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习题课件(4份打包)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习题课件(4份打包)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20:31:41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2 济南的冬天
1. 【中考趋势·新考法】以下是小语总结归纳的字音字形识
记方法,其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方法一:科学识字,举一反三。以“钅”为部首的汉
字大多与金属及金属加工有关。如“镶(xiāng)、镌”等。
B. 方法二: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肌肤(jī fū)”两字采
用“月”作形旁,“几”“夫”分别作声旁。
C. 方法三:多音易混,组词区分。“着”:①zhe,看
着;②zháo,着落;③zhuó,着急;④zhāo,支着儿。
D. 方法四:形近对比,释义区分。萃:聚集;聚在一起
的人或物。粹:纯粹;精华。
C
2
3
4
5
6
7
8
9
1
[2024·运城期中改编]一个人,一座城。通过学习本文,
同学们了解了老舍与济南的情缘。学校开展主题为“传承文
化 陶冶情操”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2、3题。
2
3
4
5
6
7
8
9
1
材料一:乔致庸,山西祁县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关
头,他弃文从商。他知人善任,待下宽厚,以“人弃我取,
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经商之道。
材料二: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
缘惜福。——乔致庸
【活动一:三晋传奇】
2
3
4
5
6
7
8
9
1
材料三:“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可以看成是乔家文化
中的愿景,而“服务天下,为国为民”正是乔家文化中的使
命,“以义治利,诚信不失,人心不偏,公道长存”是乔家
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材料四:一介儒生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天赋,还在于乔
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入了商业。
——后人评价
2
3
4
5
6
7
8
9
1
2. 同学们分享了上面几条关于晋商乔致庸的资料。请你参考
示例,写下你的感言。
示例:乔致庸,弃文从商,不失诚信,成就商业传奇。
感言:

乔致庸,知足惜福,慎始慎终,造就三晋神
话。 
2
3
4
5
6
7
8
9
1
【活动二:文化在线】
三晋多人才。辉煌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为山西造就了
众多的优秀人才:西汉名将卫青、“武圣”关羽……
2
3
4
5
6
7
8
9
1
3.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山西名人之我见”为主题的校刊,请
你为自己欣赏的名人写一段推荐语。(80字以内)
答案:示例:“武圣”关羽,忠义仁勇,彪炳日月,大气
浩然。他过五关斩六将,显猛士精神;水淹七军,展智者
风采;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看忠义两全;单刀赴会,
刮骨疗毒,见英雄本色。
2
3
4
5
6
7
8
9
1
课文研读
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下面小题。
4. 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重点描绘
了济南的哪三幅山景图?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
答案: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文章共描绘
了三幅山景图:①阳光朗照下的山,特点是温暖。②薄雪
覆盖下的山,特点是秀气。③城外的远山,特点是淡雅。
2
3
4
5
6
7
8
9
1
5. 【真实任务情境】你和小语就文中用语展开了以下讨论,
请补全对话。
小语:“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这句话里的“慈善”是什么意思?
2
3
4
5
6
7
8
9
1
你:我觉得是指(1)
。“慈善”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因为(2)


济南的冬天气候温暖,让人感到特
别舒服 
“慈
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3
4
5
6
7
8
9
1
小语:“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里的“带水纹的花衣”
用得很好。
你:是的。它(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山坡色彩斑驳的情态,抒发了作
者对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2
3
4
5
6
7
8
9
1
小语:我统计词频时,发现3、4、5这三段文字用了十个
“小”字,如“小山”“小摇篮”“小雪”“小村
庄”“小水墨画”。我认为除了“就是下小雪吧”中的
“小”,其他“小”字可以删去。
2
3
4
5
6
7
8
9
1
你:不能删去这些“小”字,因为(4)



“小”字更能体
现出济南的山的娇美、秀气、可爱以及村庄的精致,突出
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读来活泼亲切,更能表现出作
者对济南的山及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
3
4
5
6
7
8
9
1
6. 【跨学科·音乐】班级将举办“配乐朗诵比赛”,有同学
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认为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
乐?( C )
A. 热烈奔放 B. 慷慨激昂
C. 平和舒缓 D. 哀婉低沉
C
2
3
4
5
6
7
8
9
1
拓展阅读
[2024·大同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
3
4
5
6
7
8
9
1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9页第7题。
7. 在班级阅读活动中,散文《故乡的夏天》入选荐读篇目,
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故乡夏天的景色,请加以梳
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2
3
4
5
6
7
8
9
1
时间 景物特点 人的感受
清早 阳光温柔,天空澄澈而透明,白云如羽毛,河泛柔光,露珠灵动而清亮 ①



