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一基本概念(新高考通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一基本概念(新高考通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26 13: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卷一 基本概念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陕西安康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最后一卷)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业生产中,氯化铵和草木灰不能一起使用
B.熟石膏常用于古陶瓷修复,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
C.水果罐头中添加的抗坏血酸、奶粉中添加的硫酸锌都属于营养强化剂
D.《本草纲目》中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蒸烧”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2.我国古人曾用反应Cu2S+O2SO2+2Cu制铜,并最早发明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铜是铜的一种合金 B.O2和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Cu2S只作还原剂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024·贵州贵阳清华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
3.下列有关方程式错误的是
A.利用水解制备: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
C.溶液滴入溶液中:
D.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
4.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在一定条件下,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可得到分散质粒子大小在36-55nm之间的黑色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不能透过滤纸
D.分散系为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即Fe(OH)3分子直径大小
(2024·广东佛山高三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5.部分含Mg或含Al物质的类别与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不能与反应生成d或g
B.b和e均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C.可存在a→f→g→e→a的循环转化关系
D.直接加热蒸干c或f溶液无法得到无水氯化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
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2024·陕西铜川王益中学高三模拟)
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9g过氧化钡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B.个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质量是107g
C.的烃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一定为
D.常温下,的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
(2023·辽宁大连一模)
8.下列离子组中加(或通)入相应试剂后,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加(或通)入试剂 判断和分析
A 、Ba2+、Cl-、 足量CO2 能大量共存
B Na+、Mg2+、Cl-、 足量NaOH溶液 不能大量共存,只发生下列反应:Mg2++=MgCO3+H2O
C Na+、K+、Cl-、 足量NaHCO3溶液 不能大量共存,因和之间会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CO2气体和Al(OH)3沉淀
D Na+、K+、ClO-、 少量 不能大量共存,只发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ClO-+H2O+SO2=Cl-++2H+
A.A B.B C.C D.D
(2023·广东佛山期末)
9.现有两等份含有酚酞的溶液,分别滴加稀溶液,滴加速率始终相同,测得溶液的电导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曲线对应与反应
B.稀和的浓度相同
C.a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a曲线对应的反应中数目一直在减少
(2024·重庆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10.一定条件下,下列各项中的物质按如图所示的箭头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
甲丙乙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NaOH溶液 CO2 Na2CO3溶液 NaHSO4溶液
B SiO2 C CO2 Fe
C H2S SO2 S O2
D 氨水 AlCl3 Al(OH)3 盐酸
A.A B.B C.C D.D
(2024·浙江五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
11.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的溶液:
B.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2024·重庆荣昌永荣中学校高三模拟)
12.黄铁矿()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Ⅰ、Ⅱ、Ⅲ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D.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2024·江西南昌高三5月模拟)
