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老人与海(节选)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
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 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 的。他还说“世界是美好的,我们需要去奋斗,而圣地亚哥只同意后半
句 ” 。《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它写的是一个老人, 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
导 入
知人论世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
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一向以文坛硬汉 著称。一生参加过多次战争,酷爱钓鱼、斗牛、狩 猎等极具冒险性的活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与英雄 神话般的人生传奇星光交织,使他成为和马克 ·吐 温一样的明星式的大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 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作品表现战后青年人 的幻灭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文坛硬汉——海明威
认识作者
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
学奖。其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他所开创的言简意赅的对话式文体长久地影响着后辈作家,他所代 表并塑造的硬汉形象也成为受人崇拜的男子汉英雄气概的象征。
背景知识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 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 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 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 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 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这件事。1950年年 底,海明威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 后仅用了八周。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赢得了诸多 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海明威的名言名句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 最强壮的地方。 ——《永别了,武器》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真实的高贵》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丧钟为谁而鸣》
·你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但你还是你。你没法从自己的身体里面 逃出去。不同的青春,同样的迷惘。然而,青春会成长,迷惘会散去。 黑夜过后,太阳照样升起! ——《太阳照样升起》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
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 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真实的高贵》 ·如果你什么都做得太久,开始得太晚,你就不用指望大家还留
在那里。人都散了。
— ——《乞力马扎罗的雪》
《老人与海》是现代小说,是海明威的经典作品之一。海明威的
创作有三个特色。
一是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
二是“电报体”的写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干净简约,常以最 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净化了传统文风。
三是“冰山原则 ”。他坚持认为应该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 最有特征的情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按照“冰山原则”留 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与揣摩。
创作特色
疏简的描述、人物的动作、电文式的对话、丰富的内心独自和偶尔
的象征手法等都成了海明威的写作特色。
《纽约时报》评论说:
“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 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课时一 观击退鲨鱼场景,
体会渲染和克制 艺术
1954年,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作品浩
如烟海,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寥寥无几。当时的颁奖词是瑞典 学院常务秘书安德斯 ·奥斯特林写的:“ 在提及他作品中这些关键的因素
时,人们不应忘记他叙事的技巧。他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
心裁剪,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 感受。《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这节课,我们
就探寻他的叙事技巧的表现。 老
海人
与海
轮
情境任务 通过颁奖词,赏析叙事技巧
研
1.课文选取了老人与鲨鱼奋力激战五个回合的精彩片段,在作家精准生
动、简明凝练、充满张力的叙述中,故事发展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引 人入胜。梳理概括五次搏斗场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一 跟随圣地亚哥,体验与鲨鱼激战
攻击者 数量 作战工具
结局
第一次 灰蜻鲨 一条 渔叉
杀死灰蜻鲨,鱼被吃掉约
莫四十磅
第二次 加拉诺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 铲鼻鲨 一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刀子折断
第四次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鲨鱼重伤,鱼被吃掉一半
第五次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柄
鱼只剩残骸
五次搏斗场景
通过上述表格,可
以看出双方力量的
悬殊,请用几个词 语概括出来。
老人:年老体衰、精疲力竭、头昏眼花、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没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无援
鲨 鱼 :接二连三、成群结队、凶残强悍
活动二赏析第一次搏斗,了解渲染艺术
3.第一个场景关于鲨鱼的描写最为详细,请赏析描写艺术。
答案①海明 威 从鲨鱼的外表写起,由整体到局部,精心描写其外貌,
“光滑漂亮”的鱼皮,“高耸的背鳍”,写出了鲨鱼的矫健雄壮,体现 了自然的伟力。
②同时,在聚焦细节描写之外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八排牙齿全都 朝里倾斜”“像爪子一样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立体地描绘了鲨鱼的牙
齿,也给人带来了恐惧之感。
③采用渲染的艺术,越是突显鲨鱼的雄壮,就越能显示老人的渺小,从
侧面写出了老人的勇敢无畏,突出了老人的形象。
渲 染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对所画物品的主体浓彩重墨加以 点染,使主体突显。后来这种技法用于文学领域,文学作品中的 渲染,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方面的 铺叙、形容和拱托,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加强艺 术效果。
拓展链接
诗词中运用渲染的手法可谓炉火纯青。《诗经 ·蒹葭》中首章的“蒹
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 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 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 心境十分寂寞。
小说中同样不乏运用渲染的范例。《林黛玉进贾府》这样描写:“两 弯 似
蹙非蹙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 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重在通过外貌来暗示人物性格,即林黛玉的美丽、弱 质和她的细心、多虑与自尊,这种性格也是人物在全文中发展的主体,所 以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极力铺陈给人以鲜明印象。
鲁迅《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
风吹进船舱中,呜呜作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 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所用 笔墨并不多,却把当时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之下农村的萧索境况充分渲染了 出来,很好地烘托了“我”回故乡的悲凉心境。
散文中也常见渲染手法的运用。朱自清《绿》,在开头对梅雨潭周围环 境作了描写,着意描绘了梅雨亭的态势和潭上瀑布声音,瀑布的水花水滴 的飘散。作者采取这种渲染手法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美的意境中去, 产生与作者那种舒畅兴奋心情的共振。
4.海明威在其他几处场景中为什么不多加渲染,而变得克制,惜墨如金
答 案 详略得当。详写的地方是对以鲨鱼为代表的自然伟力的赞美,略 写的地方留给读者用想象力去填补,这种写法被称作“冰山理论”,符 合文中老人的心理和体力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在情节上的平均用力,便
小说情节张弛有度、舒缓有序,不至于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活动三 品味语言,鉴赏“电报式风格”
5.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1)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 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鲨鱼莽莽撞撞 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
答 案 这段描写鲨鱼刚出现时的情景(内容上),语言平实自然 (语言
上),主要借助一系列动词 (手法上),把鲨鱼来势的凶猛快捷、形势
的紧迫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效果上)。
(2)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
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 顶上。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 了坚硬的骨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狠狠地打在鲨鱼 的鼻尖上。
答案这段文字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多用动词,鲜明生动,给人
以惊惧、紧张感,但这种感情不直露,而是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
蕴含在自然的行文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
打败。”
答 案 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小说中的 老渔夫圣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 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6.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简明、清新、干净,
人称“电报式风格”。试从结构、叙述、描写、意蕴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 案“ 电报式”风格表现: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
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情节也
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 单纯而集中。
(2)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圣地亚哥
这一形象时,作者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 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应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
逼真。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视觉、触觉等着
手去刻画形象,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 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 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 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渔叉猛 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 线的交点上。”这种描写本来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如过
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4)意蕴含蓄凝练。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获取印象,而
不挤到描写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描写对象和读者直接进行沟 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搏斗,直到战死。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
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老人与海》
作业
赏析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主旨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