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课堂无忧】同步优选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课堂无忧】同步优选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5 20: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新课导入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中医五行与五脏关系
中医作为中国的瑰宝,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已经正确揭示了五行和人体五脏的关系,那么先秦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
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
1.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2. 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据此知道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3.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程目录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三、《诗经》和“楚辞”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追寻先秦天文
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甲骨文中
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追寻先秦天文
《诗经》中记载
日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异常天象。夏代,我国已经很重视天象的观察。据《尚书·夏书》记载,夏代仲康时期,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羲和失职,没能及时预告日食,以致当这次日食现象出现时,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变,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追寻先秦天文
《春秋》中记载
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云雾状的小天体,有很长的尾巴,俗称扫帚星。中国古代还有孛里、妖星等几十种称谓。在周期彗星中有颗很明亮的慧星,叫“哈雷彗星”,每75年就出现一次,因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它的运行轨道而得名。实际在我国早就发现了这颗星。据《春秋》一书记载“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人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距今已有2600年,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西方对这颗彗星的记录最早是公元66年,比我国要晚670余年。
比西方要早670余年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追寻先秦历法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任务:根据课本P44页,自主归纳先秦天文发展概况,填写时间轴。
夏朝
商朝
相传有了历法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出现干支纪日
战国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追寻先秦医学
任务:根据课本P44-45页,自主归纳先秦医学发展概况,填写下表。
时期 相关代表 主要内容
远古时期    
战国    
   
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神农
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扁鹊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炙、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黄帝内经》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扁鹊
扁鹊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他曾周游列国,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名闻天下”。他用望、闻、问、切4 种诊断方法诊病,兼通内、妇、五官、小儿等各科。《扁鹊内经》9卷,可能是他的医疗经验的总结,今已亡佚。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共18卷162篇,由《素问》和《灵枢》组成。这本书托名“黄帝”,真实作者不详,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书中基本本内容约成于战国后期,到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都作了说明,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
《黄帝内经》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的含义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1899年,北京官员王懿荣得了病,派人买药后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认为这是古文字,就把药店里所有带符号的龙骨都买下来。学者经过研究,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
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其中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王懿荣
甲骨文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观察下图,结合教材,归纳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甲骨文
“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商王武丁命妻子妇好征伐宿敌羌国)
占卜今年的农业收成好坏
占卜是否要用一头牛来祭祀
占卜祭祀祖先的当天是否下雨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甲骨文
任务:尝试辨认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甲骨文的地位与价值
甲骨文
史前时期
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1.地位:
2.价值: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燕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任务:结合课本P46,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青铜器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有什么特点?
2.青铜器的原材料有哪些?
3.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
四羊方尊
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锡、铜、铅
1.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逐渐丰富。
2.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逐渐丰富。
青铜器
食器、礼器
酒器
乐器
兵器
农具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青铜器
礼器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国家权力象征。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青铜器之司母戊鼎
总重832.84千克
口长112cm
鼎高133cm
司母戊鼎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青铜器
任务:结合课本P47,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简述金文的发展?
3.金文内容包括什么?
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
商朝中晚期开始, 金文出现。西周时期,金文数量明显增加。
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何尊及铭文拓片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青铜器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
  ——利簋铭文
西周利簋
西周的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一说499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一件。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三星堆遗址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三星堆遗址
玉璋是我国古代察记用的礼器。这件玉璋与我国夏商时期其他地区玉璋的形制大体一致。
表明三星堆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三星堆玉璋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三、《诗经》和“楚辞”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1.形成
2.构成
3.主要 内容
4.地位
任务:结合课本P48,填写《诗经》知识点
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诗经》。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助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社会战乱不休,表现出秦国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英勇杀敌。
材料研读: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阅读上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1.形成
2.代表人物
3.代表作品
任务:结合课本P48,填写“楚辞”知识点
战国时期,楚国一些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屈原、宋玉
《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学史崇德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堂小结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夏商周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堂练习
1.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哪本书( )
A.《春秋》 B.《诗经》
C.《论语》 D.《黄帝内经》
2.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他指( )
A.李时珍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堂练习
3.有学者说,在商周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该学者意在强调( )
A.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多 B.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C.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 D.青铜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4.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孟子》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