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罗马时期埃及买卖奴隶要履行三个法律手续:签定契约、交纳买卖奴隶税和在政府登记注册。其中买卖契约的内容非常详细,包括奴隶的价格、卖主的担保、以及担保不实的罚金等。这反映了当时埃及( )
A.贵族滥用权力受限 B.契约成为社会规范
C.法律制度日益成熟 D.股票证券机构兴起
2.《汉谟拉比法典》前言(第I栏第1~50行)的核心思想是宣告天神安努和众神之王恩利勒将最高权力授予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杜克,使巴比伦城成为天下万邦的中心,并选择汉谟拉比为国王。由此可知,此法典( )
A.维护等级秩序 B.宣扬君权神授
C.强调贵族利益 D.保护私有财产
3.古巴比伦文明流传下来的文献有大量关于借贷的记载,借贷一般分为实物和金银两类,官定利息,金银为20%,实物为33%。其中,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民事成文法较好地处理了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平衡,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严格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政权( )
A.重视维护商业活动秩序
B.禁止民间商品交易行为
C.制定法律调整人身关系
D.规范经营拓展商业领域
4.位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了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当时,穆斯林商人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非洲摩洛哥兑现。这反映了( )
A.亚历山大征服北欧 B.拜占庭帝国货币贬值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
5.如图为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发展( )
A.体现了海洋文明色彩 B.在互鉴中发展壮大
C.具有持续发展的特征 D.受限于生产力水平
6.《汉谟拉比法典》第282条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第15、16、17条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的都要处以死刑。这些规定( )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B.满足了亚述帝国的统治需求
C.体现了法典内容全面且残酷
D.保留了同态复仇的传统陋习
7.在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在各个领域紧紧地依靠阿拉伯人并表现出强烈的阿拉伯性,另一方面又背离了许多伊斯兰传统……伊斯兰反对的部落偏见被重新复活”,伍麦叶人主动适应并逐渐采取了西亚北非的阶级制度和超经济强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 )
A.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B.统治政策兼顾宗教性与世俗性
C.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背离
D.阶级剥削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撑
8.如图1为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的斯芬克斯(神话人物)和鸟纹圣甲虫印章,图2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85年)的立人纹印章。这些印章( )
A.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承载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印记
C.反映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凸显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9.在哈里发奥玛尔时代(634~644年),阿拉伯人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地,规定信奉伊斯兰教者得与阿拉伯人享同等待遇,不信奉者只需缴纳轻微的地租和丁税,赋税的压迫比过去轻微得多。这些举措意在( )
A.抵制基督教的扩张
B.强化与周边民族的商业联系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培育新征服地民众的认同感
10.古埃及的建筑物如陵墓、神庙、祭庙等都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等特点,就其规模和造型而言,是古代世界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的;埃及还围绕尼罗河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灌溉网络。据此可知,古埃及( )
A.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
D.对世界文明影响巨大
11.阿拉伯国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哈里发任命,掌管全省军政大权。行省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省以下设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受中华文化影响仿行省制
D.君主权威达到顶峰
12.《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罗马时期埃及买卖奴隶要履行三个法律手续:签定契约、交纳买卖奴隶税和在政府登记注册。其中买卖契约的内容非常详细,包括奴隶的价格、卖主的担保、以及担保不实的罚金等。这反映了当时埃及( )
A.贵族滥用权力受限 B.契约成为社会规范
C.法律制度日益成熟 D.股票证券机构兴起
【答案】B
2.《汉谟拉比法典》前言(第I栏第1~50行)的核心思想是宣告天神安努和众神之王恩利勒将最高权力授予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杜克,使巴比伦城成为天下万邦的中心,并选择汉谟拉比为国王。由此可知,此法典( )
A.维护等级秩序 B.宣扬君权神授
C.强调贵族利益 D.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B
3.古巴比伦文明流传下来的文献有大量关于借贷的记载,借贷一般分为实物和金银两类,官定利息,金银为20%,实物为33%。其中,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民事成文法较好地处理了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平衡,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严格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政权( )
A.重视维护商业活动秩序
B.禁止民间商品交易行为
C.制定法律调整人身关系
D.规范经营拓展商业领域
【答案】A
4.位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了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当时,穆斯林商人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非洲摩洛哥兑现。这反映了( )
A.亚历山大征服北欧 B.拜占庭帝国货币贬值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
【答案】D
5.如图为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发展( )
A.体现了海洋文明色彩 B.在互鉴中发展壮大
C.具有持续发展的特征 D.受限于生产力水平
【答案】D
6.《汉谟拉比法典》第282条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第15、16、17条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的都要处以死刑。这些规定( )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B.满足了亚述帝国的统治需求
C.体现了法典内容全面且残酷
D.保留了同态复仇的传统陋习
【答案】A
7.在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在各个领域紧紧地依靠阿拉伯人并表现出强烈的阿拉伯性,另一方面又背离了许多伊斯兰传统……伊斯兰反对的部落偏见被重新复活”,伍麦叶人主动适应并逐渐采取了西亚北非的阶级制度和超经济强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 )
A.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B.统治政策兼顾宗教性与世俗性
C.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背离
D.阶级剥削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撑
【答案】B
8.如图1为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的斯芬克斯(神话人物)和鸟纹圣甲虫印章,图2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85年)的立人纹印章。这些印章( )
A.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承载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印记
C.反映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凸显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答案】B
9.在哈里发奥玛尔时代(634~644年),阿拉伯人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地,规定信奉伊斯兰教者得与阿拉伯人享同等待遇,不信奉者只需缴纳轻微的地租和丁税,赋税的压迫比过去轻微得多。这些举措意在( )
A.抵制基督教的扩张
B.强化与周边民族的商业联系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培育新征服地民众的认同感
【答案】D
10.古埃及的建筑物如陵墓、神庙、祭庙等都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等特点,就其规模和造型而言,是古代世界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的;埃及还围绕尼罗河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灌溉网络。据此可知,古埃及( )
A.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
D.对世界文明影响巨大
【答案】A
11.阿拉伯国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哈里发任命,掌管全省军政大权。行省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省以下设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受中华文化影响仿行省制
D.君主权威达到顶峰
【答案】B
12.《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D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1)原因: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繁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
(2)主要措施:统治者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不拘一格网罗人才;搜罗典籍,推进翻译运动。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3)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