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16:35:43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九上·朝天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zhēn)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受益(fěi)浅。自强的精神表现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①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要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其次,②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③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mò)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
文段二: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cuī)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miè)。
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文段三:
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属,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化为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líng)。
选自《精神的三间小屋》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zhēn   言 ②受益fěi   浅 ③mò   守成规
④cuī   残 ⑤诬miè   ⑥飘líng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精髓(A.suí B.suǐ) ②脊梁(A.jí B.jǐ)
③弄丢(A.lóng B.nòng) ④坍塌(A.tān B.dān)
⑤泥泞(A.níng B.nìng) ⑥惨淡(A.cǎn B.chǎn)
(3)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要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B.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C.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D.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mò)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中加点的成语“首当其冲”运用错误。
B.“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一句中“钥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是指我们精神的钥匙。
C.文段二:“不自欺”后面的“□”内删除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D.“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这句是条件关系复句。
2.(2023九上·莲湖期中)经典诗文默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     ,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然后我死了,   。(艾青《我爱这土地》)
(5)  长大后/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7)  在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趣。古人喝酒,往往是追求意境的。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   ,   ”,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
(8)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在今天的杭州亚运村内,来自千里之外的各代表团欢聚一堂
(【精彩练习】1沁园春雪)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   、   、   。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B.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之后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5.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理解
(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各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户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教闫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虽然)
B.四夷俱服(俱:全、都)
C.臣不以为喜(以为:认为)
D.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耳,罢了)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8.文中魏征说唐太宗的哪一点做法最值得他高兴(用原文回答)? 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2九上·黄岛期中)现代文阅读
美在意象
叶朗
①“羡”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上美的定义。
②在《诗论》一书中,朱光潜用王国维的“境界”一词来称呼“美”的本体,境界是直觉的产物。他说:“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美是每个人独特的创造。
③“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使人产生美感。宗白华指出,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一个虚灵世界,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
④如何鉴赏“美”呢?同一个物理实在,因意象世界不同,它所包含的意蕴也不同,给人的美感也不同。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我们可以用海德格尔举的一个有名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个例子就是凡·高画的农妇的鞋。
⑤凡·高心目中的鞋的意象,并不是作为物理实在的一双鞋,也不是作为使用器具的一双鞋,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⑥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散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也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⑦这个感性的世界,在这双农鞋被扔在农舍中时并不存在,在农妇漫不经心地穿上它、脱下它时也并不存在,而只有在凡·高对它进行审美观照时,也就是当它进入凡·高的审美活动时,它才对艺术家敞开。艺术家于是看到了属于这双破旧的鞋的那个充满意蕴的世界一切细节——磨损的鞋口,鞋皮上的泥土,便都同它们的物理存在以及“有用性”脱离,而《一双鞋》只是成为昭示,即农妇的那个世界的昭示。这样,凡·高提笔作画时,并不是在画鞋,而是在画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农妇的世界。他要借绘画的形式把这个世界向每一观看这幅画的人敞开来——这不是一双作为物理存在的鞋或有使用价值的鞋,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⑧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也就是美。
(选编自《美学原理》)
9.根据提示,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0.下面材料能否作为第③段的论据?请说说你的理由。
耳熟能详的歌曲《茉莉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
11.参考文中对《一双鞋》的解读,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意象之美。(从冰雪、山峰、高原中任选一个)。
(2023九上·成华期末)名著阅读
12.下面有关艾青诗歌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A.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这首长诗里,他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与无尽的怀念。
B.艾青在《光的赞歌》中,以“黎明”的口吻,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C.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除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D.艾青善于借意象抒发情感、阐述哲理,如哲理诗《镜子》,写镜子真实坦率,人们都喜欢它,通过镜像反观人生,饶有兴味。
13.《水浒传》中许多故事情节都寄托着“劝人警世”的思想。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传》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情节。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劝人警世”思想。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精彩练习】1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葬芬;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词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等)来写景,并融情于景,实现了情与景的交融,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句句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请你任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融入自己的心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①箴;②匪;③墨;④摧;⑤蔑;⑥零
(2)①B②B③B④A⑤B⑥A
(3)C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新闻、材料类文本;成分残缺;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 ① zhēn (箴)言:规劝的话。 ② 受益fěi(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③ mò (墨)守成规: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④ cui(摧)残:严重的折磨、伤害、损害。 ⑤ 诬miè(蔑):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 ⑥ 飘ling (零):(花叶等)凋谢坠落;飘落;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2)本题考查字音。(1)精髓(sui):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故选B。(2)脊梁(ji):原指脊背。后来比喻作支撑的人或物体。故选B。(3)弄丢(n ng):因为自身的疏忽或错误而把物品丢失了。故选B。(4) 坍塌(tān):(崖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故选A。(5)泥泞(ning):淤积的烂泥。故选B。(6)惨淡(cǎn):暗淡无光,形容天色晦暗;凄凉;形容经营事业的艰苦。故选A。
(3)A.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只要……才……”改为“只有……才……”;
B.语序不当,应将“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树立创新意识”调换位置;
C.正确;
D.成语使用不当,“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是贬义词,应将“我们要墨守成规”改为“我们决不墨守成规”。
故答案为:C
[小题4]ABC.正确。
D.有误,“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中的关联词是“如果.....就……”,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故这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复句的关系,常见的复句关系有:并列、顺承、转折、因果等,解答时依据前后文的内容做出判断.
