观念而形成了隔膜,所以这句话把两人之间的隔膜比作是厚壁障,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厚障壁”指的因为封建等级观念而形成的两人之间的隔膜。
故答案为: 比喻 ; 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感情不相通,有隔膜。
21.(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如何安排你的待办清单
[英]于尔根 沃尔夫 朱曼 译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清单,是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这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却常常被误用。它不应该是你在未来数天或数个礼拜中要做的所有小事的集合。一定要先做一份下周所有需要注意事项的总清单,但每日清单应该仅包括你在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一天中最多专注6件事情。
首先依照惯例制作你的待办事项清单。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清单是他们应该做的、想要做的或者能够在那天做的事,但不是在那天做的所有事情的组合。
然后仔细查看清单,从每10个项目中选择2个会给你带来最大价值的项目。只有你能够对“价值”进行定义,因为这只对你适用。
如果可能的话,先做这两件事。这可能会需要一点意志力,因为通常最重要的任务都不是最有趣的事。
处理真正有价值的任务的意思是把这些事情做完。这会让你这一天的时间富余不少,你将因为这么快就完成这些事而感到压力减少。有时我们会逃避做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因为这些事看起来很复杂、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直到形成你可以在45分钟之内完成的任务块,然后一点一点向着更大的任务进军,你很快会意识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
如果你无法先做最重要的任务,那么至少交替做一个容易快速完成的任务,以及一个有些困难却很重要的任务,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持前进。不过最好还是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先做最重要的任务。到这个礼拜结束时,这么做的好处将会非常明显,你会觉得更有动力,从此以后你会觉得事情做起来越来越顺手了。
如果你喜欢看到每件待办事项,你可以把每项任务写在便利贴上,贴到墙上,等这些任务完成之后,再把便利贴取下来。把这些便利贴作为你已完成任务的工作记录保存起来。
一定要保留那些旧的待办清单!把它们放在一个文件夹或者文件盒里,至少保存一年。如果你需要回顾一个项目或者确认电话会谈的时间,这些清单将会有所帮助。
总是在身边放一份待办事项清单。你可以在索引卡上手写或者打印一份迷你清单,把这份清单放在口袋或者包里。这样当你参加会议或者外出时,就不会忘记你在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了。
最后,在清单中安排一些休息和反思的时间,哪怕一天中只有一到两次15分钟的时间。像对待清单中其他任务一样严肃地对待这件事,如果清单上的其他任务花费了比你想象中要长的时间,休息和反思的任务不应该成为首先被删除的选项。要想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你应该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费力地工作。更聪明地工作是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这需要时间和思考。
(摘自《专注力》)
题目:判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选A,不正确选B。
①每日清单包括你需要做的所有小事的集合,一天中最多专注6件事情。
②首先将你应该做的、想要做的或者能够在那天做的事制作成你的待办事项清单,然后从中选择两个会给你带来最大价值的项目,先完成这两件事,可以使你时间富余,压力减少。
③如果你想做那些最有价值却复杂又很难完成的事情,你可以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直到形成你可以在45分钟之内完成的任务块。
④你可以将待办清单贴在墙上,或带在身边,以防忘记。只有在清单中安排一些休息和反思的时间,你才能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
【答案】B;A;A;B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有误,结合文章内容“但每日清单应该仅包括你在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一天中最多专注6件事情”可知“每日清单包括你需要做的所有小事的集合”理解有误。(2)(3)正确。(4)有误,结合文章内容“如果清单上的其他任务花费了比你想象中要长的时间,休息和反思的任务不应该成为首先被删除的选项。要想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你应该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费力地工作”可知“只有在清单中安排一些休息和反思的时间,你才能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理解太绝对。
故答案为: B;A;A;B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作文(共60分)
22.(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
眼神,可以传递温暖,可以传递关爱,也可以传递责备。有些眼神平淡无奇,有些眼神却足以震撼人心。
记得那是在六年级的时候,因为临近毕业考试,我整天埋在书海里,不停地做练习,做试卷。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模拟考试中只得了86分,这个分数就像一盆冷水,将我从头到脚泼了个透心凉。我望着窗外刺眼的阳光,心里一片灰暗,仿佛世界末日即将到来。
就在这时,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李老师走了进来,用她那犀利的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后,最终锁定了我,向我走来。我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她会如何训斥我。然而,李老师却用温和的语气对我说:“跟我去办公室一趟。”我低着头,默默地跟在李老师身后,心里忐忑不安。
到了办公室,李老师让我坐下,然后她看着我,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注视着我。她的眼神平和而坚定,仿佛在说:“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勇敢地站起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李老师眼神中的力量,那种力量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李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抬起头,迎上李老师那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用力地点了点头。
回到教室,我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每当我想放弃时,我都会想起李老师那充满力量的眼神,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最终,在毕业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在,每当我回首那段时光,我都会想起李老师那难忘的眼神。它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并从中学习。那份力量,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个难忘的眼神”这一题目聚焦于“眼神”这一细微却富有深意的表达。这个眼神可能来自于家人、老师、朋友或任何在自己生活中留下记忆的人。这个眼神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视线交汇,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个心灵的触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信息。题目中的“眼神”要求考生关注于人物的眼神变化,挖掘其背后的情感和故事。难忘:这个词要求考生选择的眼神必须是独特的、具有强烈印象的,它可能改变了考生的某种认知,或者给考生带来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成长历程:这个限定词要求考生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寻找那个难忘的眼神,这可能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而对眼神有更深理解的过程。【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15分)
