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激趣导入
诗歌作为一种蕴含丰富情感的文学形式,既有豪放直率、激昂慷慨之作,也有含 蓄收敛、柔美动人篇章。当内心积聚情感,渴望释放时,往往需要一个出口,而 诗歌恰好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方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郭沫若的现代诗《立在 地球边上放号》,感受诗人内心深处所传达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探究诗歌创作的背景,领会诗人所展现的创新精神与突破传统的决 心。
2.深入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独特风格,掌握鉴赏诗篇的基本技巧。 3.倾情朗读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磅礴力量与革命激情。
知人论世
01
新诗奠基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曾用名郭开贞, 是我国一位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
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及诗人。
他诞生于四川乐山的沙湾。在1914年春 季,他前往日本深造,起初学习医学, 后来转而研究文学。在这一时期,他阅 读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众多外 国文学巨匠的作品。
【人生历程】
在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郭沫若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创作了《凤凰涅槃》、 《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著名诗篇。
1921年6月,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了创造社。
从1924年至1927年,他创作了历史剧作《王昭君》、《聂娄》、《卓文君》。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返回祖国,在此期间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和众多诗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郭沫若又陆续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评价与贡献】
郭沫若是一位引领风潮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呼应了“五四”时期的激进精神,以澎湃的激情 描绘了时代的青春与民族的新生。在诗歌理念上,他倡导诗是诗人个性的展现,强调“诗的本质 在于抒情”;他坚信诗源于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制作而是创作'出来的”;同时,他强调诗的 非功利性,但也认可诗在客观上产生的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自由诗的先河,他独树 一帜的诗歌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创作于1919年9至10月期间。那时,郭沫若受到 五四运动及十月革命的影响,毅然决然地从日本横渡重洋返回祖国。站 在日本横滨的海岸线上,他面对着辽阔无垠的海洋,感受着惊涛拍岸的 巨浪与时代潮流的撞击,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胸。在这样的情境下,诗 人笔触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并由此诞生了这首颂扬 力量的诗篇。
了解现代新诗
【定义】:现代诗,亦称“白话诗”,起源于清末,属于诗歌的一种。它虽与古典诗歌同是 因物感发而作,却通常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的限制。
【特点】:现代诗以其自由的形态和深邃的内涵著称,更注重意象的创造而非单纯的修辞 技巧。相较于古诗,现代诗虽然同样是心灵的映射,但它摆脱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 怨”的风格,更加注重自由表达和直接陈述,致力于在“可感与不可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 梁。现代诗具备高度的概括力、鲜明的形象性、浓郁的抒彩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在形 式上则呈现为分行的排列。
【代表流派】:现代诗的主流为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采用 白话文形式,冲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反映了新时代的生活现状和新的思 想观念。
了解浪漫主义
【含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并列为 文学艺术领域的两大流派。在创作过程中,浪漫主义倾向于从主观的内心世 界出发,来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炽热向往。
【内容】:着重展现个人的主观理想,表达强烈的情感;描绘自然之美,颂 扬大自然的壮丽。
【手法】:浪漫主义文学常用对比、夸张与想象,词汇选择上也偏好华丽。 浪漫主义追求鲜明的艺术效果,致力于营造非凡的情节,描述奇特的事件, 塑造独树一帜的人物性格,从而刻画出超越常规、孤独叛逆的形象。
初读感悟
02
任务活动一:循声觅气,吟诵诗情
任务说明:朗诵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是对原文的二次 创作,朗诵者凭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与情感的真挚传达,将文字作品转化为充 满音韵之美的有声语言。在朗诵过程中,能够深入感受作者的生活背景、心理 状态、思想情感等,不仅升华了朗诵者的情操,也令聆听者领略艺术之美,产 生心灵共鸣。
诵读指导
这首诗被视作郭沫若早期创作中“火山爆发式”风格的典范之一,它诞生于激情 澎湃之际,一挥而就。如同火山喷发时涌出的岩浆,其势不可挡,热量逼人, 最能体现“五四”时期那种勇往直前的时代气息。在朗诵这首诗时,为了传达诗 人当时的情感,语速应适当加快,特别是在排比句式中,速度应逐步提升;
而在排比句的末尾,语速则应适度放慢。此外,随着诗人情感的增强,朗诵
的语调也应逐步加强。对于诗中每句的关键词,例如“怒涌”“晴景”“推倒“洪涛” 等,都需进行重音强调。
朗读任务
·任务一:细听配有音乐的诗歌朗诵,标注出节奏与强调的音节,
同时进行朗读练习。
·任务二:进行朗读表演,同时阐述诗中的景象与抒发的情感。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深度探究
03
思考:这首诗可被划分为几个段落
第一段落:描绘海天相连,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