清凉,让人忘
却炎热里的烦恼;
河风吹来,水汽凉
凉,令人舒爽 
2
3
4
5
6
7
8
9
1
时间 景物特点 人的感受
下午 ②


先是干热,后来又趋于凉爽
大地像一块烙饼,天穹酷
蓝,草丛被晒得有点儿卷曲,颜
色深绿;渐渐地,阳光更趋柔
和,时不时有风刮过 
2
3
4
5
6
7
8
9
1
入夜 ③


感受着夏天的夜晚特有的舒适和凉爽
时间 景物特点 人的感受
入夜后天也黑不下来,只变
成深深的暗蓝;天色奇幻;风徐
徐吹着,星子一闪一闪,月亮隐
在云后,树林安静沉睡 
2
3
4
5
6
7
8
9
1
(2) 【核心任务·词句表达效果】做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
书方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或标注自
己的心得。参考文中示例,从第⑤段中任选一句,对
其进行批注。
【解题支架】批注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
做评价等。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示例:夏风也不急,有一下没一下地撩拨着她
们的衣襟和发梢,调皮得如同等在家里的顽童。
批注:“撩拨”是挑逗、招惹的意思,“调皮”是顽
皮的意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夏风
的情趣,从中我读出了作者对夏风的喜爱。
2
3
4
5
6
7
8
9
1
(3)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故乡的夏天》这篇散文做了
点评,请你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与
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文字舒卷自如,似醇酿令人齿颊留香。
◆巧妙的构思,如一曲妙音,引人神思飞扬。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示例:文字舒卷自如,似醇酿令人齿颊留香。比
喻的修辞描绘画面生动形象:早上的阳光像母亲的“眼
眸”,温柔又生动。拟人的修辞描摹万物之灵:朝阳下
沿河草尖上的露珠眨着眼睛,灵动而清亮;夏天的风似
一个顽皮的孩子,撩拨着阿姨们的“衣襟和发梢”。故
乡夏天的美好跃然纸上,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
喜爱之情,令读者反复咀嚼,齿颊留香。
2
3
4
5
6
7
8
9
1
(4) 【以读促写·微写作】本文的作者说:“走进故乡,
就像走进了另一个季节。”老舍说济南“最妙的是下
点儿小雪呀”。请你以“最妙的是     (横线上填
写与天气有关的内容)”为总起句,就你熟悉的一道风
景写一个片段。不少于150字。
技能助攻·打开写作思路
适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示例:最妙的是下雪天。疏疏落落的小雪花从天空中飘然落下,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叠词的使用使语言富有韵律感,体现节奏美)。地上落了薄薄的一层,隐隐约约还外露着些大地的颜色,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之美。风儿一吹,雪花们就能够随着风儿飞舞,有欢快地转着圈的,有齐心协力抱成团的,有努力地向上跳跃的,还有兴奋地向前奔跑的(排比句式使表达富有气势,拟人的修辞使描绘生动形象)。
