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十五 有的人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1、能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对诗歌的爱好。2、了解这首诗对比、反复的写法和前后呼应的结构特点。3、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 重点:了解这首诗对比、反复的写法和前后呼应的结构特点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及反馈串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这句话赞美的是谁呢?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了解写作背景 师引入课题师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写作背景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思考:1、“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结局分别怎样?作者对他们是怎样的感情?2、 “俯下身子给人们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源出何处?什么意思? 自由朗读诗歌独立思考后同伴说一说 教师巡视指导师组织交流
三、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集体朗读诗歌,思考: 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应和对比) 有的人活着——肉体和生命还存在他已经死了; ——精神已经消亡有的人死了——肉体和生命消亡他还活着。——精神永存2、填表格(见ppt)思考其作用:歌颂鲁迅及革命者,鞭挞反动统治者3、请将某一句诗或某一小节诗的意思用具有相同内涵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表达出来 集体朗读,独立思考 回答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思考 回答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四、朗读训练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朗读要求:“/”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老师示范: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⑵对诗节作朗读分工。⑶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组织评价:建议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2、分工合理吗?3、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2)比较阅读读泰戈尔的《某人》,问:1、《某人》赞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默默无闻的人,奉献,不求回报的人,被大家爱戴的人)2、它与《有的人》有何相似之处?(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3、做人要做怎样的人?(默默无闻的人) 先小组分工朗读互纠 朗读比赛小组互评阅读思考回答 巡视指导组织比赛互评组织阅读分析
五、小结 结束语: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侯,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听讲感悟自省 对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