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2: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教学设计
主题 《桂花雨》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形声字构字规律、结合图片和已有经验认识“箩、杭”等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读准字音、抓住关键词“姿态”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词句段运用(二)感受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表格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发展语言能力。
【评价任务】 1.能通过形声字构字规律、结合图片和已有经验认识“箩、杭”等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指向目标1) 2.能通过读准字音、抓住关键词“姿态”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词句段运用(二)感受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指向目标2) 3.能通过表格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指向目标3)
【学习内容】 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本课通过对白鹭诗意地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并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发现事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之间的关联。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不要硬性灌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概念,也不要让学生区分某篇文章是“借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词语的学习上,学生已经认识形声字构字规律、借助拼音,已有经验自主拼读识字,并形成了基本的自主识字能力。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字形结构,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教师可以重点指导,指导难写字。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课前演三分,漫溯故乡,初识桂花1.介绍桂花 2.评价内容1.出示ppt 2.引导评价内容认真倾听评价内容活动意图说明:了解桂花,为理解课文打基础。环节二:复习导入,板书课题1.回顾前两课 2.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1.导入新课: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行至山水,偶遇纤纤白鹭;闲坐小园,品尝美味花生。说起桂花,你了解多少呢? 预设:桂花在南方比较常见,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放,香气很浓郁。桂花采摘下来还可以制作成桂花茶,还可以做成糕点。桂花被很多城市作为市花,很受人们欢迎。 2.板书课题:桂花雨,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能回忆两课内容,读准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介绍桂花,了解作者,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并帮助其理解课文,感受真情。环节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指向目标1 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认字 (1)在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学生组内交流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学习多音字,了解读音 3.学习写字 了解生字特点并书写1.教师引导读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认字。 (1)在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桂花 木兰花 箩筐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杭州 茶叶 (2)学生组内交流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箩:是指用竹子编的一种盛粮食等的用具,所以是竹字头。 ②杭:可结合“杭州”一词识记。 (4)学习多音字。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盛”有两个读音shèng和chéng,在课文中读shèng,还可以组词“盛大”,读chéng时,可以组词“盛饭、盛满”。 教师出示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请学生选择读音。 ①今天这里要开一场盛( )大的宴会。 ②他帮着食堂阿姨给我们盛( )饭。 预设:①shèng ②chéng 3. 学习词句段第二部分 1.提出要求: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哪位同学课前通过查资料,了解了“开辟”的意思了? 开辟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预设:“开辟”是动词,意思有三个,一是打开通路,二是开拓扩展,三是开创、创立。 教师点拨: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地本是慌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的,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垦”的意思。 第二个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创、建立”的意思。 (2)哪位同学来说说“姿态”的意思?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预设:“姿态”是名词,有姿势和态度、气度两个意思。 师生按刚才的方法交流第二组例句:“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3)教师利用句子指导学生了解“温和”在形容气候和形容性格时分别表示“气候不冷不热”和“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的意思。 温和 (形容气候)家乡的气候很温和。 (形容性格)姐姐的脾气很温和,性格很好。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或什么季节气候比较温和? 预设: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谁让你感受到性格比较温和。 预设:大熊猫的性情温和,小朋友们都喜欢它。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上面三组句子的规律和特点。 预设: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 点拨: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语境”,把握好了语境,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小结:看来中国语言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啊。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学好语言文字。 2.拓展交流。 引导:许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比如“简单”。 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试着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简单”。 (形容事情)这件事能做到这个程度,真不简单。 (形容头脑)弟弟很简单,从不说谎。 点拨:第一句中的“简单”是“平凡”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简单”是“不复杂,头绪少”的意思。 3.学习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①箩:注意和“萝卜”的“萝”进行区分,不要写成草字头;中间部分“四”的竖折弯要写成竖。 ②糕:注意左半部分“米”末笔捺改点。 ③浸:右半部分上面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右半部分中间“乛”写得稍宽,能盖住下面的“又”。 ④捡:注意右半部分中间有一横,不要漏掉。 学生再次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能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句子 能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能读准多音字 能选择正确读音 能正确书写会写字活动意图说明:解决字词问题,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读好课文。环节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指向目标2 3)1.再读课文,说说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 2. 想一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再读课文,利用学习单,梳理一下文章脉络。 (1)学生小组合作 (2)学生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单,交流想法 1.