2.【答案】(1)将登太行雪满山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雪拥蓝关马不前
(4)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诗);行路难(其一);岳阳楼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解析】【分析】此题(1)--(6)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 予 “” 陵 “” 秦 “” 岭 “” 腐烂 “” 竞 “” 折 “等词语的书写。从提示语”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可知第(7)题应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提示语”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可知第(8)题应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 醉 “” 愿 “” 婵 “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为:(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 予观夫巴陵胜状 (3) 雪拥蓝关马不前 (4)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3.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4.A
5.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豪情壮志。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写的是"独立寒秋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湘江秋景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写的是“峥嵘岁月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写的是“中流击水图"。
故答案为: 湘江秋景图 ; 峥嵘岁月图 ; 中流击水图
4.A项,有误。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而不是“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5.结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分析,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故答案为: 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豪情壮志。
【答案】6.A
7.倘若迅速自我放纵,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
8.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确实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久远维持,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6.A句意: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虽:即使;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语有:倘:如果;遽:突然;放纵:放松要求;复:又;则:那么。
故答案为:倘若迅速自我放纵,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
8.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任务形象。根据原文,“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是魏征对唐太宗最值得他高兴的做法的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魏征最高兴的是唐太宗在国家安宁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警惕,思考可能出现的危机。这表明唐太宗具有前瞻性和危机意识,这是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从原文中唐太宗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虚心纳谏、 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他主动向侍臣询问治国之道,表示他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并且对于臣子的进谏,他能够虚心接受并反思。同时,他也具有忧患意识,明白即使国家目前安宁,也需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危机。这种开明君主的态度,使得唐太宗在治国过程中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可以认为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故答案为: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答案】9.美的定义;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鉴赏美的方法
10.能。《茉莉花》让人想象到少女被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这与第③段,美能丰富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相符。
11.示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别以“千里”“万里”修饰,表明雪之大(范围广),雪之深(冰封了),展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表现出一个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勾画了北国严冬的壮丽雪景,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体现了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沁园春·雪;补充论据;议论文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补充论据。读懂文章内容,理解第三段的论点。分析给到的材料大意,看是否符合第三段的论点。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意象分析。学生要掌握课内文章,理解《沁园春·雪》中三个意象(冰雪、山峰、高原)。参考文中对《一双鞋》的解读 方式,在《沁园春·雪》中三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如何体现美感,体现词人情感态度即可。
9.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①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上美的定义。
③“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使人产生美感。
③这是一个虚灵世界,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
④如何鉴赏“美”呢?
故答案为:①美的定义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③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④鉴赏美的方法
10.③“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使人产生美感。这是一个虚灵世界,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茉莉花》让人想象到少女被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符合美的两个作用,能作为论据。
故答案为: 能。《茉莉花》让人想象到少女被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这与第③段,美能丰富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相符。
11.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故答案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别以“千里”“万里”修饰,表明雪之大(范围广),雪之深(冰封了),展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表现出一个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勾画了北国严冬的壮丽雪景,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体现了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答案】12.B;D
13.情节: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洪教头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柴进安排二人比试,林冲打败洪教头。劝人警世:示例一:(从洪教头角度)对人要谦和,不可目中无人,需知强中更有强中手,示例二:(从林冲角度)但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2.AC.正确。
B.艾青在《黎明的通知》中,以“黎明”的口吻,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D.“人们都喜欢它”错,应为“有人喜欢它,有人讨厌它”。
故答案为: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其思想的把握。名著中的许多经典情节都寄托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比如《水浒传》中许多故事情节都寄托着“劝人警世”的思想。《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告诉我们对人要谦和,不可恃才傲慢,需知强中更有强中手。情节能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
故答案为:情节: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洪教头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柴进安排二人比试,林冲打败洪教头。劝人警世:示例一:(从洪教头角度)对人要谦和,不可目中无人,需知强中更有强中手,示例二:(从林冲角度)但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
14.【答案】示例: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们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儿微醺。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题干要求任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融入自己的心情,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写一段月光下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月下美景,来衬托周围美好的氛围,抒发自己的情感。
故答案为: 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们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儿微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九上·朝天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zhēn)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受益(fěi)浅。自强的精神表现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①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要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其次,②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③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mò)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
