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6:1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对生命
的热爱与赞颂。
.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感受字里行间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
感受诗歌中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赏析诗歌语言,深入体会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名字由来
郭沫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 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 ,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 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 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
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 浪漫主义情怀。1906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 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 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
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作者简介
郭沫若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 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品: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 中 煤 》《天上 的街市》等,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郭沫若
作者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
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 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 歌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 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 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
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原载1920年1月5 日上海《时事新报 ·学灯》,收入《女神》第二辑。
背景探寻
郭沫若
新诗”又称“现代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一般是指“五四运动”前后
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 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 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 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而最早从思 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的是郭沫若的《女神》。
新诗
了解文体
题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
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
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结合全诗内容可知,诗人抒写的是 对“力”的赞美。
题目解读
分层概括
整体感知
这首诗可以分几层
>明确:第一层:(1-2)展示了海洋宏伟壮丽的景色。
第二层(3-4):由景入情,抒写了诗人对眼前景观的强烈的主观感受。 第三层(5-7):诗人由洪涛引发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发出对“力” 的讴歌和赞美。
整体感知
问题讨论
01 白云肯定是在空中的,诗歌中的“在空中”这三个字是否多余 为什么
明确:不多余。这里起强调作用。诗人把读者的视线由海面引到空中 ,“在空中”与“白云”呼应,点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全诗的中心, 与题目相吻合。
问题讨论
炼字“无限”“无数”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三句
02
明确:“无数”“无限”二词描绘出“立在地球边上”所见到的开阔境界
问题讨论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三句
03
明确:“怒涌”“提起”“推倒”等一系列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 绘出一幅海涛汹涌、白云涌现的壮丽图景。
问题讨论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第五句
04
明确:[诗眼、排比]
“毁坏”,指打破旧世界,推翻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道德;
“创造”,指建设一个新世界,创造新中国。
“努力”,是呼唤人们要坚持,有恒心,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诗人用排比的 修辞手法,反映了“五四”时期的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 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问题讨论
05 第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反复]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的修辞手法,直 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问题讨论
06 怎样理解最后一节诗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个角度设喻,描绘了“力”的内 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力”的美。 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特征。
探讨重难点
问题讨论
重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谁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 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其实这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是对劳动和工 农大众的赞扬。
问题讨论
难点: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 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 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 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 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 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 的图景。
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来说,作为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 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 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 起奋进图。
思维导航
描写景色
抒写感受
讴歌赞美
长短句
象征
浪漫主义 句式自由
立在
地球 边上 放号
立在
地球 边上 放号
想象
排比
主旨探究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 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 特征;
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 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 期时代狂飙的象征,是向旧世界、旧 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 的象征。诗人借这首诗告诉人们:科 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 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艺术特色
1、构思巧妙,想象奇特。
2、句式自由,节奏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