2
3
4
5
6
7
8
9
1
可爱的孩子们都把小手伸出来,去接那些晶莹的雪花,可是那些小精灵们太调皮,嗖的一下就不见了,于是孩子们就与小精灵们互相追逐着(将“雪花”比成“小精灵”,写孩子们在雪中玩耍,生动形象)。
2
3
4
5
6
7
8
9
1
8. 哈尔滨冰雪热潮席卷全网,真诚和新意让“尔滨”火爆出
圈。班级组织“冬雪奇缘 冰雪暖世界”主题书法活动,
计划在屏幕正中显示书法名家写的“冬”字作为背景。一
位同学找来了三幅书法作品并进行了介绍,请你帮他指出
介绍有误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颜真卿   李隆基   米芾
2
3
4
5
6
7
8
9
1
介绍:①这三幅书法作品所用字体依次是:楷书、隶书和
草书。②颜真卿书法字形端正。③李隆基的书法潇洒连
绵。④米芾的书法飞扬飘逸。
答案:有误的一句是③。李隆基的书法为隶书,其特点是
讲究“蚕头雁尾”。
颜真卿   李隆基   米芾
2
3
4
5
6
7
8
9
1
9. 【原创题】2024年1月11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
会口号、会徽、吉祥物发布。本届亚冬会的口号是“冰雪
同梦,亚洲同心”,吉祥物分别是“滨滨”和“妮妮”。
请任选一个吉祥物,向同学们讲解。
2
3
4
5
6
7
8
9
1
注:“滨滨”和“妮妮”以东北虎为原型。“滨滨”是代
表冰上运动的吉祥物(戴着红围巾、蓝手套);滑单板的“妮
妮”是代表雪上运动的吉祥物(穿红色外套,戴蓝手套)。
滨滨 妮妮
写作提示:①介绍构图要素及内涵;②语言生动,表达有
条理;③不少于100字。
2
3
4
5
6
7
8
9
1
答案:示例一:我选吉祥物“滨滨”。同学们,吉祥物
“滨滨”以东北虎为原型,面部设计参考了传统民俗玩具
布老虎,耳朵和额头上的装饰借鉴了剪纸的造型。它身穿
冬季运动服,戴着红围巾、蓝手套,脚踩冰刀在快乐地滑
冰。“滨滨”的整体形象象征着亚冬会运动员强壮的身
体、坚忍的意志。“滨滨”名字取自“哈尔滨”,和“妮妮”这一名字合在一起,寓意“哈尔滨欢迎您”,展示出哈尔滨对亚洲各地友人的热切期盼和诚挚欢迎。(言之成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
示例二:我选吉祥物“妮妮”。同学们,吉祥物“妮妮”
以东北虎为原型,面部设计参考了传统民俗玩具布老虎,
耳朵和额头上的装饰借鉴了剪纸的造型,花袄上的纹饰使
用了“雪花”的造型。“妮妮”脚踩单板代表雪上运动,
它身穿中国民间传统毛领红袄,非常喜庆。“妮妮”取自
“您”的读音,和“滨滨”的名字合在一起,寓意“哈尔
滨欢迎您”,展示出哈尔滨对亚洲各地友人的热切期盼和
诚挚欢迎。(言之成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1 春
【真实任务情境】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风和日丽春光
好。博学班语文老师发起了“春游踏青·少年游”专题学习
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 小语写了“春游日记”请你帮他解决问题。
(1)请将加点处有误的字形或字音,更正在田字格或拼
音格内。
【任务一:游意未尽】
冬末春初,万物酝酿.(niáng)着生机。冰雪消.容.,眨
眼间,湖水涨.(zhǎng)满。鸟儿们从窠.(guǒ)巢中飞出,
卖弄着清脆的喉咙,相互应和.(hé),唱出一支支瞭.亮.的
迎春曲。“一年之计在于春”,老老少少都出来舒活筋
骨。“春雨贵如油”,在黄晕.(yūn)的光下,农人依然
披.衰.戴笠在田间劳作。
2
3
4
5
6
7
8
9
10
1



