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09: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
1.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
A.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2.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3.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4.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下列管辖西域的历代机构正确的有(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护府
③北庭都元帅府
④宣政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
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6.下列各项对下表格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C.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7.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存天理,灭人欲”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8.《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材料反映了(  )
A.海禁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
B.明清时期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C.海禁政策把农民变成盗贼
D.海禁政策抵制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9.明清时期东南沿海一带城镇郊区的农民,日益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约占全国,泉州一代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在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清某些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
B.明清开埠通商刺激了农民商品化经营
C.美洲传入作物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
D.明清经济作物构成了国家赋税的来源
10.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 值”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
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D.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
11.清军机处设立后,皇帝的命令,凡涉及“诰诫巨工、指挥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等机密事项,不通过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密封,交兵部捷报处直接寄给接受命令的官员个人。此举(  )
A.强化了君主对官僚机构控制
B.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C.实现了中枢机构的有效制衡
D.减少了皇帝的决策失误
12.“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他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成功 明末清初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 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闲,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有学生就程、朱《大学》注与王学的差异向王阳明提问,他回答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材料二 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他又说:“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基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
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以王阳明、李贽、黄宗羲为个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基本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6分)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4分)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
1.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
A.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答案】B
2.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答案】C
3.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答案】D
4.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下列管辖西域的历代机构正确的有(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护府
③北庭都元帅府
④宣政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5.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
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答案】D
6.下列各项对下表格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C.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答案】C
7.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存天理,灭人欲”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答案】D
8.《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材料反映了(  )
A.海禁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
B.明清时期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C.海禁政策把农民变成盗贼
D.海禁政策抵制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答案】A
9.明清时期东南沿海一带城镇郊区的农民,日益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约占全国,泉州一代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在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清某些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
B.明清开埠通商刺激了农民商品化经营
C.美洲传入作物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
D.明清经济作物构成了国家赋税的来源
【答案】A
10.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 值”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
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D.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
【答案】B
11.清军机处设立后,皇帝的命令,凡涉及“诰诫巨工、指挥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等机密事项,不通过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密封,交兵部捷报处直接寄给接受命令的官员个人。此举(  )
A.强化了君主对官僚机构控制
B.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C.实现了中枢机构的有效制衡
D.减少了皇帝的决策失误
【答案】A
12.“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他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成功 明末清初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 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闲,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有学生就程、朱《大学》注与王学的差异向王阳明提问,他回答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材料二 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他又说:“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基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
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以王阳明、李贽、黄宗羲为个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基本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6分)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1)基本观点:反对脱离现实空谈学术,主张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治学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能迷信权威。
(2)积极意义:李贽提出童心说,反对把孔子言论作为评价事物的唯一标准,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3)相同之处: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都反对封建权威;都主张经世致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