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致云雀》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致云雀》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6: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致云雀 雪莱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相信这句话大家都不 陌生,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 雪莱的《西风颂》。这句诗 给了处在寒冬的人一个美好 的希望,尽管现在是寒气凛 冽、寒风萧瑟的冬天,但冬 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 到时大地复苏、春风和煦、 春光明媚,充满了阳光与希 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 下雪莱的另外一首诗歌—— 《致云雀》。
趣味情景导学
把握诗中用隐喻手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情怀。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
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对幸福的追求,为理想牺牲的决心。
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01
02
03
04
1.了解作者
珀西 · 比希 ·雪莱(英文原 名 :Percy Bysshe Shelley, 公元1792年8月4日一公元
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 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 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 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 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 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 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 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 入学 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 事长诗《麦布女王》, 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 部重要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
契》,以及其诗歌作品《西风颂》。1822年7月8 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是英国卓越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和 拜伦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英国诗坛的两颗巨星。
作家作品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 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
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
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逝世。恩
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麦布女王》《解放了的 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 云雀》等。
2.文体知识
1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
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
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 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
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 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
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 挽歌、牧歌等。
据雪莱夫人回忆,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
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 鸣叫有感而作。
当时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 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 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菜通 过描绘云雀来表现了他对理想、精神和艺术 的看法。
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这就是英国历史上 的“圈地运动”。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如果不在规定的 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 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 耳朵,第三次被发现就要处以死刑了。所以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活 命,不得不进入手工工场赚取低廉的工资。这样通过圈地运动积累 了巨额资本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
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 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 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 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 农
3.背景介绍
背景探寻:
雪莱曾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滥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 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 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 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 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 耳的声音。
相关链接:
4.基础知识检测 明确加点字的读音
酣畅淋漓(hān) 雕琢(zhuó)
蔚 (wèi) 蓝
犀利(xī) 甘霖(lín)
花蕾(lěi)
醇酒(chún) 迸涌(bèng yǒng)
真挚(zhì)
憎恨 (zēng)
倦怠(dài)
摈弃(bìn)
炽 热(chì)
基调:明快、清丽、诚挚、热切
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整体阅读感知
试着用几个核心词概括云雀的形象特征
云雀:欢乐、光明、美好的象征。
探究二:认真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探究一:细读探究,梳理“云雀”形象
问题导学探究
探究一:细读探究,梳理“云雀”形象
【思考1】细读课文,划分层次
问 全诗共21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赞美云雀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 姿,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3~7节):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
第三部分(8~12节):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 憧憬。
第四部分(13~16节):探讨云雀歌声美的根源。
第五部分(17~19节):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的不幸。
第六部分(第20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作进一步的概括。
第七部分(第21节):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乐、希望与爱!
【思考2】第1节诗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第1节诗以一声喜悦的间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 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 情基调。
【思考3】分析第2节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提示:第2节里以一个形象的比喻“烈火的轻云”描写云 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亦是诗人蔑视地面
(黑暗现实), 追求光明与真理,勇手献身理想的精神写 照。
对比(7、12、14、17-20节):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
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的美妙神圣。诗人 还将云雀与人类对比,表现云雀的鄙弃污浊,超越痛苦,追求自 由的品格。
比喻(8-11节):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
火虫,比作玫瑰,表现了云雀的美丽形象,也表明了诗人的艺术 追求:真情流露、唤醒同情、不求闻达。
【思考4】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云雀这一形象的
明确:第一节,云雀来自于天堂或附近,倾
泻而出的声音穿透天际而来。云雀的声音作 为一种听觉“图形”开始从天堂的背景中渐 渐浮现出来,云雀的歌唱声虽然无形无边界, 却因为具有丰盛的乐音、激情和神秘色彩而 极具吸引力,符合“图形”的特征,然而此
时,其图形地位尚不明显。
11
11
在《致云雀》一诗的前
六节中,诗人描述了自 然界中的众多意象,而 云雀在其中扮演“图形” 的角色。第一节中云雀 如何出现的
【思考5】快问慢思
1> 明确:诗人将其描述成火云,那红色的、热 烈的色彩与深蓝色天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突出其“图形”的焦点位置。读者眼中的云 雀已然不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所创 造出的虚拟的艺术形象。云雀娇小的体积、
