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1课《岩石碎裂了》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1课《岩石碎裂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23 14:14:15

文档简介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1课《岩石碎裂了》
一、填空题
1.由于   、   、   、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   、   和   。
【答案】太阳;风;水;地震;火山;颗粒;沙;黏土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2021五上·菏泽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   。
【答案】侵蚀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侵蚀的定义。地面的岩石、沙土在风、水、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就叫侵蚀。例如风的侵蚀,水的侵蚀等。
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岩石和矿物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
【答案】风化
【知识点】风化
【解析】【解答】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风化的定义。
4.(2023四下·金东期末)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岩石在大气、 水、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碎裂的现象叫作   。
【答案】化石;风化
【知识点】风化;化石
【解析】【分析】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化石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也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研究古代生物。
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岩石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
5.(2023五上·宁南期末)地面的岩石、沙土在   、   、   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答案】风;水;重力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蒲城期末)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在风、水等作用下可能碎裂。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岩石变化的过程是岩石经过风化,岩石碎裂,再经过继续风化,变成沙和黏土。
7.(2024四下·内乡县期末)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变化。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8.(2023四下·长兴月考)岩石和土壤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的关系 岩石和土壤是紧密相关的。土壤是由岩石破碎、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破碎成为不同尺寸的颗粒,这些颗粒与水和空气混合,形成了土壤的结构。
9.(2024五上·武胜期末)岩石女王头像主要是地表受到温度的影响造成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破碎的岩石是由温度的变化、水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作用、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造成的。岩石女王像是由风造成的。
10.自然界中岩石的风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很猛烈,有的则表现得极其缓慢。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因此,岩石的风化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故该判断正确。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宝安期末)劳动基地角落里堆着几袋砂石(图)。老师告诉大家,砂石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硬度较高,由碎石和砂粒组成。关于砂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砂石开采了还可以在自然界中再生
B.砂石可能是由于大自然的力量导致岩石破裂产生
C.砂石和土壤一样,都属于地球的宝贵资源
【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和矿物是在地球上经过千万年的时间才形成的,使用之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所以岩石是不可再生资源。砂石可能是由于大自然的力量导致岩石破裂产生。砂石和土壤一样,都属于地球的宝贵资源。
12.(2020五下·魏县期末)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蒸腾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13.(2024·苍南模拟)下列选项中,属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日本富士山
C.东非大裂谷
D.沙漠中的蘑菇石
【答案】D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改变地貌的力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主要指地球本身的地壳运动等内部作用引起的变化,比如火山,地震,褶皱等;外力主要指地球外表的其他作用力,例如水土流失造成沉积,泥石流,人为的作业,包括围海造田,滥砍乱伐等等。蘑菇石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外部力量。可见D符合题意。
14.(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同步练习 )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
A.土壤 B.腐殖质 C.空气
【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解答】A、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符合题意。
B、动植物的尸体最后会变成腐殖质,不符合题意。
C、空气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5.(2024四下·龙岩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矿物是由岩石组成的
B.岩石都是由一种矿物组成的
C.岩石和矿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D.岩石风化后会碎裂形成沙和黏土
【答案】D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比如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其中最硬的是石英。 岩石经历长期的风化,会形成沙和黏土。
四、多选题
16.(2020六上·荆门期末)自然界的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有(  )。
A.长年昼夜温差影响 B.植物根系的破坏作用
C.地球磁场的影响 D.地球引力的作用
【答案】A,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自然界岩石碎裂有很多原因: 自然界的温差变化、各种极端天气、自然火灾等造; 水蚀:大自然的雨水冲刷、淋溶,慢慢的会在岩石表面和内部制造缝隙,引起碎裂;低温条件、植被影响等。
五、综合题
17.(2024四下·路桥期末)由于风化的作用,岩石会形成较小的颗粒,小组进行了下列探究。
(1)观察黏土的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了看清黏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
B.为了闻黏土的气味,将黏土尽量靠近鼻子.
