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6:5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萨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授课老师****
人民教育出 版 社
书江西造口壁
核心素养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积累文化常识。
2.把握文章中的典故,体会用典的妙处,掌握借古讽今的写法。
3.感受辛词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体会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
4.体味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
这个青年一生以英雄自许,
立志像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 人物一样,驰骋疆场,成就一番 伟大事业。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年 仅21岁的青年组织率领了2000人 的抗金义军。随后参加由耿京领 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大宋第
热血青
·
1162年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归
来的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 杀、义军溃散,便亲自率领50骑兵, 杀入金营,活捉了叛徒张安国。
青年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 名重一时。宋高宗命他为江阴签判, 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大宋第一热血青年
第 9 课
人民教育出 版 社
永遇乐
辛弃疾
京曰北固亭怀古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授课老师****
辛弃疾(1140—120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
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 辛 ”,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著有《美芹十论》、《九 议》。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
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 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辛弃
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走近辛弃疾
辛弃疾在《美芹十论》里写道:“我的家乡在济南, 祖辈担任官职蒙受大宋厚恩。祖父告诉我,因为族人太 多,没能逃脱金人俘获,不得以担当金人的官职。”他 的祖父经常带着他攀登高山,勘察地形,指划山河,给 他讲述国家大事政事,鼓励晚辈们寻找机会起义抗金。 因此忠义之心与建功之志便成了辛弃疾的生命之本源。
家庭文化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走向。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走近辛弃疾
此时期是辛弃疾杀敌归宋,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
雄心勃勃,壮志凌云,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2 2 岁的辛弃疾聚
众二干人树起抗金旗帜,结成义勇军。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 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
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于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精兵,
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 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01【青年时期:南渡之前】
01【青年时期】:1140—1162年(22岁) 感受青年时期的辛弃疾形象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锦檐(ch 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燕兵”此处指金兵。意谓金兵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
捉 (chuò), 整理的意思。
银胡辊(lù ): 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汉,代指宋。金仆姑,箭名。
髭(zī) 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平戎策:平 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 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 意见书。
东家:东邻。
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此喻退休归耕农田。
课外补充:《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妮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 带湖所作。两首词都体现了青年时期的 辛弃疾意气风发、壮心大志、抗金杀敌
的飒爽英姿和少年英才形象。
高一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九年级下册: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dōu móu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此词写于辛弃疾晚年时期,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 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 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 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 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 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此词虽写于辛弃疾66岁晚年时期,他怀着深 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下这首词,但“想当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仅是对南
朝宋武帝刘裕(寄奴)的赞扬,更是自己青
年时期意气风发、起义抗金的生动写照。
01【青年时期:南渡之前】
在回忆中感受青年时期的辛弃疾形象
如果说《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借典故较含蓄抒发辛弃疾对刘裕、
孙权等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间接 表达对自己青年时代的怀念、对理 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的话,那么同 样是一首他晚年的佳作《鹧鸪天》 就更为直接地“追往事,叹今吾”,
少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抑郁不得
志,晚年的壮心未已、壮志未酬的 悲愤就更为直截了当。我们可以窥 见青壮年时期的辛弃疾的鲜活形象。
辛弃疾投奔南宋后,官为江阴签判。他先后上了 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乾道元年给孝 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给宰相虞允文上 《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 取方略,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
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他不惜花重金建造营房、 购置均被,组建”飞虎军“。在江西安抚使任 上 , 曾遭遇饥荒,他便”闭者配,强者斩。“严厉打击 粮食投机商,动用国库资金救济灾民;在福建安 抚使任上,又筹备海防,修建”备案库“等等。因 为触犯了当权派的利益,他多次遭弹劾,尽管如 此,辛弃疾仍不气馁,只要一有启用的机会,他 就会不失时机地备战备荒,未反攻收复失地做准 备。
02【壮年时期:1162年(22岁)—1181年(42岁)】
南 渡 之 初
高中人教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提英雄泪!