第二段落:诗人目睹大海波涛翻滚,由此引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并发出对“力量”的呼唤与颂扬。
白云怒涌
景
海涛汹涌
毁坏、创造、努力 情
赞美、颂扬“力”
创摧 造毁 新旧
生世 活界
立 在 地 球 边 上 放 号
任务活动二:捕捉意象,领略画面之美
任务指导:所谓“画面美”,指的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激发读者的创新想象,
从而塑造出具有独特意境、和谐景物、丰富情感意蕴的完整视觉场景,进而获 得深刻的审美感受。简而言之,即由意象所营造的整体意境之美。正如“味摩洁 之诗,诗中藏画”所形容的,文学作品中的“画面美”。把握住这些意象,深入体 会“画面美”,引领读者在联想中逐步触及作品的深层次。
思考1:本诗描绘了哪些意境 这些意境展现了何种特色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宏大、阔远、壮丽、雄奇、气势磅礴
思考2:尝试用自身的言语勾勒出诗中的景象。
这首诗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位巨人巍峨的形象。他伫立于地球之畔,占据着一 个可以“全方位”鸟瞰全球的至高点,吹响那震撼天穹的号角声。号角的声音 在翻腾的白云之上、在雄伟的北冰洋之中回响,同样也在试图颠覆地球的太 平洋上空激荡——欢呼声从四面八方汇聚。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既拥有摧毁 一切的力量,也潜藏着同等强大的创造力,关键在于人类是否能够驾驭这股 力量。瞧!那波涛汹涌,持续推进,绘制着“力量之作”,演绎着“力量之舞”, 演奏着“力量之歌”,书写着“力量之诗”,激荡着“力量之韵”。
任务活动三:鉴赏修辞,领略意境
任务说明:“修”指的是修饰,“辞”原意是辩论中的言辞。修辞的初衷是修饰言辞, 即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多种语言技巧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在赏析文学 作品时,若能精准掌握修辞手法,便如同握住了洞察文章核心与情感的钥匙。
思考1:探讨诗歌前三句所采用的修辞技巧。
明确: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借助广阔视野中的远望,以“怒”“推倒”等 词汇,绘制出海浪翻腾、海天相接处白云翻滚的雄伟壮丽景象。
思考2:“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此处运用了哪种
修辞手法 它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清晰可见:诗人运用排比手法,为“破坏”发声,为“创造”助阵,对坚持不懈 追求中的坚定意志进行热烈的赞颂!
思考3:如何通过诗歌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
的律吕哟!”来颂扬“力”的概念
诗歌的结尾从多个角度采用比喻手法,对“力”进行赞美。“力的绘画”象征着 大海与白云的壮阔景观。“力的舞蹈”则形容波涛汹涌的场面。“力的音乐”与 “力的诗歌”传达了洪涛之声的震撼。“力的律吕”描绘了波涛的节奏与和谐。 总结而言,这一结尾是对“力”的美丽赞颂。
任务活动四:深入文本,探寻情感之源
任务说明: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常将真挚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有时直接抒发 内心感受,文字畅快地流露出情感;有时在叙述事件时表达个人情感色彩;有 时通过历史对比寄托深沉的情感;有时借助物品象征,传达崇高的志向;还有 时借景抒情,将情感融入自然景色,达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思考1:为何诗歌要描绘汹涌的波涛
诗中展现的汹涌波涛之景,象征着“五 · 四”运动的浩大声势。进一步 而言,它也代表着世界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象象征。诗中的力量形 象,同样可以被解读为新兴生产力击败旧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思考2:“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
哟!”如何领会其丰富的内涵
显然,这是对力量的一首赞歌,诗人从多个角度诠释了力量的本质, 凸显其色彩斑斓,描绘其形态万千,展现其独特神韵,捕捉其韵律 之美。诗人对力量的热情颂扬,实际上映射了五四时期特有的时代 精神。
思考3:如何解读诗中的“力”字
首先,五四运动催生了强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汹涌澎湃的景象,正是 五四运动浩大声势的体现,这种力量深深地震撼了血气方刚的诗人。
其次,大工业生产的动力,诗中展现的种种力量形象,亦可被视为新兴 生产力战胜陈旧生产力的生动写照,展示了奋发向前的强劲态势。
思考4:这首诗描绘了何种形象
明确:诗中的巨人形象,实际上映射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他伫立于 地球之畔,从一个“全方位”的视角鸟瞰这颗星球,吹响那震撼天际 的号角。那翻江倒海的巨浪,既拥有摧毁一切的力量,也潜藏着无 尽的创造之源。巨人意图掌控并驾驭这股力量,以他那炽热而真诚 的心,以及澎湃的热情,颠覆旧世界的秩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天 地。
总结
诗歌以其无与伦比的气魄,如同吞噬山河的巨兽,描绘出一个矗立在地球 之巅的巨人目睹的壮丽景色。这景象激发了对力量的赞美与颂扬,甚至达 到了对力量的膜拜。它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激情澎湃,映射出五 四时代浪潮激荡下,革命知识青年的豪迈情怀。
任务活动五:剖析独特风格,实践应用
任务指导:所谓写作特色,即文章在特定方面展现出的鲜明写作技巧、风格及 效果。每个人的写作特色各不相同,若能巧妙运用,便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使之更具吸引力。写作特色涵盖广泛,如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语言运用、叙 事特征、表达方式、文风、句式结构和情感表达等。精确分析和总结文学作品 的写作风格,不仅能够提高读者的感知力,还能为表达提供借鉴的途径。
思考1: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展现了哪些显著特征 试作精炼评析。
·想象非凡。诗人化身为地球边缘的巨匠,将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壮阔尽 收眼底,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这些宏伟的意象。
·抒情强烈。诗作直接传达内心情感,借助四组“啊啊”与六个“”,表 达了诗人激昂、豪放的情怀。
·语言鲜活。诗人将描写对象拟人化,如白云“怒涌”,太平洋“倾尽 全力欲推倒地球”,波涛汹涌中蕴含着“破坏”“创造”“奋斗”,令作 品栩栩如生。
【牛刀小试】
阅读以下内容,依指示完成简短写作任务。
在火车、地铁、公交车上,“低头族”的数量日益增多。无论 是学生还是年轻人,他们一上车便迅速拿出手机。不论旅程 的远近,不论他们是坐着还是站着,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 屏幕.....
