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人的呼吸
第五单元 第16课
(苏教版)三年级
上
01
素养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拓展延伸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作业布置
01
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理解呼吸过程,知道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生理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健康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02
新知导入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呼吸的吗?呼吸过程中气体是怎么变化的吗?
让学生尝试憋气,并分享憋气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时间不呼吸,会有什么后果?从而引出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游戏导入
02
新知导入
现象:深呼吸时,有气体进、出鼻腔的感觉。
结论:通过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通过鼻子感受呼吸
(1)将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
(2)将上述动作重复几次,有什么感受。
03
新知讲解
认识呼吸器官
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器官的共同特点是壁薄、面积大、湿润、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
每个呼吸器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03
新知讲解
认识呼吸器官
(1)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2)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能让气体进入气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3)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接咽、喉,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
03
新知讲解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
(1)取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撑开,袋口朝前在空中迅速移动,然后马上扎紧袋口,完成空气的收集。
澄清石灰水没有浑浊
03
新知讲解
(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另取一个塑料袋,用手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挤出。
(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人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03
新知讲解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澄清石灰水没有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我们吸进的是空气,
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气体。
03
新知讲解
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
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04
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呼吸健康与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呼吸器官?
(2)让学生讨论,除了呼吸,人体还有哪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拓展思考:
05
课堂练习
填空题
1.将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呼气时,我们感到胸腔_______;吸气时,我们感觉胸腔_______。
2.呼吸道包括鼻腔、_______、喉、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吸入的空气导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 ;呼出的空气导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变 了,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里含有_______。
4.肺是_______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分为左肺和右肺。肺里密布着 ,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缩小
扩大
咽
气管
支气管
不易变浑浊
浑浊
二氧化碳
呼吸
毛细血管
05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呼吸器官只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
2.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 )
3.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并具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
4.鱼生活在水里,不需要氧气。( )
×
√
√
×
06
课堂总结
总结提升
一、呼吸器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二、呼吸过程:吸气→呼气
三、呼吸的生理意义: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07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人的呼吸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和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知识,增强亲子互动。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