niàng


yùn
酝酿.(niáng)
应和.(hé)
黄晕.(yūn)
消.容.
瞭.亮.
披.衰.
窠.(guǒ)巢
2
3
4
5
6
7
8
9
10
1
(2)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弄”的词条,给下
面加点的字释义。
卖弄
弄nòng①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②做;干;
办;搞。③设法取得。④耍;玩弄。
lòng 小巷;胡同。
耍;玩弄
2
3
4
5
6
7
8
9
10
1
·
2. 小晋写了几句描写景物的佳句,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B )
A. 天鹅们降落之后,马上欢快地洗澡,呼朋引伴觅食,河
面水花四溅,热闹非凡。
B.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C. 油菜花的茎秆虽柔软,但站姿笔挺,精神抖擞。
D. 清脆的鸟鸣和动听的流水声应和着,交织成一篇属于自
然的美丽乐章。
B
点拨:“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一
串红并非五彩缤纷的形象,使用不当。
2
3
4
5
6
7
8
9
10
1
.
.
.
.
.
.
.
.
.
.
.
.
.
.
【任务二:游山问水】
为了感受春满人间的自然之美,博学班计划于4月8日在
太原植物园开展“寻晋之春——太原植物园春日游”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第3—6题。
2
3
4
5
6
7
8
9
10
1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
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春色闹人不得眠/春雨涨满池塘唤睡
莲/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
山上儿童放纸鸢/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东风拂人面落花
作簪/踏遍春山不思还……
【活动一:唱春歌】
上春山
2
3
4
5
6
7
8
9
10
1
3. 以下是同学们对歌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歌词欢快明朗,渲染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表达了对春日
的喜爱和赞美。
B. 歌词具有音乐美,押“an”韵,朗朗上口,传达了愉悦
的心情。
C. 歌词中“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
出了万物复苏的春日图景。
D. 歌词包含了民俗元素,如三月三踏春,并化用了许多诗
词,充满古典韵味。
C
点拨:“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
3
4
5
6
7
8
9
10
1
【活动二:识植物】
4. 【跨学科·生物】植物兴趣组在植物园宣传栏看到三张图
片和一些文字材料,请你判断花名。
桃花——通常单生,萼片5片,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绒毛。
李花——单生或2—3朵簇生,白色或粉红色,具短梗,
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放。
油菜花——总状花序,萼片4片,黄绿色,花瓣
4片,呈十字形,辐射对称。
2
3
4
5
6
7
8
9
10
1
图一( 油菜花 ) 图二( 李花 ) 图三( 桃花 )
油菜花
李花
桃花
2
3
4
5
6
7
8
9
10
1
【活动三:游春园】
5. 游园时,小文发现一座亭子上有一副对联,他抄在了便签
条上,但不小心弄乱了下联文字顺序,请帮他排序,组合
下联。
上联:近览仙湖远眺佛阁八方景色皆如画
下联:

①总宜人 ②春游竹苑
③四季风光 ④夏赏琼池
②④③①(或:春游竹苑夏赏琼池四季风光总
宜人) 
2
3
4
5
6
7
8
9
10
1
6. 游园结束,班级准备发布一则游园消息,请你拟写导语。
植物园寻春正当时

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同学
们齐唱春歌、吟诵春诗、妙解花语,随后开始自由徒步行。有人发现了太原植物园的植物之美,有人发现了对联之美。在欢声笑语之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4月8日,博学班在太原植物园开展“寻晋之春——
太原植物园春日游”活动。 
2
3
4
5
6
7
8
9
10
1
课文研读
[2024·太原小店区月考]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绿

充满希望
富有生气
数量多
种类多
颜色多
春风


春雨图
连绵



2
3
4
5
6
7
8
9
10
1
8. 小语和小文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
对话。
小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
句中“偷偷”“钻”运用得很精彩,请问好在哪里?
2
3
4
5
6
7
8
9
10
1
小文:



“偷偷”表示行动不使人觉察,“钻”在这里是
用力向上顶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具体准确、生动逼真地写
出了不知不觉春草已经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看到
春草萌发时的惊喜交加的心情。 
2
3
4
5
6
7
8
9
10
1
9. [核心任务·重音、停连]依据示例,用朗读符号(“·”表
重音,“ ”表停顿)标注出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和停顿。
(只标两处)
示例:牛背上 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呼 朋 引 伴 地 卖 弄 清 脆 的 喉 咙。
.
.
2
3
4
5
6
7
8
9
10
1
.
.
.
.
拓展阅读
【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
3
4
5
6
7
8
9
10
1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4页第10题。
10. 在班级组织的“美文荟萃大家赏”活动中,老师让大家
阅读本文。
(1)阅读③—⑥段,总结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填在
下面的横线处。
2
3
4
5
6
7
8
9
10
1
大地缓缓醒来,发出细微声响→①
→垂柳露出鹅黄,柳枝撩拨春水→
② →③
→花朵打苞、绽放,花香甘醇
浓烈
小草攒足力量,
踮起脚尖生长 
田里麦苗长高,绿意直逼人眼 
孩童不知
疲倦,欢乐地放风筝 
2
3
4
5
6
7
8
9
10
1
(2)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
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文章语言富有文采,读来使人如沐春风。
◆作者信笔而书,文章形散而神聚。
2
3
4
5
6
7
8
9
10
1
答案:示例一:文章语言富有文采,读来使人如沐春
风。拟人生动,“越来越多的绿奔跑起来”,绿意如
人,活泼生动,展示出一幅春风吹来,绿意扑面的优
美画面;比喻形象,写花香好似烈酒,甘醇浓烈,春
花之香,醉了整个春天;诗句引用,令人沉醉,“春
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风柳上归”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诗句点出春
日里的种种风景,又使文章充满诗意。富有文采的言
语犹如春风袭来,令人心醉。
2
3
4
5
6
7
8
9
10
1
示例二:作者信笔而书,文章形散而神聚。文章以春
风为引,勾勒春之景观,成生机春意图,汇新生希望
之感。春风越古,诗歌句句展生机;绿景入眼,大
地、垂柳、麦苗寸寸显新生;稚幼之童放纸鸢,青春
之时闹早春,步步希望留春天;春花清婉随风至,花
香似酒甘而烈。诗歌、绿色、青春等,似杂乱无序,
实共绘春之谱,奏生命之乐音。本文形散而神聚,各
部分共绘希望春景图。
2
3
4
5
6
7
8
9
10
1(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1. 给加点字词注音。
澹.( dàn )澹 碣.( jié )石
竦.峙.( sǒng )( zhì ) 涌.( yǒng )起
萧.瑟.( xiāo )( sè ) 子规啼.( tí )
枯藤.( téng ) 昏.( hūn )鸦 断肠.( cháng )
dàn 
jié 
sǒng 
zhì 
yǒng 
xiāo 