依据这段描述,发挥合理想象,撰写一段描绘火车、地铁或 公交车内这一现象的文字,篇幅约200字。
示例:当地铁缓缓驶入站台,屏蔽门在我面前轻轻地展开,一切如常。眼
前展现的是满满一车厢低头的人群,他们的目光都紧紧地锁定在那些发光 的手机屏幕上。"劳驾,借过一下。"站在车门旁的年轻人不情愿地暂停了 他的游戏,向车厢内部走了几步,似乎对我的打扰感到不悦。环顾四周, 大家都在自己的“掌上世界”中沉醉,或翻阅新闻,或追剧,或刷新社交媒 体。有的人正在用语音通话,有的人突然发出欢笑声,还有的人指尖在屏 幕上飞舞....当我到达我的站点,车厢里的“低头族”们依旧在手机的欢乐 中流连忘返。就在地铁门即将关闭的那一刻,一位“低头族”匆忙抓着手机 冲出了车门.....
任务活动六:开展比较阅读,深化拓展
任务指导:面对同一主题,不同作者会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 即便是同一种体裁,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蕴含的情感与寓意也会发生变化。文 学中“和而不同”的美学理念始终充满魅力。将相关作品并置进行对比阅读,不 仅能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还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品味多样化的艺术技巧。
思考延伸
04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激情澎湃的时代赞歌
——罗太学
突变间,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横空出世。他的脚步踏于何方 正是地球的边缘。 抬头仰望(或许仅仅是平视),可见天空中白云翻滚。那些沉重的乌云哪里去 了 你心中明了——拨开乌云,阳光重现!
任务活动阅读思考
你凝视下方(唯有俯瞰才能见此景致),目睹汹涌的洪涛与翻滚的巨浪——北
冰洋的壮丽与太平洋的浩瀚,共同携带着无比的力量!你深信这股力量足以撼
动地球!而这颗圆润的星球,它会向何方倾斜 巨大的波澜震撼了你的心灵,
你渴望这股力量成为历史的救赎。于是,你的内心波涛汹涌,激情燃烧,你用
你的声音,高声颂扬力的伟大。“力量啊!力量啊!”你无法抑制的激情如同喷泉 般迸发。你为“破坏”而呐喊,为“创造”而呼唤,为那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放声歌唱! 你坚信,在摧毁罪恶之后,这股伟力必将塑造出五彩缤纷的新生活——绚丽的
画卷、欢快的舞步、悠扬的乐声、空灵的诗意!
我目睹了,旧世界正在倾覆,而新世界正在悄然萌生!
“五四”运动的到来与持续,让饱受磨难却依旧坚韧勇敢的郭沫若激情澎湃。
他毅然崛起,站在历史的巅峰,俯瞰天下,明察秋毫,怀揣着超脱现实的 浪漫情怀,热情洋溢地赞美“五四”如何涤荡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呼唤起一 个时代最为激昂、无畏探索创造的豪情壮志。
郭沫若将“五四”的激情融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洪流中,以永恒澎湃的巨 浪为载体,将自己的宏伟胸怀和爱国情怀融入人民革命的浪潮。这种犹如 烈火般势不可挡的豪情壮志直冲云霄,震撼人心,久久回荡。这股代表着 时代新生、民族自强的呐喊,化为一柄锋利无匹的利剑,斩断腐朽。
郭沫若凭借巨人般的洞察力和勇气,目光远大,洞察秋毫。他目睹了“五四”运动
的浪潮如何涤荡千年封建遗毒,不断地摧毁旧秩序。同时,他也预见了一个全 新时代的曙光即将到来,呼吁不断地创新与奋斗。他如雄鹰展翅,空中呼啸,
鼓舞斗志。他那震撼人心的声势,伴随着人民革命的磅礴浪潮,势不可挡!
“力量啊!力量啊!”郭沫若激情澎湃地高呼!他的双脚稳稳地站立于何方
他坚定地踏在了历史的废墟之上。地球的未来将如何 他坚信地球将投入
太阳的温暖怀抱。因此,他欣喜若狂,仿佛陷入了狂热!在旧时代的消逝
与新纪元的诞生面前,他无法自制,一遍又一遍地向天呼唤:“啊!力量啊! 力量啊!”
作业
完成同步资源的《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