要求:再读课文,说说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 2.想一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再读课文,利用学习单,梳理一下文章脉络。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每位同学都要发言,并能有理有据地说明观点;讨论结束后组长将本组同学的见解汇总到学习单上。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展示学习单,交流想法。 预设1:作者小时候在故乡,喜欢的就是桂花,还喜欢桂花的香气。在文中照应的段落是1、2自然段。 预设2:地点还是在故乡,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在文中对应的段落是3-6自然段。 预设3:这个时候作者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杭州,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对应的段落是7-8自然段。能说说初读课文的感受 能用学习单,梳理文章脉络 能在小组中表达观点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文中作者写到美好回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桂花给作者童年时期带来的快乐,为体会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环节五:质疑问题,引发思考(指向目标2)自读课文第7、8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疑问。自读课文第7、8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疑问。 预设1: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教师引导思考:这里指的是哪里?没错就是杭州的满觉陇,这里满山都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为什么母亲觉得比不上院子里的桂花香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设2: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作者为什么忘不了家乡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雨?能准确说出疑问活动意图说明:要鼓励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的兴趣。环节六:课堂总结,作业设计(指向目标2)学生总结课文,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小结: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是什么让“我”和母亲久久不能忘怀?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2.课后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想一想我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能准确说出课文内容活动意图说明:巩固学习内容,为之后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忆桂花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在语境中把字词补充完整。
星期天,我背一luó( )gāo bǐng( )来到外pó( ),看到她家里lán( )花都开了,整个院子chén jìn( )在浓郁的香气里。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新鲜:①没有变质;②没有枯萎;③(空气)经常流通,不污浊;
④少见的;罕见的。
(1)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
(2)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
(3)市场上有许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
(4)当时的电视机对于农村人来说十分新鲜。( )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桂花使“我”回忆起八月台风季节,母亲总担心台风会吹落桂花;桂花盛开时,香飘四溢;“我”抱着桂花树摇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 )
(2)母亲之所以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香味特别浓郁。( )
(3)本文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以及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等事情。(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教学设计
主题 《桂花雨》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表达能力。 2.通过借助相关语句和“阅读链接”,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提高语言能力。 3.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内容,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向目标1) 2.能借助相关语句和“阅读链接”,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指向目标2) 3.能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内容,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方法(指向目标3)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已经认识了2个汉字,正确书写了10个生字,书写4个词语,第二课时将通过重点指导,让学生巩固识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一课时通过表格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第二课时将通过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并通过“阅读链接”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整本书兴趣。通过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带动阅读引入整书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了解课文抒发感情的方法,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借助具体事物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走进“桂花雨”(指向目标2)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很多美好回忆。读第7、8自然段时,同学们产生了一些疑问,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走进那场缤纷的桂花雨。 能回忆上节课内容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本节课深入感受作者感情做好铺垫。环节二:借助具体语句,体会情感(指向目标1 2)1.默读课文,勾画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学生小组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情感 2.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快乐 (2)看课本插图想象摇桂花的画面,小组内表演摇桂花的情景 (3)读描写“摇花乐”的文字。 (4)思考: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1.品词析句,领悟“桂花香” 默读课文,先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第2自然段“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预设:作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迷人的香气。 朗读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时,要读出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2)第4自然段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预设:“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浸”字写出了家乡的桂盛开时香气浓郁,四面八方无处不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提问:“香飘十里”,想象一下香气都飘到了哪里? 指导:桂花的香气飘满整个村子,还可能飘得更远,因此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已沁入小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心中。 朗读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香飘十里”“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时,要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感受桂花香气的悠远和浓郁,读出沉醉和向往。