13.已知皓矾的化学式可表示为ZnSO4·7H2O,受热易分解。取28.70 g ZnSO4·7H2O晶体,加热过程中所得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时物质成分为ZnSO4·H2O
B.B点时ZnSO4·7H2O中的结晶水全部失去
C.C点时物质成分为Zn3O(SO4)2
D.从B点到D点,总反应方程式一定为ZnSO4ZnO+SO3↑
(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模拟)
14.在Pt-BaO催化下,NO的“储存-还原”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还原”过程依次发生反应I和反应Ⅱ,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BaO的反应中,是还原剂,是氧化剂
B.反应I为
C.反应Ⅱ中,最终生成的物质的量为mol
D.反应I和Ⅱ中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5
(2024·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三4月大联考)
15.锡在材料、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锡精矿(SnO2)中主要有Fe、S、As、Sb、Pb等杂质元素。下图为锡的冶炼工艺流程:
已知:SnO2性质稳定,难溶于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焙烧产生的烟尘、烟气中主要杂质元素是S、As、Sb
B.酸浸时,PbO生成,为了提高铅的浸出率,可添加适量NaCl固体
C.的反应2中S元素化合价全部升高
D.电解精炼时,电源的正极与粗锡相连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回答下列问题:
(1)1 mol NO2与H2O充分反应,转移 mol e-。
(2)2Na2O2+2H2O=4NaOH+O2↑,每产生1 mol 氧气转移 mol e-。
(3)已知将过氧化钠加入硫酸亚铁盐溶液中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每4 mol Na2O2发生反应转移 mol e-。
(4)向0.2 L 1 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0.2 mol Cl2充分反应,被氧化的Br-为 mol。
17.标准状况下,在乙室中充入1.2 mol HCl,甲室中充入NH3、H2的混合气体,静止时活塞如图。已知甲室中气体的质量比乙室中气体的质量少33.8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2)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 g。
(3)甲室中NH3、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
(4)如果将活塞a去掉,当HCl与NH3完全反应后,活塞b将静止于刻度“ ”(填数字)处。
(2024·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热身)
18.探究溶液中Ag+与单质S的反应。
资料:Ag2S不溶于6mol/L盐酸,Ag2SO3和Ag2SO4在6mol/L盐酸中均发生沉淀的转化
实验Ⅰ.在注射器中将10mL0.04mol/LAgNO3溶液(pH≈6)与0.01g S粉混合,水浴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pH≈1),沉淀除S、洗涤后得到黑色固体b。
(1)研究黑色固体b的组成
①根据S具有 性,推测b中可能含有Ag2S、Ag、Ag2SO3或Ag2SO4。
②检验黑色固体b的成分
实验Ⅱ.
ⅰ.取少量滤液c,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判断黑色固体b中不含 。
ⅱ.用滤液c继续实验证明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2SO3,可选择的试剂是 (填序号)。
a.酸性KMnO4溶液 b.H2O2和BaCl2的混合溶液 c.溴水
ⅲ.进一步实验证实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根据沉淀e含有Ag、气体含有H2S,写出同时生成Ag和H2S的离子方程式: 。
(2)研究无色溶液a的组成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溶液a中可能存在或H2SO3,依据是 。
实验Ⅲ.
①说明溶液a中不含H2SO3的实验证据是 。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 。
(3)在注射器中进行实验Ⅳ,探究Ag2SO4溶液与S的反应,所得产物与实验Ⅰ相同。向注射器中加入的物质是 。
(4)用酸化的NaNO3溶液(pH≈6)与S进行实验Ⅴ,发现二者不反应。综合以上实验,写出溶液中Ag+与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简要说明Ag+的作用: 。
(2024·安徽名校教研联盟高三3月月考)
19.某科研小组模拟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硫铁矿制备硫酸并测定其浓度,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铁矿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操作1”和“操作2” (填“相同”或“不同”)。
(2)“浸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氧化”过程所需的氯气,可用漂白液和浓盐酸反应制取,该制取氯气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量取上述制备的硫酸溶液,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后,加水稀释到250mL,量取25mL配制的硫酸溶液于锥形瓶,滴几滴 溶液,用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溶液。该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经过3次平行实验,发现测得的结果高于实际浓度,其原因可能是 (操作都正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氯化铵溶液中的水解而使其呈酸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解而使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二者水解互相促进,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所以农业生产中,氯化铵和草木灰不能一起使用,A项正确;
