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飞向蓝天的恐龙
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2.深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重点)
学习目标
慈母龙
角龙
鸭嘴龙
霸王龙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我会认
dùn
钝 仅 描 隧
jǐn
miáo
suì
我会认
yǎn
衍 吨 颅 膨
dūn
lú
péng
生字学习
我会写
“隧”左窄右宽,注意左边的“阝”两笔写成:横撇斜勾、竖;右边的部分“遂”是个半包围结构,先写上边的的部分,再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点,横折折撇,捺。
“翼”注意是有三部分组成:羽、田、共。其中“羽”不带勾。这个字写扁一些。
隧
翼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科学家推测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通过化石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提 出 问 题
那么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一话题的?
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恐龙的一支
?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和“漫长的”可以删去吗?
是说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一支
漫长的
是说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准确、严谨
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 之笔。”
“点睛之笔”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点睛之笔” 原指最重要的内容。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
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研究进程,所以称为“点睛之笔”。
恐龙骨骼
鸟类骨骼
英国学者赫胥黎
漫长的演化
凌空翱翔的鸟儿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地球上第一种恐龙出现的时间及其形状。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
逐步地,慢慢地,有过程。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这句话
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提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一词可以去掉吗?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为什么要用“可能”这个词呢?
提 出 问 题
哪一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了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
讨论交流:
《飞向蓝天的恐龙》研究调查表
恐龙与鸟类相似之处 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根据发现提出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科学家找到的证据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课堂小结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二十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课文中生动的描绘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准确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推断。
创意表达
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