1.(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暴晒(shài) 干燥(zào) 储藏(chǔ) 挖掘(jué)
B.隧道(suì) 弄塌(tā) 黏土(nián) 抵御(yù)
C.纤弱(qiān) 臃肿(yōng) 刹那(shā) 徘徊(huái)
D.狭窄(zhǎi) 顾忌(jì) 寻觅(mì) 喧嚣(xiāo)
2.(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四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沾轻怕重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见议思迁
B.咄咄逼人 翻来复去 喜出望外 人际罕至
C.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混为一谈 刨根问底
D.沉默寡言 惊惶失措 畏罪潜逃 大相径廷
3.(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合上语文书,同学们的眼前浮现出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的画卷。
C.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往往自出心裁,变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景象。
D.在武陵源景区,云海在重峦叠嶂间流动,在这里游玩的人们犹入仙境。
4.(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久前,研究人员运用“万物 DNA”特殊材料 3D 打印出一只“兔子”,使得基于 DNA 的数字存储技术再次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
B.博物馆作为保存人类记忆的场所,用“物”的方式守护过去的智慧、经验和精神遗产,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人类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
C.近年来,许多人喜欢到户外探险,但这是有风险的,我省已经多次发生背包客被困山野事件。
D.除“90 后”网络红人李子柒之外,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等网红都在海外视频网站受到欢迎,出现了集体出海的现象。
5.(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下面是一副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对联,请你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为它选择合适的下联。
上联:少时但得父母乐
下联:____
A.感恩莫待白头催 B.老来自有子孙贤 C.行孝常怀寸草心
二、文言文阅读( 满分19分 )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西 溪
粟山①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工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②短小,屈曲槎桠,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闇有精舍③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④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有删改)
【注释】①粟山:在灵隐寺西。②梅格:指梅树的品种、格局。③江道闇(àn):江浩,宇道闇。钱塘人。明亡为僧,更名为智宏。钱谦益有“横山题江道闇蝶庵”诗相赠,诗中蝶庵,即本文所谓精舍。精舍:佛道修炼居住之所。④鹿鹿:同“碌碌”,状平庸。
6.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A.成语“锦绣山河”中“锦绣”的本义为“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据此可类推“锦绣之地”中的“锦绣”也为此意。
B.“以其地丰厚”与“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凭借”之意。
C.字典中“遂”有“如意”“于是”“成功”等意思,文章中“后人遂以名”的“遂”应为“于是”之意。
D.金文的“厌”字,由“犬”“口”“肉”组成,表示狗的嘴里衔一块肉,是饱足、满足的意思。所以“目厌绮丽,耳厌笙歌”中的“厌”有“满足”之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B.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C.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D.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9. “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中,将月下芦花比作白雪,体现了芦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本文说说作者为何“至今犹有遗恨”。
三、古诗词赏析( 满分17分)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既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情感。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D.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之大。
11.用自己的话概括下片内容,并说说划线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2.(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古诗文中有景,“水皆缥碧,①   ”写出了富春江水的清澈透明;“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汉阳生机勃勃的美景;“几处早莺争暖树,③   ”描绘了早春的动态图景。古诗文中有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④   ”表达出诗人的报国之志;杜牧在《赤壁》中用典,以“⑤   ,⑥   ”来抒发不平之气。古诗文中有理,晏殊在《浣溪沙》中以“⑦   ,⑧   ”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自然规律。古诗文中有志,我们从“富贵不能淫,⑨   ,⑩   ”(《富贵不能淫》)中感受到孟子的气节和胸襟。古诗文中有无穷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四、现代文阅读( 满分9分 )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某中学开展“人工智能”专题研讨活动,下面是与活动开展相关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新技术领域的焦点。人工智能给人类的好处非常显著,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相关新闻报道,罪犯利用AI换脸瞬间解锁各类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罪犯利用人工合成的声音实施电话诈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调的、劳作性的工作岗位大多已被智能机器所取代,新机器的不断出现,更多职业被取代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当人类越来越依赖AI系统来进行日常决策时,他们的大脑会逐渐失去锻炼和刺激,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材料二:
人工智能已影响到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人们常用手机、电脑进行阅读。上边是小明分享的“2021—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方式数量占比情况”统计表。
材料三:
人工智能不能像人一样从零开始思考和表达新的想法或观点,而阅读可以让我们与人类的最高智慧不断靠近,启发我们的创造力。为了更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校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下面是小王同学阅读《水浒传》后,所作的情节梳理:
A____ 想吃鲜鱼汤,B____自告奋勇去江边买鱼,却误放活鱼、打跑渔人。C____用D ____(方法)将B ____ 引上船,最后把B ____淹得直翻白眼。
13.人工智能发展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14.请根据材料二,概括统计表所反映出的两条结论。
15.请在材料三的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五、现代文阅读( 满分30分)
(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回答问题。
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6.前两段文字分别描绘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少年闰土和中年润土的形象特点。
17.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夜晚海边景物的描写,这一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8.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9.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
20. “可悲的厚障壁”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含义是    。
21.(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如何安排你的待办清单
[英]于尔根 沃尔夫 朱曼 译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清单,是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这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却常常被误用。它不应该是你在未来数天或数个礼拜中要做的所有小事的集合。一定要先做一份下周所有需要注意事项的总清单,但每日清单应该仅包括你在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一天中最多专注6件事情。
首先依照惯例制作你的待办事项清单。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清单是他们应该做的、想要做的或者能够在那天做的事,但不是在那天做的所有事情的组合。
然后仔细查看清单,从每10个项目中选择2个会给你带来最大价值的项目。只有你能够对“价值”进行定义,因为这只对你适用。
如果可能的话,先做这两件事。这可能会需要一点意志力,因为通常最重要的任务都不是最有趣的事。
处理真正有价值的任务的意思是把这些事情做完。这会让你这一天的时间富余不少,你将因为这么快就完成这些事而感到压力减少。有时我们会逃避做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因为这些事看起来很复杂、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直到形成你可以在45分钟之内完成的任务块,然后一点一点向着更大的任务进军,你很快会意识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
如果你无法先做最重要的任务,那么至少交替做一个容易快速完成的任务,以及一个有些困难却很重要的任务,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持前进。不过最好还是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先做最重要的任务。到这个礼拜结束时,这么做的好处将会非常明显,你会觉得更有动力,从此以后你会觉得事情做起来越来越顺手了。
如果你喜欢看到每件待办事项,你可以把每项任务写在便利贴上,贴到墙上,等这些任务完成之后,再把便利贴取下来。把这些便利贴作为你已完成任务的工作记录保存起来。
一定要保留那些旧的待办清单!把它们放在一个文件夹或者文件盒里,至少保存一年。如果你需要回顾一个项目或者确认电话会谈的时间,这些清单将会有所帮助。
总是在身边放一份待办事项清单。你可以在索引卡上手写或者打印一份迷你清单,把这份清单放在口袋或者包里。这样当你参加会议或者外出时,就不会忘记你在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了。
最后,在清单中安排一些休息和反思的时间,哪怕一天中只有一到两次15分钟的时间。像对待清单中其他任务一样严肃地对待这件事,如果清单上的其他任务花费了比你想象中要长的时间,休息和反思的任务不应该成为首先被删除的选项。要想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你应该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费力地工作。更聪明地工作是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这需要时间和思考。
(摘自《专注力》)
题目:判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选A,不正确选B。
①每日清单包括你需要做的所有小事的集合,一天中最多专注6件事情。
②首先将你应该做的、想要做的或者能够在那天做的事制作成你的待办事项清单,然后从中选择两个会给你带来最大价值的项目,先完成这两件事,可以使你时间富余,压力减少。
③如果你想做那些最有价值却复杂又很难完成的事情,你可以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直到形成你可以在45分钟之内完成的任务块。
④你可以将待办清单贴在墙上,或带在身边,以防忘记。只有在清单中安排一些休息和反思的时间,你才能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
六、作文(共60分)
22.(2024九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纤弱”的“纤”读音为xiān ,用来描述某物或某人具有纤细、柔弱的特质;“刹那”的“刹”拼音为chà,用来形容时间极短,通常指一瞬间、一刹那的时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沾轻怕重”的“沾”应为“拈”,“见议思迁”的“议”应为“异”。
B.有误。“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人际罕至”的“际”应为“迹”。
C.正确。
D.有误,“惊惶失措”的“惶”应为“慌”,“大相径廷”的“廷”应为“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对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4.【答案】B
【知识点】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句式杂糅,可去掉“其目的之一”或“为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B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A选项“感恩莫待白头催”:这句话意味着要在父母老去之前及时感恩,与上联的“少时”相呼应,但它更多地是强调时间的紧迫性,而非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B选项“老来自有子孙贤”:这句话描述的是当我们老去时,希望子孙能够贤能。这与上联的“父母乐”相呼应,体现了从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到我们为子孙付出的传承关系。