文段二: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cuī)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miè)。
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文段三:
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属,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化为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líng)。
选自《精神的三间小屋》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zhēn   言 ②受益fěi   浅 ③mò   守成规
④cuī   残 ⑤诬miè   ⑥飘líng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精髓(A.suí B.suǐ) ②脊梁(A.jí B.jǐ)
③弄丢(A.lóng B.nòng) ④坍塌(A.tān B.dān)
⑤泥泞(A.níng B.nìng) ⑥惨淡(A.cǎn B.chǎn)
(3)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要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B.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C.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D.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mò)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中加点的成语“首当其冲”运用错误。
B.“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一句中“钥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是指我们精神的钥匙。
C.文段二:“不自欺”后面的“□”内删除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D.“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这句是条件关系复句。
【答案】(1)①箴;②匪;③墨;④摧;⑤蔑;⑥零
(2)①B②B③B④A⑤B⑥A
(3)C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新闻、材料类文本;成分残缺;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 ① zhēn (箴)言:规劝的话。 ② 受益fěi(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③ mò (墨)守成规: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④ cui(摧)残:严重的折磨、伤害、损害。 ⑤ 诬miè(蔑):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 ⑥ 飘ling (零):(花叶等)凋谢坠落;飘落;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2)本题考查字音。(1)精髓(sui):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故选B。(2)脊梁(ji):原指脊背。后来比喻作支撑的人或物体。故选B。(3)弄丢(n ng):因为自身的疏忽或错误而把物品丢失了。故选B。(4) 坍塌(tān):(崖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故选A。(5)泥泞(ning):淤积的烂泥。故选B。(6)惨淡(cǎn):暗淡无光,形容天色晦暗;凄凉;形容经营事业的艰苦。故选A。
(3)A.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只要……才……”改为“只有……才……”;
B.语序不当,应将“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树立创新意识”调换位置;
C.正确;
D.成语使用不当,“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是贬义词,应将“我们要墨守成规”改为“我们决不墨守成规”。
故答案为:C
[小题4]ABC.正确。
D.有误,“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中的关联词是“如果.....就……”,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故这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复句的关系,常见的复句关系有:并列、顺承、转折、因果等,解答时依据前后文的内容做出判断.
2.(2023九上·莲湖期中)经典诗文默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     ,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然后我死了,   。(艾青《我爱这土地》)
(5)  长大后/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7)  在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趣。古人喝酒,往往是追求意境的。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   ,   ”,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
(8)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在今天的杭州亚运村内,来自千里之外的各代表团欢聚一堂
【答案】(1)将登太行雪满山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雪拥蓝关马不前
(4)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诗);行路难(其一);岳阳楼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解析】【分析】此题(1)--(6)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 予 “” 陵 “” 秦 “” 岭 “” 腐烂 “” 竞 “” 折 “等词语的书写。从提示语”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喝酒不是目的,真正的情趣是欣赏山水美景“可知第(7)题应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提示语” 苏轼在千年前的中秋夜望月感怀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可知第(8)题应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 醉 “” 愿 “” 婵 “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为:(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 予观夫巴陵胜状 (3) 雪拥蓝关马不前 (4)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6)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精彩练习】1沁园春雪)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   、   、   。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B.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之后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5.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3.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4.A
5.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豪情壮志。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写的是"独立寒秋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湘江秋景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写的是“峥嵘岁月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写的是“中流击水图"。
故答案为: 湘江秋景图 ; 峥嵘岁月图 ; 中流击水图
4.A项,有误。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而不是“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5.结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分析,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故答案为: 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豪情壮志。
二、阅读理解
(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各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户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教闫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虽然)
B.四夷俱服(俱:全、都)
C.臣不以为喜(以为:认为)
D.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耳,罢了)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8.文中魏征说唐太宗的哪一点做法最值得他高兴(用原文回答)? 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6.A
7.倘若迅速自我放纵,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
8.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确实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久远维持,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6.A句意: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虽:即使;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语有:倘:如果;遽:突然;放纵:放松要求;复:又;则:那么。
故答案为:倘若迅速自我放纵,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
