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26 1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洱市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 7 月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8 分。
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变化的是( )
A.速度的大小 B.速度的方向 C.加速度的大小 D.加速度的方向
2.如图所示为某音乐喷泉喷出的水柱,若水柱高为 20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10m/s2,则水
从喷出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20m/s B. 15m/s C. 10m/s D. 5m/s
3.“打水漂”是一种常见的娱乐活动,以一定的高度水平扔出的瓦片,会反复在水面上弹跳前进,假设瓦
片和水面相撞后,在水平方向,速度没有损失,而在竖直方向,碰撞后并不能原速率弹回,而是变小,以
下四幅图有可能是瓦片轨迹的是( )
A. B.
C. D.
4.体育课上同学们练习做俯卧撑,王飞同学在一分钟之内做了 20个俯卧撑,每次俯卧撑过程其身体重心上
升高度约为 25cm,已知王飞同学重 600N,则王飞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
A. 50W B. 60W C. 80W D. 100W
5.如图,甲是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乙是匀强电场,丙是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丁是等量同号电荷的电场,
其中丙 M、N是左右对称的两点,丁 M、N是中垂线上对称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 M、N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乙图中 M、N两点电场强度不同
C.丙图中 M、N两点电场强度不同 D.丁图中 M、N两点电场强度不同
6.如图,A、B两个相同的茶杯放在餐桌上的自动转盘上,B离中心的距离比 A离中心距离大,一个杯中装
满水,另一个是空杯,转盘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A、B两杯与转盘保持相对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满水的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大 B.杯子 B受到的摩擦力大
C.若增大转动的角速度,空杯一定先滑动 D.若增大转动的角速度,杯子 B先滑动
7.甲、乙两个小灯笼用轻绳连接,悬挂在空中,在相同的水平风力作用下发生倾斜,稳定时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分别为α、θ,如图所示,已知甲的质量为m1、乙的质量为m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tan tan tan = B. tan
=
C. tan = tan D.
tan
tan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8.如图甲,电鲶遇到危险时,可产生数百伏的电压。若将电鲶放电时形成的电场等效为等量异种点电荷的
电场,其中正电荷集中在头部,负电荷集中在尾部,O为电鲶身体的中点,AO = BO且 AB为鱼身长的一半,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电势高于 B点电势
B. A点电势低于 B点电势
C.将正电荷由 A点移动到 O点,电场力做负功
D.当电鲶产生 400V的电压时,AB间的电压为 200V
9.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 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 30颗非地球同步卫星组网而成,卫星轨道均视为圆轨道。
其中某中圆轨道(轨道半径小于同步轨道半径)卫星 A和同步卫星 B轨道共面且运行方向相同,卫星 A比卫星
B( )
A.线速度大 B.线速度小 C.周期大 D.周期小
10.如图,ABCD是一个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盆式容器,盆的内侧与盆底 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 BC相切的
圆弧。BC水平,其长度为 d = 3.5m,盆边缘的高度为 h = 0.8m,在 A处放一个质量为 m的小物块并让其自
由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 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1,重力加速度大小 g取 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第一次到达 B点的速度为 5m/s
B.小物块第一次到达 C点的速度为 3m/s
C.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在 BC段距 B点 1m处
D.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在 BC段距 C点 1.5m处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 分。
11.某同学用图甲装置做“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
(1)图示实验装置中,刻度尺保持竖直,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弹簧的长度,刻度尺的零刻度应与弹簧的
__________(选填“上端”或“下端”)对齐;不挂钩码时指针所指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的
长度L0 =__________cm。
(2)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 m及弹簧的长度 L,根据 F = mg求得弹
力(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根据 x = L L0求出弹簧伸长量,根据求得的多组 F、x作 F x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求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__________N/m(保留一位小数),由图像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
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__________。
12.某实验小组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图中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为 220V交流电压
B.应选择密度大、体积小的重物进行实验
C.重物下落的起始位置靠近打点计时器
D.重物质量的测量误差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2)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长度单位是 cm,重力加速
度 g大小取 9.8m/s2,重物的质量为 1kg。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 B时,重物的速度vB =__________m/s;打下
计数点 O到打下计数点 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 =_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
ΔEk =__________J。(结果均保留 2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纸带上选取计数点后,测量它们到初速度为零的起始点的距离 h,并计算出打相应计数点时重
物的速度 v,描点并绘出v2 h图像。若实验中重物所受阻力不可忽略,且阻力大小保持不变,从理论上分
析,合理的v2 h图像是__________。
A.
B.
C.
D.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13.某次在往高层送货时,一无人机从地面加速上升一段时间后速度达最大;之后,关闭动力匀减速为零刚好
到达 21层的窗口。这一过程无人机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v = 20m/s,其 v 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无人
机及货物的质量 m = 5kg,不考虑无人机及货物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大小取 10m/s2。求:
(1)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
(2)无人机和货物加速上升时,无人机升力的大小。
14.如图,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下端与水平面相切,B、C分别为半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小滑块沿水平面向左滑动,经过 A点时的速度vA = 6m/s,经过 B点进入光滑半圆形轨道,且恰好通过最高
点 C。已知半圆轨道半径 R = 0.40m,小滑块的质量为 1kg。小滑块可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 g大小取 10m/s2。
求:
(1)滑块经过 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从 A到 B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5.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其第Ⅰ象限放置电场线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场强大小为E0的静电分析器,
第Ⅱ象限放置长为 L,间距为 d的平行金属板 A、B和与两板等距且平行于 x轴的绝缘细管 C。放射源 P位
于 A板左端,可沿特定方向发射电荷量为 q(q > 0)、质量为 m且重力不计的α粒子。第Ⅳ象限存在交变电
场,其场强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x轴正方向为电场正方向)。当 A、B两板加上某电压时,α粒子刚好能以
速度v0从细管 C水平射出,射入静电分析器时坐标为(0,y0),而后进入位于第Ⅰ象限的静电分析器并做匀速圆
周运动。此后,在 t = 0时刻,α粒子垂直于 x轴进入交变电场。求:
(1)α粒子在静电分析器中的运动半径 r;
(2)A、B极板间所加的电压 U;
(3)从 0时刻起,α粒子动能最大时的位置坐标。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D
6.D
7.C
8.BC
9.AD.
10.BC
11.(1)上端;15.06(15.04 15.08);
(2)312.5;正比
12.(1)BC;
(2)0.97;0.48;0.47;
(3)A
13.(1) 设无人机的最大速度为 v,由 v t图像得 h = vt,
解得 h = 60m;
(2)货物加速时的时间为t1,关闭动力匀减速时加速度为 g,
则 v = g(6 t1),
解得t1 = 4s,

货物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可得 a = ,
据牛顿第二定律F升 mg = ma,
解得F升 = 75N。

14.(1)对滑块:小滑块恰好通过最高点 C,则可得 mg = m ,
从 C 到 B过程小滑块由动能定理可得 mg× 2R = mv2 mv2 B C,

在 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 m N ,
解得FN = 6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经过 B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60N;
(2)对滑块从 A到 B ,由动能定理得 W = mv2 2克Ff B mvA,
解得W克F = 8J。f

15.(1)在静电分析器中 qE0 = m ,

解得 r = ;
(2)在匀强电场中

d =

at
2,

= ma,
L = v0t,

解得 U = ;
(3) 分析得:粒子在 t = T,k∈ Z+ ,时动能最大,

在 内的水平位移 x =
2
a( ) = ,

竖直位移 y = ,

故在 t = T,k∈ Z+ 时的坐标为 (2k 1)

, (2k 1)

,k∈ Z+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