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折线图(1950﹣199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发展最好的阶段是1950﹣1952年
B.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
C.“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D.政府干预力度增强使经济发展波动越来越小
2.据统计,195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政策失误 B.自然灾害严重
C.国际局势紧张 D.工业建设减缓
3.1940年,毛泽东将统一战线内部分为进步、中间和顽固三类。还将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者又被分为左中右三派。认为除了无产阶级,其他阶级和势力都存在两面性。出现这种认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
B.国民党抗战态度转变
C.统一战线内部开始分裂
D.“三三制”成功实践
4.为了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5.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发生于现代中国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双百”方针提出 ②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③“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注重人的个性要求
B.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主张复兴传统文化
D.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7.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这些做法( )
A.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制
B.配合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
C.加强了中苏教育领域的全面合作
D.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
8.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决定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国家新建和扩建了攀枝花、德阳、天水等新型工业科技城市,并在西部先后建成400多个军工企业、80多个国防科研院所等。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 )
A.表明国防开始受到政府重视
B.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C.有助于改善国民经济的布局
D.说明西部经济水平超过东部
9.如图所示的报纸刊行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9年
10.造成1958~1962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53~1957 1958~1962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A.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计划体制
B.发动“大跃进”运动不断提升工农业指标
C.贯彻“八大”决议实现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D.实施“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
11.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折线图(1950﹣199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发展最好的阶段是1950﹣1952年
B.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
C.“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D.政府干预力度增强使经济发展波动越来越小
【答案】C
2.据统计,195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政策失误 B.自然灾害严重
C.国际局势紧张 D.工业建设减缓
【答案】A
3.1940年,毛泽东将统一战线内部分为进步、中间和顽固三类。还将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者又被分为左中右三派。认为除了无产阶级,其他阶级和势力都存在两面性。出现这种认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
B.国民党抗战态度转变
C.统一战线内部开始分裂
D.“三三制”成功实践
【答案】A
4.为了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答案】B
5.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发生于现代中国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双百”方针提出 ②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③“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答案】C
6.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注重人的个性要求
B.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主张复兴传统文化
D.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答案】A
7.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这些做法( )
A.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制
B.配合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
C.加强了中苏教育领域的全面合作
D.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
【答案】B
8.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决定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国家新建和扩建了攀枝花、德阳、天水等新型工业科技城市,并在西部先后建成400多个军工企业、80多个国防科研院所等。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 )
A.表明国防开始受到政府重视
B.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C.有助于改善国民经济的布局
D.说明西部经济水平超过东部
【答案】C
9.如图所示的报纸刊行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9年
【答案】C
10.造成1958~1962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53~1957 1958~1962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A.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计划体制
B.发动“大跃进”运动不断提升工农业指标
C.贯彻“八大”决议实现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D.实施“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
【答案】B
11.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C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答案】(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和近代农民的梦想。
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2)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
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说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中国梦内涵的不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统一性和继承性。(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