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10.竹节人
目录
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二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一
走近草原、感受美景
三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四
学习任务一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竹节人吗?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竹节人的陪伴下度过的,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今天,我们走进《竹节人》,感受他们童年的快乐吧!
范锡林
生平介绍:笔名雪凌。江苏无锡人。其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
主要作品:中篇传奇集《鱼肠剑之谜》,中篇小说集《秘道》,散文《幼年的故事》等。
助学资料
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其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和《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豪侠。
窦尔敦
学习任务二
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有车去把人货载(zài),
要木就得把树栽(zāi),
做衣要请裁(cái)缝来。
识字方法
一、儿歌巧记“载、栽、裁”
沮
二、加一加识字法
棍
木
昆
蹲
足
尊
氵
且
趴
裁
筹
三、猜字谜
1.八个脚。
2.栽树的走了穿衣的来。
3.寿星头上栽竹子。
——
——
——
颓然
橡皮
裁纸
凛冽
疙瘩
木棍
筹码
老雕
跺脚
沮丧
抽屉
趴下
围栅栏
溜走
(sāng)丧事 治丧
(sàng)丧失 垂头丧气
多音字
丧
辨析
表示“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时,读一声;表示“丢掉,失去”时,读四声。
例句
奶奶的丧事办完一个多月了,爸爸的精气神还没恢复,总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剑拔弩张 咋咋呼呼 虎视眈眈 鏖战犹酣
nǔ
chóu
lǐn
zhā
dān
áo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学习字词
别出心裁
(1)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比喻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
(2)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
解词义
前功尽弃
风靡
(3)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 )
威风凛凛
(5)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
(6)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 )
别出心裁
虎视眈眈
(4)形容书法笔力。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
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 )
剑拔弩张
疙
瘩
棍
裁
筹
橡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
(疙瘩)
书写指导
凛
雕
(雕刻)
跺
颓
沮
丧
趴
(颓然)
(丧气)
(沮丧)
(趴着)
(跺脚)
屉
(抽屉)
duò
足字旁的最后一提和“朵”的横画、撇画,要互相穿插,字才显得紧凑。
tuí
左半部分“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避让右半部分的“页”。
cái
左下角是“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变为点。
学习任务三
感受玩竹节人的乐趣
根据课文学习提示中的三个阅读任务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竹节人的玩法
竹节人和老师之间的趣事
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品读课文
课文导读中提到的三个任务是什么?
写竹节人如何制作,教会别人怎么玩竹节人。
体会玩竹节人的乐趣。
讲一讲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为了完成任务一,你会怎么读课文呢?
品读课文
任务一阅读目的: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个玩具。
与阅读任务没有关系的段落可以不读。
与阅读任务有关系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
重点关注3~7自然段,写玩具制作指南。
还需要关注8、9两个自然段,写了竹节人怎么玩。
品读课文
细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制作竹节人需要的材料和做法。
品读课文
写玩具制作指南要注意写清楚:
制作竹节人要准备什么材料,分为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怎么操作,制作过程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①
②
③
品读课文
步骤:
竹节人制作指南
品读课文
材料:毛笔杆 纳鞋底的线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先将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脑袋和身躯,并在上面钻一对小眼。
再锯八截短的当四肢。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品读课文
细读课文8、9两个自然段,说说竹节人怎么玩,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
品读课文
8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9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健美小伙子
壮士模样
威武形象
叉腿张胳膊
威风凛凛
脖子老粗
浑身疙瘩肉
品读课文
文中哪些部分集中描写了斗竹节人的情景和乐趣呢?请仔细说一说。
品读课文
任务二阅读目的: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8—19自然段:正面描写
20—23自然段:侧面描写
品读课文
正面描写
用心装饰竹节人
斗竹节人时有趣、快乐、投入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齐天小圣
品读课文
正面描写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金钩大王
品读课文
窦尔敦:清代小说《施公案全卷》、京剧《盗御马》中的豪侠。
窦尔敦
品读课文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为下面这两个竹节人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品读课文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_________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拟人
品读课文
表达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排比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竹节人打斗的精彩场面,句式工整,有气势。
拟声词
渲染了斗竹节人场面的热烈气氛。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一系列词语把同学们观看斗竹节人的热切和投入写得十分生动。
品读课文
侧面描写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上课也依然意兴不减。
品读课文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竹节人被没收后“我”沮丧透顶、希望找回竹节人。
默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试着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品读课文
任务三阅读目的:
讲讲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起 因
品读课文
竹节人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即使上课了也要偷偷地玩,也体现出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品读课文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品读课文
经 过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通过对老师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老师对竹节人的喜爱。
品读课文
结 果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试着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品读课文
因为我们发现了老师也很爱玩竹节人,说明老师也是“我们”的同路人,所以对老师没收竹节人的怨恨和找不到竹节人的沮丧立刻就消失了,由此也表现了童心的纯真与美好。
品读课文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也自己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我们”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传统游戏的巨大吸引力。
板书设计
竹节人
迷上斗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竹节人带
来的乐趣
玩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玩竹节人
传统玩具趣味多
威风凛凛 没头没脑 呆头呆脑 歪歪斜斜
得意扬扬 虎视眈眈 怒气冲冲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相视一笑
关于神态的词语
拓展延伸
滚铁环
那天活动课,老师给我们拿来了“滚铁环”的器材——铁环、铁钩。大家看到器材拿来了,一窝蜂似的朝那里涌去,争先恐后地抢着。我好不容易抢到了器材,挤出人群,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我右手握住铁钩,左手将铁环放在地上向前一滚。铁环还没等我把它钩住,就像个懒虫似的扭了几下便倒在地上了。
拓展延伸
看来是力气用得太小,我暗自思忖。这回我把铁环使劲儿向前一推,它立刻快速向前滚去,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铁环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我再次滚动铁环,这次铁钩总算能跟上铁环了,可是我没跑几步,只听“砰”的一声,我的铁环跟另一个同学的撞在一块儿了,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唉,这么难侍候的家伙不玩也罢。
同学们,看来,要想征服手中的玩具,就得对它的习性了如指掌,和它默契配合,还必须和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