C选项“行孝常怀寸草心”:这句话强调的是我们要经常怀有孝顺之心,与上联的“父母乐”相呼应,但它更多地是强调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而非父母的付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答案】6.B
7.B
8.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9.比喻的妙处:体现芦花纯白洁净的特点。遗憾的原因:①西溪景色极为幽美,有奇峰、古梅、溪山、芦花等,值得隐居。②“我”留恋于凡俗尘世,没有随友人一同隐居西溪。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译文】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市。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得凤凰山作为都城,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和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雪庵,(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
6.ACD.正确;
B.有误,“以其地丰厚”意思是: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以:连词,因为。“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以:介词,凭借。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断句。本句意为: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寻,寻找;盘谷,迂回曲绕的山谷;如,像;当,应当。
故答案为: 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意思是: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此句将月下芦花比作白雪,体现了芦花纯白特点;结合文中“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似黄山松“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可知作者认为西溪景色极为幽美;结合“余友江道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故“至今犹有遗恨”。
故答案为: 比喻的妙处:体现芦花纯白洁净的特点。遗憾的原因:①西溪景色极为幽美,有奇峰、古梅、溪山、芦花等,值得隐居。②“我”留恋于凡俗尘世,没有随友人一同隐居西溪。
【答案】10.B
11.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画线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0.ACD.正确。
B.有误,“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表述有误,上阕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表现了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画线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作者想象丰富,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故答案为: 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画线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2.【答案】千丈见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携玉龙为君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记忆和默写能力。
从形式上看,题目中给出了文本的理解性句子,要求学生理解性默写,实际上,学生根据上下文就能正确填写。根据题目分别出自课文《与朱元思书》《黄鹤楼》《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赤壁》《赤壁》《 浣溪沙 》《 浣溪沙 》《孟子三章》《孟子三章》,学生在默写时候注意历、燕、与等字的写法,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故答案为:千丈见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携玉龙为君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记忆和默写能力。在默写时候注意历、燕、与等字的写法,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13.①罪犯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诈骗;②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③人类大脑将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14.①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比例持续稳定增长;②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电脑进行阅读的占比逐年下降。
15.A宋江;B李逵;C张顺;D激将法
【知识点】图表信息;新闻、材料类文本;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水浒传》;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3.由“有相关新闻报道,罪犯利用AI换脸瞬间解锁各类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罪犯利用人工合成的声音实施电话诈骗”可概括;由“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调的、劳作性的工作岗位大多已被智能机器所取代,新机器的不断出现,更多职业被取代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可概括出;由“当人类越来越依赖AI系统来进行日常决策时,他们的大脑会逐渐失去锻炼和刺激,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可概括答案。
故答案为: ①罪犯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诈骗;②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③人类大脑将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14.仔细观察“2021—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方式数量占比情况”统计表可知,2021—2023年间,中国国民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占比持续稳定增长,使用电脑进行阅读的占比逐年下降。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①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比例持续稳定增长;②近四年,中国国民使用电脑进行阅读的占比逐年下降。
15.由《水浒传》内容可知,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宋江是个喜欢吃鱼的人,李逵是著名的豪放派人物,他常常自告奋勇做各种事情,尤其是为了宋江。张顺是个水性极好的人,他常在水中与人玩笑,而且善于游泳。根据《水浒传》中的故事,张顺常常使用激将法来引诱别人下水,然后利用自己的水性优势进行戏弄。
故答案为: A宋江;B李逵;C张顺;D激将法
【答案】16.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勇敢机灵;中年闰土憔悴不堪、呆滞麻木。
17.这段月夜美景与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相映生辉,衬托出“我”对闰土的喜爱、对记忆中的故乡无限怀恋、向往之情。
18.喜的是见到了儿时的伙伴“我”,但是生活的重担使他穷困潦倒,更何况他想到“迅哥儿”同自己不属同一等级,不能再兄弟相称,所以又感到凄凉。
19.知道迅哥儿要回来实在喜欢得不得了,但你我已不是儿时的关系了;我生活得非常艰难,孩子多,总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苦啊!