(课件播放音频) 教师过渡:这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限制,既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还把这浓浓的香气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作者用一个“浸”字把这桂花的香气写得看得见摸得着,对桂花的怀念之情也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了。可见作者琦君对这桂花的喜爱之情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想象画面,感受“摇花乐” (1)第5自然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从“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朗读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时,注意摇花前和摇花时作者的情感变化,想象摇花前作者的心情如何,跟母亲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试着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语速稍快;读摇桂花的情景时,边读边想象作者日盼夜盼,终于把摇桂花这一刻盼来了的心情以及人们摇桂花时的场景。 (2)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想象摇桂花的画面,小组内表演摇桂花的情景。 学生小组内表演,师生合作表演。 (3)教师小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早已不是那个摇桂花的小孩子了,多年后这些画面作者都不曾忘记,已经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中。让我们再来读读描写“摇花乐”的文字吧。 (4)第6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从“加在茶叶里泡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可以感受到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提问: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预设1:从第3自然段的“桂花一开”,第4自然段的“桂花盛开”,第6自然段的“摇落以后”和“过年时”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预设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还有大人孩子一起摇桂花的情景,这些都可以说明“浸在桂花香”里的不仅是作者一家,而是“整个村子”。 朗读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时,要放慢语速,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桂花香无处不在的情形。 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桂花香无时无处不在的情形。 能画出相关语句并小组交流 能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赞美 能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向往 能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画面 能依据课文表演场景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能有感情朗读的6自然段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采用读、想、演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揺花乐的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环节三:结合相关资料,体会“思乡情”,总结借助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指向目标2 3)1.思考: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是为什么呢? 2.思考: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3.概括文章主题 4.学习交流平台 (1)第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并思考这些课文分别借助哪些具体的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梳理方法,完成学习单,小组交流1.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是为什么呢?结合“阅读链接”,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补充资料: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指导:后来作者和母亲搬到杭州之后,作者也经常到满觉陇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早在1985年“满陇桂雨”就被评为西湖十景之一。这座小山上,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达200多年。桂花盛开,香满空山,但这些都抵不过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预设: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指导: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2.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预设: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教师相机板书(思乡情) 追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预设:以回忆“桂花雨”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这一件又一件美好的回忆,一个又一个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的。现在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时,眼前又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我想你可能看到了一位满眼都是乡愁的老人,时时回忆着自己的故乡,用颤抖的手记录下来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3.主题概括。 4.学习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复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并思考这些课文分别借助哪些具体的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1:《白鹭》借助描写白鹭之美,表达喜爱之情;《落花生》是借助花生的特点表达人生感悟。 预设2:《桂花雨》是借助与桂花有关事情,抒发思乡之情;《珍珠鸟》借助珍珠鸟从害怕我到亲近我的过程、表达“信赖,往往创造美好境界”的感悟和体验。 预设3:这四篇课文中的具体事物都与自然界的花和鸟有关。 (2)梳理方法,完成学习单 ①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梳理文章的内容。 ②全班交流学习单。 小结: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从多角度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这几篇课文的共性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我们可以尝试在习作和小练笔中运用这种借物抒情的方法。 你能说说对实际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受吗? 预设1:从树叶飘落的现象我会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的感受。 预设2:我从腊月里怒放的梅花,产生对腊梅不惧严寒和困难的敬佩。能通过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关键句含义 能有感情朗读7、8自然段 能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能了解文章主题 能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事物抒发感情方法 能完成学习单并在小组交流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课后资料链接和交流平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思乡感情的表达方法
环节四:巩固练习,作业设计1.完成课堂演练 2.思考课后练习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能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兴奋、欢乐 借助桂花抒发感情 忆桂花——思乡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1.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句中的“浸”字说明( )
A.桂花香味浓郁。 B.气候潮湿,有被浸泡的感觉。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句中的“又”字说明( )
A.“我”不止一次想起故乡。 B.“我”第二次想到故乡。
2.课外阅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 ) 炫耀——( ) 调和——( )
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只要……就……
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