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群“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名称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2.下列是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时间轴,该时间轴表达的历史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近代化探索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上述内容出自(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______、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
A.加速 B.落实 C.增强 D.充实
5.下列人物选项与搜索结果相匹配的是( )
A.彭德怀 B.聂荣臻 C.刘少奇 D.叶剑英
6.假如你回到了1993年,成为国企中的一员,最可能会经历( )
A.职工吃企业“大锅饭” B.收入按平均主义分配
C.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D.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
7.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下图组织的成员。该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8.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C.1980年,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9.中国共产党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决定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课堂上同学们展开积极讨论,他们讨论的内容是( )
A.“三步走”战略部署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这体现了党中央( )
A.注重增进民生福祉 B.推动经济科学发展
C.推行全面从严治党 D.提出了新发展理念
12.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的“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一子目后,整理编辑如下思维导图。将正确选项填入“▲”处( )
A.一带一路 B.全国脱贫攻坚战
C.人类命运共同体 D.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13.某历史学习小组整理出下列材料,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 B.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增强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从基础建设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14.下列人物与“两弹一星”和漫步太空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5.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是( )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延安精神 D.抗疫精神
二、材料题
16.某班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说历史】
解说词一: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解说词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______精神。
(1)解说词一所提到的史事是什么?将解说词二补充完整。
【任务二图说历史】
A雷锋(1940—1962)B焦裕禄(1922—1964)C王进喜(1923—1970)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请将以下赞誉,填在对应的字母位置上。
①“党的好干部”②“铁人”③“解放军好战士”
A:B:C:(写出序号即可)
【任务三梳理历史】
学习笔记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5个自治区。该政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学习笔记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学习笔记一的样式,完成学习笔记二。
1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选自《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为了解决材料一中提到的“一辆汽车……都不能造”的问题,我国实行了什么计划?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材料二中什么成就?请你找出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成就。(一项即可)
材料三:
(3)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什么历史大事?这一史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8.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张老师以“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为主题组织班会,下面是各小组负责的资料,请你参与整理。
【新起点——梦的开始】
(1)图中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新征程——梦的前进】
年份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2017年 109331.7 13432.4
2021年 147013.4 18930.9
(2)图表中数值增长得益于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右图对应上述格局中的什么部分?
【新建设——梦的追逐】
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选自《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3)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内容实现了我国第几个百年奋斗目标?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某历史兴趣小组针对此内容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帮忙完成。
【任务一整理表格】
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①”的方针。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10月,第26届②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将表格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任务二分析材料】
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选自《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任务三论证观点】
(3)中国特色大国的外交之路,助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请你从以上的外交成就中任选两件史事,论证“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新篇章”。(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群‘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B项正确;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除A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46年第一次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排除C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由第二炮兵部队发展而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四大军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可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因此时间轴表达的历史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A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排除B项;题干所示事件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近代化探索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我国开始大规模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B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没有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排除A项;《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的,排除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签订的,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克服1959至1961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我国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D项正确;加速、落实、增强都不是八字方针的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才是八字方针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因此,人物选项与搜索结果相匹配的是刘少奇,C项正确;彭德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和“四人帮”的诬陷和残酷迫害,多次被游斗。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2月,在中央军委和中央政治局碰头会议上,与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同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的斗争。后被江青等诬陷为“二月逆流”成员,遭到迫害和打击。但是不是最大的冤案,排除B项;1976年10月党和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叶剑英同志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根据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也挽救了我们的军队,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据题干“假如你回到了1993年,成为国企中的一员”和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C项正确;职工吃企业“大锅饭”说法错误,1993年我国已经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是按劳分配,排除A项;收入按平均主义分配说法错误,1984年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的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排除B项;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说法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993年我国已经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和图片英文单词首字母‘WTO’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2001年12月,在经过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D项正确;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B项;二十国集团(Groupof20,G20),是由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中国是初创国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据题干“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可知,“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基于“文化大革命”的史实对该事件造成的影响做出的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BCD项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在这次大会以后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的是邓小平理论。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A项不合题意,排除A项;在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了党章。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项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据题干图片信息“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可知,讨论的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项正确;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五位一体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斗争,坚定不移‘打虎’‘猎狐’‘拍蝇’,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从严治党,C项正确;注重改善民生福祉与材料“打虎”“拍蝇”“猎狐”不符,排除A项;推动经济科学发展与材料内容“加强反腐败斗争”不符,排除B项;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与材料内容“加强反腐败斗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思维导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信息,结合所学,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可知“▲”处应填入一带一路,A项正确;题干思维导图中“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注重对外开放,“全国脱贫攻坚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都属于国内建设,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无直接关系,排除BD项;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与题干“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13.答案:B
解析:据题干图片资料“坦克方队、辽宁舰、歼-20战机、核导弹方队”可知,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增强,B项正确;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题意不符,题干图片是军事领域反映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图片,排除A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一个目标”,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题意中反映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不符,排除C项;从基础建设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题意不符,题干图片没有反映国家基础建设成就,反映的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两弹一星”和“漫步太空有关”和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因此,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因此,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含有②③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抗击疫情”“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可知,这一精神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铸就而成的伟大的抗疫精神,D项正确;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等,排除A项;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排除B项;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1)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补充:抗美援朝精神
(2)A:③;B:①;C:②
(3)学习笔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海协会、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解析:(1)史事:根据解说词一“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提到的史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补充:根据解说词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因此,解说词二补充是:抗美援朝精神
(2)根据任务二图片信息,根据所学可知,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因此,A填:③;根据所学可知,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因此,B填:①;根据所学可知,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因此,C填:②
(3)学习笔记:根据任务三,“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胡锦涛会见连战”,结合材料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学习笔记记录: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海协会、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习近平同马英九会晤,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7.答案:(1)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举一项即可)
(3)事件:三大改造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1)计划: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结合所学,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因此,为了解决材料一中提到的“一辆汽车……都不能造”的问题,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成就: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10月,全长近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因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材料二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成就:根据图示信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举一项即可)
(3)事件:根据材料三图示信息“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因此,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历史大事是:三大改造。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答案:(1)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2)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部分:经济特区
(3)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解析:(1)决定:根据图片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图中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实行改革开放
(2)制度:根据所学可知,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图表中数值增长得益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部分:根据图片信息“现在的深圳”,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因此,右图对应格局中的部分是:经济特区。
(3)目标: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9.答案:(1)补充:①“求同存异”;②联合国大会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观点: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新篇章。
论述: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10月,第26届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1)补充: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因此,①填:“求同存异”;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②填:联合国大会
(2)原因:根据材料“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所学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论述:根据题干要求,从以上的外交成就中任选两件史事,论证“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新篇章”。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和影响,围绕“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新篇章”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10月,第26届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