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课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课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09:4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一主张(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B.反映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促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2.《管子 治国》中写道:“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拥有民众的途径),治国之道也。”该思想(  )
①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③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注
④维护了周天子权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明末清初一些进步思想家认为,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要严君子、小人之辨”,还提出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主张。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
B.尚未摆脱传统思想范畴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4.《九章算术》记载了不少基层官员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方田”讲田亩面积计算;“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这反映汉代(  )
A.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
B.注重数学教育
C.科技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D.主地兼并严重
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是典型的现世实用主义者。他看到了儒家既不信鬼神又要重视祭器的矛盾,批评儒家过于注重形式。该思想家认为繁文缛节不利于繁庶人口,音乐不能生产财富只能耗费财富。该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6.王守仁的弟子王畿说:“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据此可知心学(  )
A.属客观唯心主义,隐含叛逆色彩
B.蔑视权威教条,主张个性自由
C.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社会伦理道德
D.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7.李贽认为商鞅、韩非,“皆有一定之学术,非苟苟者,各周于用,总足办事”。他赞颂“始皇出世,……掀翻一个世界”,而认为董仲舒、朱熹“虽名为学而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这体现出李贽(  )
A.否定儒学的存在价值 B.对社会革新的期望
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8.《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
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明清之际,学者归有光指出:“盖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夫能明于圣人之经,斯道明矣。”顾炎武亦言:“刘石(刘渊和石勒)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二者的观点旨在(  )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B.维护封建纲常伦纪
C.弘扬先秦儒学本质 D.探寻王朝救弊之法
10.“风教”是传统儒学提倡的治化之道,强调德行操持以醇厚世风、彰行教化。清初思想家唐甄主张:以富民为先,从尧舜风教之治;以勤俭为守,兴布衣德政之教;以谨省为要,尚君子为学之风。这体现了(  )
A.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B.农商并重的经济主张
C.治国富民的政治思想 D.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
11.汉武帝晚年,通常每隔六或四年即有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受命新君,国号也改为“新”。起兵反对王莽的刘玄,年号“更始”,也是“从新开头”的含意。这些现象(  )
A.反映统治者思想迷信 B.巩固了汉朝封建统治
C.符合董仲舒的宇宙观 D.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12.明中后期,除下层文人外,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加入通俗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晚明时期,很多士大夫还将“三言二拍”等市民小说摆到了床前案头。这些士大夫的行为促进了(  )
A.心学出现 B.科举发展 C.私家藏书 D.文化下移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入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清王朝)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 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19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儒学家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一主张(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B.反映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促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答案】C
2.《管子 治国》中写道:“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拥有民众的途径),治国之道也。”该思想(  )
①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③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注
④维护了周天子权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3.明末清初一些进步思想家认为,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要严君子、小人之辨”,还提出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主张。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
B.尚未摆脱传统思想范畴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答案】B
4.《九章算术》记载了不少基层官员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方田”讲田亩面积计算;“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这反映汉代(  )
A.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
B.注重数学教育
C.科技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D.主地兼并严重
【答案】C
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是典型的现世实用主义者。他看到了儒家既不信鬼神又要重视祭器的矛盾,批评儒家过于注重形式。该思想家认为繁文缛节不利于繁庶人口,音乐不能生产财富只能耗费财富。该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C
6.王守仁的弟子王畿说:“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据此可知心学(  )
A.属客观唯心主义,隐含叛逆色彩
B.蔑视权威教条,主张个性自由
C.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社会伦理道德
D.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答案】C
7.李贽认为商鞅、韩非,“皆有一定之学术,非苟苟者,各周于用,总足办事”。他赞颂“始皇出世,……掀翻一个世界”,而认为董仲舒、朱熹“虽名为学而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这体现出李贽(  )
A.否定儒学的存在价值 B.对社会革新的期望
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
8.《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
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9.明清之际,学者归有光指出:“盖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夫能明于圣人之经,斯道明矣。”顾炎武亦言:“刘石(刘渊和石勒)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二者的观点旨在(  )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B.维护封建纲常伦纪
C.弘扬先秦儒学本质 D.探寻王朝救弊之法
【答案】D
10.“风教”是传统儒学提倡的治化之道,强调德行操持以醇厚世风、彰行教化。清初思想家唐甄主张:以富民为先,从尧舜风教之治;以勤俭为守,兴布衣德政之教;以谨省为要,尚君子为学之风。这体现了(  )
A.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B.农商并重的经济主张
C.治国富民的政治思想 D.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
【答案】A
11.汉武帝晚年,通常每隔六或四年即有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受命新君,国号也改为“新”。起兵反对王莽的刘玄,年号“更始”,也是“从新开头”的含意。这些现象(  )
A.反映统治者思想迷信 B.巩固了汉朝封建统治
C.符合董仲舒的宇宙观 D.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答案】C
12.明中后期,除下层文人外,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加入通俗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晚明时期,很多士大夫还将“三言二拍”等市民小说摆到了床前案头。这些士大夫的行为促进了(  )
A.心学出现 B.科举发展 C.私家藏书 D.文化下移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入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清王朝)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 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19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儒学家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参考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会因人而异;统治者应该利用、顺应客观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祸乱国家。重要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2)态度:一方面,宋朝儒学家吸收并借鉴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另一方面,宋朝儒学家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对此持批判态度。
(3)目的:推翻专制统治;寻求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保障国民权利。背景:改良道路的受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