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1 09: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67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 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5.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4分)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4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8.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句1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师者, 。(韩愈《师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凄凄去亲爱 泛泛入烟雾
于青
(1)离开了父亲阴沉的旧宅,离开了母亲有许多清规戒律的洋房,张爱玲感到了一种心身自由的舒畅。尽管复杂的家庭纠纷已使她的人生观蒙上了灰色,但她仍旧在同学中是一个沉默的女孩。但热爱生命,对世界充满了新奇与兴趣的爱玲却渡过了她生命中生动的一页。
(2)香港是一个商埠,那里集中了殖民文化的浮华与喧嚣。爱玲的同学中,多半来自印度、马来西亚、英国以及欧亚混血等富足的华侨之女。这里的生活气氛轻松而又明快,张爱玲与好友炎樱常常沉浸在日常生活里具体的乐趣中,一起看电影,一起吃冰淇淋,一起去跳舞。张爱玲最初的学习日子里,充分享受着生命的精美。
(3)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张爱玲的志向,张爱玲在沉闷的家庭里曾悟出她的做人之道:“一个人假如没有什么特长,最好是做得特别,可以引人注意。我认为与其做一个平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一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做点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在这种人生观的影响下,张爱玲的学生生活充满了计划。她与炎樱随意任性的性格不同的是,读书十分勤奋,甚至到了发奋的程度。她天生的聪颖和后天的努力,以及她的早熟及其世故,使她在花样年华便能揣摩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门功课总是考第一。甚至有一位先生对她说:他教了十几年的书,没有给过别的学生似张爱玲这样高的分数。张爱玲连得了两个奖学金,不是香港战乱爆发,她很有希望被送到英国去继续深造。在这样的发奋下,她的英文出奇之好,好过中文。她的姑姑也赞叹她是:“真本事,随便什么英文书,她能拿起来就看,即使是一本物理或化学。”并非说她看内容,她是看里面的英文写法。于是她的英文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这为她后来回上海谋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由于张爱玲的同学中阔人太多,张爱玲更是沉默寡语,冷眼审视。她的社交范围不广,只是同好友炎樱亲如手足。经炎樱的介绍,她认识了几个人物,其中有一个嫁过几次不同人种的广东女子麦唐纳太太,这女人后来便成为《连环套》中的主人公霓喜,还有一个本分的英国教师,罗杰安白登,这便是《沉香屑》中娶了中国女孩的罗杰先生。因为此时的爱玲纯粹是冷眼旁观,这些人物给了她深刻的印象,他们好像活泼地嵌入了爱玲的脑海里。
(5)香港大学三年级时,香港战争爆发。张爱玲在对这段经历的回忆时做了一个比喻:“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上打瞌盹,虽然不舒服,而且没完没了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张爱玲却没有睡着。战争的种种恐怖都清晰地刻在她的脑海里。她经受过家事变迁,人情冷暖,但枪声炮火给予她的刺激却是空前的。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就躺在自己的身边,眼前穿梭般来去血肉横飞的人们,耳边是枪鸣炮轰,张爱玲的心收得更紧了,她把自己牢牢地关紧,处乱世于不惊,居险境于平和,竟在炮火中又重新读了《官场现形记》,仅仅担心的是能不能够读得完。除此之外,便冷眼观察乱世中的人生,此时的人生如同唐诗所形容的“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许多人耐不住这空虚和绝望,而急急结婚了。张爱玲亲眼目睹了一对男女在空袭中却要借车子去领结婚证。望着并不十分“善眉善眼“的男人和亦不超凡出众的新娘,爱玲的思绪总是围绕着“生命到底是什么”反复思忖着。也许在此时,她已孕育出几年后震惊文坛的杰作《倾城之恋》。
(6)休战后,张爱玲在“大学堂临时医院”做看护,她自己追忆着自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没有良心的看护。她对病人的态度冰冷,因为看到生命在他们那里受难。受难的生命在张爱玲那里从根本上是不容的。她理念中的生命,应该是享用,各种各样的,从颜色到味觉,都应如此。然而现实中的生命处处是受难,她见过在战争中只剩下饮食男女这两项本能的大学生,看见了战后人们食欲的变态享受,使香港成为空前的美食城,看见了刚经过战乱就开女学生玩笑的日文教授,她终于得出结论:想做什么,立刻去做,都许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
(7)这一段香港大学的学习生活和战事,为张爱玲走上文坛准备好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这一期间,她像一株正在吸收养分的青竹,各种各样的养料她皆能消化,以丰富自己不多的阅历所总结的经验。她总是奇特的,奇特地认为: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从张爱玲以后创作中可以看出,这样的一段生活,是让她“高兴”了良多时辰的。她不久的文坛盛名,便是从这片“脏”与“乱”中拨节而出的。
(8)一九四二年,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上海文坛从此捧出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选自于青《张爱玲传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1928年,随父亲返回上海,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改名为张爱玲,同年父母协议离婚。
②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摘自张爱玲的《天才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张爱玲历经坎坷,经受了家庭的变迁,领略了人情的冷暖,还遭遇了无情的充满死亡的战乱。
B.张爱玲在“大学堂临时医院”做看护,不负责任,对病人态度冰冷,是一个没有良心的看护,其原因是她内心与现实的激烈冲突。
C.张爱玲身处乱世平和不惊,即使战乱爆发,也没有完全抱怨,战争的恐怖让她睡不着并清晰地刻在脑海,对她的影响巨大。
D.家庭沉闷的气氛和复杂的纠纷,香港浮华喧嚣的殖民文化,以及大学的同学中多是有钱的闲人,致使张爱玲沉默寡言,冷眼旁观。
E.张爱玲读大学时,每门功课总是考第一,这是因为她天生聪明,后天勤奋努力,还有能揣摩教授的心思。
(2)张爱玲在香港的经历,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哪些良好的基础?(6分)
答: ▲
(3)请简要概括张爱玲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 ▲
(4)文章第(3)段画横线的部分写到了张爱玲的“做人之道”,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人生或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 ▲
第II卷 表达题(8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沙渚(zhǔ) 弦弦掩抑(xuán) 潦倒 人才辈出
B.哽咽(yè) 钿头银篦(diàn) 憔瘁 义愤填膺
C.迸发(bèng) 悄无声息(qiǎo) 青冢 天梯石栈
D.砧板(zhēn) 千载难逢(zǎi) 豺狼 一愁莫展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近日,奥巴马就香港议题明确阐释,“美国不介入香港事务”。这是奥巴马继去年否认美国与香港“占中”活动有关后,再次公开对有关议题表态。
B.诚信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是每个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C.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安全。
D.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16.试从下列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段50-100字的简评。(6分)
(1)王熙凤(2)桑地亚哥(3)伏脱冷 (4)拉斯蒂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