C.为了感知黏土的黏性,可以用手蘸取少量黏土进行涂痕
(2)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分别团成小球,然后放在纸上观察。最有可能想研究的是(  )。
A.沙和黏土的轻重
B.沙和黏土的黏性
C.沙和黏土的颗粒大小
(3)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把土壤放入水中,产生了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B.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捻、尝等方法观察土壤
C.土壤的颗粒很小,它的形成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
(4)土壤的肥沃程度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A.沙粒 B.黏粒 C.腐殖质
(5)将土壤倒入盛水的杯子中并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土壤出现分层现象,而且(  )
A.从上到下颗粒越来越大
B.从上到下颗粒越来越小
C.从上到下
【答案】(1)B
(2)B
(3)A
(4)C
(5)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成分、状态;风化
【解析】【分析】(1)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研究土壤时可以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方法,来分辨土壤的组成,颗粒物的大小,含水量的多少等。闻气味时,我们一般用扇闻法。
(2)通过多种感官的观察,岩石的颗粒大,颜色多样,摸起来很粗糙,没有气味;沙的颗粒较小,棕色,摸起来比较粗糙,无气味;黏土的颗粒很细小,灰白色,摸起来有点软,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试着分别把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团成小球,放在白纸上,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最后平摊在纸上的是沙。
(3)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土壤肥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腐殖质。
(5)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尽量搅拌,然后静置沉淀,会发现土壤分两层沉淀,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
六、简答题
18.自然界中的岩石都会发生哪些变化?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分等都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如水流、风、太阳等)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分等都会发生变化。
七、解答题
19.下面是探究岩石变化的过程。请在括号内填写上合适的内容。
【答案】风化、风化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的现象便是风化作用。由于太阳、风、水 地震和火山的风化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3五上·邓州月考)为了探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贝贝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练习。
实验材料:岩石、放大镜、砂纸。
实验步骤: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②用砂纸打磨岩石。③观察岩石的变化。
(1)实验中,下列内容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连一连。
岩石 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
砂纸 自然界的岩石
打磨过程 风卷起的沙子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   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    ( 填”缓慢”或”迅速” )的。
【答案】(1)
(2)风;缓慢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缓慢的。
1 / 1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1课《岩石碎裂了》
一、填空题
1.由于   、   、   、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   、   和   。
2.(2021五上·菏泽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   。
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岩石和矿物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
4.(2023四下·金东期末)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岩石在大气、 水、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碎裂的现象叫作   。
5.(2023五上·宁南期末)地面的岩石、沙土在   、   、   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蒲城期末)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在风、水等作用下可能碎裂。 (  )
7.(2024四下·内乡县期末)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变化。 (  )
8.(2023四下·长兴月考)岩石和土壤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9.(2024五上·武胜期末)岩石女王头像主要是地表受到温度的影响造成的。
10.自然界中岩石的风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
三、单选题
11.(2024四下·宝安期末)劳动基地角落里堆着几袋砂石(图)。老师告诉大家,砂石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硬度较高,由碎石和砂粒组成。关于砂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砂石开采了还可以在自然界中再生
B.砂石可能是由于大自然的力量导致岩石破裂产生
C.砂石和土壤一样,都属于地球的宝贵资源
12.(2020五下·魏县期末)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蒸腾作用
13.(2024·苍南模拟)下列选项中,属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日本富士山
C.东非大裂谷
D.沙漠中的蘑菇石
14.(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同步练习 )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
A.土壤 B.腐殖质 C.空气
15.(2024四下·龙岩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矿物是由岩石组成的
B.岩石都是由一种矿物组成的
C.岩石和矿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D.岩石风化后会碎裂形成沙和黏土
四、多选题
16.(2020六上·荆门期末)自然界的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有(  )。
A.长年昼夜温差影响 B.植物根系的破坏作用
C.地球磁场的影响 D.地球引力的作用
五、综合题
17.(2024四下·路桥期末)由于风化的作用,岩石会形成较小的颗粒,小组进行了下列探究。
(1)观察黏土的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了看清黏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
B.为了闻黏土的气味,将黏土尽量靠近鼻子.
