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 烧制陶器 B. 种植水稻 C. 建造房屋 D. 制作乐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片文物都是陶器,这说明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烧制陶器。A项正确;图片文物都是陶器,不能说明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种植水稻,排除B项;图片并没有涉及建造房屋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制作乐器,并没有体现会制作乐器,排除D项。故选A项。
2. “诸侯王嫡长子继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当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荫”材料反映汉武帝实行( )
A. 郡县制 B. 休养生息政策 C. “推恩令” D. 盐铁专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诸侯王嫡长子继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当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C项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汉朝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不是实行盐铁专卖,排除D项。 故选C项。
3. 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沙场战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万民之王·天可汗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于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项;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景象,排除D项。故选C项。
4. 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
A. 目的 B. 条件 C. 经过 D. 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据材料“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可知,描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影响,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条件主要有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的支持、航海技术先进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排除C项。故选D项。
5.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官职的设置旨在( )
A. 加强海防 B. 安定边疆 C. 发展交通 D. 繁荣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可知,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设置,巩固了我国的边疆地区的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内地边疆地区的管辖,不涉及海防,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未涉及交通,排除C项;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设置没有体现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
6. 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
戚继光 林则徐 邓世昌
A. 传播文化助交流 B. 悬壶济世医天下
C. 锐意改革促发展 D. 抗击侵略卫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分别为戚继光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可知三位历史人物都抗击了外来侵略者,因此标题为抗击侵略卫主权,D项正确;材料中三位人物并不属于对外交往的代表人物,因此传播文化助交流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悬壶济世医天下是对古代医学家的评价,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锐意改革促发展是对改革家的描述,比如商鞅、孝文帝、王安石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 下面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社会各界的反应,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学生: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 工人:自愿全体齐心,即行罢工 商人:吾辈牺牲光阴、金钱,纯自出良心救国之主张 ……
A. 凝聚了民族力量 B.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C. 改变了社会习俗 D. 抨击了旧道德旧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和商人都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这次运动凝聚了民族力量,A项正确;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抨击了旧道德和旧闻化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8. 品读红色诗歌,传承革命精神。与诗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红军长征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走过了遍布沼泽、杳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B项正确;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与题干诗句无关,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与题干诗句无关,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与题干诗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 到1984年年底,辽宁省已有93.6%的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1.8倍。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到1984年年底,辽宁省已有93.6%的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1.8倍。”及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后,我国在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C项正确;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神话 《月桂女神》 B. 遗址 帕特农神庙
C. 电影 《斯巴达克斯》 D. 传说 罗马城起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帕特农神庙遗址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属于实物史料,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神话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电影属于文艺作品,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C项;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
11. 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并结合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为拜占庭帝国,C项正确;波斯帝国从公元前550年到公元前330年,并未制定影响后世的《查士丁尼法典》,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的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往,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D项。故选C项。
12.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雅各宾派”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来雅各宾派打退反法联军,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是《权利法案》,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是《独立宣言》,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C. 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计算机网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可知,计算机网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进行表述,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是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是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4. 某小组在历史课上汇报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主题为(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纳赛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巴拿马运河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近代科学与文化 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三幅图片依次与1955年的万隆会议、纳赛尔领导埃及独立、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有关,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旧的殖民体系逐渐走向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图片体现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电灯等发明,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近代科学与文化表现在牛顿经典力学、启蒙运动、音乐与绘画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表现在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可知,材料强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这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交流,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全世界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体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没有体现文化多样性,排除B项;联合国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反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6. 某班以“中华之美”为主题制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
中华之美
版块一 文化之美 ①《论语》 ②《兰亭集序》 ③宋词 ④京剧
版块二 智慧之美 司母戊鼎 都江堰 造纸工艺流程图(部分)
版块三 交融之美 材料一 他的迁都洛阳和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青藏高原。 ——摘编自《国家宝藏》
(1)请将版块一中的内容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
示例 书法类: ②
诗词类:__________ 戏曲类:__________ 思想类:__________
(2)请从版块二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入选展板的理由。(要求:从地位或影响方面作答)
(3)阅读版块三,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改革?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答案】(1) ①. 诗词类:③ ②. 戏曲类:④ ③. 思想类:①
(2)选择司母戊鼎;理由: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择都江堰;理由: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归类:根据版块一中的内容“①《论语》②《兰亭集序》③宋词④京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故①属于思想类;《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②属于书法类;宋词是宋朝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故③属于诗词类;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故④属于戏曲类。
【小问2详解】
选择、理由:选择司母戊鼎;从司母戊鼎地位说明入选展板的理由。司母戊鼎入选展板的理由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择都江堰;从都江堰的修建及作用说明入选展板的理由。都江堰入选展板的理由是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小问3详解】
改革:根据“他的迁都洛阳和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影响:根据“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青藏高原”可知,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7.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求索·觉醒路】
材料一 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
材料二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均摘编自《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
开拓·革命路】
材料三 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材料四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
——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2)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四所述战役有何意义?
【奋进·富强路】
材料五
时间 事件 内容(意义)
1949年 ① 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56年 ② 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要建立 ③ 体制
(3)请将材料五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4)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据材料一“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据材料二“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小问2详解】
道路:据材料三“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可知,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意义:根据“ 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所述战役即百团大战的意义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小问3详解】
补充:①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问4详解】
启示: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我得到的启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18. 感受辽宁红色底蕴,传承辽宁红色基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歌曲鼓舞斗志】
歌曲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摘编自《新编“九一八”小调》 歌曲二 打完了小城攻大城, 打下鞍山、吉林又拿四平, …… 只剩下那沈阳、锦州和长春。 东北人民大翻身。 ——摘编自《攻大城》
(1)歌曲一反映了哪一事变?歌曲二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的哪场战役?