运动的状态、背景上方的位置、鲜艳的色彩, 完全符合认知格式塔中对“图形”的描述。
至此,读者的注意力已被云雀的“形”牢牢 抓住。 M
第二节中云雀有何特点
明确:纵观全诗的前六节,“图形”与“背景”
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云雀最初的“图形”地 位通过声音实现,继而转变为炫目的视觉符号, 又逐渐隐遁于同样炫目的背景之中,最后呼应第 一节,只留下声音这个听觉意象。这一变化轨迹 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云雀的歌唱声,而它的外形在 以一个向上的飞行抓住读者注意力之后渐渐消逝。 这说明诗人真正要歌颂的并不是云雀这个具象的 意象,不是云雀的“形美”,而是它的歌声以及 歌声所代表的“不具形的快乐”。
1
概括前六节中云雀形象
的意义
明确:最后两节回应第八节对于“云雀是
诗人”的隐喻,诗人希望自己以思想的明 光唱出云雀般欢欣、饱含希望、超凡脱俗 的歌曲,以换取整个世界的倾听,隐喻诗 人希望通过诗歌起到教化世人、美化世界 的愿望,这与雪莱的诗学观是不谋而合的。
概括第二十节和第二十
一节诗歌的隐喻意义
探究二:认真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思考1】第8~11节四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追 求
提示:雪菜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留意过的希 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但是诗人的博 爱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被同胞理解,正如云雀,像身居 闺阁的高贵少女,为爱所苦。诗人又通过“金色的萤
虫”“绿叶荫蔽着的政瑰”等意象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 为一体,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思考2】在13-14这两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是醇酒的
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 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提示 :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 无从创造美 的艺术作晶。“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 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 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 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思考3】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 :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申,诗人运用了对比, 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 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東缚,雨云 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 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
在最后一节申,诗人抒 发了自已的愿望,希望能够 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 自我 。
云雀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的象征。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 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美妙的歌声,抒发对 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美 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思考4】诗人为什么创作云雀这一形象 请概括本诗的主旨。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 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如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所说,雪 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美好思想感情和 杰出艺术形式使《致云雀》成为英国诗歌中的珍 品,读后令人感受到欧洲民族革命时期的可喜形 势,争取自由解放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对人民 光明的前景增强了无穷的信心。
课堂归纳小结
总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 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 宇宙。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 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 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
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 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当堂训练达标
西风颂(节录)
剽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 因你无形的存在,枯叶四处逃窜, 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
那些枯叶,有黑有白,有红有黄, 像遭受了瘟疫的群体,哦,你呀, 西风,你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
飞落到黑暗的冬床,冰冷地躺下, 像一具具尸体深葬于坟墓,直到 你那蔚蓝色的阳春姐妹凯旋归家,
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
催促蓓蕾,有如驱使吃草的群羊,
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
剽悍的精灵,你的身影遍及四方,
哦,听吧,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
【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 这句诗,说说西风在毁坏着什么,又在保藏着什么。
明确:
毁坏着:使枯叶四处逃窜,纷纷躲避。
保藏着: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向睡梦中的 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 芳香色调,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啊,向阳花①
布莱克②
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
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
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
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译)
【注】①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 追求和向往。②威廉 ·布莱克(1757~1827),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
拓展链接
(1)诗里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 “青春在那里怀着 热望而消亡”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里的“向阳花”是一切渴望美好理想社会的人 类精神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这句 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的“青春”本来是个抽象 的观念,诗人将它拟人化,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2)诗歌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从诗意表达“显” 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
答案:这首小诗的特色是借物言志,借向阳花向太阳的 特性,展开了奇妙的联想和对未来世界的神奇想象。
(答“象征”亦可,只要言之成理)前一节诗明快、袒 露,后一节诗隐晦、深奥,有神秘色彩。从全诗的中心 思想看,诗意是鲜明易懂的。即抒写诗人对人生美好理 想的执着追求与向往,个人感受与大众的心灵是相通的, 既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内心愿望,又表现了人类对宏图的
追求,蕴含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
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 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 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 塑造形象。
课后作业提升
青春
文/塞缪尔 · 厄尔曼译/王佐良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 深浣的意志露灰宏的想象,资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 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岁有加,非垂老,理想丢 陈,方堕薯年。
罗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陇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 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
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
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
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 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 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你的青春有怎么样的事物给你留下深深印象,写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
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