★此词作于35岁的辛弃疾任江东安抚使期间。
这首词就题材来说,属于登临游览之作,但作者在词中感叹身世,抒发了渴望报国而又 志不得酬的苦闷;同时也批判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辛弃疾本是带着壮怀激烈的光复之志投奔南宋的,但万万 没想到南渡之后朝廷只给了个闲职给他发挥,并且在未来 的四十五年中,竟有二十余年被罢闲居,弃之不用。
02【壮年时期】: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击
辛弃疾本是带着壮怀激烈的光复之志投奔南宋的,
但万万没想到南渡以来的四十五年中,竟有二十 余年被罢闲居,弃之不用。
因为触犯了当权派的利益,他多次遭弹劾,有18 年在江西上饶家中度过,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 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 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 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03【中晚年闲居时期:1181(42岁)—1203(64岁)
四年级下册: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 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九年级下册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两篇都是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所作。表现了农 村生活的景美、人美,有浓重的乡土气息。
★这是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 饶带湖所作。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 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03【中晚年闲居时期】
宁宗嘉泰三年被起用。次年,受宁宗召见,问以北伐大计, 但并未重用,将其改任镇江知府。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边 又劝韩偏胄 (tuōzhòu) 不可草率冒进。宁宗开禧元年,因与韩 意见不合而遭弹劾罢官,回到瓢泉,其理想壮志彻底破灭。
03【晚年再起时期: 1203年(64岁)—1207年(68岁)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燕南飞
——郭沫若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一臧(zāng)克家在济南辛弃疾纪念馆题
造口:
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
六十里。
郁孤台:
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 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菩萨蛮:
词牌名
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 为汉唐故都。此 处代指宋都汴京。
词牌词题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鬟》, 又 名《子夜歌》、
《花间意》、《重叠金》等。此调原出外来舞曲,唐苏鹗《杜 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项,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 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小令,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
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 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诵读感悟
(一)字音识记
(二)注释解读
(1)菩萨蛮:词牌名。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3)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 处旧称清江。
(4)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5)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诵读感悟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 鸣叫声。
诵读感悟
(三)译文:
概 念 :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
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
“用典”。
作用: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 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 情隽永,含蓄深刻,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文本研读
用 典 :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36岁, 时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 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 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 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 等地。来到造□,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
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
词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清江水”---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 可感之特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 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 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明确 一:概括了当年千千万万民众的种种灾难,表达了作
者对金兵猖獗、国耻未雪、朝廷无能的满腔悲愤。这里的“行 人”包括当时无数逃难的民众,也包括后来经过这里悲叹往事 的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的悲愤。,自然也 包括作者自己。“多少”一是说明受苦受难的民众之多,二是
表明民众所受灾难之多、苦难之深,三是表明作者悲愤之强烈。
上片第二句概括什么了内容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句中的“行人
包括哪些人 “多少”怎样理解
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词意+效果:
“望”是遥望的意思,表现了词人 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 中 原民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他对 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词意+效果: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 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 投降派),表现了词人的悲愤之情。
词意+效果: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 昌盛时的怀念和对它的失去的惋惜。
西北望长 安 ,可怜无数山。
“望”——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沦陷而没有收复的故 都和中原的怀想。
“无数山”——喻指什么,这是一个泛概念,不 易明确落实,应是包括各种造成中原未能收复的因 素 。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表现了词人的悲愤之情。
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①词意+效果:
“青山”,喻指主和派或“外族入侵者”。人们引用时 “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词人希望收复中原, 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表达了词 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
②句意+效果: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这两句诗 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
信心。
③句意+写法+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 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阻挠爱国 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 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收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另 一方面也体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 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 实。如东流去之江水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则其 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词人既叹其 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 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 比喻阻挠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 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
收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爱国者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
或红褐色。由于它的叫声十分特别,
听起来很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常常将个人的情 感寄托在其中,使得鹧鸪这种美丽的
鸟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①爱情和闺怨相思的象征
②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③除此之外羁旅思乡、伤春惜春、亲 友送别、闲情逸致等意象内涵。
鹧鸪:是一种中国南方地区的留鸟, 它的背部与腹部为黑白色,脚为黄色了解“鹧鸪”意象内涵
赏析: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词意+效果:
①“ 愁 ”指词人愁国破家亡,表达词人忧国忧民之情。
②“ 愁 ”是词人愁绪满怀的意思,包含了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 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 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
矛盾心情。
句意+效果: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鸟的鸣叫声,声 声悲鸣,以鹧鸪的哀鸣,既表明报国志向,又表明了壮志难酬的悲 愤。
句意+写法+效果:
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来了鹧鸪鸟的叫 声。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气氛,用鹧鸪鸟叫声烘托了 人物凄苦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又忧心忡忡(chōng) 的复杂心情。