20.比喻;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感情不相通,有隔膜。
【知识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点明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样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样的命运。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对少年闰土的描写出现在第一段,通过对他月下刺猹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天真活泼,聪明机灵,热情纯朴的特点。中年的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表现了他的苍老困苦,“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表现了他的迟钝麻木。
故答案为: 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勇敢机灵;中年闰土憔悴不堪、呆滞麻木。
17.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月夜美景,色彩鲜艳明丽,与后面西瓜地里小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相映生辉。从而衬托出“我”的感情。
故答案为: 这段月夜美景与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相映生辉,衬托出“我”对闰土的喜爱、对记忆中的故乡无限怀恋、向往之情。
18.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闰土与鲁迅是小时候的玩伴,如今再次相逢,所以心中高兴,脸上有欢喜的神情。但一想到自己生活如此困苦,苍老如斯,而鲁迅已经成为了老爷,心中就觉得悲伤,所以会有凄凉的神色。
故答案为: 喜的是见到了儿时的伙伴“我”,但是生活的重担使他穷困潦倒,更何况他想到“迅哥儿”同自己不属同一等级,不能再兄弟相称,所以又感到凄凉。
19.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细读文本可知,两人是小时候的玩伴,多年不见,如今再次重逢,想到以前两人一起捉猹的经历。
故答案为: 知道迅哥儿要回来实在喜欢得不得了,但你我已不是儿时的关系了;我生活得非常艰难,孩子多,总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苦啊!
2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这句话可知,多年以后,作者与少年玩伴闰土相遇,但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而闰土尊敬的称呼我为老爷,这让作者清晰的感受到了两人之间因为封建等级观念而形成了隔膜,所以这句话把两人之间的隔膜比作是厚壁障,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厚障壁”指的因为封建等级观念而形成的两人之间的隔膜。
故答案为: 比喻 ; 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感情不相通,有隔膜。
21.【答案】B;A;A;B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有误,结合文章内容“但每日清单应该仅包括你在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一天中最多专注6件事情”可知“每日清单包括你需要做的所有小事的集合”理解有误。(2)(3)正确。(4)有误,结合文章内容“如果清单上的其他任务花费了比你想象中要长的时间,休息和反思的任务不应该成为首先被删除的选项。要想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你应该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费力地工作”可知“只有在清单中安排一些休息和反思的时间,你才能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理解太绝对。
故答案为: B;A;A;B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2.【答案】例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
眼神,可以传递温暖,可以传递关爱,也可以传递责备。有些眼神平淡无奇,有些眼神却足以震撼人心。
记得那是在六年级的时候,因为临近毕业考试,我整天埋在书海里,不停地做练习,做试卷。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模拟考试中只得了86分,这个分数就像一盆冷水,将我从头到脚泼了个透心凉。我望着窗外刺眼的阳光,心里一片灰暗,仿佛世界末日即将到来。
就在这时,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李老师走了进来,用她那犀利的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后,最终锁定了我,向我走来。我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她会如何训斥我。然而,李老师却用温和的语气对我说:“跟我去办公室一趟。”我低着头,默默地跟在李老师身后,心里忐忑不安。
到了办公室,李老师让我坐下,然后她看着我,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注视着我。她的眼神平和而坚定,仿佛在说:“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勇敢地站起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李老师眼神中的力量,那种力量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李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抬起头,迎上李老师那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用力地点了点头。
回到教室,我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每当我想放弃时,我都会想起李老师那充满力量的眼神,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最终,在毕业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在,每当我回首那段时光,我都会想起李老师那难忘的眼神。它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并从中学习。那份力量,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个难忘的眼神”这一题目聚焦于“眼神”这一细微却富有深意的表达。这个眼神可能来自于家人、老师、朋友或任何在自己生活中留下记忆的人。这个眼神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视线交汇,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个心灵的触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信息。题目中的“眼神”要求考生关注于人物的眼神变化,挖掘其背后的情感和故事。难忘:这个词要求考生选择的眼神必须是独特的、具有强烈印象的,它可能改变了考生的某种认知,或者给考生带来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成长历程:这个限定词要求考生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寻找那个难忘的眼神,这可能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而对眼神有更深理解的过程。【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