B.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B项正确;
C.水果罐头中添加的抗坏血酸属于抗氧化剂,不属于营养强化剂,C项错误;
D.文中“酸坏”是指少量乙醇被氧化为乙酸,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操作进行分离,所以“蒸烧”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D项正确。
答案选C。
2.C
【详解】A.青铜是铜、锡合金,A正确;
B.O2和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该反应中Cu2S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错误;
D.该反应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D
【详解】A.TiCl4加入水中发生水解反应可以制备Ti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iCl4+(x+2)H2O=TiO2 xH2O↓+4H++4Cl-,故A正确;
B.原电池正极得电子,铅酸电池放电时正极PbO2得电子转化为PbSO4,正极反应式为PbO2+2e-+4H++=PbSO4+2H2O,故B正确;
C.K3[Fe(CN)6]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生成KFe[Fe(CN)6]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K++Fe2++[Fe(CN)6]3-=KFe[Fe(CN)6],C正确;
D.醋酸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为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5I-+6CH3COOH=3I2+3H2O+6CH3COO-,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55nm,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
【详解】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55n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不是悬浊液,故A错误;
B.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当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
C.分散质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则分散质不是Fe2O3,且胶体可以透过滤纸,故C错误;
D.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而且胶粒为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5.A
【分析】由图知,a为Al或Mg,b为MgO,e为Al2O3,c为MgCl2,f为AlCl3,d为Mg(OH)2,g为Al(OH)3,据此回答。
【详解】A.Mg能与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Mg(OH)2,A错误;
B.MgO和Al2O3均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B正确;
C.存在Al→AlCl3→Al(OH)3→Al2O3→Al的循环转化关系,C正确;
D.由于MgCl2或AlCl3均会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直接加热蒸干MgCl2或AlCl3溶液无法得到无水氯化物,D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项,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项,HD只含氢元素,NO2和碱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NO,所以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项,烟、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D项,碳酸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加热促进水解使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能促进油脂发生水解,但石蜡的成分是烃类,不与NaOH反应,故D错误。
7.A
【详解】A.16.9g过氧化钡物质的是为0.1mol,固体中阴、阳离子共0.2mol,总数为,故A项正确;
B.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则NA个氢氧化铁胶粒中含有的氢氧化铁的物质的量多于1mol,质量也大于107g,故B项错误;
C.不确定该物质为环烷烃还是不饱和烃,不能计算其共价键的数目,故C项错误;
D.没有给出醋酸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氢离子数目,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A。
8.A
【详解】A.、、、之间不反应,通入足量 也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A正确;
B.生成的碳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氢氧化镁,B错误;
C.和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和 发生的不是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C错误;
D.、、、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通入少量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与 结合生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A。
9.B
【分析】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为零,继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又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导电性增强;滴加硫酸钠过程生成氢氧化钠,溶液一直能导电,故ba分别为滴加稀溶液的曲线;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曲线对应与反应,A错误;