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
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对失去的国土的深情怀念;
故园难回的忠愤;
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
对当权者一味妥协不思光复的愤懑。
上片:控诉金兵入侵,表达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的深切怀念。
下片:即景抒情,表明了必胜的信心,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忧国忧民
故园难回
壮志难酬
主 题
通过写对金兵入侵的控诉和对北方 领土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抗敌的坚 定信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忧国忧 民的情怀,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 悲愤。
艺术手法
1、结构上曲折回环,可谓一波三折。
2、熟练运用比 兴手法,寄托寓意。
3、用 典
谢谢观看
写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创作,当时祖国
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 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林升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
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 中的国家忧虑 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 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 我们只能 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
自我写照。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 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
随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初识课文
青玉 案元夕
注释
(1)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2)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3)“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4)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 ))宝“ 车”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7)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8)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9)“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⑩)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 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 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11)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2)蓦然:
Aλ闪
凤箫
马 雕
6
5
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
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 歌载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 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 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
初识课文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
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 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 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 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主旨
下阕
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 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 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 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思考2】整体感知,概括上下阕内容
诵读感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 向往,“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 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 没有了。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孙权善于用人,而 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上阕赏析
2.作者用刘裕这个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上阕赏析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思考:1.此处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 劝 韩 胄(tuōzhòu)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 动、草率行事。
下阕赏析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思考:2.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 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 是宋室臣民。同时也指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耻辱。
下阕赏析
明确: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
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 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
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思考:3.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下阕赏析
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
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 苦闷。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 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 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 对韩偏胄的警告。
下阕小结
上 阙 下 阙
明晰主旨
孙仲谋
刘 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神鸦社鼓—愤斥偏安
凭谁问——壮志未酬
舞榭歌台风流业绩
金戈铁马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仓皇北顾
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敬仰 之情
警告当朝
孙权建都在京口,以一个帝王的
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曹 操,使国土不受侵犯。
刘裕出生在京口,为了恢复中原, 率兵北伐,气势如猛虎一般把盘 踞中原的敌人赶回了北方。
此词用典繁富,虽偶有人评曰:“微觉用事多耳”,但明代杨慎在
《词品》中评价:“辛词当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找到典故之间的联系。”
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贵族英
雄,一个是草根英雄,两个 例子类举,并不显得重复。
题 ① 中 孙 之权 , 和 京 刘 口 裕
o
思考探究
两典切
此词用典繁富,虽偶有人评曰:“微觉用事多耳”,但明代杨慎在
《词品》中评价:“辛词当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找到典故之间的联系。”
刘义隆的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被
拓跋焘追至江苏六合县的瓜步山上。
同时刘义隆的北伐失败又和其父 亲刘裕的胜利北伐形成了对比。
两个典故之间是因果关系。
两个典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合 ② 国 刘 家 义
时 隆 势 和
思考探究
拓跋焘切
1.此词用典繁富,虽偶有人评曰:“微觉用事多耳”,但明代杨慎在
《词品》中评价:“辛词当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找到典故之间的联系。”
孙权和刘裕让我们感到英雄无觅的悲凉,刘义隆和拓跋焘让我们 感到时局危急的悲愤。作者年事虽高,但仍有一颗收复中原的进 取之心,一个“凭”(靠)字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伤,作 者自比廉颇但又不如廉颇,廉颇尚且有人去问一问,而自己连个 问的人都没有。
思考探究
③以廉颇的典故自比
对比
目 的
①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对比
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②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 “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 主与庸才相比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正确的做法
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 长期“和戎”媚敌,民族感情被冲淡
④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 落处境相比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思考:2.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思考探究
【对比的作用】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词意更 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 更加鲜明生动。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 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思考探究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咏史抒怀,借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含 蓄,蕴藉,激愤,沉郁。
3.苏辛均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赤壁怀古》和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思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