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3 古诗词三首
目录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
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一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三
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四
学习任务一
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课前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
助学资料
主要作品:《过故人庄》《春晓》《夜归鹿门歌》等。
孟浩然(689年—740年)
生平介绍: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因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而漫游吴越。临近黄昏,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看到行人各自归家,而漂泊他乡的诗人不免又增添了新的愁绪,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 句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古诗认真读两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品读鉴赏
默读古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
住宿,留宿。
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泊
停船靠岸。
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
诗人自己。
傍晚。
旷
空阔。
天幕低垂,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我新添了乡愁。
诗意速递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近。
诗意速递
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愁
“客”。诗人身处异乡,所以把自己说成是客。
思乡之愁
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只好向谁诉说呢?
月亮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描写诗人停宿江边见到的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孤独。
“旷”与“低”相互对照,营造一种萧瑟低沉的氛围;“江清”与“月近”相互映衬,表面是说月与人离得近,给人以慰藉,其实这是错觉,反而衬托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板书设计
这首诗描写傍晚时分诗人在江中小洲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的孤独愁苦之情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概括主旨
学习任务二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轼
shì
①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饮醉酒后写下的作品。
读一读
/
/
/
/
/
/
①
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翻墨:打翻黑墨水,形容很黑。
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③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①
②
③
品读诗文
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品读诗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比喻
比喻
雨势猛,雨点大。
品读诗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品读诗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②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平静。
①
②
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品读诗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有何表达效果?
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品读诗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品读诗文
品读诗文
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同桌之间试着说一说。
品读诗文
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间就变了脸。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滚滚而来,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大雨便倾盆而下。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又把云雨吹散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在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像天空那样广阔。
品读诗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骤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朗读前三句时可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的感觉,最后一句语速可放缓,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主旨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风吹乌云图
雨过湖净图
◎黑云翻墨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
◎白雨跳珠图
白雨跳珠乱入船: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风吹乌云图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
◎雨过湖净图
望湖楼下水如天: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背诵全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学习任务三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hán
xiàn
初读感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牌名
题目
夜行: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品读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指横斜的树枝。
词意: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穿过,惊动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徐徐吹来,在半夜送来几声蝉鸣。
上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丰收的年景。年,年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稻花香
蛙声
蝉鸣
惊鹊
别枝
说丰年
明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皎洁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一声声蛙声,多么美好的乡村月夜啊!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正当诗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等他猛抬头,看到了什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词意:天空中轻云飘浮,只显出几颗星星,山前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下阕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词意: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那个茅店哪里去了?转过溪边石桥,(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用茅草盖的旅社。
同“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忽见”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惊喜
陆游写的哪句诗,表达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词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通过描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上阕
下阕
明月 惊鹊(视觉)
鸣蝉 蛙声(听觉)
稻花香(嗅觉)
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天气突变)
旧时茅店,溪桥忽见(惊喜)
丰收喜悦
热爱乡村
概括主题
这首词勾画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盛夏月夜图,抒发了词人眼见丰收在望的喜悦和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学习任务四
指导背诵、延伸阅读
背诵古诗
指导背诵三首古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