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的是( )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清帝退位
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如表是某校学生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的名称应是( )
演出顺序 主要剧情
第一幕 同盟会成立
第二幕 黄花岗起义
第三幕 武昌起义
第四幕 中华民国成立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为加强对革命力量的联合,孙中山等人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一政党建立于( )
A.东京 B.北京 C.南京 D.广州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5.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6.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系统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立宪派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此人是( )
A.梁启超 B.邹容 C.章太炎 D.严复
7.武昌起义尤其是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以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统计资料看,自1911年到1914年11月,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628个,其中参与政治活动的约有312个。这( )
A.是当时革命和政局变化的需要
B.说明当时中国正朝政党政治方向发展
C.说明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步形成
D.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广泛传播的产物
8.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
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9.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是首创性义举,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指武昌起义是( )
A.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推翻清王朝并促使民国建立的起义
10.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洪明户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A.县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
D.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1.20世纪初,《民报》第三号的号外刊载《<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系统列举了革命派与改良派在12个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双方分歧( )
A.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B.实现了民族经济持续发展
C.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D.促进了土地革命高潮到来
1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以和平的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发自中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的参加者。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价值,并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的是( )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清帝退位
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2.如表是某校学生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的名称应是( )
演出顺序 主要剧情
第一幕 同盟会成立
第二幕 黄花岗起义
第三幕 武昌起义
第四幕 中华民国成立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B
3.为加强对革命力量的联合,孙中山等人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一政党建立于( )
A.东京 B.北京 C.南京 D.广州
【答案】A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答案】D
5.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6.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系统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立宪派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此人是( )
A.梁启超 B.邹容 C.章太炎 D.严复
【答案】C
7.武昌起义尤其是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以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统计资料看,自1911年到1914年11月,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628个,其中参与政治活动的约有312个。这( )
A.是当时革命和政局变化的需要
B.说明当时中国正朝政党政治方向发展
C.说明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步形成
D.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广泛传播的产物
【答案】B
8.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
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答案】D
9.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是首创性义举,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指武昌起义是( )
A.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推翻清王朝并促使民国建立的起义
【答案】D
10.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洪明户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A.县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
D.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B
11.20世纪初,《民报》第三号的号外刊载《<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系统列举了革命派与改良派在12个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双方分歧( )
A.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B.实现了民族经济持续发展
C.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D.促进了土地革命高潮到来
【答案】C
1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以和平的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发自中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的参加者。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价值,并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答案] (1)内涵:指辛亥革命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通过谈判、对话方式达到了革命的直接目标,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历史意义:在各方妥协下,清朝皇帝退位,中国实现了共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极小的代价、避免社会动荡达到革命的目标,有利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2)最大价值:合作、协商、共赢的价值理念。
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带来了思想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国家统一结合起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