tí 
téng 
hūn 
cháng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秋风萧.瑟.
(5)次.北固山下
(6)海日生残.夜.
到达,登上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秋风声 
停宿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7)杨.花.落尽子规啼
(8)断.肠.人在天涯
(9)客.路.青山外
柳絮 
形容悲伤到极点 
旅人前行的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3. 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 , 末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代表作有《 》《 》等。
孟德 
东汉 
短歌行 
龟虽寿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李白,字 ,号 , 代诗人,
被后人誉为“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等。其诗歌大多俊逸清新,富有
精神。
(3)马致远,号 , 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诗仙 
浪漫主
义 
东篱 
元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4. 名句默写。
(1)[2024·山西中考改编]读《观沧海》,从“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 , ”中,我们可以
体会到曹操的胸怀博大、气概豪迈。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明月表达对
友人的怀念和同情的诗句是: ,

(3)[2024·苏州中考改编]《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
, ”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
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
(4)《天净沙 秋思》中“ ,
, ”三句未提及人,运用白描
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苍茫悲凉的秋景图。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乡书
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5)[大同三中期中]诗中有景,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了
“ , ”的草木景色;诗中有
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诗中有情,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
, ”表达了游子之悲。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
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诗歌研读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5. 班里有学生总将“洪波涌起”误背为“波浪涌起”。
请你给这些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
起”的不同。
答案:示例: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
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波浪涌起”体
现不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雄壮气势。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6. 【核心任务·概括情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汉灿烂,若出其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所
表达的情感。
答案: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了大海吞吐日
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
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7. 【核心任务·概括情感】小文的父母因工作调动要到外
地,小文只能转学,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太原。小晋给小
文寄了一张明信片,小文收到后,给小晋回复了一首刚学
过的古诗《次北固山下》。请你结合小文的处境,解析她
借这首诗想表达的情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答案:小文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对朋友
和家乡的思念;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了虽
然远离故友家乡,在陌生之地可能有种种困难,但也会相
信前方会有“海日”“江春”般的美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8. 【核心任务·练字】明代胡应麟在《诗薮 内编》里说,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
古”。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入”赋予
“日”与“春”人的情态,“海日”驱尽黑暗,“江春”
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9. 【跨学科·美术】请将下面两幅图与本诗颔联所描绘的画
面进行匹配,哪幅图更符合?请说明理由。
图一      图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答案:示例:图一更符合。图一中江水宽阔,与两岸齐
平,船帆高高挂起,与《次北固山下》颔联“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画面相符合;图二中虽有船和
江水,但两岸是连绵的高山,与《次北固山下》颔联所描
绘的画面不符合。
图一      图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三)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根据要求回答
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0. 【核心任务·意象作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用了哪
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用了“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渲染出凄凉
悲伤的气氛。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1. 你很喜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
句,请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角度,在诗会上向大家
推荐这两句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示例二: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
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
夜郎西,非常新颖。
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
思念和关切之情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
和同情,让人感动。
答案: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
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十分恰当。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四)[2024·山西适应性考试节选]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
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2. 下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 《天净沙 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
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
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风
景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
D. “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
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安宁、和谐的景象,与
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
肠人”更添悲愁。这首元曲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
成鲜明的对比,反衬“断肠人”的思乡愁绪。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3. 【中考趋势·新考法】王国维曾高度评价这首小令,称
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请你仿照示例,为“古道西
风瘦马”做批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批注(示例):“枯”“老”二字妙!既写出
“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了
悲凉的色彩。
答案:示例:“瘦”的不只是马,“瘦”更暗指马上的
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
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五)[2024·扬州一模改编]学校举办“清明诗会”,你所在
的班级打算诵读这首词,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鹊踏枝
冯延巳
拓展阅读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①。谁把钿筝
②移玉柱③?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
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①黄金缕:比喻新长嫩叶的杨柳枝条。②钿(diàn)
筝:嵌金为饰的古筝。③玉柱:美玉做成的承弦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4. 为取得更好的朗诵效果,有同学提议为本词选择一幅
图片,作为舞台背景素材。右图是否合适?请说说你
的看法。
答案:示例:不合适。画面中展现的是一位女性看着一棵树发呆,而词中展现的是杨柳枝条摇曳,柳絮飘飞,莺鸟啼叫的场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5.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下阕中的画线句子?请简述理由。
(可从重音、节奏、语气、停连等方面来谈)
答案:示例:可在“浓睡觉来”“惊残好梦”后停
顿,并在读“来”“梦”两字时声音拉长,以体现词
人被莺鸟的叫声吵醒,还未完全清醒,想着做的是什
么梦的场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共13张PPT)
第一单元
3 雨的四季
某校七年级(1)班举行以“与秋天有约”为主题的专题学
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1—3题。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
但它变得更① (A. 吝惜 B. 吝啬)了……或淅淅lì
lì ,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活动一:赏秋天美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沥 沥
【乙】秋夜没有夏夜酷热的② (A. 咄咄逼人 B.
威风凛凛),没有冬夜严寒的qī 冷,有的只是风儿在
低吟浅唱,静谧. 之夜的虫儿在呢喃絮语。


