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1 09: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质量检测 2015.12.8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凤城河碧波荡漾, 岸边绿草如yīn( ),它的风情,比秦淮河曾经飘满脂粉香的景致更隽永,它是沉静的,guī lì的,令人心chí( )神往。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泰州市区杜绝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
B.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C.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D.雾霾天气不仅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也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1)木受绳则直, 。
(2) ,死而后已。
(3)纸上得来终觉浅, 。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5)《望岳》中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的句子是:
, 。
(6)《钱塘湖春行》中借动物的活动来表现钱塘湖春天蓬勃生机的句子是:
, 。
(7)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 。
(《生命的意义》)
5.名著阅读。(7分)
(谁)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烈士的公墓那里。
(1)这段文字选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是 。
(2)材料中划横线处人物是 ,文段中他是 。
(3)结合《生命的意义》说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价值的?他为什么想得那样深刻?(2分)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1921年深秋,为了解决省城冬季的取暖问题,省委决定在入冬以前修筑一条通到森
林的轻便铁路,用来把森林里的木材运到城里。
B.面对困难,筑路者,特别是积极分子,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同困难进行
斗争,表现了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被一颗炸弹击中头部,右眼失明。
D.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5分)
(1)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国歌中“长城”一词的理解。(2分)
材料一:1937年12月,南京雨花台保卫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第一天打退日军进攻之后,朱赤亲赴战壕,组织战士们收集日军留下的武器。11日,日军再次发起猛攻,对雨花台阵地狂轰滥炸,朱赤只剩下一个特务连的士兵,突围无望。他命令士兵把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捆在阵地前沿,等到日军到阵地前沿时,数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军血肉横飞。
材料二: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2)有人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拍照留念,并上传网络,引发网友热议。如果图片中的青年是你的朋友小王,你如何劝说他?(3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60分)
(一) 阅读朱敦儒①的《相见欢》一词,完成第7题。(6分)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③悲风吹泪,过扬州④。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指代他们本人。
③倩:请。④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7. (1) 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2分)

(2) 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
是 (2分) (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 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这首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2分) ( )
A.国家灭亡之悲痛 B.收复中原之渴望
C.壮志难酬之愤激 D.怀念故土之深切
(二)阅读《高缭遭逐》 一文,完成8 -11题。(14分)
高缭①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之④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⑥,足以逐之也。”
【注】①高缭:晏子属臣。②事夫子:侍奉晏子。③仄陋:仄,狭小;陋,鄙浅。④四维:维,维系。是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晏子所称“四维之然后能直”,是指四边都稳固了,才能正直。境内都安全了,才能立国。⑤弼:纠正。⑥过:过失,错误。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高缭仕于晏子( ) ②左右谏曰( )
③其义可乎( ) ④未尝弼吾过(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今 此 子 事 吾 三 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
译文:
⑵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11.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一文,完成12~14题。
(1)“为什么不同的人口味喜好不同?口味的不同是否与人的本质区别——基因有关呢?
(2)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食喜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3)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
(4)从源头上说,我们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5)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达数十种,这也表明苦味基因是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说明对人体有帮助。比如,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尝出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6)2011年6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TAS2R16苦味基因最发达,他们还推测出5000—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无毒或毒性很低的植物被保留下来并进化至今。
(7)再来说甜。哺乳动物往往是通过对舌头味蕾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味道。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则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甜味受体的产生受特定基因控制。
(8)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从已知基因中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就包括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辣口味的偏好。
(9)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基因不同。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科学家估计,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是味觉超常人士。
(10)当然,美食不止跟味觉、嗅觉基因有关,它还蕴含着感情与历史。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之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
12.第1段、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1)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9段中划线句子中的“或许”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鲁迅小说《社戏》结尾:"真的,我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有同学看完本文后,认为社戏中的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完全取决于我的味
觉和嗅觉基因,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请你根据本文的知识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成长与成功》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
15.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 阅读丁立梅的《秋天的黄昏》,完成18~21题。(20分)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8.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请分条作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第⑦⑧两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蓝蓝的威尼斯》一文中插叙了关于圣马可广场来历的传说。请说说两文中的插叙各有什么作用?(6分)?
《秋天的黄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蓝的威尼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请以“这次,我没有___________”为题,用一个词语或短语补全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答题纸
2015.12.8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4分) 2.(2分)( ) 3.(2分)( )
4.(10分)
(1) (3)
(2) (4)
(5) , 。
(6) , 。
(7) , 。
5.(7分) (谁)
(1)作者是 。
(2)材料中划横线处人物是 ,文段中他是 。
(3)(2分)

(4)(2分)( )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5分)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朱敦儒①的《相见欢》一词,完成第7题。(6分)
7. (1) (2分)
(2) (2分) ( ) (3) (2分) ( )
(二)阅读《高缭遭逐》 一文,完成8 -11题。(14分)
8.⑴(4 分)①( ) ②( )
③( ) ④( )
⑵(2 分)( )
9.(2 分)今 此 子 事 吾 三 年
10.(4分)
⑴译文:
⑵译文:
1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一文,完成12~14题。
1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成长与成功》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15.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丁立梅的《秋天的黄昏》,完成18~21题。(20分)
18.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5分)
(1)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6分)?
《秋天的黄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蓝的威尼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茵 瑰丽 驰 2、( B )(2分) 3、( B )(2分)
4、(10分)略 5、(7分)(4) C, 其余略
6、(1)我国人民所凝聚的抵抗侵略者的力量(2分)
(2) 称呼1分,观点2分,语言委婉通顺1分。(3分)
7.(1) 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滔滔的长江水在夕阳下流去。 (2分)
(2)C(2分) (3) C (2分)
8.(1)(4分) ①为官 ②手下人 ③道义 ④曾经 (2)(2分) D
9 今/此子/事吾三年(2分)
10.(4分)(1)(你)还 (或: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贵族的称号,还要辞退他。 (2)略
11.(2分)晏子是个赏罚分明、任免有方的人。因为高缭工作三年来不能指出晏子存在的过失,辅佐晏子,所以晏子辞退了高缭。
12.用设问的方法,提出本文的说明内容——口味偏好与基因有关,(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文题(1分);引出下文对饮食喜好与基因有关的具体分析(1分)。
13.(1)举例子(1分),列数字(1分),准确具体的说明人的喜好与基因有关(1分)。
(2)或许表示猜测估计(1分),说明挑食可能是基因不同,并不是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4.因为美食不仅跟嗅觉、味觉的基因有关,它还蕴含着感情与历史以及小时候形成的故乡的味觉记忆,所以我觉得那夜的都好吃,主要是这豆里蕴含着我的深深地感情。
15.(3分)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追求成长的结果。(成功是成长的自然结果。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语意相近即可。如答括号内的内容,任何一句,得1分)
16.(4分)首先列举方仲永没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面例子(1分),紧接着列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1分),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1分),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1分)。(每点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17.(3分)略
18.以空间方位为序;(1分)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2分)(共3分)
19. 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 (1)“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1分)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1分)(共2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1分)以及童年的欢愉。(1分)?(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21. 《秋天的黄昏》: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1分)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1分)和对母亲的怀念。(1分)???????????
《蓝蓝的威尼斯》:插叙圣马可广场来历的传说,给文章增添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1分),表现威尼斯人民对美好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1分);丰富了作品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