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6: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将 进 酒
知人论世
文体知识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 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 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 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 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 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大量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 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 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背景知识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被任命
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天宝三载(744),李白被排挤出京,
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 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其被唐玄宗“赐金放 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 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 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诗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 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 进 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②,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③,朝如青丝暮成雪④。 人生得意须尽欢⑤,莫使金樽空对月⑥。
天生我材必有用⑦,千金散尽还复来⑧。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⑨。
了解大意
岑夫子⑩,丹丘生⑩,将进酒,杯莫停⑩。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⑩。
钟鼓馔玉不足贵⑤,但愿长醉不愿醒⑩。 古来圣贤皆寂寞⑩,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⑩,斗酒十千恣欢谑⑩。 主人何为言少钱0,径须沽取对君酌②。
五花马②、千金裘3,呼儿将出换美酒④,与尔同销万古愁5。
空高年百费肺圆儒陋 不构


[注] ①将(qiāng)进酒:请饮酒。汉乐府古题,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
曲调。《乐府诗集》卷十六引《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九曰《将进酒》。”《敦煌诗集残卷》三个手抄本中此诗均题作“惜鳟 空”。《文苑英华》卷三三六中题作“惜空鳟酒”。将,请。②君不见: 乐府诗常用作提醒人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 故称。③高堂:高大的厅堂。一说指父母,不合诗意。一作“床头”。 ④青丝:形容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⑤得 意:有兴致。⑥樽:酒杯。一作“鳟”。⑦“天生”句:一作“天生我 材必有开”,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一作“天生吾徒有俊才 ”。
⑧千金:一作“黄金”。⑨“会须”句:《世说新语 ·文学》注引《郑玄
别传》载:袁绍为郑玄饯行,三百余人向玄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饮 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会须,应当。⑩岑夫子:岑勋, 南阳人,李白好友。 丹丘生:元丹丘,当时隐士,李白好友。 杯 莫 停:一作“君莫停”。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代指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像玉一样珍美的食品。馔,吃喝。玉,像 玉一样美好。此句一作“钟鼓玉帛岂足贵”,一作“钟精玉席岂足贵”。
6不愿:一作“不用”,一作“不复”。寂寞:不为世所用,默默无
闻。一作“死尽”。陈王:曹植,因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死后 谥“思”,世称陈王或陈思王。宴:举行宴会。平乐(lè):宫观名,汉 明 帝所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附近,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曹 植
《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李善注:“平乐,观名。”
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而贵。恣欢谑(xuè):尽情地欢乐 戏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0何为:为什么。言少钱:一作 “言钱少”。
径须沽取:毫不犹豫地买酒。径须,直须、应当。径,即,就。须,应
当。沽,同“酤”,买或卖,这里指买。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此句一作“且须沽酒共君酌”。 五花马:谓马之毛色作五色花纹者,极 言马的名贵。一说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上层社会讲究马的装饰,常将马 鬃剪成花瓣形,剪成五瓣的称五花马。见《图画见闻志》。3千金裘:珍贵 的皮衣。《史记 ·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值)千金,天 下无双。” “呼儿”句:《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 家贫,曾用鹣霜裘换酒。将,拿。尔:你。
名家点评
宋代严羽:“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 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李太白诗集》)
明代杨慎:“太白狂歌,实中玄理,非故为狂语者。”(《唐诗广 选》引)
明代徐增:“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而庵说 唐诗》)
日本近藤元粹:“一起奇想,亦自天外来。”(《李太白诗醇》)
体会诗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空 / 对 月 。 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
△ △
/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 有
△ △
/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 △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
△ △
销/万古/愁。

一课时:艺术奇想天外,
情感豪放千古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和艺术特点。
学习目标
《将进酒》一诗以其铿锵有力的韵律和酣畅淋漓的情感,一直备受
诵读者的青睐,几乎每一台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比赛,都有《将进酒》的 登台。现在年级要举行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本班选用《将进酒》参赛, 为了使诵读效果更好,需要对这首诗进行全面了解,准确把握这首诗的 艺术特点和情感特点。
情境任务 把握艺术、情感,备战诵读比赛

活动一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探究“酒”中情感
1.诵读诗歌需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首先有角色形象意识,带着角色 意识去诵读,融入其中。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将进酒》中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案 ①一个乐观、自信者。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
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 人的价值宣言。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显露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 不遇而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千金散尽还复来”又是一个带有 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驱使,足令一切凡夫俗
子咋舌。
②一个豪爽狂放者。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
甘休。唐代宴会上一般不用整羊整牛,诗人这样写,意在显示豪壮的气 概。“三百杯”也是竭力夸张饮酒之多,展示筵宴中的痛快气氛。这是 李白独有的豪迈风格。“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呼儿”“与尔”,口 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诗人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 须知诗人不过是被朋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颐指气使,提 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
③一个怀才不遇者。“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
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满纸 不
平之气,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
够本承源复海
我 1 ; 之 睿低 公 堂 山 6
2.把握好情感变化,是诗歌诵读的重要要求。根据诗句内容,简析《将
进酒》中的情感变化。
答案 ①《将进酒》中诗人的情感变化:悲—欢—愤激—狂放。②开头 四句写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③“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④“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⑤“主人”以下五句写狂放之情(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结句“与尔同销万古愁”,诵读情感应该到达高潮。你认为李白愁的
是什么 结合相关历史人物分析,这种愁为什么会是“万古愁”呢
答案 ①李白为人生苦短、怀才不遇而愁。②用“万古”形容愁,写出 了愁之深之广。③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所有怀才不遇的仁人志 士共同的心结,这种愁绪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一定还有,所以说是 “万古愁”。历史上的屈原、曹植、“竹林七贤”等都有过这样的愁绪。
活动二分析奇之手法,体会豪迈之情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 1)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
(2)①起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同时用流水喻时光。②比 喻 : 以 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时光易逝。③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 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④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空间上的夸
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时间上的夸张,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
全过程说成“朝 ”“ 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 短促、人生易老。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这
两句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何在
答 案 ①诗人用乐观自信的口吻肯定了人生的价值— “天生我材必有 用 ”,这一积极情感具有共情力。②具有深意和哲理。“必有用”简直 是人生价值的宣言,而诗中的“我”是须大写的:貌似消极的现象中深 藏着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人生真谛。③感情强烈。正 是 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才应该为美好的未来痛饮高歌。破 费 又算得了什么,因为“千金散尽还复来”!
随堂巩固
1.下列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以劝酒为名抒诗人胸中块垒。
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愤
激则是它的内核。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
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以下五句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 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解析
“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错,应是夸张、比喻手法。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出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 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2)《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天生我 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是诗人 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了“饮者”的地位。
(5)《将进酒》中,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不 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6)《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人 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7)《将进酒》中,表现出诗人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 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_”。
(8)《将进酒》中,写出诗人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钟鼓 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9)《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
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来反衬生命的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0)《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 忧愤不平的诗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1)《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 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李白在《将进酒》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诗句是“君 不 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