(2)结合语境,给①②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 
① (A. 吝惜 B. 吝啬)
② (A. 咄咄逼人 B. 威风凛凛)
B 
2. 下面是某位同学摘录的描绘秋天的文字,请你按要求
修改。
【甲】秋天,田野上的万物告别了夏天的燥热,此时
正静静地呈现出秋的沉稳和昂扬……丰满的稻穗,虔诚地
向行人鞠着躬;挺拔的高粱,高兴地向天空举起燃烧的火
把;肥硕的红薯,调皮地露出胖乎乎的脸蛋……此时此
刻,你会深切地感到这秋天的素描里,有沉甸甸的内涵。
【乙】我喜欢秋的给予,更喜欢秋的澄澈、秋的成熟。
给予是世间万物最美的品质之一。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
动者,无私地奉献出她的所有。
(1)【甲】句有一处标点不当,请你修改。
答案:将句中的省略号改成冒号。
【甲】秋天,田野上的万物告别了夏天的燥热,此时
正静静地呈现出秋的沉稳和昂扬……丰满的稻穗,虔诚地
向行人鞠着躬;
(2)【乙】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答案:将“秋的给予”与“秋的澄澈、秋的成熟”调
换位置。
【乙】我喜欢秋的给予,更喜欢秋的澄澈、秋的成熟。
【活动二:邂逅节气之美】
3. 【跨学科·地理】“秋分”是秋天的第4个节气。请你以
“秋分”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一节气。“秋分者,阴阳相
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答案:示例:大家好,我是秋分。我在9月23日前后到来。我来的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从今而后,天气将逐渐转凉,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
【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12页第4题。
4. 在“美文读写”课上,语文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家乡四
季》,并布置了以下两个学习任务,请你完成。
(1) 【核心任务·段落作用】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
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从内容方面来看,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
热爱和怀念之情。无论是哪个季节,也无论作者身在
何方,家乡总使人牵挂。从结构方面来看,这个句子
和文章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老师认为本文可以发表在班级的《文苑》杂志上,但是
需要配上一段赏析性文字,请你来写一写。
写作提示:①从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等方
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②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赏析;
③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文章以“总—
分—总”的方式架构全篇,让人一目了然。开头开门见
山,直接抒发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中间内容按照
“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绘了家乡一年四季的
美景,生动形象,使人感同身受;最后一段与开头呼
应,再次抒情,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真挚的热
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