B.由图可知,曲线的突变点时间相同,则稀和的浓度相同,B正确;
C.a曲线对应与反应,反应生成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一直为红色,C错误;
D.a曲线对应的反应中氢氧根离子不参与反应,数目一直不变,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均能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CO,且CO2和铁也不反应,不能实现一步转化,故B符合题意;
C.氢硫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S与O2反应生成SO2,均能实现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水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均能实现一步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D
【详解】A.和因发生彻底的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三种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与反应生成Fe4[Fe(CN)6]3蓝色沉淀,故C错误;
D.各种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O2+4H+=4Fe3++4NO+2H2O,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Fe2++NO=Fe(NO)2+,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15Fe2++2+16H+;
【详解】A.反应I、Ⅱ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O2+4H+=4Fe3++4NO+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正确;
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该过程的总反应为,D正确;
故选A。
13.D
【详解】A.28.70gZn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图示可知,A点时,质量变为17.90 g,质量损失10.80 g,A点温度为100 ℃,损失的可能为结晶水,物质的量为0.6 mol,则A点物质的化学式应为ZnSO4·H2O,A正确;
B.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当晶体中的结晶水全部失去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7.90g-0.1mol×18 g·mol-1=16.10g,即B点时ZnSO4·7H2O中的结晶水全部失去,B正确;
C.随着温度升高,ZnSO4开始分解,分解过程中,Zn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最终全部转化为ZnO,质量应为0.1mol×81g·mol-1=8.10 g,即D点,可见C点时物质成分既有ZnO又有ZnSO4,设ZnO为xmol,则ZnSO4为(0.1-x)mol,81x+161×(0.1-x)=13.43,解得x≈0.033,则n(ZnO)∶n(ZnSO4)≈1∶2,则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ZnO·2ZnSO4,也可写作Zn3O(SO4)2,C正确;
D.从B点到D点,发生的反应为ZnSO4分解产生ZnO,既可能发生反应:ZnSO4ZnO+SO3↑,也可能发生反应:2ZnSO42ZnO+2SO2↑+O2↑,D错误;
故选D。
14.D
【详解】A.由图可知,NO和在Pt表面发生反应生成,、和BaO反应生成,则是还原剂,是氧化剂,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为与作用生成,反应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二步反应为还原生成BaO和等,反应方程式为,相应的关系式为,图中最大物质的量为mol,则最终生成的物质的量为mol,故C正确;
D.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第二步反应的关系式为,再结合第一步反应可知,第一步反应的关系式为,则反应Ⅰ和Ⅱ中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3,故D错误;
故选D。
15.C
【分析】锡精矿中主要有Fe、S、As、Sb、Pb等杂质元素,焙烧时Fe、S、As、Sb、Pb杂质元素转化为氧化物,焙烧后加入稀盐酸溶解,由于性质稳定,难溶于酸,过滤得到,再使用焦炭还原得到粗锡,最后电解精炼得到精锡,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焙烧时Fe、S、As、Sb、Pb杂质元素转化为氧化物,由题可知,加入稀盐酸后的滤液经过处理得到Fe和Pb,所以烟尘、烟气中的主要杂质元素是S、As、Sb,故A正确;
B.酸浸时,PbO生成,离子方程式为,浸出过程中添加氯化钠,可促使氯化铅转化成可溶性的离子,提高其浸出效果,故B正确;
C.PbS与熔融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升高,故C错误;
D.电解精炼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是粗锡,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6.(1)
(2)2
(3)6
(4)0.2
【详解】(1)根据3NO2+H2O=2HNO3+NO反应,1 mol NO2反应转移电子;
(2)Na2O2中的氧由-1变为-2、0价,故每生成1molO2转移2mole-;
(3)Fe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至+3价,由O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至0价,由O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为-2价,每4molNa2O2发生反应转移6 mol电子;
(4)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根据电子守恒,被氧化的Br-为0.2×2 mol-0.2×1 mol=0.2 mol。
17.(1)2
(2)10
(3) 1∶4 17∶8
(4)6
【详解】(1)由题图可知甲、乙两室气体的体积之比为5∶3,故其物质的量之比也为5∶3,所以甲室中气体为2 mol;