8.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任务形象。根据原文,“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是魏征对唐太宗最值得他高兴的做法的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魏征最高兴的是唐太宗在国家安宁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警惕,思考可能出现的危机。这表明唐太宗具有前瞻性和危机意识,这是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从原文中唐太宗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虚心纳谏、 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他主动向侍臣询问治国之道,表示他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并且对于臣子的进谏,他能够虚心接受并反思。同时,他也具有忧患意识,明白即使国家目前安宁,也需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危机。这种开明君主的态度,使得唐太宗在治国过程中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可以认为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故答案为: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2022九上·黄岛期中)现代文阅读
美在意象
叶朗
①“羡”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上美的定义。
②在《诗论》一书中,朱光潜用王国维的“境界”一词来称呼“美”的本体,境界是直觉的产物。他说:“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美是每个人独特的创造。
③“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使人产生美感。宗白华指出,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一个虚灵世界,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
④如何鉴赏“美”呢?同一个物理实在,因意象世界不同,它所包含的意蕴也不同,给人的美感也不同。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我们可以用海德格尔举的一个有名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个例子就是凡·高画的农妇的鞋。
⑤凡·高心目中的鞋的意象,并不是作为物理实在的一双鞋,也不是作为使用器具的一双鞋,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⑥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散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也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⑦这个感性的世界,在这双农鞋被扔在农舍中时并不存在,在农妇漫不经心地穿上它、脱下它时也并不存在,而只有在凡·高对它进行审美观照时,也就是当它进入凡·高的审美活动时,它才对艺术家敞开。艺术家于是看到了属于这双破旧的鞋的那个充满意蕴的世界一切细节——磨损的鞋口,鞋皮上的泥土,便都同它们的物理存在以及“有用性”脱离,而《一双鞋》只是成为昭示,即农妇的那个世界的昭示。这样,凡·高提笔作画时,并不是在画鞋,而是在画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农妇的世界。他要借绘画的形式把这个世界向每一观看这幅画的人敞开来——这不是一双作为物理存在的鞋或有使用价值的鞋,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⑧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也就是美。
(选编自《美学原理》)
9.根据提示,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0.下面材料能否作为第③段的论据?请说说你的理由。
耳熟能详的歌曲《茉莉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
11.参考文中对《一双鞋》的解读,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意象之美。(从冰雪、山峰、高原中任选一个)。
【答案】9.美的定义;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鉴赏美的方法
10.能。《茉莉花》让人想象到少女被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这与第③段,美能丰富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相符。
11.示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别以“千里”“万里”修饰,表明雪之大(范围广),雪之深(冰封了),展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表现出一个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勾画了北国严冬的壮丽雪景,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体现了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沁园春·雪;补充论据;议论文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补充论据。读懂文章内容,理解第三段的论点。分析给到的材料大意,看是否符合第三段的论点。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意象分析。学生要掌握课内文章,理解《沁园春·雪》中三个意象(冰雪、山峰、高原)。参考文中对《一双鞋》的解读 方式,在《沁园春·雪》中三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如何体现美感,体现词人情感态度即可。
9.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①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上美的定义。
③“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使人产生美感。
③这是一个虚灵世界,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
④如何鉴赏“美”呢?
故答案为:①美的定义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③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④鉴赏美的方法
10.③“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使人产生美感。这是一个虚灵世界,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茉莉花》让人想象到少女被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符合美的两个作用,能作为论据。
故答案为: 能。《茉莉花》让人想象到少女被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这与第③段,美能丰富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与价值相符。
11.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故答案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别以“千里”“万里”修饰,表明雪之大(范围广),雪之深(冰封了),展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表现出一个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勾画了北国严冬的壮丽雪景,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体现了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2023九上·成华期末)名著阅读
12.下面有关艾青诗歌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A.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这首长诗里,他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与无尽的怀念。
B.艾青在《光的赞歌》中,以“黎明”的口吻,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C.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除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D.艾青善于借意象抒发情感、阐述哲理,如哲理诗《镜子》,写镜子真实坦率,人们都喜欢它,通过镜像反观人生,饶有兴味。
13.《水浒传》中许多故事情节都寄托着“劝人警世”的思想。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传》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情节。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劝人警世”思想。
【答案】12.B;D
13.情节: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洪教头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柴进安排二人比试,林冲打败洪教头。劝人警世:示例一:(从洪教头角度)对人要谦和,不可目中无人,需知强中更有强中手,示例二:(从林冲角度)但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2.AC.正确。
B.艾青在《黎明的通知》中,以“黎明”的口吻,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D.“人们都喜欢它”错,应为“有人喜欢它,有人讨厌它”。
故答案为: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其思想的把握。名著中的许多经典情节都寄托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比如《水浒传》中许多故事情节都寄托着“劝人警世”的思想。《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告诉我们对人要谦和,不可恃才傲慢,需知强中更有强中手。情节能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
故答案为:情节: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洪教头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柴进安排二人比试,林冲打败洪教头。劝人警世:示例一:(从洪教头角度)对人要谦和,不可目中无人,需知强中更有强中手,示例二:(从林冲角度)但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精彩练习】1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葬芬;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词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等)来写景,并融情于景,实现了情与景的交融,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句句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请你任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融入自己的心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们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儿微醺。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题干要求任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融入自己的心情,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写一段月光下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月下美景,来衬托周围美好的氛围,抒发自己的情感。
故答案为: 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们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儿微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