C.为了感知黏土的黏性,可以用手蘸取少量黏土进行涂痕
(2)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分别团成小球,然后放在纸上观察。最有可能想研究的是(  )。
A.沙和黏土的轻重
B.沙和黏土的黏性
C.沙和黏土的颗粒大小
(3)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把土壤放入水中,产生了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B.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捻、尝等方法观察土壤
C.土壤的颗粒很小,它的形成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
(4)土壤的肥沃程度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A.沙粒 B.黏粒 C.腐殖质
(5)将土壤倒入盛水的杯子中并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土壤出现分层现象,而且(  )
A.从上到下颗粒越来越大
B.从上到下颗粒越来越小
C.从上到下
六、简答题
18.自然界中的岩石都会发生哪些变化?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解答题
19.下面是探究岩石变化的过程。请在括号内填写上合适的内容。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3五上·邓州月考)为了探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贝贝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练习。
实验材料:岩石、放大镜、砂纸。
实验步骤: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②用砂纸打磨岩石。③观察岩石的变化。
(1)实验中,下列内容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连一连。
岩石 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
砂纸 自然界的岩石
打磨过程 风卷起的沙子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   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    ( 填”缓慢”或”迅速” )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太阳;风;水;地震;火山;颗粒;沙;黏土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答案】侵蚀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侵蚀的定义。地面的岩石、沙土在风、水、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就叫侵蚀。例如风的侵蚀,水的侵蚀等。
3.【答案】风化
【知识点】风化
【解析】【解答】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风化的定义。
4.【答案】化石;风化
【知识点】风化;化石
【解析】【分析】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化石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也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研究古代生物。
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岩石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
5.【答案】风;水;重力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6.【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岩石变化的过程是岩石经过风化,岩石碎裂,再经过继续风化,变成沙和黏土。
7.【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的关系 岩石和土壤是紧密相关的。土壤是由岩石破碎、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破碎成为不同尺寸的颗粒,这些颗粒与水和空气混合,形成了土壤的结构。
9.【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破碎的岩石是由温度的变化、水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作用、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造成的。岩石女王像是由风造成的。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很猛烈,有的则表现得极其缓慢。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因此,岩石的风化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故该判断正确。
11.【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和矿物是在地球上经过千万年的时间才形成的,使用之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所以岩石是不可再生资源。砂石可能是由于大自然的力量导致岩石破裂产生。砂石和土壤一样,都属于地球的宝贵资源。
12.【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13.【答案】D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改变地貌的力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主要指地球本身的地壳运动等内部作用引起的变化,比如火山,地震,褶皱等;外力主要指地球外表的其他作用力,例如水土流失造成沉积,泥石流,人为的作业,包括围海造田,滥砍乱伐等等。蘑菇石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外部力量。可见D符合题意。
14.【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解答】A、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符合题意。
B、动植物的尸体最后会变成腐殖质,不符合题意。
C、空气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5.【答案】D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比如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其中最硬的是石英。 岩石经历长期的风化,会形成沙和黏土。
16.【答案】A,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自然界岩石碎裂有很多原因: 自然界的温差变化、各种极端天气、自然火灾等造; 水蚀:大自然的雨水冲刷、淋溶,慢慢的会在岩石表面和内部制造缝隙,引起碎裂;低温条件、植被影响等。
17.【答案】(1)B
(2)B
(3)A
(4)C
(5)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土壤的成分、状态;风化
【解析】【分析】(1)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研究土壤时可以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方法,来分辨土壤的组成,颗粒物的大小,含水量的多少等。闻气味时,我们一般用扇闻法。
(2)通过多种感官的观察,岩石的颗粒大,颜色多样,摸起来很粗糙,没有气味;沙的颗粒较小,棕色,摸起来比较粗糙,无气味;黏土的颗粒很细小,灰白色,摸起来有点软,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试着分别把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团成小球,放在白纸上,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最后平摊在纸上的是沙。
(3)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土壤肥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腐殖质。
(5)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尽量搅拌,然后静置沉淀,会发现土壤分两层沉淀,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
18.【答案】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分等都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如水流、风、太阳等)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分等都会发生变化。
19.【答案】风化、风化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的现象便是风化作用。由于太阳、风、水 地震和火山的风化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0.【答案】(1)
(2)风;缓慢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缓慢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