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8年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介石)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材料中这一情形说明了( )
A.国共对立局面的形成 B.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解放军发起战略反攻 D.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2.同学们开展探究学习时,研读了下列材料,由此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人民而言,它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C.西藏和平解放 D.西藏自治区的设立
4.下图是《人民日报》于2019年9月27日刊登的一篇报道,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铁人精神”指的是( )
A.艰苦创业精神 B.清正廉洁精神 C.乐于助人精神 D.崇尚科学精神
5.某同学收集到下面一组图片,据此可以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6.下图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同志是( )
A.“两弹元勋” B.党的好干部
C.解放军好战士 D.“杂交水稻之父”
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颁布实施
8.“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9.某同学整理了一节历史课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推断,他本节课学习的课题是( )
陆、海、空军的建设 导弹部队的发展 新时代强军之路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改革开放
10.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
B.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C.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1.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B.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
C.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 D.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12.在设计“新中国科技成就”板报时,下列标题可以写入“20世纪70年代”版块的是(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
1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习近平
14.阅读下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是( )
时间 会议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丰富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理论创新
C.坚持胸怀天下 D.坚持统一战线
15.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这反映了加入世贸组织( )
A.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 B.加速了经济体制改革
C.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二、材料题
16.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着不断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版块一:——农民阶级之抗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多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版块二:——资产阶级之革新
版块三:——青年学生之呼声
(1)版块一中图片材料反映的是哪一运动?写出版块一中文字材料所反映的运动的口号及意义。
(2)分别写出与版块二中人物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各答出一点即可)
(3)版块三的两次运动中,学生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从中感受到学生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17.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兴国、富国、强国的发展历程。同学们以“新中国的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识读年代尺】
(1)结合年代尺的结构形式,把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解读老照片】
图1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和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2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2)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介绍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标注事件名称,写出事件发生时间和影响)
【研读历史文献】
材料:1954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激情满怀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对新中国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了哪些成就?
【分析图表数据】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2017年 109331.7 13432.4
2021年 147013.4 18930.9
(4)概述上表中农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5)从新中国取得的上述成就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8.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出东方】
材料: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
——摘自《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1)材料中的“大会”是指哪个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开辟道路】
(2)图1、图2反映了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合作共赢】
(3)请你从下面事件中任选两例,论证“合作实现共赢”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1926—1927年北伐战争 1931—1945年抗日战争 1950—1953年抗美援朝 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 1955年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介石)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和所学可知,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至11月,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东北全境,D项正确;1948年国共两党正在内战,而不是对立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1936年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排除B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巩固新中国;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实施是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巩固新生政权,这两项内容都体现了对新中国的巩固,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要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事件相关,如开国大典等,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时期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的一系列建设活动,与材料中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内容不相符,排除C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发展道路,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项B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和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项正确;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与祖国大陆统一无关,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与祖国大陆统一无关,排除B项;1965年西藏自治区设立,与祖国大陆统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A项正确;清正廉洁精神表现在焦裕禄的事迹上,排除B项;雷锋的事迹突出了乐于助人精神,排除C项;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突出了崇尚科学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组图片与我国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关,简称“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B项正确;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在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之后,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他被赞誉为解放军的好战士,C项正确;“两弹元勋”是指邓稼先,排除A项;党的好干部是焦裕禄,排除B项;“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认识,属于历史观点,A项正确;“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颁布实施”,这些都是简单的陈述史实,不属于历史观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方法,排除A项;“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排除B项;“三步走”战略是中共十三大的内容,不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而确立的奋斗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陆、海、空军不断发展,导弹部队实现突破,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国防建设,未涉及民族团结,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国防建设,与祖国统一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国防建设,未体现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排除B项;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故选D;ABC只是表述了示意图中一部分主题,不能全面概括,排除。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B项正确;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项正确;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排除A项;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排除C项;习近平是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创新不同的思想理论。在这些理论指导下,中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全面社会主义探索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是坚持理论创新,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涉及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坚持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2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这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参加经济全球化的途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D项正确;一国两制的智慧有利于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的思路,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6.答案:(1)运动名称:太平天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梁启超: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思想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同盟会,发表三民主义,成立中华民国等。
(3)“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意思接近即可)一二·九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救亡(意思接近即可)优秀品质: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等等。
解析:(1)运动:由图片材料《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可知,此为太平天国运动;
口号及意义:由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和所学知识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2)根据图片材料梁启超和孙中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梁启超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有: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思想等。
与孙中山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有:领导辛亥革命,成立同盟会,发表三民主义,成立中华民国等。
(3)时代呼声:根据图片材料“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废除卖国的“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一二·九运动中,学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优秀品质:(此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的口号中都强烈体现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
勇于担当的精神:学生们不仅在口头上表达爱国情感,更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情感,他们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强权,勇于担当;
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一二 九运动,学生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爱国抗日活动;
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精神:“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奋力反抗,英勇斗争,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17.答案:(1)①三大改造;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图1:事件名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1957年;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图2:事件名称: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变化: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提高;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
解析:(1)填空:①:根据年代尺中“1956年底”“基本完成”和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②:根据年代尺中“1978.1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根据年代尺中“中共十九大”和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图1:事件:根据图1“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和鞍山大型轧钢”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图2:事件:根据图2“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变化:根据图表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2021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提高。
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可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创新、深化改革、继续发展经济等角度作答,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18.答案:(1)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变化:由城市转向农村。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
(3)选择事件:任选其中两例即可。
论述:1926—1927年,北伐战争: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两党在合作基础上决定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取得成功,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31—1945年,抗日战争: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新中国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土地,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955年,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合作可以实现共赢。
解析:(1)会议:根据材料“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可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意义: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变化:根据图1中的井冈山会师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可知,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道路:结合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扩大的意义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贺龙、刘志丹、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所以,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3)根据题目要求,从题干中任选符合“合作实现共赢”的事件,然后分别结合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万隆会议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和影响加以论述,如1926—1927年,北伐战争: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两党在合作基础上决定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取得成功,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31—1945年,抗日战争: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新中国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土地,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55年,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所述,合作可以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