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某一运动的对联是“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该运动(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宣传了中共的救国主张
D.配合了国民大革命开展
2.如图为1919年6月29日《时报》刊载的题为《中(国)代表不签字之通告》的新闻,这反映了( )
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B.中国人民勇于进行反帝斗争
C.西方列强争夺在华利益
D.北洋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3.五四运动发展到新阶段后,于6月3日,在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 )
A.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商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农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纲领中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该纲领(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5.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认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此时( )
A.积极思考中国革命前途
B.积蓄力量领导国民革命
C.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纬
D.确定与国民党党外合作
6.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乡土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之北军的乡土观念加强了,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
A.南北地缘因素对北伐战争的制约
B.工农运动影响北伐战争走向
C.政治宣传对动员民众的作用突出
D.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
7.1926年10月,武汉三镇为北伐军占领后,革命气氛急剧高涨,武汉工人、学生反帝热情高涨,不断地与英租界警察及英国义勇队(殖民者武装)产生摩擦,双方敌对情绪与日俱增。12月26日,武昌、汉口各界民众共三十余万人举行反英集会,强烈“要求政府立即收回妨害革命工作的租界”。这表明( )
A.国共合作激发工人学生反帝热情
B.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国民革命形势发展助推利权收复
D.北伐进军引发英国武力干涉
8.1923年,国民党委员邓泽如上书孙中山,指责“俄人替我党订定之政纲政策,全为陈独秀之共产党所议定”,共产党正在“借国民党之躯壳,注入共产党之灵魂。”为此,孙中山回信(如表)进行了驳下。其回信表明孙中山( )
“俄国之革命党皆属有党政经验之人,不为此等少年所遇,且窥破彼等伎俩,于是大不以彼为然,故为我纠正之,且要彼等必参加国民党,与我一致动作,否则当绝之……不能以彼往时反对吾人,而绝其向善之路。” ——《批邓泽如等的上书》
①对苏俄的政策持信任和肯定态度
②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表示支持
③对邓泽如等人的担心进行了规劝
④决定放弃“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24﹣1926年,国民党开展的民众运动已具有一定声势,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其成效还是显著的,青年运动也不乏影响。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0.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一路探索。1925年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组织工作。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
A.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在革命道路探索中尊重传统
C.发动农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立足于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
11.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革命运动,五四知识分子发现了青年学生和市民社会内部的力量,开始目光向下,注重宣传,动员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彻底的爱国运动
B.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是一场社会动员运动
12.研读如图,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华侨和留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五四运动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国家安危激发了广泛的民族凝聚力
二、综合题
13.[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一 下表内容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 反“二十一条” 1919年五四运动 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 领导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 群体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 形式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口号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 规模 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 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编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它,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8分)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某一运动的对联是“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该运动(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宣传了中共的救国主张
D.配合了国民大革命开展
【答案】B
2.如图为1919年6月29日《时报》刊载的题为《中(国)代表不签字之通告》的新闻,这反映了( )
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B.中国人民勇于进行反帝斗争
C.西方列强争夺在华利益
D.北洋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B
3.五四运动发展到新阶段后,于6月3日,在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 )
A.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商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农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A
4.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纲领中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该纲领(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A
5.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认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此时( )
A.积极思考中国革命前途
B.积蓄力量领导国民革命
C.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纬
D.确定与国民党党外合作
【答案】B
6.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乡土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之北军的乡土观念加强了,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
A.南北地缘因素对北伐战争的制约
B.工农运动影响北伐战争走向
C.政治宣传对动员民众的作用突出
D.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
【答案】A
7.1926年10月,武汉三镇为北伐军占领后,革命气氛急剧高涨,武汉工人、学生反帝热情高涨,不断地与英租界警察及英国义勇队(殖民者武装)产生摩擦,双方敌对情绪与日俱增。12月26日,武昌、汉口各界民众共三十余万人举行反英集会,强烈“要求政府立即收回妨害革命工作的租界”。这表明( )
A.国共合作激发工人学生反帝热情
B.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国民革命形势发展助推利权收复
D.北伐进军引发英国武力干涉
【答案】C
8.1923年,国民党委员邓泽如上书孙中山,指责“俄人替我党订定之政纲政策,全为陈独秀之共产党所议定”,共产党正在“借国民党之躯壳,注入共产党之灵魂。”为此,孙中山回信(如表)进行了驳下。其回信表明孙中山( )
“俄国之革命党皆属有党政经验之人,不为此等少年所遇,且窥破彼等伎俩,于是大不以彼为然,故为我纠正之,且要彼等必参加国民党,与我一致动作,否则当绝之……不能以彼往时反对吾人,而绝其向善之路。” ——《批邓泽如等的上书》
①对苏俄的政策持信任和肯定态度
②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表示支持
③对邓泽如等人的担心进行了规劝
④决定放弃“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9.1924﹣1926年,国民党开展的民众运动已具有一定声势,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其成效还是显著的,青年运动也不乏影响。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答案】D
10.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一路探索。1925年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组织工作。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
A.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在革命道路探索中尊重传统
C.发动农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立足于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B
11.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革命运动,五四知识分子发现了青年学生和市民社会内部的力量,开始目光向下,注重宣传,动员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彻底的爱国运动
B.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是一场社会动员运动
【答案】D
12.研读如图,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华侨和留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五四运动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国家安危激发了广泛的民族凝聚力
【答案】D
二、综合题
13.[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一 下表内容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 反“二十一条” 1919年五四运动 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 领导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 群体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 形式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口号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 规模 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 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编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它,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8分)
答案 (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2分)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4分)
(2)原因 ①时代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不断增强;②阶级基础:民族工业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③思想文化: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④政党组织:新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