故答案为:2 ;
(2)HCl气体的质量为1.2 mol×36.5 g·mol-1=43.8 g,则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43.8 g-33.8 g=10 g;
故答案为:10;
(3)设氨气的物质的量为x,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其物质的量、质量列方程组为x+y=2mol,;解得x=0.4 mol,y=1.6 mol;
所以氨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0.4 mol∶1.6 mol=1∶4,其质量之比=(0.4 mol×17 g·mol-1)∶(1.6 mol×2 g·mol-1)=17∶8;
故答案为:17∶8;
(4)甲室中NH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能与0.4 mol HCl反应,剩余气体为2.4 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活塞b会移至“6”处;
故答案为:6。
18.(1) 氧化性和还原 Ag2SO4 bc
(2) S转化为Ag2S发生了还原反应,反应必然同时发生氧化反应,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只有S,故在pH≈1的溶液中可能存在或H2SO3 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碘水和淀粉溶液,蓝色不褪去 排除Ag+对和H2SO3检验的干扰
(3)10mL0.02mol/L Ag2SO4溶液与0.01g S粉
(4),形成Ag2S难溶物,降低c(S2-),提高S的氧化性,利于反应发生
【分析】在注射器中将10mL0.04mol/LAgNO3溶液(pH≈6)与0.01g S粉混合,水浴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pH≈1),沉淀除S、洗涤后得到黑色固体b。探究无色溶液a的成分时,通过碘的淀粉溶液的蓝色不褪去,确定不含有H2SO3,通过加入BaCl2后产生白色沉淀,确定含有;探究沉淀b的成分时,加入6mol/L盐酸,实验证实滤液c中不含有H2SO3、不含有,表明沉淀b中不含有Ag2SO3、Ag2SO4,沉淀d中加入Fe、12mol/L盐酸,有Ag和H2S生成,确定b为Ag2S,从而确定在AgNO3的作用下,S发生歧化反应,生成Ag2S、Ag2SO4等。
【详解】(1)①S为0价,化合价既能升高也能降低,则S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推测b中可能含有Ag2S、Ag、Ag2SO3或Ag2SO4。
②ⅰ.取少量滤液c,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表明未生成BaSO4沉淀,从而确定黑色固体b中不含Ag2SO4。
ⅱ.用滤液c继续实验证明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2SO3,也就是检验不存在H2SO3,但需排除Cl-产生的干扰,所以不能选择a.酸性KMnO4溶液(能被Cl-还原),可选择b.H2O2和BaCl2的混合溶液(H2SO3被H2O2氧化为H2SO4,再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c.溴水(H2SO3还原Br2,使溴水褪色),可选择的试剂是bc。
ⅲ.进一步实验证实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根据沉淀e含有Ag、气体含有H2S,则Fe作还原剂,在HCl的帮助下,将Ag2S还原为Ag,同时生成H2S气体,离子方程式:。
(2)S与AgNO3溶液反应后,生成Ag2S,S元素的价态降低,则S元素的价态也应升高,所以溶液a中可能存在或H2SO3,依据是:S转化为Ag2S发生了还原反应,反应必然同时发生氧化反应,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只有S,故在pH≈1的溶液中可能存在或H2SO3。
①碘的淀粉溶液的蓝色不褪去,确定溶液a中不含有H2SO3,实验证据是: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碘水和淀粉溶液,蓝色不褪去。
②Ag+能与I-、发生反应,从而干扰后续实验,所以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排除Ag+对和H2SO3检验的干扰。
(3)在注射器中进行实验Ⅳ,探究Ag2SO4溶液与S的反应,所得产物与实验Ⅰ相同,此时是与实验Ⅰ做对比实验,所以S的物质的量、Ag+的浓度都应相同,从而得出向注射器中加入的物质是10mL0.02mol/L Ag2SO4溶液与0.01g S粉。
(4)用酸化的NaNO3溶液(pH≈6)与S进行实验Ⅴ,发现二者不反应,说明Ag+对S的歧化反应提供了帮助,由此得出溶液中Ag+与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简要说明Ag+的作用:,形成Ag2S难溶物,降低c(S2-),提高S的氧化性,利于反应发生。
【点睛】由于BaSO3易溶于盐酸,所以H2SO3与BaCl2不能发生反应。
19.(1) 不同
(2)
(3)
(4) 酚酞 硫酸溶液中含有盐酸
【分析】硫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三价铁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硫元素从-1价氧化为0价,加入四氯化碳后,硫单质溶于有机相中,操作1萃取、分液后得到硫的四氯化碳溶液,再通入氯气氧化硫单质,促使硫元素进入到水溶液的体系中,经过操作2分液后得到硫酸溶液,据此作答。
【详解】(1)硫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操作1”包含萃取和分液,“操作2”为分液操作,故答案为:;不同。
(2)“浸取”过程中,饱和的溶液和硫铁矿粉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氧化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只有一半做还原剂,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答案为:。
(4)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强酸溶液,指示剂可选用酚 或甲基橙;量取的配制的硫酸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为,配制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则该硫酸溶液的浓度为。经过3次平行实验,发现测得的结果高于实际浓度,其原因可能是硫酸溶液中含有未除净的盐酸,故答案为:酚 或甲基橙;;硫酸溶液中含有盐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