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台阶》 执教者:
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2、从细节入手,感受并分析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3、多元解读小说的主题。 重点难点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从细节入手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难点:小说主题的多元解读。
课前学习:① 了解作者:李森祥是浙江省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创作颇丰的作家,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几十集电视剧,共200多万字的作品。②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从李森祥创作谈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我们先了解下作者。助读材料一:李森祥: (1956一 ):衢 ( http: / / www.21cnjy.com )(qú)州人。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选载,获1991年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 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台阶》就是李森祥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他本人也很喜欢这篇小说。助读材料二:李森祥创作谈:“《台阶》是我的第三篇文学作品。那是1988年我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写的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怎样的父亲呢? 一学生读材料一学生齐读材料二 目标:作者及作品达成:(朗读感知材料)板书课题:台阶
过渡:这篇小说以台阶为题目,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思考
站在阶前看台阶 1、用几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开端)父亲总觉得台阶低。 (发展 高潮)父亲用了大半辈子建造新台阶。父亲终于建成了九级高台阶。父亲没有喜悦,却感到不自在。 (结局)台阶高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累垮了。 2、了解了故事情节,请你概括地说说,小说塑造了父亲怎样形象。(见附1)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与台阶有关的语句,同桌之间合作,说一说小说的情节。2、3个学生交流父亲的形象 目标:1、概括小说的情节。2、初步感知父亲的形象特点。达成:老师引导明确:1、《台阶》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修建一座高台阶的房子,耗费了大半辈子心血,建成一座新屋,新房台阶变高了,却发现失去了往日的自在,自己老了的故事。2、父亲形象:(1)他是一个要强、不甘于低人一等的、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自己的淳朴目标的人,表现在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台阶低,哪怕倾尽大半辈子心血也一定要造一座有着高台阶、属于自己的新屋。 (2)父亲是一个拼命苦干、具有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精神的人,表现在他为了建造新屋的漫长而艰辛的准备过程。3、老师板书:父亲——台阶——命运小结:透过故事情节,我们对父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坐在阶上聊父亲 师:今天,就让我们跨上李森祥为我们搭的《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去感受细节的魅力。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铺陈在文中的一个个细节,来读懂父亲,读懂作者,读出自己。①文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何特点?(重点研读2、5、13、15、17、19、21、26、27、30段)示范分析第17段: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分析:作者用“走”、“递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等动词,(赏析点)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筑一个高台阶的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兴奋,也表现了父亲对农民兄弟劳动的尊重。(包含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效果)分析第27段:“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分析:父亲力不从心,却不服老。分析第26段:“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②细节最能表现作者情怀的地方,在这些细节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父亲形象:助读材料三:“父亲”的形象,在那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乡村里,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不干净的脚以外,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会将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 ——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助读材料四: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可悲”,但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 ——特级教师王君:《台阶》的结尾是败笔吗? 1、学生回忆交流有细节的画面。(踏黄泥、磨破草鞋、洗脚、抽烟磕烟灰等)2、在书上圈点勾画出描写父亲细节的语句,加以分析点评。3、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看看父亲的形象是怎样在细节中逐渐丰满起来的。然后全班交流分析。 目标:1、找出描写父亲细节的语句,加以概括。2、通过细节分析父亲的具体形象及意蕴。达成:引导学生交流概括细节:①父亲洗脚,洗出很多泥水,让我震撼。②父亲把三块大青石背到家里。③父亲腰闪了后,母亲给他治病。……小结①概括父亲的形象:勤劳朴实、不服老、老实厚道、有抱负、有志气、不知疲倦、认真细心、谦卑、尴尬、可悲可怜的父亲。②他有一双永远也不干净的脚,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③父亲是个中国农民的典型,他也代表了所有中国农民的命运。
过渡:“能移人情乃文之至极。”最能刻画人物性格打动读者的就是细节文中细节很多很多。
踏上台阶探主题 老师提问:①既然这样,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台阶”作为文章标题能不能换成“父亲”或 “一个父亲的故事”?或者能不能换为“新屋”?助读材料五:“九”除了具有其他数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以外,还常表示“多”的意思。《三部九侯论》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认为“九”是最高数,超过九,就要进一位,又回到“一”了。 “九”从“多”又引申出“高”、“深”等含义。②父亲最终找到了尊严了吗?结尾: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背影》最后用的是“唉!我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呢!”)助读材料六: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助读材料七:这最后似乎是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是的,父亲老了,这里的“老”,不仅仅是指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受伤无法再操持农活,更是儿子感受到父亲心灵世界的“老化”——父亲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同时失去了奋斗目标。身体的老朽固然已经可悲,追求的丧失更让人迷惘。但儿子之痛还更在于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再勤劳善良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的残酷现实。小说中的父亲是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特级教师王君:《台阶》的结尾是败笔吗? 1、学生合作交流“台阶”为标题的作用2、学生品读文章的结尾。修改并体会标点符号的表情达意的作用。3、学生结合助读材料交流理解主题。 目标:1、理解题目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2、通过结尾的标点,多元解读小说的主题。达成:①引导学生明确:“台阶”象征着父亲最高的人生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台阶”也摧毁了父亲的健康;“台阶”寄托了父亲的尊严。②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用一个逗号,用一个句号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农民这样一个现实。父亲的使命,父亲的责任,父亲的理想,父亲的身体,父亲的尊严,父亲的未来,都在我们给的这些问号里,都在我们给的这些省略号里,都在我们给的这些感叹号里。
过渡:走出阶外,要读懂父亲,的确要费点心思,父亲是一部大书。
走出阶外感父心 齐读138页的注释1,再次体味父亲的形象②请你以“台阶是父亲 ”或“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 ”为话题,说说你的理解。③作业:对比阅读曹尔嘉的《台阶》,思考台阶象征什么? 1、学生齐读注释12、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目标:1、用话题的形式再次感受父亲形象。2、拓展延伸台阶的象征义。达成:齐读①作者充满感情地回顾父亲的故事,艰辛的劳动,朴质的愿望,这就是一位农民的一生。②预设: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心灵沉重的负担、催老剂、自尊等。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岁月、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