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2015.12.21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 ,今日又南冠。( 《别云间》)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 》)
(4)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戏为六绝句》)
(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杜甫的《望岳》中“ , ”两句,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1) xuān 闹 (2)dì 听 (3)鳞次zhì 比 (4)如火如 t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小刘画的这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B、《文明上网倡议书》为盐城如火如荼的文明城市创建奉上了一枝鲜花,增添了一叶新绿。
C、春日大纵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工作者要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
B、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C、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5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文段中写道:“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试回忆该名著的相关内容,说说“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指什么事情?(2分)
(2)下列有关保尔的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筑路 ②打工 ③做电厂工人 ④被捕蹲监狱
⑤被喜剧性释放 ⑥双目失明写作 ⑦骑兵队征战 ⑧疗养院治病
A.⑥②③④⑤①⑦⑧ B.②③④⑤⑦①⑧⑥
C.⑥②③④⑤⑦⑧① D.②③④⑥①⑦⑧⑤
6.综合性学习(9分)
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开赛,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关注。请你参加下面与汉字有关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探究材料 请探究下面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出探究结果。(2分)
材料:张女士的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她一向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在键盘上打字如飞的她,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过程中,她也拿出纸笔,在主考官念题后开始答题。令张女士深受打击的是,两轮听写下来,每轮14个词,她最好的情况是写对了一半。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上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2)趣解汉字 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2分)
示例1:劣—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3)规范用字 学校食堂的菜品公示栏上有如下内容:(5分)
素菜2元:炒白菜、炖罗卜……
晕菜2元:青椒肉丝、木耳肉片……
①请找出公示栏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②就上面的错别字,你准备给食堂师傅提出来,请他们改正。你将怎么说?(3分)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8分)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7.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8.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5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9—11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虽兵阵相接 (4)思欲就亭止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1.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2分)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 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2.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 3 分)
13.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 3 分)
14.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 3 分)
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 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神奇的丝瓜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窗外的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 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 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 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
16.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 请简要概括。(4分)
17.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19.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
三、作文(40分)
20.请以“珍惜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写词语,使之成为一个合适的标题;
(2)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3)600字左右;(4)文中不得出现班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纸上得来终觉浅 (2)三年羁旅客 夏完淳
(3)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4)不废江河万古流
(5)塞上燕脂凝夜紫 (6)自缘身在最高层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喧 (2)谛 (3)栉 (4)荼 3.C 4.D
5.(1)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或: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甚至想自杀以结束生命,但最终战胜软弱自我的过程。 (2)B
6.(1)社会现象:汉字书写常常提笔忘字,书写也不漂亮。产生原因:随着电脑运用的普及,电脑书写越来越普遍,手写机会越来越少。
(2)出:群“山”之上的“山”,脱颖而出成就卓越。
愧:“心”里有“鬼”,自然不得安宁。
海:“每”一滴“水”,都朝着一个目标汇聚,就演绎出一个壮阔的境界。
您:对“你”“心”存一份敬重。协:“十”个人齐心“办”一件事,再大之事也可成就。
(3)①“罗卜”应为“萝卜”;“晕菜”应为“荤菜”。②诙谐幽默体:师傅您好!今天的“萝卜”怎么姓“罗”了,我吃了青椒肉丝乍头晕目眩呢!师傅,请您为公示栏整一下容吧!
二、阅读与理解
(一)7.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1分),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1分)。“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1分)。(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若没有明确回答“好”或“不好”,扣1分)
8.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2分,形象特点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语意相近即可)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3分。能从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三方面进行分析,各给1分)
(二)9. (1)睡觉 (2)只,只是 (3)即使 (4)到,靠近
10. (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1. 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三)12.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13.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4.“约”字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5.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四)16.(1)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2)丝瓜能控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共4分,一点2分)
17.这两个动词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有思想的特点。(共3分)
18.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需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共4分)
19.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需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