【故事诉说情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我军历来是善打硬仗的,……要求每一个同志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坚决相信团党委团首长能指挥我们突围出去。 ——摘编自《铭记——抗美援朝口述历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中的两位战斗英雄,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
【文物展现担当】
鞍钢职工献给毛泽东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1953年11月)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 “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答案】(1)事变:九一八事变;
战役:辽沈战役。 (2)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
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等。
(3)举措:制定并实施一五计划;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变:根据材料“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战役:根据材料“只剩下那沈阳、锦州和长春。东北人民大翻身”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 年 9 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因此为辽沈战役。
【小问2详解】
战斗英雄: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在他们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精神:根据所学抗美援朝精神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小问3详解】
举措:根据材料“鞍钢职工献给毛泽东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1953年11月)”可知为制定并实施一五计划;
意义:根据材料“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并结合一五计划的意义可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 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典籍永流传】
材料一 司马迁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纂方法,成为历代正史典范。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中体现出的人本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其中的立法原则和人文精神更被后来的诸多法律所继承和借鉴。
——摘编自《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再探》
(1)材料一介绍的是哪一著作?材料二中法典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人物耀千古】
人物: ① 贡献:《本草纲目》等 研究成果的影响: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物:牛顿 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等 研究成果的影响: ②
(2)请将卡片中①和②处补充完整。
创新启征程】
(3)请以“创新引领发展”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答案】(1)著作:《史记》;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①李时珍;②使人类对客观世界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3)观点:创新引领发展
论述:党和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瓦特。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综上所述,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著作:据材料一“司马迁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纂方法,成为历代正史典范”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介绍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地位: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中体现出的人本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其中的立法原则和人文精神更被后来的诸多法律所继承和借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小问2详解】
补充:①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 800 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经过 27 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②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小问3详解】
本观点: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可知,观点为:创新引领发展。
论述:可围绕观点,可选择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蒸汽机的改进等的内容以及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党和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瓦特。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所述,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 烧制陶器 B. 种植水稻 C. 建造房屋 D. 制作乐器
2. “诸侯王嫡长子继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当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荫。”材料反映汉武帝实行( )
A. 郡县制 B. 休养生息政策 C. “推恩令” D. 盐铁专卖
3. 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沙场战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万民之王·天可汗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4. 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
A. 目的 B. 条件 C. 经过 D. 影响
5.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官职的设置旨在( )
A 加强海防 B. 安定边疆 C. 发展交通 D. 繁荣经济
6. 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
戚继光 林则徐 邓世昌
A. 传播文化助交流 B. 悬壶济世医天下
C. 锐意改革促发展 D. 抗击侵略卫主权
7. 下面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社会各界的反应,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学生: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 工人:自愿全体齐心,即行罢工 商人:吾辈牺牲光阴、金钱,纯自出良心救国之主张 ……
A. 凝聚了民族力量 B.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C. 改变了社会习俗 D. 抨击了旧道德旧文化
8. 品读红色诗歌,传承革命精神。与诗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红军长征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9. 到1984年年底,辽宁省已有93.6%的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1.8倍。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0. 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神话 《月桂女神》 B. 遗址 帕特农神庙
C. 电影 《斯巴达克斯》 D. 传说 罗马城起源
11. 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12.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俄国农奴制改革
1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C. 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计算机网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14. 某小组在历史课上汇报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主题为(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纳赛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巴拿马运河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近代科学与文化 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6. 某班以“中华之美”为主题制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
中华之美
版块一 文化之美 ①《论语》 ②《兰亭集序》 ③宋词 ④京剧
版块二 智慧之美 司母戊鼎 都江堰 造纸工艺流程图(部分)
版块三 交融之美 材料一 他的迁都洛阳和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青藏高原。 ——摘编自《国家宝藏》
(1)请将版块一中的内容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
示例 书法类: ②
诗词类:__________ 戏曲类:__________ 思想类:__________
(2)请从版块二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入选展板的理由。(要求:从地位或影响方面作答)
(3)阅读版块三,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改革?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17.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求索·觉醒路】
材料一 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
材料二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均摘编自《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
开拓·革命路】
材料三 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材料四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
——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2)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四所述战役有何意义?
【奋进·富强路】
材料五
时间 事件 内容(意义)
1949年 ① 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56年 ② 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要建立 ③ 体制
(3)请将材料五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4)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8. 感受辽宁红色底蕴,传承辽宁红色基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歌曲鼓舞斗志】
歌曲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摘编自《新编“九一八”小调》 歌曲二 打完了小城攻大城, 打下鞍山、吉林又拿四平, …… 只剩下那沈阳、锦州和长春。 东北人民大翻身。 ——摘编自《攻大城》
(1)歌曲一反映了哪一事变?歌曲二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的哪场战役?
【故事诉说情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我军历来是善打硬仗的,……要求每一个同志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坚决相信团党委团首长能指挥我们突围出去。 ——摘编自《铭记——抗美援朝口述历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中两位战斗英雄,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
【文物展现担当】
鞍钢职工献给毛泽东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1953年11月)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 “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19. 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典籍永流传】
材料一 司马迁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纂方法,成为历代正史典范。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中体现出的人本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其中的立法原则和人文精神更被后来的诸多法律所继承和借鉴。
——摘编自《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再探》
(1)材料一介绍的是哪一著作?材料二中法典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人物耀千古】
人物: ① 贡献:《本草纲目》等 研究成果的影响: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物:牛顿 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等 研究成果的影响: ②
(2)请将卡片中①和②处补充完整。
【创新启征程】
(3)请以“创新引领发展”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