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塘、脑”等 14 个生字,会写“两、哪”等 10 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 8 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3.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
4.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
2. 教学难点
借助图文结合,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
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去拼音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等。
4. 游戏巩固生字:
“青蛙过河”:认读生字词,读对了小青蛙就能过河。
“摘苹果”:将生字写在苹果卡片上,学生读对了就可以摘下苹果。
5. 指导书写生字“两、哪、宽、顶、眼、睛、肚、皮、孩、跳”。
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易错字和难写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展示评价:挑选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进行展示,共同评价和修改。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再读课文,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
2.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
3.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是怎么做的?
理解“迎上去”,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分角色朗读,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妈妈的和蔼。
情境创设: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同桌之间进行表演。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小蝌蚪看到乌龟时,是怎么做的?
理解“追上去”,与“迎上去”进行对比,体会不同的动作。
小组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语言训练:用“迎上去”“追上去”分别说一句话。
5.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默读,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观察图片,对比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了解小蝌蚪的变化。
教师讲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利用图片或动画演示。
小组讨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 回顾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示意图。
2. 出示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学生按照小蝌蚪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
小组合作完成,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
3.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观看一段其他动物成长变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索。
(六)布置作业
1.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讲清楚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2. 画一幅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角色的情感。同时,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